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荀子
《勸學》荀子1
1、整理、歸納文中重要文言文知識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生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教師應(yīng)該列出要歸納的項目,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補充,教師提示強調(diào),其中難句理解,特殊句式等應(yīng)讓學生動手翻譯,以訓練其翻譯技能。
2、要正確處理主導(dǎo)與主體的作用。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可以分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fā)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3、引導(dǎo)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比喻的有關(guān)知識,明確比喻的表達效果,引入對本文論證藝術(shù)的最大特點——采用大量的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shù)特色的鑒賞。
4、上好這篇文章,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dǎo)非常重要?梢园匆韵虏襟E進行:第一步,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結(jié)合課下的`注釋疏通字詞,然后通過初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明確中心論點,了解論述的層次。第二步,教師通過指導(dǎo)誦讀,引導(dǎo)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這個步驟是學習的重點。第三步,在學生熟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要求背誦全文。
《勸學》荀子2
荀子的(勸學)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學習的目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
文章運生動的運用各種比喻告訴我們: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并堅持自我反省,用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對待,不可不知天高地厚,貪圖安逸,才能學有所成。
文章教導(dǎo)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行善積德,使我們變得聰明機智,心境明暢,這樣自然處事得體,進退有度。
本文還告訴我們,天地萬物各有其長處和用途,我們要學會善于借助這些事物(的長處)為我們所用。
滄海能納細流故能成其大,我們只有通過各種不同途徑,用心專一,并持之以恒的學習、積累各種知識,才能積少成多,令終身受益。
這與我們當今社會所倡導(dǎo)的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提倡終生學習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荀子的論述極具現(xiàn)實教育意義。
當今社會,高度發(fā)達,競爭激烈,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學習各種專業(yè)知識和技術(shù)顯得越來越重要。
例如:不斷推出的新產(chǎn)品、新機器、新設(shè)備等等一切新的事物,都是我們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和生產(chǎn)效率;乃至提高生活素質(zhì),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令我們的社會整體水平得以提升的工具和硬件設(shè)施,但是,面對這些新的工具,新的`設(shè)施、新事物,我們首先要熟悉它,了解它,懂得操作它,應(yīng)用它,才能夠使它產(chǎn)生效益,從而更好的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服務(wù)。
為了了解它們、應(yīng)用它們,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相關(guān)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想要在各行各業(yè)中保持你的競爭力,在優(yōu)勝弱汰的現(xiàn)實社會中永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必須不斷的努力學習、吸收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在競爭對手面前,你的能力強一些,比你的對手懂得多一些,那你的機會自然就多一些。
另外,社會每天都在進步,原本所掌握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時,我們只有通過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培養(yǎng)不斷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jīng)驗的習慣,為我們的進步和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接受新事物、認識新科技,提升自身價值;使我們時刻保持與時代同步。
再者,學習沒有捷徑,只有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堅持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積累,才能達至成功。
我們在不斷學習的同時,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和謹慎的態(tài)度;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的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懂得尊師重道,禮賢下士。
對人處事,要合乎禮儀,不怠慢,不浮躁。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只有不恥下問,廣納細流,才能積少成多,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最終成為德行完美,學識淵博的人,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更好的回報國家和社會。
《勸學》荀子3
教學目的
1、借鑒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2、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shè)喻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shè)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作者、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yù)習檢查。
三、導(dǎo)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dǎo)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shè)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dǎo)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結(jié)合“思考和練習”二,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ǎ保┱n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ǎ玻┱n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shè)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yù)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三題:本文設(shè)喻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結(jié)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guān)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玻懻摰谌}:
。ǎ保┮匀粘I钪谐R姷氖虑榛颥F(xiàn)象作為喻體。
。ǎ玻┰O(shè)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shè)喻、②正反設(shè)喻、③反復(fù)設(shè)喻,
(3)設(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三、布置作業(yè)。
。保畷孀鳂I(yè):“思考和練習”一;補充練習。
2背誦全文。
3、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板書設(shè)計
《勸學》荀子4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大量文言實詞,如“強、望、假、絕”等;文言常用虛詞,如“于、焉、而”;古今字和通假字。
2. 本課在闡述事理、論證觀點時大量使用比喻論證的手法和比喻論證的特點。
3.了解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yīng)持有的態(tài)度的論述,明確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道理。
第一課時
閱讀初體驗
1. 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標上小節(jié)號,給生字注音,嘗試標出節(jié)奏記號。
2. 生默讀,用黑色筆將重點詞語解釋在文章中。
3. 用紅色筆勾畫疑難句子。
預(yù)習案
文學常識
荀子,名 字 , 時期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 、 ,是先秦 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內(nèi)容分前后兩部分。前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后部分著重闡明學習方法。課文節(jié)選自前部分。作者從不同方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和必要,從而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品德。因此,“勸”在本文是“ ”的意思。所以題意是。
自我診斷
1. 字音
木直中( )繩 輮( )以為輪 雖有( )槁( )暴 ( )
金就礪( )則利 參。 )( ) 知( )明而行無過
須臾( )( ) 跂( ) 彰( ) 輿( )馬 生( )非異 跬( )步
騏驥( )( ) 駑馬( ) 鍥( )而不舍
朽木不折( ) 鏤 ( ) 螯( ) 蛇鱔( )
2.理解詞義
1)通假字
輮使之然也 雖有槁暴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生非異也
2)古今異義詞辨析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2)聲非加疾也 .
