1. <rp id="zsypk"></rp>

      2. 漢中著名成語典故

        時間:2024-10-10 11:16:41 海潔 成語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漢中著名成語典故20個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中著名成語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后,中國發(fā)生了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楚漢相爭”。寶雞作為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上演了一幕名傳千古的戰(zhàn)爭活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由此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項羽和劉邦曾在反秦戰(zhàn)爭中約定,先攻入咸陽者為王。公元前207年,劉邦先人咸陽,但懾于項羽人多勢眾,只好封存秦的府庫,退出咸陽,駐兵灞上。項羽入咸陽后,放火燒掉阿房宮,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又分別封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稱為三秦,統(tǒng)治關(guān)中,以御劉邦人秦。劉邦人漢中時,采用著名謀士張良的建議,燒毀了棧道。

          “棧道”是從關(guān)中翻越秦嶺,南通漢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由秦嶺古道、褒斜道、連云棧道組成。全長250公里,架于懸崖絕壁和泥沼之地!瓣悅}”是寶雞的古名,這里特指渭河北岸的陳倉古渡口。棧道在關(guān)中的出口斜谷關(guān)距陳倉古渡相距約70公里。

          公元前206年,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策開始軍事行動,韓信先派樊噲、周勃率兵一萬佯修已被劉邦進(jìn)漢中時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褒斜道出兵的架勢,章邯聞訊立即加強斜谷防御。韓信卻率大軍西出勉縣轉(zhuǎn)折北上,順陳倉小道入秦川,渡渭河于陳倉古渡口,倒攻大散關(guān)。章邯急忙率軍趕到陳倉城,與韓信激戰(zhàn)。此時,明修棧道的樊噲、周勃也出斜谷,與韓信會師。章邯兵敗自殺,司馬欣、董翳先后投降,劉邦遂定三秦。從此,關(guān)中成了劉邦打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的基地。

          如今,寶雞東十里處的陳倉峪,傳說為韓信渡渭河后的藏兵之處。附近有韓信“馬刨泉”和“點將臺”遺跡。這一帶出土的秦漢兵器甚多。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作為聲東擊西的典型戰(zhàn)例,后世的軍事統(tǒng)帥屢屢效法。如海灣戰(zhàn)爭中的“沙漠盾牌行動”,就是用海面的假登陸掩蓋了沙漠中的真迂回,而美軍統(tǒng)帥也毫不掩飾地說,他們使用的是中國的戰(zhàn)術(shù)。

          2、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這則成語典故,也可以簡說成“成敗蕭何”。它講的是蕭何與韓信的故事。

          據(jù)司馬遷《史記;搓幒盍袀鳌酚涊d,韓信,少讀兵書,好帶刀劍,然而貧窮不能自養(yǎng),曾以乞討為生,也曾受過胯下之辱。當(dāng)項梁響應(yīng)陳勝、吳廣起義渡過淮河的時候,韓信便投奔了項梁。項梁戰(zhàn)死,韓信又歸項羽領(lǐng)導(dǎo),也僅為“郎中”小官而已。當(dāng)時他屢屢進(jìn)策,項羽都沒有采納。

          西漢元年,漢王劉邦率部隊入漢中,韓信棄楚歸漢。本想出人頭地,但歸漢以后也僅為“連敖”這種有職無權(quán)的小官。后來韓信又因與十三人犯法被判斬首。非常幸運的是,在行刑時,被滕公夏侯嬰保釋。經(jīng)滕公推薦,劉邦讓韓信當(dāng)管理糧草的軍官,這樣便有了接觸總后勤官蕭何的機(jī)會。蕭何聽韓信談兵,頭頭是道,極為贊賞。到了漢中首府南鄭,韓信見自己仍然未得提拔,便不辭而別。蕭何聞訊,連夜追趕,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由于蕭何極力推薦,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此后三年,韓信發(fā)揮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協(xié)助劉邦,戰(zhàn)勝項羽,取得楚漢相爭的勝利。因此,韓信被加封為齊王、楚王。后來又有人告發(fā)韓信要謀反,就把他降為淮陰侯。

