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報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報告
篇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報告
作為“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本書自1966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管理學課程閱讀經典書籍的要求下,我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先生的這一著作,領略了他數(shù)十年管理思想的精髓。
本書在主題上有別于大多數(shù)管理書籍,它不是教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去管理別人,而是相反的,讓管理者自己通過學習而變得卓有成效。它讓我影響最深的一點就是清晰的思路,作者在明確的觀點框架下,結合鮮活的案例展開自己的論述,非常簡潔明了,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藏著掖著,讓讀者一遍遍去揣摩。
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反復強調這樣兩句話——“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并把它們作為本書討論的前提。在我看來,這也就是本書的主要觀點,全書都是圍繞這一觀點而展開的,也就是分開闡述為什么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以及卓有成效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本書一共分為8個章節(jié),但從內容上分,我認為包含了三個部分,分別是:開篇、主體、總結。
在開篇部分,作者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具體解釋。首先對本書中“管理者”這一概念進行了擴充,用來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yè)人員等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這個觀點不同于我們在管理學課堂上對管理者的定義——“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管理者的直接方法是看他有無直接領導的下屬”,但我還是比較認同德魯克先生的觀點。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它不僅僅是對于別人,不僅僅是協(xié)調外部因素。對于我們自身來說,我們時時刻刻進行著的時間管理也是一種具體的管理,那我們在此時也應該屬于管理者,然而我們沒有直接領導的下屬,我們協(xié)調的是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其次,作者從對組織的貢獻方面解釋了為什么要卓有成效以及怎么樣才是卓有成效,再從管理現(xiàn)實上分析了諸如時間不屬于自己、被迫忙于“日常運作”、受到組織局限等因素對有效性的阻礙,最后提出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具備的要素。
在主體部分,作者從時間管理、個人貢獻、發(fā)揮長處、要事優(yōu)先、有效決策五個方面展開,分析了管理者的管理現(xiàn)狀并對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案。
時間管理關系到每一個人,因為時間是一項有限的資源,每一天都只有24小時,并且人人都一樣。我們無法通過延長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待辦事項,只能對它進行有效的管理,把時間用在該用的地方。對于管理者來說,他們常常無法自己掌控自己的時間,合作方的造訪,
活動的邀請函、下屬提出問題、上司召開會議這些往往不在計劃之中,也無法安排額外的時間來應付,只能把自己原先安排的事件放在一邊,用加班或者再犧牲其他事件的方式來完成甚至直接放棄。這樣的解決方式很容易讓管理者陷入混亂的局面,時間不知不覺就花完了,一天下來盡管疲憊不堪卻沒有完成實質性的工作。作者正是看到了這種情況,提出了時間管理的方法。他認為管理者應該明確自己時間花在什么地方,明確什么是沒必要花的時間并且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這一章節(jié)關系到每一個人,無論是企業(yè)中的管理者還是日常學習生活的我們,知易行難,把作者提出的時間管理方法真正付諸實踐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個人貢獻是一個我認為比較新穎的觀點。它使管理者多了一份責任意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能貢獻什么”,為組織績效和組織長期的發(fā)展負責,并貢獻自己的能力。對于知識工作者來說,就應該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能力可以給組織帶來多大的成果,最明顯的衡量標準就是對組織績效的貢獻。這樣的工作者或者說管理者,在貢獻自己能力的同時,會更加具有長遠的眼光,有對組織負責的意識,并且逐漸變得卓有成效。
發(fā)揮長處這一章節(jié)包括用人所長、管理上司、充分發(fā)揮自己長處三個部分。本章是全書對我啟發(fā)最大的一部分,比如說,作者提出的“用人所長”這一觀點,他強調不要過多在意別人的短處,不要怕別人的能力是否會超過自己,而是要看他們的長處能否對組織績效產生貢獻。這讓我想到喬布斯,首先,從為人上講,他是一個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嚴苛到偏執(zhí)的程度,他的脾氣也不夠溫和,被有些媒體冠以“暴君”的稱號,但這并沒有影響他作為一個杰出的企業(yè)家甚至是改變世界的英雄。他的完美主義在蘋果公司甚至是他的一個優(yōu)點,他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的修正,一點不滿意就退回反復修改,才使得公司的產品設計精美,質量上乘。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二流的人才會與三流的人才為伍,一流的人才會與超一流的人才為伍”,他善于用人,不怕自己的能力被比下去,所以才使得蘋果公司人才濟濟,一起為改變世界而努力。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所以任何一個組織都不應該對職位的要求盡善盡美,那簡直是災難。只要對方長處有益于組織績效,并且短處在組織中受到制衡或是不存在影響,那么就應該任用栽培。
