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環境監測計劃

        環境監測計劃

        時間:2024-07-30 18:27:54

        環境監測計劃

        環境監測計劃

        環境監測計劃

          指導思想

          以準確、全面了解山東碧海行動計劃時段實施效果、為山東碧海行動計劃服務為出發點,以掌握山東省沿海環境質量現狀和發展趨勢為中心,以重點控制的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為突破口,以恢復海域生態系統為目標,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環境監測的現代化水平。堅持環境監測與生態監測并重,污染物濃度監測與總量監測并重,定期進行環境綜合調查與例行監測、準同步監測相結合,突出重點,統一規劃,分段實施,為山東碧海行動計劃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

          20XX-20XX年環境監測計劃

          一、目標

          了解和掌握山東省近岸海域水質、入海河口水質和重點污染源的變化趨勢。通過20XX年的環境綜合調查結果,掌握山東碧海行動計劃近期實施效果。

          二、行動

          (一)加強重點區域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

          1、環境監測站現狀

          山東省近岸海域各級環境監測站均為綜合性環境監測站,目前分析儀器設備已不能適應海洋環境監測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儀器設備陳舊老化程度嚴重。有近40%的儀器在超期服役或接近淘汰期限,有四分之一的儀器在3~5年內也將面臨淘汰,這種現象在大型監測儀器方面尤為突出。

          (2)儀器類別不能滿足監測任務的需要。缺乏有機物監測、生物生態監測和特征污染物大型監測儀器,正常的監測任務無法完成。

          (3)數據處理、信息傳輸手段不夠。

          (4)應急監測儀器設備空白。應急監測手段尚停留在以常規儀器代替應急監測儀器的階段,應急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不強。

          (5)交通工具和采樣設備落后,難以勝任越來越繁重、要求越來越高的山東近岸海域例行監測、綜合調查、海上應急事故處理等工作。

          2、20XX-20XX年能力建設目標

          使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能力有較大的提高,達到國家規范化建設標準的要求,滿足海洋環境管理現階段和未來5~10 年的需要,真正使山東成為海洋環境監測能力與技術強省。

          3、能力建設方案

          儀器設備能力建設共需投資 1547萬元,需在今后幾年逐步實施,所需資金由國家、省及地方共同承擔。另外,每年海洋環境監測運行經費全省需80萬元。詳情見附表6.1。

          (二)重點入海點源、海上船舶和石油平臺常規監測

          完成工業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臺達標排放的監測和調查工作,為確定入海污染物的總量控制目標提供依據。

          1、重點污染源

          監測項目:常規項目(流量、pH值、化學需氧量、懸浮物)及行業特征污染物;

          斷面設置:在排污口設一個斷面,點位及監測項目見附表6.3。

          2.海上船舶和石油平臺監測項目:石油類。

          3.入海河口

          (1)監測項目:流量、水溫、pH值、懸浮物、氯化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總磷、揮發性酚、油類、總汞、銅、鎘、鉛、六價鉻。

          (2)入海河流控制斷面

          2000年山東省近岸海域入海河流監測計劃見附表6.4。

          (3)主要河流總量監測。

          到20XX年實現重點河流主要污染物(氮、磷)總量監測。

          4.監測頻次和時間

          每年監測3次,分別在5月、8月、10月進行。

          (三)近岸海域海水、底質監測及陸、海水質準同步監測

          根據海洋環境管理的需要,針對重點污染源控制指標,到20XX年逐步實現海洋水質、沉積物和生物的多介質立體監測,實現沿海7市地基本同一時間的陸、海準同步立體監測的例行化,以了解和掌握陸、海水質污染狀況和污染分布狀況。

          1.近岸海域水質監測

          (1) 監測點位:結合山東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和確定的污染治理重點區、生態保護區和敏感區,本著內密外疏的原則,合理布設和優化監測站點。全省設置海水水質監測點位101個,其中濱州地區6個、東營8個、濰坊7個、煙臺28個、威海21個、青島25個、日照6個。詳細點位情況見附表6.2。

          (2) 水質監測項目:水溫、水深、透明度、pH值、鹽度、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油類、總汞、銅、鎘、鉛、六價鉻、有機物、苯并(a)芘、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濾布放射性核素等;同時每年監測生物及底質。

