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

        時間:2022-06-11 05:35:00

        《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1

          聽著那首作詞優(yōu)美荷塘月色,突然有了靈感。讀后感就寫《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朱自清

          第一次讀荷塘月色還是在搜索朱自清時突然發(fā)現(xiàn)的,當時感覺題目跟那首歌的歌名一樣所以就點開看了看。

          讀完《荷塘月色》時突然感到那時的風景比這里的要美多了,F(xiàn)在的污染太重了,那樣的美景已經(jīng)很少了。《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的'文章,主要說了作者日日走過的荷塘,變想在滿月的月光照耀下的荷塘是什么樣子的。在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栩栩如生,描繪的很恰當,用細節(jié)描寫描繪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上面的美麗景色,文中最后還想到了一個習俗,還有關于這個習俗的兩篇文章。作者用了空間的順序。從家里出發(fā)走在去荷塘的路上,看見荷塘上面的景色,又看見荷塘四周的景色,又忽然想起一個習俗,最后想著想著又到家了。那條路陰森可怕,如果沒有月光,估計我都不敢走。()荷塘上面的葉子像星星像舞女的裙子又像一粒粒明珠……

          荷塘四周的樹,楊柳樹最多了把池塘團團包圍住。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可以看出那時候是夏天,作者在夏夜里走到池塘邊觀看荷塘月色足以看出這是一篇抒情文。

          哎,現(xiàn)在這樣的美景實在是少見了,只能從朱自清的筆下模擬出這個場景在腦海里觀看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2

          一、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1)字詞的理解和運用;(2)朱自清和他的散文;(3)通感的手法。

          2.閱讀能力:(1)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體會散文的語言特點,學習文中詞語鮮明的感情色彩。

          3.寫作能力:寫一段鑒賞本文語言美的文字。

          二、教學重點:結(jié)合時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語句的含義,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交流研究性學習成果,檢查自學情況,討論課文的線索和結(jié)構(gòu),布置討論題。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檢查研究性學習情況(部分),以學生搶答,教師補充和訂正的方式進行。

          1.關于作者:基本情況: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文學研究會早期成員。江蘇東海人,因祖父、父親都定居揚州,又自稱揚州人。原名自華,號秋實。生活經(jīng)歷: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傳統(tǒng)教育,1916年中學畢業(yè)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0年畢業(yè)后在江、浙的中學任教,極受歡迎。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國倫敦學語言學及英國文學,回國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早年從事新詩創(chuàng)作,內(nèi)容多寫小資產(chǎn)階級的失意,也有覺悟青年對光明的呼喚。在清華任教后,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散文,同時研究古典文學。朱自清正直愛國,參加過五·四和一二·九運動,但階級的局限使他長期脫離現(xiàn)實?箲(zhàn)任西南聯(lián)大教援期間,思想有較大轉(zhuǎn)變。1948.8.12病逝前,諄諄囑告家人,說已簽名拒絕美援,不要買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現(xiàn)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主義精神。評價影響:《別了,司徒雷登》(毛澤東)贊揚他有骨氣,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代表作品:著有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著作,大都收入四卷本《朱自清文集》(1953開明書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綠》《荷塘月色》《燈影槳聲里的秦淮河》《威尼斯》。興趣識記:誰有什么辦法把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一下子記牢?參考辦法:朱自清目送父親的《背影》在遠方消失,《春》終于來到了,到處都是釅釅的《綠》,他先去觀賞《荷塘月色》,再去泛舟《燈影槳聲里的秦淮河》,最后來到了美麗的《威尼斯》。(情節(jié)串聯(lián)法)

          二、朗讀課文,檢查早自習自學情況:

          1.播放朗讀磁帶。板書課題及作者:荷塘月色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華園指定三名學生接力朗讀,教師正音。

          2.搶答:詞語解釋幽僻(yōupì):幽靜,偏僻(幽:深遠的、隱蔽的)。蓊郁(wěngyù):樹木茂盛的樣子。蒼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彌望:滿眼(充滿視野)看到。(彌:滿)田田: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裊娜(niǎo):柔美的樣子。風致:美的姿態(tài)。①美好的容貌和舉止②風味;風趣三、作品結(jié)構(gòu)分析。

          教師啟發(fā)指導:《荷塘月色》共8個自然段,每段自有共獨立內(nèi)容,但從作者的行蹤變化上看,從扣文題的主體文字與蕩開筆墨寫聯(lián)想的閑筆來看,這8個自然段還是可以劃分成幾個大部分的,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有助于我們對內(nèi)容的分析和對主旨的探索。

          第一步,讓學生提挈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用語要簡明、準確)。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候、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去荷塘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huán)境)

          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觀荷塘

          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8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第二步:綜合、歸納。從寫景狀物的角度上看,第26段顯然是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應歸為一部分。第1段是引子也應獨立。第78段由現(xiàn)實寫及想象中古時候的舊俗,突轉(zhuǎn)一筆(回到家門)收束全篇。

          這樣分析,全文確實應劃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觀荷緣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寫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情)四、小結(jié)寫作線索。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結(jié)構(gòu)分析過程中就可以得到解決的;這里,再小結(jié)一下。教法上由教師主述或由學生討論均可。很可能學生在認識上有爭議,教師應允許學生發(fā)表意見,只要言之有理,不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就行。

          教師小結(jié):《荷塘月色》的行文線索,很有特色,如同經(jīng)、緯兩條線穿織在一起。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賞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變化好似一條經(jīng)線,作者的游蹤、對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猶如一條緯線。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所以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后心情變化的思緒線索。

          (注:上段文字中加引號一句可作為板書)