要事優(yōu)先這一原則提到擺脫昨天和先后次序兩個方面。昨天的決策對管理者的影響往往使得管理者不甘心擺脫,沉浸在過去難以自拔,這又勢必影響今天和未來的決策以及有效性,因此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須明確要事優(yōu)先原則,無論過去是好是壞都立足于當下,看向未來。而先后次序原則就更加難以控制,我們往往分不清楚緊急事件以及重要事件,因為“被擱置的事情,實際上等于取消”這個觀點的存在,使得管理者不會輕易把一個緊急事件延緩,甚至高估它的重要性。要事優(yōu)先原則就要求我們先完成重要事件,著眼于對未來發(fā)展有幫助的
事件,而不是盲目被計劃表左右。
最后提到的一個要素是決策方面的,作為管理者,要知道決策貫穿管理過程的始終,并且是衡量一個管理者決策能力的重要標準。決策不能只針對一個問題,而應該考慮到一系列問題。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決策方式,也就是說,在決策前,就應該明確所涉及的問題具有哪些性質,是例行性還是策略性,分別要用到怎樣的決策模式。是程序化的決策方式、適應性的決策方式還是其他類型。此外,書中給出了下面5個決策要素:1、了解問題的性質,經常性問題,要規(guī)范和流程解決2、找出解決問題的邊界條件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是什么4、確定的解決方案是必須可執(zhí)行和貫徹的5、重視執(zhí)行過程中的反饋。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須遵循一些決策原則和方式方法。
在總結部分,作者回顧梳理了自己的觀點,總體而言,就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一觀點,并且從社會背景來分析管理者有效性的意義,鼓勵每一個管理者,在管理別人的之前,首先學會管理自己,學會卓有成效,為組織的績效做出貢獻。
篇二:學習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心得體會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上述五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但細細想來,確實也是切中要害。對于管理者特別高層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讀后深受啟發(fā)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yè),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但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過閱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認為關鍵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要有敬業(yè)的精神!皩W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發(fā)自內心的喜愛,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過工作來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實現(xiàn)自我價值,投入的熱情越多,效率也會越高,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將敬業(yè)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如何管理時間是管理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
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決定了個人的成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總會有許多瑣事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總是感覺每天都處于忙碌中,但效率卻不高。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做合理的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yōu)先次序,而且堅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
管理是實踐,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肮芾砭褪菦Q策”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tǒng)的工作,才有可能產生效益。一個人的知識10%是培訓中得到的,20%來自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剩下的70%是在實戰(zhàn)中獲得,因此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僅執(zhí)行命令,還必須能做出決策,并承擔做出貢獻的責任,不能推脫,要愿意承擔全部責任,為自己所做決定引起的錯誤與缺點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如果他企圖回避這項責任,那么他將失去下屬的信任。別總帶著問題找領導,因為領導不是為你打工的,領導有自己的事情和責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對問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因此作為一個有效地管理者,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做出正確決策,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么。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擇。管理者的職責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進行有效地決策。決策是“不同意見的討論”的基礎上的判斷,不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需