          漢高帝十一年,劉邦還在前線討伐陳希,有人密告韓信與陳希通謀,要殺呂后和太子。隨后,呂后與蕭何相謀,由蕭何出面對韓信說,陳希已被擊敗,讓韓信立即入朝相賀。韓信相信蕭何,便入了宮。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不經(jīng)審訊,就斬首了。

          韓信受蕭何推薦而拜為大將,又因蕭何設(shè)計而掉了腦袋。人們哀嘆韓信之死,并且偏重于外部因素,所以就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加以總結(jié)。一“成”一“敗”系于一人,看起來扯平了,其實,功過、是非、利害、得失,誰又算得清?況且,韓信的“成”與“敗”,根本原因還是主觀因素,個人行為。

          江蘇省沛縣漢城里,漢初三杰的塑像同立于劉邦像旁邊。張良,智者,功成身退,因而保全了生命;蕭何,忠厚,功高馴良,于是終老天年;韓信,雄杰,失職殃殃,這才招致大禍。

          3、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源自漢中城固"升仙村"升仙村,伴隨它有一段古老傳說:東漢王莽二年,山口村有一位名叫唐公,既學(xué)道又酷愛柑桔。他所務(wù)桔園,繞河之水,沐山神風(fēng),質(zhì)量上乘。秋高氣爽,滿園星辰,常有神仙路過,討要品嘗。一天早晨,山口處萬道霞光,唐公方一家人連同他的房舍果園,冉冉飛升上天,若干年后,尚聞雞鳴九宵,犬吠云中,為了紀(jì)念這一段美麗的傳說,山口處村莊便稱作“升仙村”。

          伴隨著改革開放,城固人民培育出了新的系列換代產(chǎn)品——升仙蜜桔。它處具有升仙村丹桔全部優(yōu)點特點,還個兒碩大,薄皮無核,更兼樹型矮化,最高畝產(chǎn)可達(dá)萬斤。近年來發(fā)展沿秦嶺南麓八萬畝產(chǎn)業(yè)林帶,形成了秋風(fēng)十里柑桔香的桔園秋色。值此金秋十月柑桔飄香之際,特推出桔鄉(xiāng)秋色一日游。

          4、“成竹在胸”

          典出洋縣北宋文學(xué)家、畫家文同喜歡詠竹、畫竹,以言志表其氣節(jié)。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獨樹一幟,被畫壇稱作“湖州畫派”。文同主張,畫竹時必先有成竹在胸!俺芍裨谛亍边@句成語典故出自漢中洋縣。

          北宋熙寧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間為官勤政,體察民情,他看到茶農(nóng)負(fù)擔(dān)過重,上書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給茶農(nóng)帶來實惠。同時,加筑州治城坦,重視教育事業(yè),受到百姓擁戴。文同善詩文書畫,尤擅長畫墨竹。畫竹的高超技藝來源于他長期對竹子的仔細(xì)觀察和寫生。當(dāng)時,洋州筼筜谷(今洋縣紙坊鄉(xiāng))生長著大片竹林,文同有《筼筜谷》詩贊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兩岸煙蒙蒙。尋幽直去行漸野,宛爾不似在塵中!彼在此谷建一“披錦亭”,閑暇常去谷中探幽觀竹,吟詩作畫,有時還攜愛妻前往賞竹、植竹。長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種竹子的形態(tài),積累無數(shù)畫稿。畫竹實踐中,他首創(chuàng)畫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筆法,畫技日臻精益,所畫墨竹栩栩如生,瀟灑清秀,他主張畫竹要“成竹在胸”。后來畫竹者學(xué)他筆法的很多,被稱著“湖州竹派”。

