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讀后感(通用31篇)
當(dāng)認(rèn)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懺悔錄》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懺悔錄》讀后感 篇1
我拿到的這個版本沒有附錄書中提到的,盧梭本人提供的大量書信和文獻資料,即使如此,讀這本書是個困難的過程,從頭至尾,我?guī)缀跆幪幐惺荛喿x過程中進行著與一個詭異頭腦的較量。這種較量很難稱之為愉悅。在讀到第二百頁的時候我本來想扔了它,幸虧又咬了咬牙,才沒錯過對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結(jié)束部分,和第二部的開頭部分。
在社會政治思想上,在文學(xué)內(nèi)容、風(fēng)格和情調(diào)上都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過這部自傳推動和啟發(fā)了十九世紀(jì)的法國文學(xué)。革命的開始,盧梭本人說“這是一幅僅有的,也許是永遠不會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實形象及其全部事實確切無誤的描繪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卻不是這樣,我覺得盧梭所說的真誠,只是對于自己辯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誠。并不是出于對真實的真誠。甚至不是對內(nèi)心的真誠。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么。
應(yīng)該是離大革命前的法國太遙遠了,不了解其歷史面貌和社會階層,讀這本書沒有多少帶入感!稇曰阡洝返纳舷聝刹,我完全可以當(dāng)成兩部不同的書,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講述了盧梭從一個鐘表匠的兒子,到流浪漢,四處尋求貴族保護和生計,后受華倫夫人的庇護。讀到其中一些游歷四方、接觸各階層人士的經(jīng)歷令人興奮。但深受后現(xiàn)代文學(xué)藝術(shù)影響的人對其中的文學(xué)意味實在沒什么興趣,事實上,為了敘述上的平均,盧梭壓縮了其優(yōu)雅的文筆,或者文字中那種遙遠的貴族腔調(diào)和我的氣質(zhì)沒什么共同之處,讀起來沒勁兒。還有描寫自己對華倫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充沛的情欲,情感太過泛濫。
下半部分出現(xiàn)的眾多例如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傳,盧梭只是依據(jù)自身立場判斷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筆下的這些人物似乎也沒有復(fù)雜的人性。甚至也沒有進行什么描寫,基本上是事件的記錄,所以漢譯本中要是去掉書信往來的附件,是太大的損失。與百科全書派的決裂。盧梭反復(fù)講述著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產(chǎn)生芥蒂的事件經(jīng)過。但整個讀完還是能感覺到他們本質(zhì)還存在著重大原則的分歧。
第一次見到一個作者在書里流了這么多的淚水,為他遇見的每個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綿長而傷感的眼淚,盧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時驚人的。至少在二十五歲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數(shù)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情商遠遠低于常人,不知道著算不算書里的缺點,對于華倫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對于自己與她的情欲,盧梭不吝筆墨。讀的人頭暈?zāi)垦#是有一簍子情感要抒發(fā),在與百科全書學(xué)派決裂后,他也幾乎與所有的貴族保護人和社交圈子決裂,對此他的懺悔往往是“因為我有一顆水晶般的心”之類的話,有點不痛不癢,我總覺得盧梭本人也難辭其咎,即使他寫了懺悔錄這樣的大作,也不意味著他的懺悔是完全真實的,他以為他做到了這一點,但還是很難說服我。
譬如與狄德羅決裂的起因僅僅是因為狄德羅新書里有一句話貌似影射了隱士生活的不正確,冒犯了正在退隱廬隱居的他。盧梭為此在書中開始了對狄德羅的批評。直至后來徹底決裂,提到退隱廬,是由盧梭的另一位保護人埃皮奈夫人送給他的,當(dāng)然到后來,跟這位夫人,他也因為些瑣事絕交了,盧梭在退隱廬前后的生活極為重要,奠定了一個最偉大思想家的基礎(chǔ),他在這里寫出了《愛彌兒或論教育》《社會經(jīng)濟學(xué)》和《感性倫理學(xué)》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論科學(xué)和文藝》《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而他自己與泰蕾茲所生的五個孩子,卻被不愿意承擔(dān)撫養(yǎng)義務(wù)的他分別送進了療養(yǎng)院,并且他對此事的懺悔(如果算有的話),一筆帶過,“既然是時髦的做法”“沒見過面得孩子談不上父愛”。對于泰雷茲,他也一直認(rèn)為根本沒有愛情,并且有一段冗長而詭異的自我解釋,實在讓人看不下去。