要的是正確的思考和研究,一個人是否可以做正確的決策是長期經驗的積累。在做出決策時,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后再做出決策;決策的同時兼顧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通過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為一個有效得管理者,必須要有良好的習慣,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善于利用時間,集中精力在重要領域,善于做出有效地決策,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身體力行做,必定會有新的收獲,成為卓有成效的人。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有“啟蒙中國現(xiàn)代管理第一人”之稱的彼得·德魯克的大作。暢讀三遍,獲益匪淺。
一
每個人都是管理者,管理一個組織,管理一項事務,管理自己的生活。因此,一個正常人,都應該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先生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并指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yǎng)成五個習慣,即知道自己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重視對外界的貢獻、善于利用所有人的長處、善于集中精力于少數(shù)重要的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二
本書第二章的標題就是“掌握自己的時間”。誠然,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一項特殊的資源,它沒有任何替代品,它的供給也不具備絲毫彈性。任何人,任何事,要去的成功,必須很好的利用有限的時間資源。彼得·德魯克先生指出有效利用時間的三個步驟: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tǒng)一安排時間。有人說,沒有時間是最可笑的借口。的確,當一個人能夠有效的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時間的時候,他就能從容的應付各種事情。
通過閱讀彼得·德魯克的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我認為,要真正掌握自己的時間并合理安排利用,應該要做好如下幾個步驟。首先,要明確自己在往后一段時間內的工作任務,有哪些事情需要做,也就是說,時間將要被哪些事情所分配。這個目標時間段,在縱向上,既要包括長期目標,也要包括短期的具體目標;在橫向上,就必須包括生活、工作、休閑等等全部的內容。知道所有的項目,預計所有項目將要占用的時間。其次,要善于分配時間。在知道所有將要占用時間的項目和每個項目要占用的時間之后,根據(jù)每個項目的緊迫性程度和彈性程度,來進行時間分配,項目的先后,項目用時的彈性,機動時間,等等。第三,要盡力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進行實踐,這樣才能是合理的安排得到有效的踐行,才能真正實現(xiàn)時間的合理利用。最后,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生活和工作中總會有許多意外和變動,這就必須結合實際,來及時的對時間安排進行調整,這一方面要求在前期安排的時候要預備一定的機動時間,另一方面要明確事務的輕重緩急,能夠及時選擇取舍。
彼得·德魯克先生指出,“要想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必須能將時間做整塊的運用!边@是因為零星的時間,最容易被消磨。在一定的時間內,只做一件事,集中精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每塊時間的作用。此外,整塊運用時間,更重要的是運用與和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安排都不會完全相同,在合作中,有時候需要兩個人乃至多數(shù)人同時進行一項或配合的工作,這就需要時間上的配合。這時候就必須著眼與整個多人的組織的成果和績效,必須注重人際關系和工作關系的協(xié)調,使組織中的個體,能夠相互配合,有效利用整體時間。彼
得·德魯克先生還提出“診斷自己的時間”,所謂診斷自己的時間,就是要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支出。在明確項目時,首先要明確什么事必須做,什么事根本不必做,對每個項目逐項思考:這件事如果不做,會有什么后果。如果認為不會有什么影響,就應該立即取消該項目。其次是明確什么事是必須自己做,哪些事可以由他人代勞,這樣就可以更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來做必須親力親為的事情。最后,要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要找出浪費時間的因素,要安排最能有效利用時間的人數(shù),人太少和太多都會浪費時間,而組織不健全,會議過多,也是浪費時間的原因,此外,信息功能不健全,也是時間浪費的重要原因。
本書第五章“要事優(yōu)先”,其實這是和掌握時間緊密相關聯(lián)的。要妥善安排和利用時間,發(fā)揮時間的價值,就必須做到要事優(yōu)先。區(qū)分事務的“大小多少,輕重緩急”,這是非常重要的!按笮《嗌佟本褪歉鞣N事務的價值和必要性的大小,什么事必須做,什么事可做可不做,什么事根本不必做,這樣有助于明確在價值上對事務進行孰輕孰重的取舍;“輕重緩急”則是各種事務在時間緊迫性上的排序,什么事必須馬上做,什么事可以稍后做,什么事可以最后做,把任意兩件事對比一下,就知道應該先做什么,這有助于對事務進行孰先孰后的選擇。事務輕重先后的選擇,事實上是一種利益衡量,一言以蔽之,“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這種時間和事項的安排,我覺得其實有點類似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所謂“執(zhí)兩用中”,即知道事務的各種極端,而取其中庸溫和。而我所謂時間和事項的安排也類似中庸之道,可以稱之為“知兩用重”,所謂“知兩”,就是知道所有可以分配的時間資源和所有需要時間的項目,而“用重”,則是在比較“大小多少,輕重緩急”之后的時間先后多少分配。
三
本書第三章題為“我能貢獻什么”,第四章題為“如何發(fā)揮人的長處”。其實
第三章可以并入第四章,只不過前者立足于自我,而后者立足于他人,事實上都是如何發(fā)揮人的作用,這個“人”包括“我”。要發(fā)揮人的長處,即通常所謂的“知人善任”。知人,既要知其長,又要知其短;而善任,則要善用人之長,善避人之短,長短之間,反應結果的利弊大小多少,衡量而任人。當然,用人之道,關鍵還在于用人之長。用人之長,首先要有一個思想定位:即用人是用人來做事的,而不是用來投管理者之所好。彼得·德魯克先生提出用人之長的四個原則:第一是職位設計的要求不能太高,要不是常人無法勝任的職位;第二是職位的要求要嚴格,但涵蓋要廣;第三是用人時,首先考慮這個人能做什么,而不是職位要求什么;第四用人之長,必須能夠容人之短。
