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登岳陽樓》杜甫

        《登岳陽樓》杜甫

        時間:2022-06-13 13:20:22

        《登岳陽樓》杜甫

        《登岳陽樓》杜甫1

          【年代】:唐

        《登岳陽樓》杜甫

          【作者】:杜甫——《登岳陽樓》

          【內容】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愿終于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

          【注釋】

         、俣赐ニ杭炊赐ズ。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谠狸枠牵涸诮窈鲜≡狸柺校屡R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蹍浅捍呵飼r二國名(吳國和楚國)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馳名。 坼(chè):分裂,這里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芮ぃ╭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余里,日月出沒于其中!鼻ぃ禾斓,此指日月。

          ⑤無一字:杳無音訊。 字:這里指書信。

          ⑥老。耗昀隙嗖 6鸥r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呷郑╮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陜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zhàn)爭,戰(zhàn)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鄳{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賞析】:

          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宏偉的。

          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庇H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里就可以領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么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注》)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么兩句:過去只是耳朵里聽到有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zhèn)就上了這岳陽樓?本來是沉郁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詩里的“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這一首詩的結句才寫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里,詩人倚定了闌干,北望長安,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了。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么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么凄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寫出“戎馬關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寫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螅湍軌蚝芎玫厣舷乱r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chuàng)造的天才,當然就壓倒了后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物,說意境的結構是從創(chuàng)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而成的,至于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并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chuàng)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登岳陽樓》杜甫2

          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愿終于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

          注釋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吳國和楚國)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馳名。坼(chè):分裂,這里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喝赵滦浅胶痛蟮貢円苟硷h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余里,日月出沒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無一字:杳無音訊。字:這里指書信。

          老。耗昀隙嗖 6鸥r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戎(r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陜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軍馬借指軍事及戰(zhàn)爭,戰(zhàn)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憑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鑒賞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聯總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畢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chuàng)造詩的總體意境!兜窃狸枠恰氛沁\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典范。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全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寫景只是三,四兩句,既是實寫,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8年(大歷三年),已經五十七歲的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登岳陽樓》

          賞析

          《登岳陽樓》主要是塑造了詩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現了詩人優(yōu)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這種感情與個人遭遇的悲慘、個人抱負的不能施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詩在歷史與現實、國家與個人種種矛盾之中,顯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動人。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向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向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償的情思。聯系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里就是無字處!拔簟迸c“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并隨著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里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名句。先寫湖東與南吳楚兩地地勢如裂,后寫天地日夜浮動在湖水上。意境壯闊,氣勢極大。寫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睂懙脴O為生動。杜甫這兩句與孟浩然的四句相比,還略勝一籌。孟詩中“撼”用得有聲勢,杜詩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撼”字是煉字煉出來的,用“浮”字則不僅要煉字,而且要深入觀察,把握了客觀實際,才能逼真地深刻地反映現實。尤其是,杜甫的兩句與全詩是統(tǒng)一的,渾然一體,深沉博大;孟詩全篇頭重腳輕,稍見缺憾。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皡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盁o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系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想到吳楚,聯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于是使他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梢哉f這兩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后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

          這兩聯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系,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后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征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蕩不安。這里包含著安史之亂的后遺癥: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梁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仿佛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yōu)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可以說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詩人胸中翻騰著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于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涌上心頭。這兩聯中,上聯境界極大,下聯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著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來說,上聯展現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蕩,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tǒng)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么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里是象征,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戎馬關山北!睆脑娙藖碚f,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zhàn)火就在北面燃燒。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zhàn)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皯{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zhàn)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后,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全詩四聯,首聯扣住“登”字,著眼洞庭風光的特色“水”。寫出了年輕有抱負時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時才得以一觀的感嘆。為下文的寫景、抒情拉開了序幕。頷聯極寫洞庭湖水的浩瀚無際,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限廣闊、氣魄宏大的境界,并暗含著對國家時局的擔憂。腹聯則借助湖上孤舟,寫出了自身遭遇和處境的孤苦,寄托著詩人對不能報效國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聯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身在江湖,心在長安的境界,完成了一個憂國憂民感時傷世的愛國詩人和人民詩人的形象塑造。

          這首詩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并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后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說,開篇一聯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中,詩人由上聯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里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后聯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fā)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凄苦,尾聯變?yōu)楸瘋。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登岳陽樓》杜甫3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1】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2】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3】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

