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竹影》結構分析教案

        《竹影》結構分析教案

        時間:2024-07-27 23:46:08

        《竹影》結構分析教案

        《竹影》結構分析教案

        《竹影》結構分析教案

          在印度音樂中,鼓是掌握時間和節(jié)奏的主要樂器。無論在聲樂演唱、器樂演奏或舞蹈演出中,鼓都是必不可少的樂器。鼓還提供了印度音樂中所必須的低音,這種低音是旋律進行中的背景和陪襯,在器樂演奏的最后部分,常常會給鼓手以單獨進行即興表演的機會,以顯示鼓手高超的擊鼓技巧,并與主奏樂器互相對答、模仿……,但無論如何變化,兩位演奏者最終必須結束在同一拍上,不僅為此,北印度還常常舉行鼓的獨奏會。鼓的節(jié)奏千變?nèi)f化,鼓的音色豐富多彩,加上鼓手卓越的雙手技巧,迷住了印度和世界各地的億萬觀眾。

          印度鼓的種類很多,但其獨特之處是所謂“鼓眼”,這指的是在鼓皮的中心部分粘上一塊黑色膠膏,它是用煮過的米粉、面粉、果汁加上金屬粉末制成的混合物,鼓皮上貼了這塊膠膏之后,雜音可以減少,音色變得更加悅耳動聽。

          印度最古老的鼓是木丹加鼓(木丹加原意為“用粘土制作”但現(xiàn)在鼓的框架已改用木材制作)。早在公元二世紀,印度學者婆羅多的著作《樂舞論》中即已提到過這種鼓,直到現(xiàn)在南印度仍在使用這種鼓。木丹加鼓是一種橫放在地上演奏的雙面鼓,長度約為50~70厘米,鼓框中間比較凸出,兩端略成圓椎形,左面鼓皮大,右面鼓皮小,(直徑大約為18~21厘米),兩面鼓皮的定音是不同的,大致相差四度,一般是(在中央C以下的)C和F或D和G。鼓皮是多層的,用母牛皮和山羊皮加以組合。兩端鼓皮之間采用16條水牛皮條箍緊,塞在皮條中的木塊是用來調(diào)整張力和音高的,鼓手采用1、2、3指,甚至整個手掌演奏,可以發(fā)出清亮或深沉的音響,也可以奏出高八度或升高半音的樂音。木丹加鼓的演奏技巧也極為多樣,它分為五種手法:用整個手掌、半手掌、1/4手掌,手掌側面和食指敲擊,這些手法還可以造成不同的制音效果和多種多樣的音響。學習敲擊木丹加鼓首先要學會鼓語達、底、東、代,這些符號表示的是鼓的不同位置,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多種復雜的組合。木丹加鼓過去用于為戲劇伴奏,現(xiàn)在多用于南印度古典音樂和婆羅多古典舞中。最著名的木丹加鼓演奏家是蘭格納坦和帕爾甘特·馬尼·依也爾。大約一百年前,南印度古典音樂中又采用了一種新的敲擊樂器--格塔姆,它經(jīng)常與木丹加鼓一起演奏。實際上格塔姆是一種陶罐,它沒有鼓皮,卻有一個大的凸出部分(直徑大約有一英尺)作為它的敲擊區(qū)域,但這并不是固定的,視其需要的音高而改變尺寸。陶罐發(fā)出的音響明亮而富有光彩。演奏者可以敲擊陶罐的頸部,中心、底部和罐口,以獲得不同的音高,為了使音色多變,可用雙手、手腕、拳頭,十個手指以及指甲來擊奏。有時還可把陶罐口壓在鼓手裸露的腹部來演奏以發(fā)出多樣的音色。過去陶罐的演奏者還有一種習慣,即在演奏中把樂器拋向空中,落下后繼續(xù)敲打,整個節(jié)奏并不打亂,觀眾嘆為觀止。有時演奏者還在演奏高潮時將陶罐拋向上空,最后一拍正好落地,摔裂的陶罐發(fā)出破碎聲,造成令人驚奇的效果。但過去用的陶罐是普通的商品,碎了可以再買,現(xiàn)在的陶罐樂器是特制的,價格比較昂貴,所以那種最后一拍摔碎的事例已不多見了。