          文同在漢中洋州曾給他表弟蘇軾贈《偃竹圖》一幅,喜歡畫竹的蘇軾十分珍愛。蘇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寫道:“與可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振筆直遂,以追其所思……”同時代的文學(xué)家、畫家晁補之在《贈文潛甥楊克一學(xué)文與可畫竹求詩》中,也有“與可畫竹時,成竹已在胸”的詩句,這樣文同畫竹時“成竹在胸”就成為典故!俺芍裨谛亍被颉靶赜谐芍瘛,本意是說畫家在畫竹子時,頭腦中要有一個具體生動的竹子形象,那么就會得心應(yīng)手,畫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后來這句成語已不拘泥于畫竹,泛指人們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頭腦中已有成熟的主張和辦法。

          5、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大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曉楊修被曹操殺掉的前因后果。楊修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得到曹操賞識器重,成為丞相曹操重臣。在發(fā)生了闊門、一盒酥、曹操夢中殺人、吳質(zhì)等事件后,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后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曹操在漢中戰(zhàn)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后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籍其親屬。楊修之死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寫得詳實生動,讓人看不出曹操謀殺楊修的蛛絲馬跡,而是秉公處置“雞肋事件”,按律斬了楊修,嚴(yán)肅軍紀(jì),做得即天衣無縫,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隱患,解除了后顧之憂。

          楊修,做為封建時代的一名謀士,堪稱中國古代典型人物。其才華學(xué)識出眾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斷、預(yù)見丞相曹操心理活動方面,也是相當(dāng)準(zhǔn)確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楊修也正是因為這種先期預(yù)見的準(zhǔn)確,才為此丟了性命。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tài),雖然了如執(zhí)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屬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兇殘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rèn)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zhǔn)備班師回朝,這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范例。

          6、筑壇拜將

          義指仰仗賢能。來源《漢書。高帝紀(jì)上》:“漢王齊戒設(shè)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計將安在?小生當(dāng)筑壇拜將!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書中記載:一遇漢祖,筑壇拜將,捧轂推輪,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7、偃旗息鼓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中記載:在一次戰(zhàn)斗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并奪取了戰(zhàn)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guān)大舉進(jìn)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云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兵出寨接應(yīng),正與曹操親自統(tǒng)率的部隊相遇。趙云同曹軍廝殺起來,把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救回了黃忠和張著。

          曹操沒有善罷甘休,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云,直撲蜀營。趙云的副將張翼見趙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來勢兇猛,便要關(guān)閉寨門拒守。趙云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zhǔn)備放曹軍進(jìn)來;一面又命令弓弩埋伏在寨內(nèi)外,然后自己單槍匹馬站在門口等候敵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門口,心想,寨門大開,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調(diào)頭后退的時候,蜀軍營里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飛箭如雨般向曹軍射擊。曹軍驚慌失措,奪路逃命,自相踐踏。趙云趁勢奪了曹軍的糧草,殺死了曹軍大批兵馬,得勝回營。

          后來,人們常用“偃旗息鼓”來比喻休戰(zhàn)、無聲無息或停止行動。

          8、一笑失天下

          周滅商后建都鎬京,歷史上稱作西周。初期,周王為鞏固國家政權(quán),先后把自己的兄弟、親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建立諸侯國,還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西周第九代國君是周厲王,他貪財好色,昏庸殘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國人(平民)動亂”。周朝從此衰落下去,社會 動蕩不安。

          到了周幽王統(tǒng)治時期,國勢更衰。周幽王更加荒淫無度。他得了一個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jìn)宮后從沒笑過一次,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帶褒姒上了驪山。原來,為了防御西戎的進(jìn)犯,在驪山一帶建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一座。西戎軍隊打來,就燃燒起烽火,一個連一個傳遞消息,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fā)兵救援。

          周幽王來到驪山,讓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諸侯看到了警報,以為敵兵來了,就急忙帶兵救援?哨s到了驪山下,一個敵人也沒看到,卻聽到了山上的鼓樂之聲,大家都愣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訴他們:“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你們回去吧!敝T侯們生氣極了,山下一片混亂。褒姒見到這場面卻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后來西戎軍真的攻打都城豐鎬時,盡管烽火臺上連舉烽火告急,卻沒人理會了,諸侯們認(rèn)為這是周幽王的胡鬧。結(jié)果西戎軍隊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把財寶洗劫一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現(xiàn)河南省洛陽)歷史上叫東周。