          五、找出直接抒情的語句,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講析,讓學生反復體會。

          分析直接抒情的語句(讓學生按行文先后摘選)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安靜。

          這是份量很重的一筆,可見文山情生。

          起筆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提問)

          不加掩飾直抒情懷顯出作者內(nèi)心有苦悶,心緒煩亂。這也正是夜深人靜出游荷塘的緣由(欲排遣苦悶之情)。

          至于為什么有這種情緒,學生一定很關心。因此,在此可以聯(lián)系作者撰文時間啟發(fā)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的情況(教師要幫助學生抓要點,防止說開而不可收),進而說明當時朱自清的思想狀況:朱自清曾受過五四運動的洗禮,目睹過三·一八慘案的全過程(他那天參加了請愿游行)。他追求進步,痛惡黑暗的反動統(tǒng)治;他雖然是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但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在大革命高潮時,他很興奮,時時關注著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國的統(tǒng)一和民主的實現(xiàn)。四·一二政變,給他的打擊是沉重的,他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按他當時的思想境界(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義見陳竹隱《憶佩弦》)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筆是他尋求解脫的工具,《荷塘月色》的誕生是很自然的。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概括、濃縮他當時的心緒是十分準確的。弄清這句的含義也有助于弄清他為什么要大寫荷塘月色之美,要發(fā)思古之幽情了。

          2.第3自然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是獨處的妙處)

          這一段拋開了寫景,句句都在內(nèi)心活動。這樣寫,是不是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提問)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引導學生體會前兩段與此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偈惆l(fā)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正是對心情頗不寧靜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態(tài)煩擾的思緒壓抑不住,一定要說出來。只有在清冷的環(huán)境里獨處才覺得是個自由的人,這其中不就蘊含著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嗎?

         、趶男形纳峡催@一段似乎是游離出來的抒情段,但從時空上看,這一段與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實際上,這情還是離不開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獨行在那條極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發(fā)所謂獨處之情呢?

          說明: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這一句在分析時不能草率。

          ①在行文上,這是一個過渡句,提挈下文重筆寫荷塘月色。對這點,好認識;它與第2自然段有什么關系,則容易被忽略。這句是對去荷塘文字的一個接續(xù),2、3段便渾成一體了(再次證明第3段并非游離出來的段落)。

          ②這一句感情上起了變化,作者沒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尋美來自慰,反映了不滿現(xiàn)實而又幻想超脫現(xiàn)實的心態(tài)。

          六、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通過對全文結(jié)構(gòu)的分析,我們對《荷塘月色》的內(nèi)容、寫作線索都比較清楚了;結(jié)合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我們對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感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欣賞《荷塘月色》奠定了基礎。下一課時,我們將認真研讀作品中寫景狀物的段落,欣賞其高超的語言藝術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還要進一步體味作者是怎樣把深沉、復雜的感情寄寓在景語之中的。請同學們課后背誦課文第4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解析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來描摹荷塘美景的。

          2.體會散文的語言美對生活化語言的巧妙藝術加工。

          3.認識通感的修辭方法,體會本文中通感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復習提問。

          1.集體背誦《荷塘月色》第4自然段。

          2.請兩位同學各背誦一遍第4段。

          教師針對學生背誦的情況,正音,矯正語速上的毛病。

          二、解析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來描摹荷塘美景的。

          1.先寫滿眼茂密的荷葉,次寫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順筆寫及縷縷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和流水,層次井然,形象精確。這是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來寫的。

          (教師在講述時要盡量引用原句,重點詞語隨手板書,如彌望、裊娜等等)

          2.上面的分析,基本上抓住了第4段行文順序特點,但細一研究,還可以看到作者的匠心:

         、僮レo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jié)合,把荷塘寫活。

          這個問題,要啟發(fā)學生回答,這就叫讀進去。

          估計學生很容易認為只是到了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才由靜轉(zhuǎn)入動。這種認識是膚淺的,是套用動靜結(jié)合這一評語,缺少鑒賞力。

          實際上,作者筆下的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物靜而情動。花、葉、流水的人格化表現(xiàn)了景與情的交融,潛在的韻致也就流動起來了。作者把葉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說是靜,卻有動,也許葉子靜靜地鋪展著,可喻體中的女郎是在旋著舞著的,否則,那裙裾怎能臨風傘開呢?再如,朱自清先生用羞澀一詞來形容待放的花朵,更是耐人尋味,不僅暗合古人對荷花綽約若處子的贊譽,更讓讀者浮想不已,既然羞澀于顏內(nèi)心怕更怦怦吧!這動已溢于文字之外了。

          (說明:上面這種分析,教師應當理解,但是不是要求學生也達到這個深度,要適情而定,不要脫離學生實際硬灌,能啟發(fā)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重點還是抓詞語在語境中的涵義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②抓可見與可想的結(jié)合,寫出散文的神韻。

          所謂可想,是指由可見引起的合理聯(lián)想,把不可見的景物寫得很有風采。

          引導學生分析第4段的最后一句。荷葉田田,滿遮荷面,塘水看不到;作者卻斷定那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是由于葉子的風致引起的合理想象。這是很精彩的一筆。

          為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還可以啟發(fā)他們從視覺嗅覺聽覺這一角度來欣賞作者怎樣描寫荷塘,進而還能解決一個問題:第4段是人在景外還是人在景中(實際上是情景交融的問題)。三、關于通感問題。

          這個問題可放在分析第4段時順勢講解,不必講通感的定義,只讓學生認識這種修辭方法的特點及作用請學生分析這一句的比喻特點: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體花香