          在北印度古典音樂中過去用的也是一種類似木丹加鼓,稱為帕克瓦吉的雙面鼓。它在莫臥兒帝國早期用得比較多,主要為莊嚴神圣的德魯帕特古典歌曲和古典舞蹈伴奏。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音樂的變化,這種鼓現(xiàn)在已用得不多了。

          目前在北印度音樂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兩個一套的達不拉鼓。大約從18世紀開始出現(xiàn),它的歷史不太清楚,有人說它是由帕克瓦吉一分為二形成的,也有人認為它是由13世紀的波斯裔詩人,音樂家胡斯魯引進的,但至今沒有定論。它是由兩個單面鼓組成的,這兩個鼓的形狀正好相反,演奏者右邊的達不拉鼓框上小下大,像個水壺,左邊的巴亞鼓框上大下小,像個小鍋。達不拉發(fā)音高,巴亞發(fā)音低,兩者音高大約相差八度。這種鼓有各種不同的尺寸,既要根據(jù)演奏者的美學趣味,也要考慮到演奏者手的大小來決定。鼓皮也是多層的,采用山羊皮。鼓皮的中心也粘有被稱為鼓眼的黑色膠膏。當膠膏在張緊的鼓皮上干透后,聲音就會變得富有光彩,更加明亮。達不拉的鼓皮一般分為三個區(qū)域即鼓皮邊緣,靠里面的部分,這兩部分各占1/4,還有占鼓皮一半的中心部分。當演奏者用食指敲擊鼓皮邊緣并用第三指壓住鼓眼的邊緣時,就會發(fā)出銀鈴般的音響,這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在閃光,敲擊靠里部分時,高八度的第二泛音在共鳴,敲擊中心部分時則產(chǎn)生一種清脆的音響。巴亞鼓皮的情況與達不拉鼓相近,也具有不同的音色,但它主要起配合作用。揉搓鼓皮發(fā)出滑音是它的重要特色。經(jīng)過近200年的發(fā)展,達不拉鼓后來居上,演奏技巧,表現(xiàn)手法十分豐富,并且還形成了不同學派。在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按學習達不拉鼓的人成百上千,高手林立,但公認的鼓王是現(xiàn)年42歲出生在旁遮普邦的扎凱爾·候賽因。筆者在印度時曾經(jīng)觀看了他的一場獨奏音樂會,印象極深。鼓由印度古老的弓弦樂器薩朗基伴奏。兩個小鼓在他雙手敲擊下,或聲如洪鐘或響若悶雷,有時還用手掌擦壓鼓皮發(fā)出嗯嗯之聲。節(jié)奏和力度更是千變?nèi)f化或輕或重,一緊一松,忽強忽弱。他那靈巧的,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手指,手掌既能表現(xiàn)萬馬奔騰,雷霆萬鈞之勢,又能發(fā)出雨滴點點,潺潺溪水般的聲音。在場觀眾人山人海,人人為之驚嘆。在近兩小時的獨奏中,人人精神貫注,屏息聆聽。很少有人能想象,在一種普通的敲擊樂器--鼓上,竟能在音高、音色、節(jié)奏、力度,速度幾個方面作出如此強烈的對比,如此奇妙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將人們引入了一種新鮮的,未曾體驗過的氣氛中,進入了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息的印度文化哲學的理想境界。

        【《竹影》結構分析教案】相關文章:

        材料結構分析復習總結(通用10篇)05-16

        女媧造人的教案分析01-28

        《陳奐生上城》教案分析03-19

        《慢慢走,欣賞啊》教案分析12-16

        爺爺?shù)膲簹q錢教案分析03-20

        《再見了,親人》重難點分析教案03-20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02-03

        常見的文言固定結構03-19

        在電子表格里如何打勾教案分析03-19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01-05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