          (3)監測頻率和時間:海水水質每年監測2次,分別在5月和8月各監測1次,重點城市10月加測一次;生物及底質每年監測1次,其中生物在10月進行,底質在5月進行。

          (4)建設山東省海上重大污損應急監測系統

          圍繞山東省海上重大污損應急反應系統,建設應急監測系統,對海上溢油、赤潮等突發污損事故開展應急監測,為山東省海上重大污損事故應急對策、善后治理及恢復提供科學依據。

          (5)開展海洋生態監測

          到20XX年,根據海洋環境管理的需要,按照統一計劃、技術規范、標準方法、標準物質、綜合分析與評價方法,逐步開展海洋生態監測,摸清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及動態變化,為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提供標準與依據。

          20XX年山東省黃、渤海環境綜合調查(第一次)

          1.調查范圍

          (1)陸域調查范圍:山東省沿海市地。

          (2)海域調查范圍:山東省近岸海域,北起渤海濱州地區無棣縣,南至黃海日照市東港區。

          調查的重點是港灣、河口及大中城市毗鄰的沿岸地區。其中渤海近岸海域有濱州港、東營港、萊州港、龍口港;黃海有膠州灣、芝罘灣、套子灣、威海灣、石島灣、桑溝灣、五壘島灣、青島港、煙臺港、威海港、石島港、龍眼港、石臼港、日照港等海域。主要入海河流和重點污染源在常規監測的基礎上,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

          2.調查內容

          (1)自然、社會、經濟概況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自然概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象、水文、近岸海域狀況等;社會概況的行政區劃、土地面積、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城鎮人口等;經濟概況的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林、牧、漁的產值,港口吞吐量,農田面積和農藥、化肥使用量,城市給排水等。

          (2)入海污染源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入海河流、市政污水排海、工礦企業直排或混合排污及污水處置工程排海、沿海油田、港口排污等陸源污染源排海狀況和海上流動船舶、海上石油平臺、海水養殖等海上污染源排污狀況調查。

          (3)入海河口斷面水質調查

          監測的河流(同重點入海河流、海上船舶和石油平臺常規監測)

          (4)海洋水質調查監測

          監測點位:同近岸海域海水、底質監測及陸、海水質準同步監測,詳細點位情況見附表6.2。

          監測項目:同水質監測項目。

          (5)海洋沉積物污染調查

          監測點位:同海洋水質調查監測點位。

          監測項目:粒度、總汞、銅、鎘、鉛、六六六、DDT、有機碳、有機質、石油類。

          (6)海洋生物調查監測

          監測點位:同海洋水質調查監測點位。

          調查項目:

          生物種群及群落結構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

          生物污染指標測定:異養菌總數、糞大腸桿菌、弧菌、石油降解菌、葉綠素a、麻痹性貝毒、赤潮生物。

          生物體殘毒調查:采樣品種為貝類、魚類、甲殼類和藻類四個類別,主要測定項目為總汞、銅、鎘、鉛、砷、DDT、六六六及石油類。

          (7)放射性污染調查

          測點布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監測點位。

          樣品采集及調查項目:

          樣品采集:海水樣采表層(水面下0.5米);沉積物采底層;生物樣采集魚類、甲殼類、藻類、軟體動物。

          調查項目:水質為鍶-90、氚、銫-137、總β、γ核素;沉積物為γ核素、鍶-90、總β;生物為γ核素、鍶-90、氚、銫-137、總β。

          20XX-20XX年環境監測計劃

          一、目標:

          (一)實現各類污染源動態監測

          (二)全面掌握山東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狀況

          二、行動:

          (一)主要入海點源、石油平臺、海上船舶常規監測。監測因子、點位、頻次同20XX年。

          (二)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環境綜合調查(第二次)

          環境綜合調查點位、內容與第一次一致。

          (二)重點控制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

          1、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構成中包括點源(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流等)、海水養殖及面源、海上流動源、大氣干濕沉降等攜帶入海的污染物量。

          2、入海點源監測。監測城市直排口、混排口、排海工程、入海河流等,監測項目為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總磷和流量。

          3、海水養殖面積調查及氮、磷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包括如下方面:

          (1)灘涂養殖(畝數、按畝估算養殖廢水、污泥排放量及污染物種類和排放量);

          (2)淺海養殖,貝類(如扇貝)、藻類(如海帶)、魚類(如網箱養魚),并按畝為單位,估算不同養殖類型的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

          (3)各種不同養殖類型的地域分布與畝數。

          4、海水流動源監測:主要監測商港、漁港、混合港及軍港等進出港口的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量及濃度等。