          (作用于人的嗅覺)喻體渺茫的歌聲(作用于人的聽覺)把作用于嗅覺上的花香錯置到聽覺上合理嗎?合理:而且把花香的特點寫清了,形象生動。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風中的賞花人嗅那馨香,時有時無,這種體驗是真實的;聽那從遠處高樓飄來的歌聲,時斷時續(xù),同樣是真實的體驗。這兩個真實便把不同類的感官功能溝通了。作者在感覺上的體驗是細膩而豐富的。這一句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

          引導學生在第5段中找出有通感修辭現(xiàn)象的句子,并進行欣賞。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同梵娜玲上奏著的名曲。)

          四、第5、6段的講析。

          這兩段,應完全交給學生分析,教師不應再細說了,否則就會剝奪學生的必要的鑒賞機會。

          這兩段的閱讀點,欣賞點似可放在對某些字詞的品味上,也可以引導學生研究其中極有感情特色的比喻句

          例如: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精確在哪兒?

          寫月光照在荷葉荷花上,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新鮮欲滴的實感。

          2.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里的比喻與擬人,準確形象,但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為什么不割愛此句,以使通篇流溢著美呢?

          (引導學生從借景抒情的角度來思考,體會作者心中難以排除的哀愁,煩怨)

          處理以上內(nèi)容時,可采用討論式,讓學生多說,拓寬思路。漸而使他們認識到,讀文學作品決不能停留在字面的識讀上,要利用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參與評論,所謂鑒賞能力便是這樣一點一點培養(yǎng)起來的。

          五、收束部分。

          思考題:《荷塘月色》的語言藝術是很高超的,美的語言,有豐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并不是靠詞藻堆砌,靠粉飾來寫就的,散文的語言美就要表現(xiàn)在語言的生活化與藝術化的統(tǒng)一上。例如: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這一句,除亭亭一詞外,都是口語,葉子出水很高是寫實的一筆,不需修飾已經(jīng)達到準確了,但作者不滿足摹形,他要傳荷葉之神,于是抓荷葉的狀態(tài)特征以裙作比,亭亭二字便成了點睛之筆,一位臨風起舞的窈窕淑女的美姿出現(xiàn)了,那展開旋動的裙與碩大舒展的荷葉融合為一體,荷葉的動態(tài)美便躍然紙上,心形兼?zhèn)洹?/p>

          好,課下就請同學們也找這樣的例句進行欣賞,并寫一段文字表述你的理解(一百余字即可)。作業(yè):(略)

        《荷塘月色》朱自清3

          原文: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

          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1),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郁郁(2)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duó)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寧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3)的是田田(4)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5)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6)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7)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8)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9)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10),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11)(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12)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13),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14)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15)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àn)女,蕩舟心許(16);鷁(yì)首(17)徐回,兼?zhèn)饔鸨;?zhào)(18)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19)。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州曲》(20)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荷塘月色朱自清賞析一:

          《荷塘月色》是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fā)了作者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xiàn)實 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逗商猎律分械摹俺鲈〉拿廊恕憋@然是不符合的,“那個年代,女同志別說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臍都要受批判。”高一課本里,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曾將點綴于荷葉之間的白花喻為“剛出浴的美人”,采蓮少女蕩舟出湖,原來不是“載歌載舞”,而是唱著艷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這些輕度“涉黃”的細節(jié)曾一度被剪除。但現(xiàn)在課本中已恢復其原來內(nèi)容。首先,說明作者的思緒變化:不靜到求靜到得靜到出靜,回歸現(xiàn)實,高于現(xiàn)實。

          帶著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出來散心,順著幽靜的小路一路走來,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jīng)過的荷塘邊,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比之白天又別有一番風致。荷葉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態(tài)各異的:“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上“裊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里荷花儼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細致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zhì)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yōu)美形象似已展現(xiàn)眼前。

          這還不是最美的,一縷“微風”讓這副極美的荷花圖動了起來:“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宾畷r,荷香如歌,似有若無,花葉顫動,流波溢彩,葉、花、形、色、味渾然一體。人也在微風中全身心地沉醉在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這似乎還不夠極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比~下的流水被密密的葉子遮住了,不能看見,而葉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卻在 “靜靜地瀉”著,一個“瀉”字,化靜為動,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動感;“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個“浮”字又突出了霧的輕飄朦朧。葉子和花在薄霧籠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如夢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霧輕籠飄浮,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滿月而有淡淡的云霧,給人的感覺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卻是恰到好處。作者在這里無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悅!皬潖澋臈盍南∈璧馁挥埃袷钱嬙诤扇~上。” 楊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葉上,作者偏偏用了一個“畫”,仿佛是一位繪畫高手在潑墨揮毫,精心描繪一般,使投在荷葉上的影子貼切自然、美麗逼真,富有情趣。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癡如醉!

          這美麗的景色可以讓作者忘記自己的憂愁了吧?但是“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都沒有!弊髡哌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給優(yōu)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

          讀著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徑上走著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綠的荷葉,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霧繚繞的荷塘便又展現(xiàn)在眼前。

          一 以真言寫真景

          《荷塘月色》描寫了哪些景物呢?文題標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歷代詩文中寫荷塘的不少,寫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絕對區(qū)別于其他的“荷塘”、“月色”。這里的荷塘不會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為作品鮮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動真實地再現(xiàn)了特定環(huán)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發(fā)的真摯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讓讀者感到真實親切。

          先看對荷葉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比绻覀儝侀_特定的環(huán)境,用“青翠的玉盤”來比喻荷葉行嗎?當然行,而且表現(xiàn)力還相當強。這樣的描寫既繪出了荷葉的色,又表現(xiàn)了荷葉的質(zhì),還狀摹了荷葉的形。然而這種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細雨中,絕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難辨質(zhì),月色中所見的荷葉,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與裙十分相似,更賦予葉子一種動感美。