          9、蕭何月下追韓信

          公元前206年,張良推薦韓信到漢中投奔劉邦,韓信帶上張良寫的推薦書和寶劍見漢王劉邦。此前,張良送劉邦分手時,曾商量招納賢才的事,但到底推薦誰,張良沒有講。韓信雖然帶著張良的薦書和寶劍,卻認(rèn)為漢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識英才,要靠自己的本領(lǐng)去取得漢王的重用。因此把張良的薦書裝在身上,拜見漢王時未交出。劉邦見韓信身材瘦小,貌不贏人,說他手無扶戟之力不予重用。韓信每天閑住南鄭的驛館讀書下棋。丞相蕭何心里想,張良走時說有人來投我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這么久了,就來了一個韓信,可能就是此人。于是一有空閑時間,蕭何就陪韓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韓信卻從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請求高攀提拔,顯得城府很深。蕭何經(jīng)過一段考察,認(rèn)為韓信智謀高強,胸懷大志,一定就是張良介紹來的賢才。向漢王推薦。漢王就封韓信做了個“連敖”,即糧倉管理員,心中不滿,于是就發(fā)牢騷。一日,與其他13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不料被人聽見報告了漢王。漢王就要將喝醉酒的人一律處死,并派夏侯嬰做監(jiān)斬官。夏侯嬰將這十四人押赴刑場,已經(jīng)殺了十三人,當(dāng)殺韓信時,韓信突然狂呼道:“漢王不是想得天下么,為何殺壯士?”夏侯嬰一聽,立令停斬,一看乃是韓信,就跟他談話,聽后對韓信佩服得了不得。夏侯嬰就去報告漢王,建議重用韓信。劉邦聽了夏候嬰的建議免去死罪,封韓信為治粟都尉。傳說韓信當(dāng)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漢王匯報情況。一天,劉邦忽命人將韓信叫來,問他現(xiàn)有多少糧草,韓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東西南北各庫的稻谷、大米、小麥、玉米、草料等具體數(shù)字。漢王派人翻倉查庫,結(jié)果數(shù)目相符。劉邦這才知道韓信真的有才,但仍舊相貌取人,加之韓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唯獨丞相蕭何十分留意人才,聽得此情,又召見韓信問話,果然發(fā)現(xiàn)大有才能。就對韓信許愿說,要建議漢王任命他做大將。韓信又等多日,仍不見漢王任用,大失所望,收拾行裝,不向丞相告辭,便趁一個月夜逃走。待蕭何知道時,如失至寶,立即騎了一匹快馬,加鞭急駛,去追韓信。傳說韓信騎馬出了南鄭城東門,拐了一個彎,向北進(jìn)入褒谷。因張良返回關(guān)中時,已燒毀了褒斜棧道,許多地方不得不涉水過河。韓信策馬跑著,忽然被前面一條溪水擋住了去路。這個地方就是今漢中留壩縣的馬道鎮(zhèn)。這條溪水,今名西溝,原名寒溪,自西向東注入褒水。平時寒溪水淺,行人可以涉水過河。恰巧這天上游下了一場暴雨,溪中洪水暴漲,韓信到此無法渡過,這時蕭何騎馬追趕上來跳下馬鞍,雙手拉住韓信,韓信見蕭丞相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光著一雙腳丫子,覺得蕭何確有愛才之心,不好再說什么,就隨蕭何返回了南鄭。劉邦采納了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

          寒溪夜?jié)q為漢王贏得一將,成就帝業(yè),傳為千古佳話。有諺語說:“不是寒溪一夜?jié)q,哪得劉朝四百年?”

