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三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

        三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1 14:10:50

        三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

        三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

        三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注釋]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西嶺:指岷山。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靠。

          2、[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游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后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后,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后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后飄泊于荊、湘,以舟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卷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后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

          二、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及他的幾篇著作。

          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春的旋律》,導入新課:

          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學生匯報尋找春天的收獲。

          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

          (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

          1、讀古詩。

          (1)師輕快地范讀古詩,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了解寫作背景,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疑釋疑。(教師可巡回指導,了解學習情況)

          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學生自學為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

          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

          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幫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

          6、朗讀、背誦詩歌。

          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

          7、學生自由朗誦絕句(遲日),思考詩句的含義。

          8、學生質疑問難,討論解疑。

          9、學習小組共同解釋詩句的意思。

          10、讀、背、積累古詩。(第二首古詩的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

          (三)、進入第二章《輕輕松松地聽》,欣賞詩歌:

          導:同學們只花了分鐘時間就學會了兩首古詩,真是省時高效呀。老師猜想,現在咱們大腦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來輕松一下吧!

          學生欣賞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發學生學唱的愿望。)

          (四)、進入第三章《開開心心地唱》,學生唱詩:

          1、反復聽《前出塞》的古詩演唱,背誦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

          3、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認識詩人,了解詩作:

          導: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么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

          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杜甫的知識。

          2、自由交流自己積累的杜甫的詩作。

          3、看電腦老師的介紹,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了解詩人的生平知識,認識“現實主義”詩人的典范)

          4、出示詩歌《兵車行》,教師范背并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現實主義。

          5、出示小紅旗,鼓勵學生課外積累。

          六、設計意圖:

          古詩具有語言凝煉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進行“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中,我改變傳統的古詩教學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盡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密度,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大量的古詩,讀背積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詩人優秀的詩作,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此時,再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吃西瓜》教學設計07-02

        科學下冊《水結冰了》教學設計09-06

        《桂林山水》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精選11篇)01-30

        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精選11篇)12-07

        三年級科學下冊《蠶的生長變化》教學設計(精選10篇)06-14

        三年級下冊美術《生日快樂》教學設計(精選13篇)03-02

        三年級下冊讀整本書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02-22

        六年級下冊《能量的轉換》教學設計04-3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02-11

        用戶協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青草衣衣一二三区 |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日韩国产一级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