          寫荷花,原文連用了三個比喻:“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焙苫▼善G華貴,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詩人楊成里的《蓮花》詩中就有“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的句子。朦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剛出浴的,朦朧之感恰當好處。相反,若不是在朦朧的月色中,而將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幾分牽強。

          文章這樣描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種斷斷續(xù)續(xù),似有似無的感覺絕不會產(chǎn)生于書聲瑯瑯的清晨,也不會產(chǎn)生于陽光刺目的中午,只能產(chǎn)生于“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的寂靜的月夜。我們再看另一個寫花香的句子:“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清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保ā蹲咸偬}瀑布》)這是燦爛陽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兒正“在和陽光互相挑逗”著,滿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氣也是淡紫色的”這樣的感覺顯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寫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寫月,這也是被歷代文人所稱道的表現(xiàn)技法!案咛巺采墓嗄,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倩影,卻又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边@里的黑影參差且斑駁,給人一種搖蕩起伏的動感。為什么?就因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風過處……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焙谟奥湓谶@波痕上面,當然更顯參差和斑駁。也正因為荷塘處于這種動態(tài),楊柳的倩影才像“畫”而不是“印”在荷葉上。也正因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與影才現(xiàn)出一條條五線譜似的曲線,讓人聯(lián)想到“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二 以真言真情

          文壇許多作家為了寫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文章寫出來,又往往給人矯揉造作之嫌。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缺乏精深的語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穩(wěn),真情盡失的遺恨!逗商猎律芬晃膭t能以準確貼切的語言,抒發(fā)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悅”,以及社會帶來的又終究難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溫馨的,這樣的景色當然能給人以喜悅。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過寫景的詞語便不難體察作者當時喜悅的心情。葉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花香似“歌聲”,光與影如“名曲”。這些詞語哪個不飽含喜悅色彩?但這種喜悅畢竟是“淡淡的”,沒有激動和狂喜。上節(jié)提到的刪去的“剛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于特定的環(huán)境外,也與“淡淡的喜悅”這一特定的情感不諧。試想,面前立一群“剛出水的美人”,表現(xiàn)出的喜悅還能是“淡淡的”嗎?

          在整個寫景過程中一直充溢著這種“淡淡的喜悅”,但原文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后還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僅此一句,就足以攪擾了溫馨的美景,破壞了喜悅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帶給人的只有恐怖,沒有喜悅,就連那“淡淡的哀愁”也不會由此產(chǎn)生,更不會生出“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聯(lián)想。

          盡管身處良辰美景,到底無法排遣“淡淡的哀愁”!耙粋人在蒼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闭Z中置一“覺”字,文章便增添了無窮意味;少這一字,則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悅,沒了哀愁。還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以不理”中的兩個“一定”,更能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難言的苦衷。

          在對美景的描寫過程中應該盡是喜悅了吧?也不盡然。看這句:“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的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泵鑼懧窡簦M選消極的詞語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緩,語調(diào)低沉,讀者從字里行間似乎能聽到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息聲。同是寫燈,《我的空中樓閣》是這樣的語言:“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本涫秸R,節(jié)奏明快,在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著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悅。以上兩段描寫,詞語當然不能互換,就連句式也絕不能互調(diào)。

          特色

          1.欣賞景物描寫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于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yōu)雅、朦朧、幽靜之美。第四、五段最能體現(xiàn)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xù),捉摸不

          定。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zhuǎn)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lián)覺”。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fā)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lián)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jīng)歷和文化素養(yǎng)出發(fā),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卑押扇~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xiàn)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边@里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蕩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lián)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想到古人采蓮的盛況,發(fā)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不滿于現(xiàn)實,又不得不回到現(xiàn)實中來。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郁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jīng)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采蓮那個“熱鬧的季節(jié)”,“風流的季節(jié)”。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nèi)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沖突和尋求擺脫沖突的愿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向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tài)變化的兩個方面。但內(nèi)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fā)是有所節(jié)制的(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主義”的表現(xiàn)。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

          關于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xiàn)凄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xiàn)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xiàn)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xiàn)閑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fā)作者逃避現(xiàn)實的情緒,而是表現(xiàn)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xiàn)對黑暗實現(xiàn)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品味精美語言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準確生動,貯滿詩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zhuǎn)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字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tài)于輕描淡寫之中。但也不是單純的樸素,而是寓靈機、靈巧、靈動、靈秀于樸素之中,也常依據(jù)忽然觸發(fā)的感受,憑借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xiàn),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shù)剡\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tài)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zhì)。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jīng)營的`,卻很有表現(xiàn)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文章主旨:

          《荷塘月色》是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fā)了作者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xiàn)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后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托了作者一種向往于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結(jié)構(gòu)語言:

          《荷塘月色》的結(jié)構(gòu),是圓形的,外結(jié)構(gòu)、內(nèi)結(jié)構(gòu)均如此。從外結(jié)構(gòu)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jīng)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從內(nèi)結(jié)構(gòu)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內(nèi)外結(jié)構(gòu)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xiàn)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為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xiàn)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那里走》),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的緊密聯(lián)系,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擇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都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疊詞的運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長,例如,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用“蓊蓊郁郁”極寫樹木的繁茂,都產(chǎn)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讀起來又節(jié)奏明朗、韻律協(xié)調(diào),有音樂美的感覺。