此外,用人之“人”包括各種人,而管理者與這些人的關系,也多種多樣,比如級別的高低,關系的親疏,等等,如何妥善的發(fā)揮不同關系的人的長處,用好各種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不同的人,自然應該根據(jù)關系的不同,來加以利用,即使他們的長處相同,也要用不同的方式來使用。
“我能貢獻什么”,在用“我”之時,首先要客觀的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己能夠做什么。其次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即組織需要我做什么。前者是客觀能
力,后者是主觀需要,兩相結合,才能真正相得益彰。彼得·德魯克先生認為,管理者的貢獻的有效性,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即自己的工作,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作為管理者的“我”,應該常常問自己:我能貢獻什么。因為管理者是一個創(chuàng)造型的職位,需要根據(jù)組織的利益來創(chuàng)造和調整各種策略,發(fā)揮自己和他人的價值。我能貢獻什么,是一個工作目標,也是管理者對組織和他人的承諾。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者的貢獻,包括三個方面:直接成果,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培養(yǎng)和開發(fā)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用人之道,有所謂“因人設事”,也有所謂“因事設人”。前者,是為發(fā)揮人的長處,而設定某種事務和職位;而后者則根據(jù)事務和職位的要求,來尋找和安排合適的人。前者重在知人,后者則首先要知事、知職,然后知人善任。不同的組織需要不同的用人模式,而歸根結底,都在于組織的整理利益,即如何發(fā)揮人的長處,實現(xiàn)組織利益的最大化。而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正是每個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和目標。因人設事也罷,因事設人也罷。用人之道,貴在知人善任。而知人善任,則是主客觀相結合的。知人,是客觀方面知道人的長處和短處,知道人的客觀能力;善任,則是要知道組織利益需求和職位的需要。知人善任,就是要根據(jù)組織利益最大化要求和職位要求,來使用適當?shù)娜耍l(fā)揮人的長處,使人的客觀能力和組織的主觀需要想契合,這樣才能實現(xiàn)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使命。
四
作為一個管理者,不管是善用時間資源,還是善用人力資源,其落腳點都在于有效地決策。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決策者。本書第七章題為“有效的決策”,第六章題為“決策的要素”。
彼得·德魯克先生認為,決策的要素有如下五項:一是要了解問題的性質,二是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即邊界條件,三是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的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xié)、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決策能被接受,四是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五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而要進行“有效的決策”,彼得·德魯克認為在決策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簡介和決策的關系;其次要正確運用反面意見;再次要正確處理決策和技術的關系,比如決策和電腦的關系。
根據(jù)彼得·德魯克先生的見解,結合生活實踐經驗,我認為,決策的本質,是尋找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的途徑。決策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大小多少,輕重緩急”的判斷之后的選擇,這種選擇不是“是”與“非”的選擇,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所以,決策的方案會有很多種,殊途同歸之義。此外,決策又不止是一種方向的選擇,更是一種具體途徑、具體步驟的規(guī)劃,還需要在具體實踐中根據(jù)反饋的調整規(guī)劃。所以,決策不是一個時刻性一次性的活動,而是一個時段性過程性的選擇。決策的前提,是搜集事實信息,事實是決策的依據(jù),決策就是要主觀利益和客觀事實想符合,以最大限度的使客觀事實來實現(xiàn)主觀利益,因而,對于個人見解和反面意見,都要進行慎重的分析,以最大限度的找到符合利益需求的途徑。而且,盡管決策的程序大體相似,但我不認為可以有一種電腦程序來代替人來決策,因為人是有
感情思想有價值選擇的。這也是為什么“量刑機器”不能夠在現(xiàn)實中代替法官來量刑。
五
彼得·德魯克先生的結論是: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其結論部分,是對整本書的內容的總結和概括。如期所言,本書討論的兩個前提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在事實中,他的兩個前提都是成立的,所以,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我在上文已經說過,每個人都是管理者,哪怕只是管理自己一個人的生活。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不僅對一般意義上的組織和社會的管理者而言,也是對個人而言,因而如彼得·德魯克先生所言,它對個人的提高、對機構組織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社會的生存和運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報告】相關文章:
名著讀書報告3000字02-25
創(chuàng)意階層的崛起讀書報告02-16
簡愛讀書報告(通用19篇)04-24
關于追風箏的人的讀書報告02-08
哈姆雷特7000字英文讀書報告02-27
關于讀書報告的具體格式及要求04-23
大學生讀書報告(精選6篇)01-20
關于美的歷程的讀書報告(精選18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