          【4】坼(chè):分裂。

          【5】乾坤:指日、月。

          【6】。喝赵滦浅胶痛蟮貢円苟硷h浮在洞庭湖上。

          【7】無一字:音訊全無。字:這里指書信。

          【8】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

          【9】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10】戎馬:指戰(zhàn)爭。

          【11】關山北:北方邊境。

          【12】憑軒:靠著窗戶或廊上的欄桿。

          【13】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注釋】:

          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

          大歷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后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后映襯,渾然一體。

          [注釋]

         。1)岳陽樓:游覽勝地。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2)坼[音“撤”]:裂開,分開。(3)乾坤:天地。(4)戎馬:比喻戰(zhàn)事。(5)涕泗:眼淚。

          [譯文]

          過去早就聞說洞庭湖,今天終于登上了岳陽樓。吳國和楚國從湖的東南分開,天地好像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動。親戚朋友沒有一封信給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條孤舟。北方的邊關正在鏖戰(zhàn),我*著岳陽樓的欄桿老淚縱橫流。

          ----------------------------------

          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宏偉的。

          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庇H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里就可以領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么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保ā抖旁娫斪ⅰ罚┑珒H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么兩句:過去只是耳朵里聽到有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zhèn)就上了這岳陽樓?本來是沉郁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詩里的“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這一首詩的結句才寫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里,詩人倚定了闌干,北望長安,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了。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么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么凄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寫出“戎馬關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寫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螅湍軌蚝芎玫厣舷乱r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chuàng)造的天才,當然就壓倒了后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物,說意境的結構是從創(chuàng)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而成的,至于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并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chuàng)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登岳陽樓》杜甫4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解】:

         。、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戎馬:指戰(zhàn)爭。

         。、關山北:北方邊境。

         。、憑軒:靠著窗戶。

          【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評析】:

          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

        《登岳陽樓》杜甫5

          一.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指導思想,根據新課標及新教材的要求,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學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鑒賞詩歌方法,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既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重在于教會學生“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鑒賞詩歌的方法,讓學生關注寫作背景,把握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通過學習積累一些詩歌中常出現的意象,走進詩境,感悟作者情感,從而達到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和情感價值的教育。

          三.學情分析:

          知識準備:布置給學生關于所要學習篇目的作者,讓學生提前搜集作者的相關作品和思想,通過搜集達到學生提前了解的過程,也能很好的為營造輕松、自主的課堂效果做準備。

          能力準備:通過了解作家相關作品和思想,讓學生在預習所要上的篇目時能夠主動思考,做到觸類旁通,在教師教授期間,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難點的能力,達到課堂的實效性。

          情感準備:愛國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源遠流長,每當國家面臨危亡時這種主題總會在詩壇上大放異彩。讓學生感悟不同詩人所表現的愛國情懷,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結。

          四.學法指導:

          1、了解作家作品、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反復吟誦,掌握詩歌節(jié)奏,把握詩歌的景與情,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3、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感悟、討論和講析相結合的方法。

          4、教師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體味詩歌內容。

          2、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

          能力目標: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賞析詩歌,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內容,品味詩歌內涵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杜甫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及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內容,把握詩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由廣景--個人--廣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式 感悟式 自主式 交流式 點撥式 講析式 比較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欣賞詩歌,就必須有一定的方法。因為詩歌作為最古老的文學樣式,它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要想體味詩歌的魅力,就必須能準確把握詩歌內涵。今天,我們運用學過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之法來欣賞杜甫的這首《登岳陽樓》。

          二、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1、學生出示自己查閱的作家作品簡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檔案。

          2、教師做相關補充。

          三、學生整體感知,教師進行方法指導

          1、誦讀: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

          2、抓關鍵字,感知字面意思,口頭表述;

          3、聯意象--學生發(fā)揮想像,想像詩歌描述的畫面;

          4、觸摸詩人 , 知人論世, 置身詩境 ;

          四、具體鑒賞

         。ń處熞龑W生進行分析鑒賞)

          1、首聯表面意境簡單,其實寓含深意。運用“知人論世”之法,試作分析?

          方法:學生感悟,交流討論(師提示性引導,可聯系第三聯來結合體會)

          【明確】:

         、僦攸c抓住“昔”“今”

          ②聯系背景及詩人

          詩人用了“昔聞”告訴我們過去聽說過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但由于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這個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實現。通過“今上”寫出了自己初登岳陽樓的喜悅之情,其實意在抒發(fā)自己早年抱負難以實現的苦悶!杜甫一生坎坷,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至今卻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還有喜悅?可謂百感交集!

          2、第二聯是千古流傳名句。請把本聯與孟浩然的詠洞庭之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之名句作一對比,看哪首詩的意境寫得更好?