          文章三大部分之間的轉(zhuǎn)接,十分妥貼。第一部分(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后,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借此轉(zhuǎn)下最后的第三部分,寫六朝采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xiāng)采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xiàn)實生活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賞析二: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過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抒寫作者在政治形勢劇變之后,在嚴酷現(xiàn)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面情緒以及對未來美好自由生活的朦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簡潔,為排遣心中的郁悶,于是踏著月光向清靜的荷塘走去!靶牟粚庫o”是全文的情感線索,它給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給以后的抒情寫景創(chuàng)造了特定的條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獨處于荷塘世界,感到是個“自由的人”。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勝收的荷塘月色畫便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先鳥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給人以總的印象,然后有層次地從上到下寫來,田田的荷葉,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點綴,姿態(tài)萬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風送清香,葉動花顫,流水脈脈含情。在這幅畫里,作家不滿足于對客觀景象作靜止的摹寫,而動靜結(jié)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機的風姿。接著作家著力寫月光之美。光是難以捉摸的,作家卻借助于景物,創(chuàng)造出一種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傾瀉在花和葉上,如“薄薄的青霧”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xiàn)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tài)。為強化月光效果,作者著力摹寫月的投影,如有“參差斑駁”叢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里光影交錯,岸邊的樹、塘中的荷連結(jié),著意寫月色,但處處不忘荷塘,滿塘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細膩地展現(xiàn)了荷塘月色的令人驚異之美,使人神醉。最后寫荷塘四面,著墨較濃的是柳樹,寫下月下的情景,面對樹梢的遠山,樹縫里的燈光,以及蟬聲蛙鼓則是隨意點染,只為增加生氣,靜中有聲,濃淡相間地反襯了荷塘的幽靜。作者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現(xiàn)實立刻又感到重壓,心里越發(fā)不平靜了。文章最后寫了作者遙想古代江南采蓮勝景,雖不在現(xiàn)實之中,然而借助聯(lián)想,使荷塘畫面擴展,更顯清新雅致,同時也表達作者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種詩情畫意之美。作者調(diào)動一切藝術手法,著意創(chuàng)造一個詩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滿貯詩意的是風采綺麗的荷塘月色。作者層次有序地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動靜結(jié)合,運用鮮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遠及近,從里及外地描繪了月光下荷塘的無邊風光。作者時而又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別出心裁地虛實為用,濃淡相宜地勾勒了整個荷塘的月夜風采。作者努力挖掘蘊含在大自然中的詩意,讓聲、光、色、味都透出神韻,共同點染荷塘月色綽約的風情。這樣的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不僅使作品富有詩情畫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于構(gòu)思、巧于布局,是《荷塘月色》又一顯著特色。作品開頭寫心情頗不寧靜,這是作品抒情線索的緣起,文章以“我”去觀賞荷塘為脈絡,以人物的行止為線索,全文的寫景抒情過程,都是隨著作者的腳步和視線的移動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為中心,又適當點染周圍背景。布局上層次清晰分明,詳略得當,疏密相間,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典雅清麗、新穎自然。《荷塘月色》保持了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語言的錘煉,且以輕筆淡彩的口語來繪神狀態(tài),表情達意!逗商猎律分袆釉~與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準確而傳神地渲染和強化了詩情畫意,而且節(jié)奏明朗,韻律協(xié)調(diào)。富有音樂美。

        《荷塘月色》朱自清4

          這個寒假里我讀了《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專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極富真實感,因此他的許多文章被列入學生的課本;他的作品充滿了同情,表現(xiàn)出愛國、愛人民的精神,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以及反復思考。

          在這本書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朱自清先生智慧的結(jié)晶。雖然有一些文章使我們耳熟能詳?shù)模幸恍﹨s聞所未聞,但這些并不會妨礙我們?nèi)ダ斫膺@些文章。這寫文章的每一句句子,甚至每一個詞,都可以指引我們在浩瀚無根的書海中行進,并“教”我們學會知識、得到靈感、感受友誼……在朱自清先生寫的'文章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文章,我們不僅可以獲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汲取其中的精華,去學習作者的思想與寫作技巧,這樣能使我們的寫作能力大大提高。他的文章能使我們領略到閱讀的樂趣。這些文章,不但有啟迪的色彩,更有智慧的空間,幫助我們積蓄奮斗的力量,使我們鼓起力量的勇氣,找到人生的真諦

        《荷塘月色》朱自清5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事實上是學生進入高中接觸的第一篇抒情散文。在這篇散文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荷塘互相映襯的美麗圖景。語言優(yōu)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歷年來高中語文課本的保留篇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這篇文章,我緊緊扣住單元學習重點,即“整體感知,揣摩語言”,設計了三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第一課時是整體感知,理清線索;第二課時是揣摩語言,品味語言美;第三課時是走進作者的心靈,體會作者內(nèi)心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于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nèi)心“頗不寧靜”的原因,學習作者高潔的情懷和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

          2、知識目標:本文構(gòu)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突出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yōu)美,恰當?shù)剡\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么是通感,體會本文比喻的妙處所在。

          三、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通過4-5段賞析,欣賞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

         。2)理解作者在動蕩的年頭彷徨于苦悶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2.教學難點:

         。1)作者之所以有“頗不寧靜”心情的原因。

         。2)作者寫江南采蓮舊俗的作用。

          四、說教法:

          本文屬于散文鑒賞單元,側(cè)重教會學生鑒賞的方法。所謂鑒賞,馬克思曾解釋為“按人的方式來理解的受動,是人的一種自我享受。”教師應用恰當?shù)慕谭ㄍ诰、喚醒、鼓舞學生領悟文章的美,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畫,使鑒賞成為一種真正的享受。本文準備采用講解式、啟發(fā)式、朗讀式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職業(yè)中專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對知識領悟力也較低,所以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中專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訓練和培養(yǎng),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本文語言優(yōu)美,從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1、情感體會法有感情朗讀,只有體會感情,才能充分地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也只有充分地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才說明已充分地體會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感情朗讀中的“感情體會”和“感情朗讀”的雙重功能。