。3)假輿馬者 .
(4)蟹六跪而二螯 .
。5)用心一也 .
。6)金就礪則利 .
(7)蚓無爪牙之利 ..
3)找出詞類活用的詞并解釋
(1)木直中繩,車輮以為輪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4).掌握句式
判斷句
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斷)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者,??也,表判斷)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者,??也,表判斷)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斷)
青,取之于藍(無標志判斷,應(yīng)翻譯為:靛青,從藍草中取得)
倒裝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之”定語后置的標志。是“中心詞+之+定語”模式) 省略句
冰,水之為,而寒于水(“而寒于水”是“而冰寒于水”的省略)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不能十步”是“不能跨越十步”的省略)
積累成語
青出于藍:靛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語出《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焙笠蛞浴扒喑鲇谒{”比喻學生
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鍥而不舍:不斷地鏤刻。比喻堅持不懈。語出《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信息篩選
生齊讀課文,要求:根據(jù)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一.研習第二段
1. 誦讀并翻譯第二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詞匯、句子。
2. 歸納段中重要虛詞“于”的用法。
3.這一段,荀子講學習的意義,但并不是一上來就說學習有多重要,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找出來。
4.這幾組句子是簡單的重復(fù)嗎?請寫出其暗含的道理。
5.熟讀試背。
研習第三段
1.翻譯本段,落實重點字詞。
3. 本段“而”用法的理解與復(fù)習歸納。
4. 本段的觀點是什么?用了哪些比喻,請一一列舉出來。
5.熟讀背誦此段。
研習第四段:
1.翻譯本段,落實重點字詞。
2.本段“焉”的`理解及用法歸納。
3.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荀子是用什么方法論述的呢?
3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并背誦。
4. 課堂檢測
一詞多義意義用法辨析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
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
假有人焉,舉我言復(fù)于我,亦必疑其誑 .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以為妙絕
佛印絕類彌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挽弓當挽強
強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望 日夜望將軍至
先達德隆望尊
適冬之望日前后
歸納小結(jié)
內(nèi)容方面
本文著重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以及學習應(yīng)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
《勸學》荀子5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盾髯印駥W》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6、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7、公生明,偏生暗。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10、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2、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13、良醫(y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長幼有序!盾髯印ぞ悠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盾髯印こ上唷
16、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17、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18、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盾髯印ぬ煺摗
19、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印駥W》
20、學無止境。
2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盾髯印ば奚怼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盾髯印駥W》
2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盾髯印ば奚怼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盾髯印駥W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荀子·勸學》
30、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31、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荀子·勸學》
32、以治氣養(yǎng)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34、先義而后利者榮,先榮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35、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36、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盾髯印ぷh兵》
38、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39、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盾髯印ご舐浴
40、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盾髯印じ粐
42、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盾髯印し鞘印
4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盾髯印駥W》
44、務(wù)本節(jié)用財無極!盾髯印こ上嗥 —— 荀子
45、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盾髯印げ黄垺
46、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盾髯印s辱》
47、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荀子·富國》
48、亂則國危,治則國安!盾髯印ね醢浴
49、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盾髯印と逍А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盾髯印し鞘印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52、禮者,人道之極也。 —— 荀子名言
《勸學》荀子6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是先秦諸子散文,其篇目的順序安排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定,前面兩篇分別是孔子的《論語》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而《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于已經(jīng)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xù)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的任務(wù),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wù)。
基于此,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根據(jù)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
二、說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chǔ),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xiàn)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采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jié)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
主要的教學設(shè)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fā)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luò)為基礎(chǔ),在自讀過程中,引導(dǎo)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dǎo)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把教師的認知結(jié)構(gòu)輕松轉(zhuǎn)化成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說學法:
由于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于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chǔ)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diào)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shè)定:
