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問題》教學反思
《科學家的問題》教學反思
每個孩子天生就是活潑好動的,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有句俗語說得好:
“小孩小,不摻半點假”。對于他們不感興趣的課,他們不會為了迎合老師而裝出一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如果老師只一味的強調(diào)知識的學習,那我們只能給予學生增加壓力。使學生過早的背負起沉重的學習壓力,而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樂趣。如果換一種學習知識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傳授”為“探究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玩中學,師者盡可能的承擔學生“玩伴”“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積極的找出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知識的連接點,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發(fā)現(xiàn),
認識、探索、創(chuàng)造新的(至少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全新的)知識。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直觀的展示,演示更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和注意。這點上我深有感觸和體會。
我在上一年級的《科學家的問題》這篇課文時,有個孩子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杯中的水漫出來就是魚的尾巴把水給拍出來了”正好課文中也配有一幅插圖,,圖中畫的也正是魚放入杯中時水花飛濺的樣子。顯然很多孩子還不明白“漫”的意思。于是,我將一個杯子里盛滿水,讓學生仔細觀察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我慢慢的將一塊橡皮放入杯中,水順著杯口流了出來。我又將橡皮撈出,重新倒?jié)M水,再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水的變化,我這次將橡皮從半空中投入水中,結(jié)果水花四濺。這時候,我請孩子們比較一下哪種是“漫”孩子們馬上領悟到了漫就是水順著杯口慢慢往外溢。
由此可見,以生為本,尋找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學習知識,使學生學到有利于生活的知識,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的問題。
【《科學家的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shù)學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1-29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02-22
關于《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03-19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02-28
《租船問題》優(yōu)秀教學設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