          2、自我體驗法漢語言具有模糊性特點,有些語句由于生活閱歷、理解水平、認識能力的不同,因而對語義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也存在差異。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朗讀中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獲取知識、自我把握學法的能力。

          3、披文入情通過解讀語言文字來感知作品中呈現(xiàn)的物象,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采用多媒體展示歷代文人筆下有關荷花與月色的詩句(例如: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泵鑼懙氖呛苫,說到荷花,我們還會想起宋朝文學家周敦頤筆下的“愛蓮”,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樸實無華的風姿,還有那順乎自然的美姿。而描寫月色的詩句有: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纏綿的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些耳熟能詳?shù)脑娋浼ぐl(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配插圖伴隨民族輕音樂,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以此來營造氛圍,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享受、聽覺上的觸動,用美的感染法讓他們初步欣賞美、感知美。(此處充分利用多媒體聲畫結(jié)合特點,營造唯美的氛圍,給學生以感染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1)讀通文句,借助工具書解釋詞義(完善預習筆記)。(2)標出段落序號,找出文章哪些部分寫景,哪些部分寫情。(3)小組討論一下,把握課文內(nèi)容,并簡要復述課文。(4)找出你喜歡的抒情句子,好好品味,想象文章是怎樣的一種抒情格調(diào)。在其中教師要注意只是大概把握,要把握得準確,但對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要給以鼓勵。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為深層理解課文更有幫助。依據(jù)教師的自讀要求,閱讀文章。自讀后回答明確。

          第二環(huán)節(jié)

          遵循散文教學規(guī)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5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范讀。播放范讀錄音,示范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感受的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diào),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后,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后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5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賞析式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1、課文第4小節(jié)寫了什么?作者怎樣寫的?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補充:

          寫了月下荷塘(逐步展示課件內(nèi)容)

          靜態(tài):葉:田田、亭亭

          花:零星點綴

          微開著的--裊娜(輕盈多姿)

          風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形象

          過如明珠--潔白

          處如星星--綠葉白花色彩

          如美人--纖塵不染

          動態(tài):花:花香,如歌聲

          葉:凝碧的波痕: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波動

          2、課文第5小節(jié)寫了什么景色?

          學生回答:寫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了月色?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出示課件)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過霧:薄薄的青霧

         。3)通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

          (4)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

         。5)通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3、討論第6節(jié)

          學生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思路,自己試著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

          這一節(jié)寫荷塘的四周。在這里,作者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huán)境。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jié)合,喧寂相間。

         。1)四面的樹(照應第2節(jié))

          有遠有近:楊柳最多————遠

          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2)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

         。3)路燈光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后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

          此時教師可以進行簡短的小結(jié),讓學生認真體味本文通過寫景營造的優(yōu)美意境。

          4、品味語言

          借助圖片形象直觀地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品味文章的語言。

          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儲備進行獨立思考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和形成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肯定為主,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體會,還要進行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較快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

         。1)比喻和擬人

          例如:

          ①第4小節(jié)寫靜態(tài)荷花的三個比喻

          效果:這一比喻與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營造出一種純美的非現(xiàn)實的境界。

         、谠鹿馊缌魉话,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個“瀉”字寫出月輝照耀一瀉無余之景,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寫荷葉荷花“像籠著輕紗的夢”,表現(xiàn)了月下荷葉荷花輕飄柔美的姿容,通過寫葉和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蹖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效果:擬人的寫法賦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寫出荷花的神韻。

          小結(jié):比喻句加強了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使我們在遐思中獲得了無盡的美感享受。

          擬人句更添景物靈秀動人的氣質(zhì)。

          (2)通感的運用

          教師向?qū)W生介紹通感修辭:(出示課件)

          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xiàn)互相轉(zhuǎn)化、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如:“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濱仲夏夜》)

          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xiāng)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保üL《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

          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小結(jié):通感的運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

         。3)動詞和疊詞的使用

          小結(jié):動詞使用精當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

          疊詞運用的效果:

         、賯魃衩枘〕鲅矍爸埃呵閼B(tài)美,色彩美;

         、谠黾恿苏Z言的音韻美: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

         、凵钊爰氈碌乇憩F(xiàn)了思想感情。

          小結(jié):(出示課件)

          1、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tài)美、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2、采用比較閱讀體會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孫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較閱讀本段與之景物的不同點,品味陽剛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別。3采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閱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小結(jié)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jié)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最后再對這兩個畫面閱讀賞析,伴著音樂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jié)束。

          第二課時在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的基礎上,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nèi)容。(課件展示)

          1、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jié)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于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采蓮賦》《西洲曲》中寫采蓮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2、談體會

          明確問題答案后,讓學生結(jié)合時代特征品評作者在特殊境遇中表現(xiàn)出的高尚情操,談自己學習的體會。再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體味作品的語言之妙,領會作者的情感之雅。

          3、做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jù)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于記憶:限時背誦第4段,并把學生分成小組比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4、布置作業(yè)

          提出關于語言美的思考題,讓同學課下欣賞,并寫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這種作業(yè)類型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形成比較縝密的思維。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散文,通過反復誦讀,把握理解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品味作品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可以讓學生真正在情感和文字上進行一次美的旅行,得到精神上的教益和愉悅,從而完成散文鑒賞課的美育功能。

