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紀60年代,廣東調查所得,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還有四川合江產(chǎn)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19克左右,《中國果樹培學》則說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書記載正確。
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的一層通常白色而緊貼殼的內壁的薄膜。說它如紫綃,是把殼內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了。明代徐渤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丟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是夸張的說法。
荔枝的肉大多數(shù)白色半透明,所以說它瑩白如冰雪。有的則微帶黃色。從植物學的觀點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一層膜發(fā)育而成的,特稱假種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說的連同果殼丟棄的那一層膜。荔枝肉的細胞壁特別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適宜生食。有的純甜。早熟品種則酸味較強。荔枝曬干或烘干,肉就成紅褐色,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在21攝氏度的環(huán)境里,可貯藏一二星期。人們一直在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早在1800多年前,即東漢和帝時,唐羌曾諫阻從南方向洛陽貢獻生荔枝和龍眼。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是晝夜奔騰,有毒蟲猛獸之害 (宋蔡襄),顛坑仆谷相枕藉,驚塵濺血流千載(宋蘇軾)。為了封建統(tǒng)治者個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勞民傷財!但也足見當時荔枝貯藏與運輸?shù)牟灰住?/p>
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數(shù)品種為綠色。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F(xiàn)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選自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5.節(jié)選部分的說明順序是( )
A.由遠及近 B.由表及里 C.由實及虛 D.由虛及實
16.下列對荔枝的特征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荔枝的大小一般在二十克左右,如果達到四十克以上,就稱得上大荔了。
B、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說瑩白如冰雪的荔肉是荔枝的假種皮,并非荔肉。真正的荔肉其實早在食用之前,就被人扔掉了。
C.荔枝不耐貯藏,所以古代君主若是想吃荔枝,須用快馬飛騎日夜傳遞。
D.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形狀很小,因而不能種植。
17.文中引用詩詞典故,下列對其作用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引用明代徐勃的一首《詠荔枝膜》,是為了進一步印證白居易所言膜如此綃的正確性。
B.作者引用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既從側面寫出了荔枝不耐貯藏的特點,又含有憑吊古代和諷刺唐代統(tǒng)治者的意味。
C.作者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圖序》,既有助于說明荔枝的有關特征,又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和藝術性。
D.作者引用《四川果樹良種圖譜》和《中國果樹栽培學》中有關荔枝大小的內容,意在表明自己博學多識,是有關荔枝種植方面的專家。
參考答案:
15.B 【本題考查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實質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結構。由第1段荔枝大小,再到第2段膜,再到第3段肉就可確定說明順序是由表及里!
16.D 【原文沒有荔枝因核小而不能種植的意思。解答此類題時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語境,仔細比較、分析!
17.C 【解答本題只要理解清楚一點說明文中的引用是為說明服務的就能準確解答本題了。從這一點上來理解,只有C項才符合要求。】
【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相關文章:
《送董邵南序》韓愈文言文賞析11-23
關于岳南《南渡北歸》的讀書筆記19篇10-26
《賈志敏老師的講座及課堂實錄》聽后感09-13
2019年六月安全月活動總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