          5、面源入海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地表徑流入海量及攜帶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調查內容為:

          (1)分散徑流入海量;

          (2)分散徑流攜帶污染物成分構成特征;

          (3)分散徑流攜帶污染物入海通量。

          通過上述4種監測與調查,實現河口、入海點源、面源的氮、磷入海口總量監測。

          (三)山東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狀況監測

          通過例行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海洋沉積物監測、海洋生物調查監測、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劃達標情況來確定山東省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狀況。

          (四)山東碧海行動計劃實施效果監測

          通過例行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海洋沉積物監測、海洋生物調查監測、放射性污染監測、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劃達標情況來確定山東省碧海行動計劃實施效果。

          (五)建成環境與赤潮災害監測系統

          通過多年來的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數據,建立典型海域三維潮流場的數值模式;在此基礎上,根據各海域各種污染源入海污染物及排放位置、水質監測數據(無機氮、油類、活性磷酸鹽、COD),分別建立無機氮、油類、活性磷酸鹽、COD濃度模型(無機氮、活性磷酸鹽模型為非保守物質的水質預測模型)。從而實現對環境污染、赤潮災害等進行動態監測和預報監測。

          投資估算

          20XX~20XX年期間,山東碧海行動計劃環境監測將投資2347萬元,以加強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水質監測網的能力建設,保證海洋環境日常監測工作。

          效益分析

          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投入的專項經費專款專用。通過集中招標采購等措施,降低價格,在投入最少的同時,保證儀器設備的種類、型號、質量的最優。

          山東省近岸水域海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方面的投資,帶來的社會效益將是十分顯著的。通過能力建設,將改變山東省環境監測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提高山東省整體海洋環境監測水平。由于監測能力建設緊緊配合山東碧海行動計劃和“海上山東”建設,因此,必定會為山東省海洋環境管理和污染源治理提供更加準確可靠及時的技術支持;也會為環境管理部門及時了解海洋環境狀況,宣傳“海上山東”,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環境監測計劃】相關文章:

        大班第一學期的工作計劃計劃03-13

        胎教日程計劃06-08

        經典閱讀的活動計劃02-22

        美國留學計劃06-27

        計劃的概念與作用11-30

        冬訓計劃范文04-07

        美甲店全年經營計劃12-25

        愛國守法計劃總結02-15

        主題實踐活動計劃03-19

        專業建設的實施計劃02-25

        用戶協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欧美亚欧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免费午夜国产视频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无弹窗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環境監測計劃

            環境監測計劃

            環境監測計劃

              指導思想

              以準確、全面了解山東碧海行動計劃時段實施效果、為山東碧海行動計劃服務為出發點,以掌握山東省沿海環境質量現狀和發展趨勢為中心,以重點控制的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為突破口,以恢復海域生態系統為目標,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環境監測的現代化水平。堅持環境監測與生態監測并重,污染物濃度監測與總量監測并重,定期進行環境綜合調查與例行監測、準同步監測相結合,突出重點,統一規劃,分段實施,為山東碧海行動計劃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

              20XX-20XX年環境監測計劃

              一、目標

              了解和掌握山東省近岸海域水質、入海河口水質和重點污染源的變化趨勢。通過20XX年的環境綜合調查結果,掌握山東碧海行動計劃近期實施效果。

              二、行動

              (一)加強重點區域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

              1、環境監測站現狀

              山東省近岸海域各級環境監測站均為綜合性環境監測站,目前分析儀器設備已不能適應海洋環境監測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儀器設備陳舊老化程度嚴重。有近40%的儀器在超期服役或接近淘汰期限,有四分之一的儀器在3~5年內也將面臨淘汰,這種現象在大型監測儀器方面尤為突出。

              (2)儀器類別不能滿足監測任務的需要。缺乏有機物監測、生物生態監測和特征污染物大型監測儀器,正常的監測任務無法完成。

              (3)數據處理、信息傳輸手段不夠。

              (4)應急監測儀器設備空白。應急監測手段尚停留在以常規儀器代替應急監測儀器的階段,應急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不強。

              (5)交通工具和采樣設備落后,難以勝任越來越繁重、要求越來越高的山東近岸海域例行監測、綜合調查、海上應急事故處理等工作。

              2、20XX-20XX年能力建設目標

              使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能力有較大的提高,達到國家規范化建設標準的要求,滿足海洋環境管理現階段和未來5~10 年的需要,真正使山東成為海洋環境監測能力與技術強省。