          附板書設計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景—————優(yōu)雅朦朧靜美高潔—————————————巧用修辭

          月下荷塘

          靜態(tài):葉:田田、亭亭疊字

          花:零星點綴

          開著的--裊娜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擬人

          如明珠--潔白如星星--綠葉白花如美人--纖塵不染比喻

          動態(tài):花:花香,如歌聲通感

          葉:凝碧的波痕: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波動

          塘上月色

          月光:直寫如流水(靜靜瀉)

          霧籠著輕紗的夢比喻

          葉子和花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

          月影:如名曲通感

          荷塘四周(荷塘月色)

          四面的樹

          楊柳最多---遠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陰陰的樹色煙霧

          燈光渴睡人的眼比喻

          聯(lián)系現(xiàn)實------高貴品格

          情--頗不寧靜、尋寧靜、暫得寧靜、又失寧靜---淡淡喜悅淡淡哀愁

        《荷塘月色》朱自清6

          讀散文,可以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上的熏陶。但是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像漫步在蘇堤上,看著楊柳那長唱的辮子在水面上拂出一圈圈漣漪,燕子掠過樹梢,送來春天的氣息一樣,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又像一朵水晶芙蓉,散發(fā)出清香。而他的《荷塘月色》,恰好就是這雅致的芙蓉。 清華大學的荷塘固然美,但能美過西湖嗎?但為什么在朱自清筆下就變得這么美,好像人間仙境一般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陶淵明筆下的桃源真的`有嗎?那只是他心中的一個向往罷了。這荷塘并不那么完美,但朱自清加以想象,就把一個小荷塘變成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在這里,我也不得不佩服朱自清,他和常人就是不一樣。有可能別人眼中的荷塘跟朱自清心中的荷塘一樣,但是別人能寫出如此好文章來嗎?這就是因為朱自清字字句句都用得十分恰當,比如這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彼言鹿獗茸髁魉,就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而用“瀉”,不用“流”、“落”,則給人以兩種感覺,一是如瀑布飛流而下,一種宏偉的氣勢。第二種是小溪流在石頭上,或一股清泉飛漱而下的感覺。別人用字用詞能如此巧妙嗎?

          我畢竟還是個小學生,見解不那么深刻,自然也會有一些疑問。第一個疑問是,朱自清說,微風吹過時,就吹出了一道波痕,使緊密的葉子分開了!微風的力量有這么大嗎?我不太相信。還有個疑問是,朱自清又說,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梵婀玲是什么東西,我不知道,但我猜它可能是一種樂器吧!但是,媽媽卻告訴我,梵婀玲是一個地方,類似于秦淮河。后來,我才明白,梵婀玲是小提琴的音譯。朱自清是戴眼鏡的。他漫步荷塘時曾說:“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風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蔽覒岩芍熳郧迥翘鞗]有戴眼鏡,看東西十分不清晰,不過,寫出的景色朦朦朧朧,若影若幻,像仙境一般。

          朱自清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詩情畫意般的荷塘月色,它的魅力一直影響至今。

        《荷塘月色》朱自清7

          一、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話:[益鳥]首徐回,兼?zhèn)饔鸨;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二、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四、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五、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荷塘月色》朱自清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情景交融、通感、動詞、疊詞。

          2、能力:理清結(jié)構(gòu)、感受語言美。

          3、情感:感受意境美,體會作者全心自由的狀態(tài)和情感。

          【說明:我們現(xiàn)在給考生的這份簡案是將詳案進行了縮減,保留了總體思路和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詞,但大家在寫簡案時的風格各不相同。只要保證能把大體授課思路寫得自己能清楚,并能在講臺上順暢演繹出來,就是好的簡案。在考場上寫簡案時,目標可以不寫,只用三兩個名詞把最重點要解決的知識點放在教案最前即可,如“情景交融、通感、動詞、疊詞”!

          二、重難點

          1、重:情景交融;

          2、難:感情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ㄒ唬⿲耄篗V,解析課題“荷塘”“月色”,到底美在哪里。

          (二)初讀(朗讀指導)

          1、朗讀全文,想象畫面。

          2、師范讀,讓學生畫出并評自己喜歡的語句。

          (三)品讀(語言美)

          1、指名讀。品荷花美。

         。1)比喻:舞女的裙,靜中帶動

          (2)擬人:“裊娜”,姣美

         。3)通感:渺茫的`歌聲,荷香飄逸

         。4)品動態(tài)美:一絲顫動——凝碧的波痕

          2、指名讀,品月色美。

         。1)比喻句:牛乳——月下荷花的清新、月色的朦朧

          (2)黑影、倩影:借相關事物,形象化

          3、品評動詞、疊詞。

          (1)師引導關注小詞:“瀉”——月光酣暢淋漓,寫活了。

         。2)學生按照方法,點評其他。

          【說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中,尤其是不同層次的閱讀這個重點環(huán)節(jié),考生如若覺得一些過渡語和引導詞,或者特別新奇的想法,不寫詳細就不能順暢表達,那就在保持整體環(huán)節(jié)次序進行的過程中,在某一小步驟上,詳細標明此處老師該如何用話述,如“默讀,找思路”這個步驟,就可以在下一行稍詳細寫上給自己的備注:“如果說論據(jù)是諸多散落的珍珠的話,還需要一根線把它們串起來才能做成項鏈,論據(jù)才能更好地來證明論點。請大家再次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證明“敬業(yè)”這一論點的?”】

          (四)爭鳴(探究情感)

          1、聽錄音,進意境。

          2、介紹寫作背景,論點:此時的朱自清,心情如何?小組討論,出示其內(nèi)心獨白。

         。ㄎ澹┩卣梗ǜ膶懀

          1、配樂朗誦,摘抄、背誦。

          2、改寫:把散文改成詩歌,或給散文配上一副水墨畫;小組。

          【說明:一些只用關鍵詞代替,就能在講臺上演繹說它背后內(nèi)涵的內(nèi)容,只在簡案上寫出代表性關鍵詞即可。如上邊的辯論,考生可不必寫這么長的兩段引語,只簡寫為“梁‘木匠—政治家=價值同’、拿破侖‘元帥—士兵’小組辯論”即可。我們建議大家多寫簡案,多去構(gòu)建自己的“代表性關鍵詞”系統(tǒng),這樣才能在考場上爭取更多時間!