1、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表見解,并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睿?/p>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 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并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jié)。
四:說教學程序
布置預(yù)習:預(yù)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1、導(dǎo)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自然美無限就停止審美,停止審美意味著死亡的結(jié)論,使他們更深刻的明白,學習不能因為沒有止境就停止學習。自然導(dǎo)出新課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并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復(fù)習孔子和孟子的相關(guān)知識。
3、 聽磁帶并對照注釋,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輿、跬步、騏驥、鍥根據(jù)預(yù)習,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質(zhì)疑,其他同學答疑,教師進行點撥。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青,取之與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輮木為輪“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并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5、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按照論證過程嘗試背誦。
6、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嘗試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7、 歸納:本文的設(shè)喻有什么特點: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設(shè)喻方式多樣(類比、對比、正面、反面)設(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7、總結(jié): 《勸學》以“勸”字統(tǒng)領(lǐng)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說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五、教學設(shè)計依據(jù)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zhì)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fā)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tǒng)。
《勸學》荀子7
君子說:學習是不能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出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jié)而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火烤得它彎曲成車輪,它的弧度可以符合于圓規(guī)。即使再枯干了,也不會挺直,這是用人力烘烤使它彎曲成這樣的。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可以使它變直,金屬作的刀斧放到磨石上去磨,就會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天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
我曾經(jīng)整天冥思默想,卻不如片刻工夫?qū)W的東西多;我曾經(jīng)踮起腳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見得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并沒有增強,但聽的人卻特別清楚。借助車馬的人,腳并不比別人走得快,但能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會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憑借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會在那里興起;匯集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精神、智慧就會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就具備了。所以不一步步積累,就不可能遠達千里之外;不匯集涓涓細流,就不可能匯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超過十步;劣馬拉車走十天的路程,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前進。如果刻一下就停下,朽木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金屬和石頭也可以雕刻。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但它上吃地面的泥土,下飲地底的`泉水,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大夾,但沒有蛇或鱔魚的洞穴,它就沒有藏身的地方,是因為用心浮躁的緣故。
《勸學》荀子8
注音
木直中(zhòng)繩
其曲(qū)中(zhòng)規(guī)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礪(lì)
參(cān)省(xǐng)
知(zhì)明
須臾(yú)
跂(qì)
假舟楫者 假(jiǎ)
楫(jí)
生(xìng)非異也
跬(kuǐ )步
騏驥(qí jì)
駑(nú)馬十駕
鍥(qiè)而舍之
金石可鏤(lòu)
螯(áo )
蛇鱔(shàn)
朽(xiǔ)
假輿(yú)
善假(jiǎ)于物
朽木不 折(zhe,二聲)
爪(zhao,三聲) 牙
字義
1.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
2.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蓼(liǎo)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紅紫色,葉子長橢圓形,干時暗藍色。花淡紅色,穗狀花序,結(jié)瘦果,黑褐色。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于:從
4.青于藍:比蓼藍(更)深。于:比。
5、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
6.輮以為輪: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一種手工藝)。以:把。為:當作。
7.規(guī):圓規(guī),測圓的工具。
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繩:用墨線量過。
11.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12.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詞,于。博學:廣泛地學習。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達。行無過:行動沒有過錯。
14.吾嘗終日而思矣:而,表修飾
15.須臾:片刻,一會兒。
16.跂:踮起腳后跟站著。
17.博見:看見的范圍廣,見得廣。
18.而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而,表轉(zhuǎn)折。
19.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指聲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輿:車。
22.利足:腳步快。致:達到。
23.水:指游泳。名詞,用作動詞。
24.絕:橫渡。
25.生非異: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27.興: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淵:深水。
30.蛟:一種似龍的生物。
3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積累善行而養(yǎng)成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得,獲得。而,表因果關(guān)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33.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34.騏驥:駿馬,千里馬。
35.駑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駑馬,劣馬。駕,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鍥: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鏤:金:金屬。石:石頭。鏤:原指在金屬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用,以,因為。
40.六跪: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說,海蟹后面的兩條腿只能劃水,不能用來走路或自衛(wèi),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說,“六”虛指。這兩說高中課本中沒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鉗子。
42.躁:浮躁,不專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腳
45.滫:污水
46.勸:鼓勵。
47.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48.彰:清楚,明顯。
文言實詞
文言實詞 興 文言翻譯 xīng 起;興起。《勸學》:“積土成山,風雨~焉。”
文言實詞 就 文言翻譯 jiù 接近;靠近;趨向!秳駥W》:“木受繩則直,金~礪則利!