              3、能力建設方案

              儀器設備能力建設共需投資 1547萬元,需在今后幾年逐步實施,所需資金由國家、省及地方共同承擔。另外,每年海洋環境監測運行經費全省需80萬元。詳情見附表6.1。

              (二)重點入海點源、海上船舶和石油平臺常規監測

              完成工業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臺達標排放的監測和調查工作,為確定入海污染物的總量控制目標提供依據。

              1、重點污染源

              監測項目:常規項目(流量、pH值、化學需氧量、懸浮物)及行業特征污染物;

              斷面設置:在排污口設一個斷面,點位及監測項目見附表6.3。

              2.海上船舶和石油平臺監測項目:石油類。

              3.入海河口

              (1)監測項目:流量、水溫、pH值、懸浮物、氯化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總磷、揮發性酚、油類、總汞、銅、鎘、鉛、六價鉻。

              (2)入海河流控制斷面

              2000年山東省近岸海域入海河流監測計劃見附表6.4。

              (3)主要河流總量監測。

              到20XX年實現重點河流主要污染物(氮、磷)總量監測。

              4.監測頻次和時間

              每年監測3次,分別在5月、8月、10月進行。

              (三)近岸海域海水、底質監測及陸、海水質準同步監測

              根據海洋環境管理的需要,針對重點污染源控制指標,到20XX年逐步實現海洋水質、沉積物和生物的多介質立體監測,實現沿海7市地基本同一時間的陸、海準同步立體監測的例行化,以了解和掌握陸、海水質污染狀況和污染分布狀況。

              1.近岸海域水質監測

              (1) 監測點位:結合山東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和確定的污染治理重點區、生態保護區和敏感區,本著內密外疏的原則,合理布設和優化監測站點。全省設置海水水質監測點位101個,其中濱州地區6個、東營8個、濰坊7個、煙臺28個、威海21個、青島25個、日照6個。詳細點位情況見附表6.2。

              (2) 水質監測項目:水溫、水深、透明度、pH值、鹽度、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油類、總汞、銅、鎘、鉛、六價鉻、有機物、苯并(a)芘、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濾布放射性核素等;同時每年監測生物及底質。

              (3)監測頻率和時間:海水水質每年監測2次,分別在5月和8月各監測1次,重點城市10月加測一次;生物及底質每年監測1次,其中生物在10月進行,底質在5月進行。

              (4)建設山東省海上重大污損應急監測系統

              圍繞山東省海上重大污損應急反應系統,建設應急監測系統,對海上溢油、赤潮等突發污損事故開展應急監測,為山東省海上重大污損事故應急對策、善后治理及恢復提供科學依據。

              (5)開展海洋生態監測

              到20XX年,根據海洋環境管理的需要,按照統一計劃、技術規范、標準方法、標準物質、綜合分析與評價方法,逐步開展海洋生態監測,摸清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及動態變化,為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提供標準與依據。

              20XX年山東省黃、渤海環境綜合調查(第一次)

              1.調查范圍

              (1)陸域調查范圍:山東省沿海市地。

              (2)海域調查范圍:山東省近岸海域,北起渤海濱州地區無棣縣,南至黃海日照市東港區。

              調查的重點是港灣、河口及大中城市毗鄰的沿岸地區。其中渤海近岸海域有濱州港、東營港、萊州港、龍口港;黃海有膠州灣、芝罘灣、套子灣、威海灣、石島灣、桑溝灣、五壘島灣、青島港、煙臺港、威海港、石島港、龍眼港、石臼港、日照港等海域。主要入海河流和重點污染源在常規監測的基礎上,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

              2.調查內容

              (1)自然、社會、經濟概況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自然概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象、水文、近岸海域狀況等;社會概況的行政區劃、土地面積、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城鎮人口等;經濟概況的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林、牧、漁的產值,港口吞吐量,農田面積和農藥、化肥使用量,城市給排水等。

              (2)入海污染源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入海河流、市政污水排海、工礦企業直排或混合排污及污水處置工程排海、沿海油田、港口排污等陸源污染源排海狀況和海上流動船舶、海上石油平臺、海水養殖等海上污染源排污狀況調查。

              (3)入海河口斷面水質調查

              監測的河流(同重點入海河流、海上船舶和石油平臺常規監測)