與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決裂,好像也與盧梭的喜歡誅心和自尊心過強的性格有關(guān)。這或許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許只是一個無私追求公理和正義的偉大靈魂的自私一面。通過懺悔錄評價盧梭的為人意義不大,因為他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大致意思是對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上下部結(jié)合處的那些段落,盧梭詳細記錄了自己自學(xué)的一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學(xué)習(xí)基本上是和一些貴族知識分子偶爾的交談,加上如饑似渴、不加選擇的閱讀,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成體系的知識和蹩腳的學(xué)習(xí)方法。但是通過在鄉(xiāng)間居住的幾個月,他用理智的自學(xué)完成了對個人知識體系的建立。并鍛煉了獨特而強大的思辨能力。這一段非常有用處,要是對整本書沒興趣,也應(yīng)該把著兩頁抽出來反復(fù)看看,確實很有幫助。盧梭本人從對音樂、植物學(xué)、物理、文學(xué)等各種雜七雜八的愛好轉(zhuǎn)為對形而上學(xué)的研究應(yīng)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本書是從圖書館借的,等會要還回去,鑒于看完之后完全沒有摸到門路,個人感受和通常對于本書形成的定論大有出入。我決定買一本以后慢慢翻看。不過我已經(jīng)確定,在文學(xué)方面,想完全再現(xiàn)經(jīng)驗的真實的努力不僅會失敗,做到了也沒意思。
《懺悔錄》讀后感 篇2
盧梭的《懺悔錄》這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盧梭想要通過對自己一生的回顧闡明一個事實,即他在自序中所說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痹诘谝徽碌囊婚_始,盧梭就大聲宣稱:“我深知自己的內(nèi)心,也了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他對于自己“與眾不同”的認(rèn)識是正確的。
通過上文對時間問題的討論,我們已經(jīng)觸及奧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學(xué)的差異。這種差異的根源,正是在于雙發(fā)對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這又集中反映在雙方對“認(rèn)識你自己”這個問題的不同回應(yīng)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發(fā)展到古代晚期,呈現(xiàn)出強烈的宗教化趨勢,這在普羅提諾和波菲利的思想中體現(xiàn)得極為明顯。然而,無論怎么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堅持理性至上的原則。從根本上講,普羅提諾的太一不過是對于最高的理性原則的宗教化表達而已;波菲利雖然訴諸各種巫術(shù)和魔法以求實現(xiàn)靈魂的解脫,但他從來沒有把這些非理性因素納入其哲學(xué)體系,而是承認(rèn)沒有任何學(xué)說能夠解救人的靈魂。
與此相反的是,奧古斯丁認(rèn)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面前,理性的意義是相對的;而在墮落后的人類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極其孱弱。要想獲得幸福,除非通過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記憶和期待雖然屬于人的理性心靈,但是所記憶和期待的對象,卻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在奧古斯丁對人的三位一體的闡釋中,心靈中的理性對應(yīng)于時間中的現(xiàn)在,與能夠記憶和期待上帝的其他兩個位格(記憶和愛)相比,它恰恰是最容易背離上帝,導(dǎo)致驕傲的原罪的!渡系壑恰穼诺渌枷氲娜颗校伎梢钥醋魇菍@種背離上帝的驕傲理性的批判。奧古斯丁當(dāng)然不是德爾圖良那樣的非理性主義者,然而理性在奧古斯丁的思想中確實不是最高的原則,它必須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時間中的人,只有在回憶和期待著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現(xiàn)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懺悔錄》讀后感 篇3
書名懺悔錄,盧梭在懺悔什么呢?少年時代的偷竊?誣陷一位女子?兩次改換宗教?到處留情?遺棄五個孩子?從人性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什么不可饒恕的罪過。實際上,盧梭是借懺悔之名,行控訴之實,他在替當(dāng)時的社會懺悔。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盧梭對自身遭遇不公的強烈憤慨,對所謂上流社會、名流階層的虛偽、陰暗極為鄙視。他的潛臺詞似乎是,該懺悔的是你們,看看這幫偽君子!