          10、廉泉讓水

          南北朝時,宋明帝年間(465—471年),梁州轄今陜南、四川、黔北等廣大地區(qū),州治南鄭(今漢中漢臺)。一次梁州州將劉亮派范柏年[據(jù)《南齊書》載,范柏年,梓潼(今四川梓潼)人。]進(jìn)京覲帝咨事。來到京城后明帝與他閑談時,戲問范:“愛卿,廣州有水名曰貪泉,據(jù)說那里出的貪人均與飲此水有關(guān),此事你可聽說沒有?”關(guān)于廣州貪泉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晉時,廣州石門有一奇泉,誰飲了此泉之水,就會視錢如命,貪得無厭,故人稱“貪泉”。那時廣州弊政猖獗,均傳與此有關(guān)。后來朝廷命吳隱之出任廣州刺史,讓他除弊興利。吳到廣州首先喝了貪泉之水,并說:“為官貪廉與泉水何干?”同時呤詩一首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變心!币馑际钦f前人道飲了貪泉之水就會思念千金之財。如果讓伯夷、叔齊這樣的清廉者飲用,他們是絕對不會變得道德淪喪的。吳任職期間,從嚴(yán)治吏,為官廉潔,廣州風(fēng)清弊絕。明帝不等范思索,又一語雙關(guān)地問道:“梁州是否有這種地名?”范稍加考慮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讓水、文川、武鄉(xiāng)!绷、讓水為古水名。前者為今南鄭縣濂水,后者為今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明帝再問:“愛卿宅居何處?”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讓之間!狈栋啬昵擅顚Υ馃o懈可擊,既說明他任職之地民風(fēng)淳樸、人性謙遜,又暗示自己為政清廉,不事權(quán)貴,受到梁州人民稱贊。這就是“廉泉讓水”典故出處。此后,逐漸約定成俗,“廉泉讓水”作為風(fēng)尚樸實的褒詞。人們又常用廉泉讓水來贊美一方人才薈萃、節(jié)儉禮儀成風(fēng)。清代詩人黃作檉曾有《廉泉讓水歌》一首,后幾句為:“世風(fēng)習(xí)貪詐,溪壑嗟難填?屎π臑楹Γ瑝m襟誰滌澗?我愿來此地,卜居遠(yuǎn)市廛。置身廉讓間,仰企范柏年。”詩人對世風(fēng)日下,貪詐橫溢,私欲難滌發(fā)出憤嘆,愿效法范氏超脫污濁,置身清廉。幾年前,漢中博物館西大門外貼有引典故引伸而來的楹聯(lián):“文川武鄉(xiāng)英雄地,讓水廉泉禮儀邦”,在此典故誕生地懸貼這幅楹聯(lián),用來贊美漢中人才濟(jì)濟(jì),民風(fēng)淳樸,可謂意味深長。

          11、傾國傾城

          古代學(xué)者在剖析我國歷史時,曾列舉“商惑妲己”、“周愛褒姒”、“漢嬖飛燕”、“唐溺楊妃”四大美女傾國案例。他們用商紂王、周幽王、漢成帝、唐明皇四位君主分別被蘇妲己、褒姒、趙飛燕、楊玉環(huán)美色迷惑,不愛江山愛美人,驕奢淫逸,最后導(dǎo)致國家滅亡的歷史事件,來說明“女人是禍水”,她們足以“傾國傾城”。

          在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jīng)》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別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的詩句。這就是譏諷周幽王寵幸絕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廢而亡國的真實故事。哲夫、哲婦,即明達(dá)、才智者。傾城,是指城邦覆滅。“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為城,智慧的婦人壞城”。

          據(jù)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縣圖志》中“褒城縣”條下載:“褒國,在縣東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國是褒姒的家鄉(xiāng)。漢中地方志又記,褒國故址在駱駱坪,今屬漢中市漢臺區(qū)河?xùn)|店鎮(zhèn)花果村。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即所謂“傾城傾國”是傾覆邦國的意思。這就是“傾城傾國”或“傾國傾城”典故的出處。古人把西周滅亡的歷史罪責(zé)強加在褒姒頭上,顯然有失偏頗。