              (4)海洋水質調查監測

              監測點位:同近岸海域海水、底質監測及陸、海水質準同步監測,詳細點位情況見附表6.2。

              監測項目:同水質監測項目。

              (5)海洋沉積物污染調查

              監測點位:同海洋水質調查監測點位。

              監測項目:粒度、總汞、銅、鎘、鉛、六六六、DDT、有機碳、有機質、石油類。

              (6)海洋生物調查監測

              監測點位:同海洋水質調查監測點位。

              調查項目:

              生物種群及群落結構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

              生物污染指標測定:異養菌總數、糞大腸桿菌、弧菌、石油降解菌、葉綠素a、麻痹性貝毒、赤潮生物。

              生物體殘毒調查:采樣品種為貝類、魚類、甲殼類和藻類四個類別,主要測定項目為總汞、銅、鎘、鉛、砷、DDT、六六六及石油類。

              (7)放射性污染調查

              測點布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監測點位。

              樣品采集及調查項目:

              樣品采集:海水樣采表層(水面下0.5米);沉積物采底層;生物樣采集魚類、甲殼類、藻類、軟體動物。

              調查項目:水質為鍶-90、氚、銫-137、總β、γ核素;沉積物為γ核素、鍶-90、總β;生物為γ核素、鍶-90、氚、銫-137、總β。

              20XX-20XX年環境監測計劃

              一、目標:

              (一)實現各類污染源動態監測

              (二)全面掌握山東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狀況

              二、行動:

              (一)主要入海點源、石油平臺、海上船舶常規監測。監測因子、點位、頻次同20XX年。

              (二)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環境綜合調查(第二次)

              環境綜合調查點位、內容與第一次一致。

              (二)重點控制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

              1、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構成中包括點源(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流等)、海水養殖及面源、海上流動源、大氣干濕沉降等攜帶入海的污染物量。

              2、入海點源監測。監測城市直排口、混排口、排海工程、入海河流等,監測項目為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總磷和流量。

              3、海水養殖面積調查及氮、磷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包括如下方面:

              (1)灘涂養殖(畝數、按畝估算養殖廢水、污泥排放量及污染物種類和排放量);

              (2)淺海養殖,貝類(如扇貝)、藻類(如海帶)、魚類(如網箱養魚),并按畝為單位,估算不同養殖類型的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

              (3)各種不同養殖類型的地域分布與畝數。

              4、海水流動源監測:主要監測商港、漁港、混合港及軍港等進出港口的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量及濃度等。

              5、面源入海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地表徑流入海量及攜帶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調查內容為:

              (1)分散徑流入海量;

              (2)分散徑流攜帶污染物成分構成特征;

              (3)分散徑流攜帶污染物入海通量。

              通過上述4種監測與調查,實現河口、入海點源、面源的氮、磷入海口總量監測。

              (三)山東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狀況監測

              通過例行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海洋沉積物監測、海洋生物調查監測、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劃達標情況來確定山東省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狀況。

              (四)山東碧海行動計劃實施效果監測

              通過例行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海洋沉積物監測、海洋生物調查監測、放射性污染監測、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劃達標情況來確定山東省碧海行動計劃實施效果。

              (五)建成環境與赤潮災害監測系統

              通過多年來的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數據,建立典型海域三維潮流場的數值模式;在此基礎上,根據各海域各種污染源入海污染物及排放位置、水質監測數據(無機氮、油類、活性磷酸鹽、COD),分別建立無機氮、油類、活性磷酸鹽、COD濃度模型(無機氮、活性磷酸鹽模型為非保守物質的水質預測模型)。從而實現對環境污染、赤潮災害等進行動態監測和預報監測。

              投資估算

              20XX~20XX年期間,山東碧海行動計劃環境監測將投資2347萬元,以加強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水質監測網的能力建設,保證海洋環境日常監測工作。

              效益分析

              山東省近岸海域海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投入的專項經費專款專用。通過集中招標采購等措施,降低價格,在投入最少的同時,保證儀器設備的種類、型號、質量的最優。

              山東省近岸水域海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方面的投資,帶來的社會效益將是十分顯著的。通過能力建設,將改變山東省環境監測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提高山東省整體海洋環境監測水平。由于監測能力建設緊緊配合山東碧海行動計劃和“海上山東”建設,因此,必定會為山東省海洋環境管理和污染源治理提供更加準確可靠及時的技術支持;也會為環境管理部門及時了解海洋環境狀況,宣傳“海上山東”,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提供技術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