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孤獨的證明
愛情是孤獨的證明
我知道一位現(xiàn)代女性,她說只要她的丈夫是愛她的,她丈夫的性對象完全可以不限于她,她說她能理解,她說她自己并不喜歡這樣但是她能理解她的丈夫,她說:“只要他愛我,只要他仍然是愛我的,只要他對別人不是愛,他只愛我。”可是,當那男人真的有了另外的性對象而且這樣的事情慢慢多起來時,這位現(xiàn)代女性還是陷入了痛苦。不,她并不推翻原來的諾言,她的痛苦不是因為舊觀念的遺留,更不是性忌妒,而是一個始料未及的問題:“可我怎么能知道,他還是愛我的?”她說,雖然他對她一如既往,但是她忽然不知道為什么他還是愛她的。她不知道在他眼里和心中,她與另外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她不知道為什么她不是與另外那些女人一樣,也僅僅是他的一個性對象?她問:“什么能證明愛情?”一如既往的關心、體貼、愛護、幫助……這些就是愛情的證明么?可這是母愛、父愛、友愛、兄弟姐妹之愛也可以做到的呀?但是愛情,需要證明,需要在諸多種愛的情感中獨樹一幟表明那不是別的那正是愛情!什么,能證明愛情?曾有某出版社的編輯,約我就愛情之題寫一句話。我想了很久,寫了:沒有什么能夠證明愛情,愛情是孤獨的證明。這句話很可能引出誤解,以為就像一首舊民謠中所表達的愿望,愛情只是為了排遣寂寞。(那首舊民謠這樣說: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干嘛呀?點燈說話兒,吹燈就伴兒,早上起來梳小辮兒。)不,孤獨并不是寂寞。無所事事你會感到寂寞,那么日理萬機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獨。孤獨也不是孤單。門可羅雀你會感到孤單,那么門庭若市怎樣呢?你不再孤單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獨。孤獨更不是空虛和百無聊賴。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來要沖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應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獨不是經(jīng)濟問題也不是生理問題,孤獨是心靈問題,是心靈間的隔膜與歧視甚或心靈間的戰(zhàn)爭與戕害所致。那么擺脫孤獨的途徑就顯然不能是日理萬機或門庭若市之類,必須是心靈間戕害的停止、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屏障的拆除,是心靈間和平的到來。心靈間的呼喚與呼應、投奔與收留、坦露與理解,那便是心靈解放的號音,是和平的盛典是愛的狂歡。那才是孤獨的擺脫,是心靈享有自由的時刻。但是這談何容易,談何容易!讓我們記起人類社會是怎樣開始的吧。那是從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于是知道了善惡之日開始的。從那時起,每個人的心靈都要走進千萬種價值的審視、評判、褒貶、乃至誤解中去(槍林彈雨一般),每個人便都不得不遮擋起肉體和靈魂的羞處,于是走進隔膜與防范,走進了孤獨。但從那時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個渴望:走出孤獨,回歸樂園。那樂園就是,愛情。
毀掉一個孩子僅需7步,而80%的家長卻正在做!
一個純粹的熱愛教育的老師,辭掉了辦公室主任,專門做自己喜歡的老師,整天給學生上課,研究教育,他為父母們推薦了一個觀點:毀掉一個孩子只需7步,80%的家長正在做的事。1、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2、經(jīng)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這種話時常掛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毀孩子的王牌語錄。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chǎn)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jīng)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yè)上有大發(fā)展了。4、和孩子說話時口氣不和藹,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詞組,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這么個東西"等等。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fā)上進的。6、有遷怒的本事。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后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么事都歸功于孩子的過錯然后教訓他,并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7、當眾出孩子的丑。前6條都是在家庭里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7條才是殺手锏。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chǎn)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chǎn)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于社會的。您掌握了以上7條,就基本上可以毀掉自己的孩子。
真正的出離心——讓你大吃一驚
在佛教里,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就像悉達多太子曾經(jīng)做過的那樣。不過這種解釋容易把尚未準備好的人嚇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個追隨者的腦袋。對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裝水,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人來說,悉達多的出離在多數(shù)時候只是一種遙遠的夢想。他們可能并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話,你可能只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修,在地鐵里,在公司里,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飯之后。但你同樣可以出離,要知道,出離心并不只有一種表現(xiàn)形式。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離心,可以以這種方法檢驗: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xiàn)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xiàn)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話,那么你就從這里出離了。你需要出離的東西很多,并不只是不抽煙不喝酒或不打牌,那只是開始。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zhí)著過去執(zhí)著的事物。當你不再執(zhí)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你的能力,你也就獲得了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必須出離所有的事物,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我這里所說的所有的事物當然不止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包括很多細微的東西。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令你不舒服,那么說明你執(zhí)著于一個相反的觀點。這個觀點奴役著你,所以你會不舒服。這樣的事情也應該出離。不管這個相反的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如果他可以讓你不舒服,那你已經(jīng)被攻陷,你都應該從那里出離。應該指出的是,佛教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破除另一些觀點而出現(xiàn),但它不應該成為你的新主人,你也許經(jīng)常會變得很生氣,那是因為你的生活里總是出現(xiàn)與你所預期的相反的東西。例如,你請的臨時工可能讓你非常不舒服,僅僅是因為她擦桌子的方式與你不同,你很不喜歡她那種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甚至有時候你在街上看見一些打扮夸張、把頭發(fā)染成綠色的人也會生氣。那是因為你執(zhí)著于古老的審美觀。要擺脫這種不爽的心態(tài),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你改變心態(tài),不再執(zhí)著于每個人必須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還有一個就是換一個擦桌子的方式和你所期待的一樣的臨時工。很顯然,前者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佛教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后者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你可能必須不斷地更換臨時工(這也是很多人不斷更換老公的原因)。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找一個照你說的方式去擦桌子的臨時工,但你很快會發(fā)現(xiàn),她上廁所的時候居然忘了沖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