盧梭一生命運多舛,遭遇令人唏噓。自小體弱多病,家境貧寒,更兼幼年喪母,少年漂泊,從此居無定所,寄人籬下。即便中年成名以后,得到權(quán)勢人物照顧,也不過是所寄的籬“高級”一點而已。他向往寧靜的、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可始終未能如意,每次好不容易找到滿意的居所,沒多久命運必定讓他搬走,一生竟未曾有過自己真正的居所。期間多次被驅(qū)逐,在恐懼中倉皇出走。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里,盧梭通過勤奮自學(xué),加以天分發(fā)揮,居然在音樂、文學(xué)、哲學(xué)、教育等領(lǐng)域均取得可觀成就,死后還被法國人請進先賢祠。以此稱之為天才也不為過。
盧梭成就的取得,與他豐富癲狂的想象力、敏銳細膩的情感、注重內(nèi)心忽視外界不無關(guān)系。他的情感沖動,使他的文字充滿激情;他的赤子之心,使他的思想有了深度;他的高度自我,使他的哲學(xué)見前人所未見。但是,也正是這些特質(zhì),讓盧梭難以處理好與他人的關(guān)系。他情商不高,人情世故一概不講究,疑心病重,甚至有迫害妄想癥嫌疑。他是純真坦誠的,所以他希望別人也同樣純真坦誠。這讓他難以忍受人性中的弱點,可俗世間誰又沒有弱點呢?朋友們漸漸疏遠他,支持他的人轉(zhuǎn)而冷落他,有的甚至與他反目成仇,不得不說,這樣的結(jié)果盧梭本人得承擔(dān)很大一部分責(zé)任。
《懺悔錄》篇幅較長,盧梭把五十年的經(jīng)歷盡情鋪展。通過盧梭的鋪展,我們可以了解法國大革命前期的歐洲社會風(fēng)貌;蛟S是為了交待清楚前因后果,盧梭事無巨細都寫進了書里,造成部分章節(jié)的瑣碎;心理描寫和感情宣泄很多,讓人感覺有絮叨之嫌。盧梭思想的深刻,在書中多有體現(xiàn),金句不斷出現(xiàn),既發(fā)人深省,也提供了閱讀快感。
《懺悔錄》讀后感 篇4
《懺悔錄》是讓雅克.盧梭顛肺流離的晚年生活的產(chǎn)物,一步真真實實的自傳,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也許永遠不會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物?吹揭话氲臅r候我已經(jīng)開始糾結(jié)著到底要不要看下去,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完美的,但是在勇于承認(rèn)自己的不光彩的時候該是有多大的勇氣。盧梭的性格熱情奔放,正直善良,很典型的“文藝男青年”,這些都源自于童年父親的熏陶和關(guān)愛以及在鄉(xiāng)村無憂無慮的生活?墒撬彩敲舾,悲觀,憤世嫉俗的的“憤青”,這些就源自于父親去世后回到城里后的經(jīng)歷。12歲開始學(xué)徒,師傅的蠻橫專制,粗暴在無形中就使他染上了惡習(xí),撒謊、貪婪、掩飾等等?墒蔷拖衩献拥摹靶陨普摗币粯,盧梭的骨子里還是高尚、正直、敢作敢為的。在他眼里平民的世界遠比上流社會更高尚,更優(yōu)越。
他在控訴上層社會人的同時赤裸裸的表達了自己讀底層人民的贊美。類似這樣的文章很多,可是我覺得《懺悔錄》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敢于正視自己,反省自己。自己是齷齪的,就是齷齪的,是高尚的就是高尚的。現(xiàn)在這樣壓力山大的年代,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為人知的恥事,又有多少人會反省會深思會正視?不會,因為恥于面對。不用說大的方面,就如很簡單的公交車讓座問題,碰到老人了,有多少閉著眼睛裝睡著的,我不相信他們在內(nèi)心深處不覺得羞愧,要不也不會閉著眼睛了,他們知道自己是可恥的,可是又是自私的,膽小的,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愿意承認(rèn)。如果這些人都在內(nèi)心深處好好反省下,這樣的事情就不會再次發(fā)生,可是依然是一次又一次,以至于自己都麻木了。人不可能不犯錯,關(guān)鍵是反省,保證自己下次不會,不要讓一些不道德的行為給自己的人生抹黑。盧梭是偉大的,在卑鄙的背后折射的是無上光榮與自豪。恥于面對自己的不光榮也是讓人欽佩的,反省過后依然會受到尊重。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看到一半感受就出來,我也在反省自己,多少次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沒事,可當(dāng)再回憶起來的時候依然覺得無言以對,是時候正視自己,學(xué)著是自己優(yōu)秀。每次犯錯了都要學(xué)會記錄,改掉了就給自己個獎勵,多年以后,看自己是否會為自己驕傲!