          (師可提示孟詩與杜詩的描繪洞庭景物的范圍、胸懷)。

          【明確】:孟浩然的詩句寫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氣勢和蓄勢,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杜甫這一句詩的氣象則更為闊大,其氣度胸襟可說是“雄跨古今”。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為東南兩地,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一“坼”一“浮”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由自然之景寫出自己心憂天下的博大胸懷!所以杜甫的更好!

          3、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試分析作者此聯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師提示何謂寬闊到狹窄的意境)。

         。ㄉ懻摚處熞龑W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明確】:

         、儆啥赐サ膹V闊壯麗之景到個人的遭遇與境況。

          詩人寫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谧约簯巡挪挥,壯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傷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聯中詩人把自己的身世經歷融入里面,表達自己黯然凄涼的心境,詩人僅僅是因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涼嗎?聯系尾聯作分析。

         。▽W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明確】:

         、偻ㄟ^個人而想到國家,(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

          ②個人顛沛流離,老病孤舟,無人賞識,國家戰(zhàn)事頻繁,生靈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狹窄轉為開闊!

          5、教師引導學生綜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詩主旨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通過登岳陽樓的所見所感和對洞庭湖浩瀚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寫,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五、延伸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課后思考練習二)

          方法:

         、賹W生討論交流、分析

         、诮處熆商崾鞠嚓P內容,在學生討論基礎上點撥

          【師點撥】:

          ①意境方面:李白的詩寫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接著寫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兒高飛,帶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翩,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人間一樣,最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起舞,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不同。

         、陲L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顯得沉郁頓挫。李白的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等手法,想象奇特,顯得豪放飄逸!

          六、教師引導學生在鑒賞基礎上當堂成誦

          七、課堂小結:

          杜甫以其沉郁頓挫的風格,通過情景相襯的方式寫出了自己的苦悶心情和對國家百姓的擔憂之情,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相交融,悲傷卻不消沉,沉郁卻不壓抑。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尚的愛國詩人形象,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八、作業(yè):

          1、將本詩改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

          2、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自學杜甫的《閣夜》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反思

          1、在一些重點字的理解上師生應多交流,如詞中“坼”和“浮”作者通過這兩個字到底是為了描繪一幅怎樣的圖景,教師應該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感悟,促進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

          2、在意境和方法的把握上教師的點撥要到位,采用怎樣的方式要提醒學生,這樣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自我感悟和提升!

        《登岳陽樓》杜甫6

          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愿終于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

          注釋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吳國和楚國)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馳名。 坼(chè):分裂,這里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喝赵滦浅胶痛蟮貢円苟硷h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余里,日月出沒于其中!鼻ぃ禾斓兀酥溉赵。

          無一字:杳無音訊。 字:這里指書信。

          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戎(r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陜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zhàn)爭,戰(zhàn)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憑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創(chuàng)作背景

          大歷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泊岳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賞析

          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向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向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償的情思。聯系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里就是無字處!拔簟迸c“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并隨著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里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坼”字用的很好,有動態(tài)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仿佛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仿佛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案 弊忠灿袆討B(tài)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夸張手法,這里有個視覺、感覺和想象的問題。由于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仿佛大地四處都是水鄉(xiāng)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借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象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果。這是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象的產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嘆洞庭湖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坝H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肮轮邸笔侵冈娙巳覕D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系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想到吳楚,聯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于是使他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梢哉f這兩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后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這兩聯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系,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后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征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蕩不安。這里包含著安史之亂的后遺癥: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梁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仿佛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yōu)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梢哉f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詩人胸中翻騰著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于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涌上心頭。這兩聯中,上聯境界極大,下聯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著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來說,上聯展現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蕩,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tǒng)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么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里是象征,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安婚焺t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戎馬關山北!薄叭竹R”,就是戰(zhàn)馬、兵馬,指戰(zhàn)爭!瓣P山”,泛指,并非專指那道關,那座山!瓣P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zhàn)火就在北面燃燒!叭竹R關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zhàn)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皯{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zhàn)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后,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并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后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說,開篇一聯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中,詩人由上聯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里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后聯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fā)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凄苦,尾聯變?yōu)楸瘋。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登岳陽樓》杜甫7