          四、板書設計

        《荷塘月色》朱自清9

          最初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在初中的語文課上。盡管老師用富有感情的韻味朗誦,但那時沒有見過荷花,怎么也想象不出荷花是什么樣子,是老師形象的描述和繪聲繪色的講解,讓我對荷花有了淺淺的認識并喜歡上了這篇散文。以后我又讀了不少朱自清的作品,如《春》、《綠》、和《匆匆》等等。總渴望有一天能到清華園看荷花,一睹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

          前幾年的某個夏天,應學生邀請去北京游玩,游覽了清華園,看了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漫步在近春園幽靜的小路上,很遠就聞到了荷花淡淡清香,便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很快就看到了荷塘月色亭。當我佇立在曾無數(shù)次遐想過的荷塘邊,站在朱自清先生的雕像前,我兒時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滿眼的迷人景色,讓我陶醉。只見荷花被綠葉托出水面,形態(tài)各異,有的花已經(jīng)開了,有的還含苞待放,有潔白無暇的,更多的是粉紅色的。微風吹來,荷葉翩翩起舞,就像那婀娜多姿的仙女嫵媚動人,讓人心生愛憐!那淡淡的花香使人心曠神怡。

          漫步在美麗的荷塘月下,我的耳畔仿佛回蕩著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那宛然如歌的吟唱: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的瀉在一片葉子和荷花上。薄薄的清霧浮在荷塘里。葉子荷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引人無限遐想…如入仙境!

          時隔多年,再次捧讀朱老先生的作品《荷塘月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感受到全文充盈了“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朱自清先生把荷塘周圍蓊郁的樹林、裊娜的荷花、脈脈的流水、皎潔的月光以及遠遠近近的山色,都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委婉細膩地描寫了荷塘月色的恬靜朦朧,由此,展現(xiàn)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那個年代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荷塘月色》朱自清10

          《荷塘月色》(以下簡稱《荷》文)是朱自清教授于1927年7月在清華大學清華園寫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著名散文。它誕生到現(xiàn)在已七十年了,其魅力卻歷久不衰,見仁見智的分析鑒賞文章也層見疊出。對《荷》文,筆者中學讀過,大學讀過,工作后多次講授過,閑來無事還品玩過。對品評《荷》文的文章,每每看見均激動不已。但激動以后卻發(fā)現(xiàn),對關涉全文痛癢的幾處,論者多輕描淡寫,“蜻蜓點水”般一筆帶過,即或論及,也語焉不詳,大而化之,而對文后“1927年7月”這一時間概念卻深挖細掘,極盡想像,附會到政治層面上去。朱先生有沒有對蔣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的不滿?作為身處非常時期的正直的知識分子,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僅此而已呢?我看未必!

          摩挲玩味全文,我以為《荷》文表達的是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似的智者的.孤獨情緒,是因自己高出于蕓蕓眾生而不被人理解產(chǎn)生的知音難覓的喟嘆和哀愁,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活力的憧憬。

          支持我的觀點的有兩處:一處是《荷》文開頭和結(jié)尾處對“妻”的敘寫;一處是對古詩文《采蓮賦》和《西洲曲》的大段引用。而這兩處,恰恰被多數(shù)論者忽略。

         。ㄒ唬╆P于對“妻”的敘寫

          《荷》文對“妻”的敘寫有兩處:開頭因“心里頗不寧靜”,“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而“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結(jié)尾處“我”受用完無邊的荷香月色,精神跨躍時空局限,暢游于古詩熱鬧風流而又幽美的意境中,最后返回家,“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边@前呼后應的兩筆,難道作者僅僅是為了串結(jié)文章,使文章圓滿?問題并不那么簡單。朱先生寫文章是很注重結(jié)撰藝術的,朱先生撰文也很吝惜筆墨,他不會在短短的一千余字的散文結(jié)構(gòu)中構(gòu)思安排“妻”這一人物而沒有深意!

          我讀《荷》文中的“妻”,每次均自然而然會聯(lián)想到歐陽修《秋聲賦》里的“童子”。在《秋聲賦》里,歐陽文忠公對秋聲發(fā)了一通高論,寓慨甚深。但結(jié)果呢,“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闭媸恰爸羰浪 卑!人最怕的是寂寞,是渴望宣泄的時候沒有人共鳴。寂寞的極致是連最知心的人也不理解自己。智者的孤獨是一種曲高和寡的孤獨!巴印睂W陽修的外形是熟悉的,但對歐陽修的遭際和因一貶再貶而產(chǎn)生的滿懷的傷秋情緒卻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可以想像,當歐陽修落筆“童子莫對,垂頭而睡”的時候,那心中深沉的孤獨只有當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感覺到!

        【《荷塘月色》朱自清】相關文章:

        《背影》朱自清10-27

        朱自清《背影》10-16

        《荷塘月色》經(jīng)典教案(通用11篇)06-20

        朱自清《背影》讀后感(通用33篇)11-22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