          后來,人們約定成俗,習(xí)慣用傾城傾國來形容婦人容貌很美。這句成語已作為絕色美女的贊詞,并無貶意。這里的傾,已不是傾覆之意,而應(yīng)作為傾慕理解。傾城傾國是說全城、全國得人都傾慕其美貌。這就恢復(fù)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褒姒的美貌應(yīng)受到所有人的羨慕。女人艷麗何罪之有!唐代官居御史大夫的大詩人元稹當(dāng)年路過褒城時曾有感而發(fā),留下了“花疑褒姒笑,棧息武侯征”的詩句。這位政治家和詩人把功業(yè)未就的哲夫諸葛亮和亡國人劫的褒姒相提并論,字里行間充滿對這兩位“哲人”遺憾及同情之心,這也是對那些歷史學(xué)人所作的褒姒傾國結(jié)論的有力否定。

          漢中著名成語典故 1

          12、分香賣履

          典出《三國志·魏主傳》。

          三國時的曹操是當(dāng)時的一代梟雄。他叱咤風(fēng)云,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天下三十余年,才削平群雄,統(tǒng)一了北方,進(jìn)爵為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嚴(yán)重的頭疼病,且經(jīng)常發(fā)作。他頭疼病發(fā)作的時候,頭痛得像要裂開來一樣。雖經(jīng)宮中太醫(yī)無數(shù)次診療,但毫不見效。后來他把名醫(yī)華佗請來診治,華佗認(rèn)為曹操的病灶在大腦,需打開腦殼,取出病灶,才能治愈。曹操認(rèn)為華佗想謀害他,竟下令將華佗殺死。

          華佗死后,曹操的頭疼病無人能醫(yī),病情一天比一天嚴(yán)重起來。臨終之前,他把曹洪、司馬懿等召到病床前,囑咐將長子曹丕立為繼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來,吩咐近侍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賜給她們,并囑咐她們說:“我死了以后,你們要勤習(xí)女紅,學(xué)會做絲鞋的本領(lǐng),以便將來生活困難的時候,可以賣了自給自足,維持起碼的生計!

          諸侍妾都淚流滿面,哭著答應(yīng)。

          曹操又留下遺言,把眾多侍妾全部遷往銅雀臺居住,讓她們每天在臺中設(shè)祭。他又怕自己死后有人盜掘他的墳?zāi)梗愿涝谡玫赂v武城外,設(shè)立七十二處疑塚。曹操一一囑咐完畢,長嘆一聲,氣絕而死。

          后來,“分香賣履”這個典故,用來形容一個人臨死前對妻兒的留戀、關(guān)愛。

          13、江淹夢筆

          典出《南史·江淹傳》:江淹,字文通。“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江淹,字文通,他在南朝時歷仕宋、齊、梁三個朝代,曾擔(dān)任侍中、光祿大夫等高官。他在文學(xué)上也很有成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學(xué)家。

          江淹少年時,家里很窮,十三歲那年,父親死了,他靠上山砍柴來供養(yǎng)母親。但他讀書十分刻苦,二十歲時便學(xué)有所成,踏上仕途,擔(dān)任宋孝武帝劉駿第十一子劉子真的授業(yè)老師。孝武帝死后,劉宋王朝內(nèi)部爆發(fā)了一場爭奪帝位的斗爭,結(jié)果湘東王劉彧獲得了勝利。劉子真被殺,江淹便轉(zhuǎn)投到建平王劉景素門下。

          江淹二十多歲時便才華橫溢,文名卓著,寫下了《恨賦》、《別賦》等不朽名篇,很得建平王劉景素的器重。但他少年氣盛,恃才傲物,引起同僚的妒忌,被誣陷入獄。

          江淹在獄中抱著一股不平之氣,寫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詣建平王上書》,為自己申辯,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劉景素,立即將江淹釋放。

          由于江淹的文章寫得如此精彩,下筆如有神助,于是有人傳說,江淹在二十一歲那年,曾經(jīng)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見到了一個名叫郭璞的仙人,郭璞送給他一支五彩筆。從此,江淹的詩、文、賦便越寫越好,每每提起筆來,文思有似潮涌,寫出的文章也更加文采煥發(fā)。