          《登岳陽樓》是老杜的代表作之一,很能體現其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與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其寫景雄偉壯闊,寫身世孤苦凄涼,抒情卻心憂天下。所以這首詩自然要精講。但我又不愿跟一般老師那樣一句一句的分析。而本詩的標題也只反映了其寫作地點,不能提取更多信息。因此,我也沒有以題解入手。我當時教學設計是這樣的:第一步,學生閱讀注釋與練習冊上的背景介紹,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抽查學生記憶情況以及從中攝取信息的'能力;第二步,根據背景入手設問,哪幾句詩最能其身世?他的身世怎樣?第三步,要求學生思考,身世如此凄苦之人,一般是感到自己的不幸,杜甫是否也是如此?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第四步,杜甫博大的胸襟與詩中哪幾句詩相照應相襯托?為什么?這幾句詩的意境如何,哪幾個字煉得好?作點分析。第五步,詩歌首聯“昔聞”“今上”相對,有人說是“喜初登也”,有人說是“感悲苦也”,你同意哪種說法?聯系全詩分析。第六步,先介紹杜甫“沉郁頓挫”藝術風格的特點,要求學生講講它在本詩中是如何體現的。第七步,學生自讀自主欣賞部分的詩歌,然后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共同討論。

          但今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作了些調整。在學生了解了背景之后,先讓學生自讀,然后分析其字面意(主要是學生說,老師是作點撥)。然后讓學生思考本詩景與情的關系,且要他們置身詩境,描繪本詩的景物特征,以及抒情特征。后面幾步則與設計的一樣。作這樣的調整是考慮班上學生的程度,為了讓他們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詩歌。我感覺今天的教學效果還可以。

        《登岳陽樓》杜甫8

          拓寬詩文的:從陳與義的詩歌中的意象”夕陽“到其他古典詩詞中的夕陽,例如:“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由秋天的悲涼景象到其他詩歌的悲秋,從陳與義的登樓的憂國憂民到杜甫登高登樓詩歌的憂國憂民,不停地拓寬,適時地遷移,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掌握一類詩的解讀,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當然這堂課有些許的不足,課堂總是缺憾的藝術,比如對于詩歌的朗讀的設計總是有些忘卻,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這點做得還不是很足,自己已經充分進入了角色,可學生卻遲緩了許多。

          我對第六步還有些疑慮,我把這首詩分析得這么深,不知學生能否理解,從今天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還是能理解的。當我把“沉郁頓挫”藝術風格的'特點講清楚后,有一部分能夠明白它在本詩是如何體現的,而且能聯系具體詩句來分析。還有一點就是,跟中學生講這么深的問題合不合適。如果從高考的角度來說,可能沒有必要,但從提高學生鑒賞能力來說,我卻覺得很有必要。最起碼讓他們在學了杜甫的詩歌之后,能他的藝術風格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當然最好能夠在同仁的指點下找到更好的授課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但愿你們不吝賜教。

        《登岳陽樓》杜甫9

          知識目標

          1、背誦本詩。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通過學習了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并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能力目標 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綴、補充聯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教學難點 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五、鏈接

          (一) 寫洞庭湖的佳句

          1、 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二)岳陽樓的名聯: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4、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云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登岳陽樓》杜甫10

          1、課堂教學程序流暢: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朗讀詩歌,初步感知——理解詩歌,合作探究——聯系同類,拓展深化”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在其中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明顯地在其中用了”如何分析詩歌的情感“這一主線的,在研讀一課的同時落實一些研讀詩歌的方法:抓住意象觸摸詩人的感情由淺入深,使學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全詩。

          2、抓住“反復誦讀”的`重點:

          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讀準詩歌”:有自由讀、單獨讀、齊讀、抓住節(jié)奏讀。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齊讀全詩譯文。接著,理解全詩的感情基調之后,配上符合全詩意境的音樂,全班齊讀。最后,拓展環(huán)節(jié)中還是讓學生學會在讀中感悟詩歌的,挑自己有觸動的詩句自由朗讀分析。

          在反復誦讀,不僅讓學生充分接觸詩文,還可以讓他們感悟詩歌的意境,還可以營造詩韻的氣氛。

          3、適時介入資料:在了解本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時,我應適當地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詩人陳與義是在“靖康之變”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陽樓,才寫下此詩。因此,了解“靖康之變”這個歷史事件,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詩人悲己悲國的情感。

        【《登岳陽樓》杜甫】相關文章:

        登岳陽樓教學設計06-13

        《登岳陽樓》教學案設計07-07

        《登岳陽樓》導學案模板06-16

        《登岳陽樓》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3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07-08

        《閣夜》杜甫12-09

        《蜀相》杜甫07-04

        《月夜》杜甫賞析09-27

        杜甫《閣夜》06-11

        杜甫詩三首07-04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