文言實詞 望 文言翻譯 wàng 遠望;遠看!秳駥W》:“吾嘗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文言實詞 長 文言翻譯 cháng 長,與“短”相對。《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文言虛詞
而)<連詞>
1.表修飾關(guān)系!秳駥W》:“吾嘗終日~思矣!
2.表示遞進關(guān)系!秳駥W》:“君子愽學~日參省乎已!
3.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秳駥W》:“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詞,相當于“于是”、“于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
于)
(1)<介>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水!
也)<助>語氣助詞,用于句中
1.表陳述或解釋。《勸學》:“君子生非異~,善假于物~。”
乎)<介>相當于“于”
1.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己。”
之)
(1)<助>定語后置的標志!秳駥W》:“蚓無爪牙~利!盵1]
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生非異(生,通“性”,資質(zhì)、天賦)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異義
1.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 古義:檢驗。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加入。
3.假 古義:憑借,借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4.金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黃金。
5.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6.用心 古義:因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qū)δ呈驴蟿幽X筋。
7.繩 古義:墨線。例:木受繩則直
今義:繩子,繩索。
8.跪 古義:腿腳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義:跪下
9.疾 古義:疾勁,強,大,這里指聲音宏大 。例:聲非加疾也
今義:疾病
10.致 古義:達到(而致千里)
今義:贈送,給予
11.寄托 古義:這里指藏身(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今義:大致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②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蹌釉~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名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苄稳菰~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 積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菪稳菰~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形容詞用作動詞)
、扌稳菰~作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邤(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鄤釉~作名詞
輮使之然也 (輮:動詞做名詞,使彎曲的作法)
一詞多義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于藍 (從)
2.而: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遞進關(guān)系,并且)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并列關(guān)系,而且)
(3)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
。4)而見者遠 (表轉(zhuǎn)折)
。5)鍥而舍之 (表假設(shè)或承接)
。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卻)
(8)鍥而不舍(表假設(shè),如果)
⑼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詞,指……的人)
。2)不復(fù)挺者(……的原因)
4.焉:
。1)風雨興焉(兼詞,“于之”,意為在這里)
。2)圣心備焉(語氣詞)
5.利:
(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音節(jié)助詞)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代詞 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3)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8.疾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強)
(2)君有疾在腠理(疾。
9.絕
(1)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次絕境(《桃花源記》) 與世隔絕
(3)以為妙絕(《口技》) 極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橫渡
。5)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 斷絕關(guān)系
10.強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強壯
。2)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有余
。3)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觸龍說趙太后》) 勉強
特殊句式與固定格式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2.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4.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5.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
7.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水”,表示比較)
8.輮以為輪【省略句:輮(之)以(之)為輪】
9.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10.善假于物也(狀語后置)
11.學不可以已(省略句)
12. 金石可鏤(被動句)
《勸學》荀子9
荀子勸學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結(jié)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guī),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我曾經(jīng)整日思索,卻不如學習片刻收獲大;我曾經(jīng)踮起腳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高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借助車馬的人,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罷了。 堆土成山,風雨就從那里興起;水流匯成深淵,蛟龍就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備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是因為它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只大夾,然而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因為它心浮躁的緣故。
《勸學》荀子10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子,論證方法;
難點:比喻論證——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所要論證的道理,如此論證的效果;
【教學方法】
學案教學法、誦讀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個課時(課前要求學生根據(jù)導(dǎo)學案進行自學)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作者,解題:
2.辨析文中重要讀音,找出通假字;
3.結(jié)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并讓學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論證方法。
課前三分鐘
1. 古典詩詞積累
2. 語言表達訓練(哲理小故事,名人事跡)
一、課文導(dǎo)入
(學生上臺導(dǎo)入課文)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一)感知文意
本文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應(yīng)該持有的態(tài)度。作者反復(fù)論證人的知識、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和積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具備,所以,任何人都應(yīng)該持恒專一,腳踏實地,不斷學習。
。ǘ┯嘘P(guān)《荀子》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diào)施仁政、行王道,強調(diào)以禮治國、民貴君輕;
荀子強調(diào)“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shù)”實行統(tǒng)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ㄈ╊}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ㄋ模┍嫖鲎忠
(學生根據(jù)導(dǎo)學案中的字音,上講臺寫出答案)
木直中(zhng)繩 輮(róu )以為輪 雖有(yu )槁(g?o)暴(pù) .....