          公元479年,劉宋王朝的大臣蕭道成滅宋稱帝,建立齊朝。蕭道成深知江淹的文才,任命江淹為東武令,齊朝的許多重要文書,多由江淹執(zhí)筆,顯示了其不凡的寫作功力。

          后來,“江淹夢筆”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文才卓著,筆力不凡。

          14、紅葉題詩

          唐寅繪《紅葉題詩圖》

          典出《云溪友議》。

          唐朝宣宗時,年輕書生盧渥到京城參加考試后,帶著一個仆人外出游玩。他倆偶然經(jīng)過后宮外面的一條小河時,盧渥突然發(fā)現(xiàn)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紅葉,葉上隱隱有字,頓時發(fā)生了興趣,馬上讓仆人把那片紅葉撈了上來。

          仆人把紅葉交給盧渥,盧渥一看,紅葉上題著一首五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讀完詩,心中暗想:

          “這紅葉一定是宮中一位很有才氣的宮女題詩后順?biāo)鰜淼。這些年紀(jì)輕輕的宮女一定很寂寞!”!"

          他回到客棧,把紅葉珍藏在衣箱里。不久,發(fā)榜了,盧握渥高中進(jìn)士,隨即被派到范陽去做地方官。

          過了一段時間,唐宣宗看到后宮宮女太多,決定放出一部分宮女嫁人。盧渥也獲準(zhǔn)到長安挑選一個宮女做自己的妻子。他趕到長安,挑選了一個文靜而秀麗的'宮女回到范陽。他雖然很喜歡她,但又不免想到那個在紅葉上題詩的宮女。

          回到范陽后的當(dāng)天,盧渥就和那宮女成了親。洞房花燭之夜,盧渥又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片紅葉,想對妻子講述紅葉上的詩以極當(dāng)時撈到紅葉時的情況。不料他妻子一見到紅葉,萬分驚異,吟道: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一聽,上前握住妻子的手,說:

          “你就是那個題詩的宮女,真是太巧了!”

          “當(dāng)時我偶然在紅葉上題了首詩,放在河中,沒有想到被郎君撿到,還一直珍藏著,這真是太巧了!”

          “這是我們的緣分呀!”盧渥說。

          兩人四目相對,無比激動興奮。第二天,盧渥的親友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有人讓盧渥妻子當(dāng)場題詩一首驗看筆跡,結(jié)果筆跡一模一樣。

          后來,“紅葉題詩”這一典故,用來描寫情思、閨怨,也用來描寫良緣巧合。

          15、樂昌破鏡

          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政事混亂。陳后主不務(wù)政事,沉醉于聲色犬馬之中。

          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陳后主之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姿色絕佳,世間罕有。徐德言知道陳王朝不會長久,社會動亂不可避免,也深為妻子的命運擔(dān)憂,于是對妻子說:

          “以你的美貌,國亡后你一定會被權(quán)貴之家占有,我們夫妻情分難以保留。如果我們之間情緣未了,就應(yīng)該有機(jī)會相見,見面時須有一信物!

          于是,徐德言將一面銅鏡破為兩半,夫婦各執(zhí)一半,約定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將破鏡拿到都市去賣,只要一方看到破鏡,就設(shè)法尋找。

          果然,陳被隋滅后,徐德言夫婦離散,其妻被越公楊素征入府巾,寵愛有加。徐德言歷經(jīng)千辛萬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仆人高價出賣破鏡。德言將仆人領(lǐng)至他的住處,講述緣由,將自己所藏半面破鏡合于一處,并在上面題詩一首。

          仆人將鏡拿回,陳氏見詩后傷心不已,悲泣不食。楊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于是召來德言,將陳氏歸還給他,夫妻二人終于團(tuán)圓,返回江南,共度余生。

          后來,“樂昌破鏡”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夫妻離散或分離后又團(tuán)圓。

          16、許由洗耳扇面

          典出漢·蔡邕《河間雜歌·箕山操》。

          帝堯是我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這一年,中原連遭水災(zāi),帝堯為此而感到憂心如焚。他感到自己無力治理天下,便想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有才能的賢德之士。于是,他向自己的老師尹壽請教,請尹壽舉薦賢人。

          尹壽向帝堯舉薦了許由等人,于是,帝堯派人四處去尋找他們,可過了好長時間,卻一個也沒有找到。

          又過了一段時間,帝堯終于打聽到許由隱居在箕山,就派使者帶著玉璽來到箕山找到許由,對他說:“我們大王聽說你的賢名,我拿來帝王的玉璽,要把天下禪讓給你,請你不要推辭。”

          許由聽了,長長嘆了口氣說:“一個人立下了志向,就會堅如磐石,不可動搖。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餓了,就上山采些果子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河水喝。我這樣悠然自得,在這清幽的環(huán)境中修身養(yǎng)性,真是其樂無窮。哪里想求得什么官職呢?現(xiàn)在你們大王竟想把天下禪讓給我,我怎么會接受呢?”

          使者聽了,知道許由這樣的隱士是決不肯接受禪讓的,就回人向帝堯稟告。帝堯聽了,也只得算了,以后再另擇賢人禪讓。

          而許由等使者走后,獨自翻過后山,不覺來到山下的潁水邊上,自言自語地說:“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這股濁氣,聽這種濁話,我的兩耳,不免污濁了。不如用這清水來洗它一洗吧!”

          于是,許由走近水邊,俯身用清水來灌洗兩耳。

          后來,“許由洗耳”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為恥辱,心性曠達(dá)于名利之外。

          17、一笑千金

          典出《賈氏說林》。

          漢武帝與寵妃麗娟一起賞花。

          花園中,薔薇花蓓蕾初綻,在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似乎是在羞澀、多情地笑著。

          “你看,花在笑呢!”漢武帝說。

          麗娟問漢武帝:“花笑,固然是好看的。但難道能比美人的笑還要好看嗎?"漢武帝說:“花的笑容、當(dāng)然勝過美人的笑容!

          麗娟聽了,開玩笑地說:“那么,這花的笑容,也是可以用錢來買的嗎?”

          “當(dāng)然可以!睗h武帝輕松地答道。

          麗娟聽了漢武帝的話,立即讓侍者取來黃金一百斤,作為買笑的錢,讓漢武帝高興了一天。

          后來,“一笑千金”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美女之笑,或用以比喻買笑追歡。

          漢中著名成語典故 2

          18、周公吐哺:

          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wù),主持國家大權(quán)。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式)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yè)憂勞甚久,現(xiàn)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wěn)定周朝之大業(yè),我才這樣做。于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發(fā),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后,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19、桐葉封弟: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fā)駕崩后,唐國發(fā)生叛亂。太子姬誦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國君,史稱周成王。有一天,姬誦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宮中玩耍。姬誦隨手撿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葉,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給了叔虞,并且對他說:這個玉圭是我送給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國去做諸侯。史官們聽后,把這件事件告訴了周公。周公見到姬誦,問道:你要分封叔虞嗎姬誦說:怎么會呢那是我跟弟弟說著玩的。周公卻認(rèn)真地說:天子無戲言啊!后來,姬誦只得選擇吉日,把叔虞正式封為唐國的諸侯,史稱唐叔虞。不過,叔虞長大后,勵精圖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帶領(lǐng)百姓興修水利,改良農(nóng)田,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唐國百姓逐漸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成為唐人愛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兒子燮繼位。因為境內(nèi)有晉水,便改國號為晉。山西簡稱晉,也由此而來。同時為了祭奠唐叔虞,還在晉水源頭、懸甕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來祀奉他,這就是晉祠。天子無戲言也因此流傳開來。

          20、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后來,管仲當(dāng)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dāng)上了盟主。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漢中著名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成語典故簡短故事_歷史上著名成語典故02-21

        成語典故06-24

        成語的典故11-02

        成語典故06-13

        中國著名歷史典故故事03-21

        25個著名的歷史典故04-01

        成語典故范文11-03

        成語典故亡羊補牢01-24

        成語的歷史典故11-03

        成語典故故事02-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