金就礪( lì)則利 參。╟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無過....
須臾(xū)( yú ) 跂( qì ) 彰(zhāng)....
輿( yú )馬 生(xìng )非異 跬( kuǐ)步 ...
騏驥( qí )(jì)駑馬( nú ) 鍥(qiè)而不舍....
朽木不折( zhé ) 鏤 ( lu )螯( áo ) 蛇鱔( shàn ) ....
。ㄎ澹┱页鐾僮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有”通“又”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結(jié)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結(jié)構(gòu)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1)
論據(jù):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2)
學習的作用(拓展自己)——(3)
論證: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注重積累,跪在堅持,用心專一)——(4)
四、根據(jù)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明確: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第二段:
以靛青從藍草中提取卻比藍草更藍,冰是水結(jié)成的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經(jīng)過木匠的加工就可以成為符合需要的圓形,金屬刀劍經(jīng)過磨刀石的加
工就可以變得鋒利等比喻,說明人只有通過學習才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才能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只有博學才可以智慧、明達,行為端正無過錯。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從論證方法來看,屬于比喻論證。
第三段:以登高而望、順風而呼、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為喻,說明人合理利用外物就可以辦成原本辦不到的事情。比喻暗含的道理是:學習可以使人增長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這一段是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論述學習的作用。
第四段: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積跬步致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德比喻都強調(diào)了日積月累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騏驥和駑馬的'對比、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的對比都強調(diào)了常年堅持的重要性;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螃蟹卻非蛇鱔之穴無以寄托都強調(diào)了用心專一的重要性。本段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且中心論點一直貫穿其中。
四、課堂小結(jié):
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層次清晰,比喻的論證方法靈活生動,結(jié)構(gòu)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語句整散結(jié)合,語勢鏗鏘有力,邏輯嚴密,雄辯而富有說服力。
五、作業(yè)布置
1.針對我校學生使用手機這一問題,進行短文訓練(要求用到比喻論證或?qū)Ρ日撟C)
2.背誦課文
3.結(jié)合課文注釋,做相關(guān)聯(lián)系,并對文中的文言知識進行歸納(文言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字,特殊文言句式)
六、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
1.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2.掌握文言知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一、學生朗誦課文,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引導(dǎo)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jié)。)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論點的?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yīng)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即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學生討論回答后小結(jié):
、俅罅窟\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jié)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③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茍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二、檢查《教學與測試》,講解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驗,檢查 今義:參加,加入
。2)聲非加疾也
古義:強 今義:疾病
(3)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 今義:不真實
。4)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 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5)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的簡稱
(6)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 今義:使用
2.詞類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2)名詞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3)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詞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l)判斷句
、偾啵≈谒{
、诒,水為之
、垭m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艿歉叨,臂非加長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4.名句翻譯(將名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將之翻譯出來)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譯: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結(jié)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譯: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里之外。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譯: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譯: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
。5)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溪流,(就)沒有借以成江海的(辦法)。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三、總結(jié)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dǎo)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chǔ),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guān)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dǎo)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關(guān)鍵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四、板書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2.做《教學與測試》
3.課本研討與聯(lián)系第四大題。
【《勸學》荀子】相關(guān)文章:
勸學——《荀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