《懺悔錄》讀后感 篇5
《懺悔錄》是法國作家盧梭的個人傳記。作者傾其思想,坦露著一顆透明的靈魂來書寫他人生的點點滴滴與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帶著一股巨大的熱忱引你進入他內(nèi)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語言渲瀉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膽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
盧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運的。他剛出生,母親便因難產(chǎn)而死亡,父親由此對他又憐又恨。他的父親伊薩克與他母親蘇薩娜自小青梅竹馬,感情篤深。父親自失去愛妻后,每每從他的身上找尋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fù)肀в仔〉乃鴾I眼朦朧。父親幾乎把全部的愛給予了他。
這位身為宮廷鐘表匠的父親,不僅有英俊的外表和過人的手藝,還特別喜歡讀書。在盧梭五、六歲時,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書全部拿出,揀出書來一段段讀給盧梭聽,然后輪流閱讀,直到夜晚,通宵達旦的看書。父親用這種方式忘卻喪偶之痛,無意中給盧梭營造出一個讀書的環(huán)境,以至于童年的盧梭到了無書不能眠的地步。父親以讀書為游戲打發(fā)時日的作法,給盧梭早期心靈注入了知識的芳香,這種無為而治也催發(fā)他心智過早的比別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愛好音樂,這又讓他多了一種喜好。也許秉承了他母親的溫柔與聰慧,加上他父親與姑姑的無比關(guān)愛,盧梭自小性情溫和,很逗大人喜歡。
讀到一些細膩而深刻的情節(jié),感受他成長中的開心與苦惱,一個鮮活、豐滿的盧梭形象躍然出紙而呈現(xiàn)在你眼前,是那樣的真切、樸實而又厚深。談到盧梭不能不提到華倫夫人。如果沒有這個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養(yǎng)和經(jīng)濟支持,歷史上就不會有這位盧梭。他在與華倫夫人同居期間,生活才稍稍穩(wěn)定,安心讀書、思考問題并寫作。年長盧梭11歲的華倫夫人出身于一個古老的貴族世家,她很年輕的時候就結(jié)了婚,婚姻并不美滿。風(fēng)姿綽約的華倫夫人是一個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盧梭的庇護人、老師、情人及知心的朋友。
《懺悔錄》是我接觸過的最勇敢、最真誠、最“暴露隱私”的書。盧梭的為人向來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變,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無人,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沖突的個性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茍且,他驕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誠但是也有掩飾。
《懺悔錄》讀后感 篇6
他在自己的《懺悔錄》中表明了對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終毫無興趣。他說:“她很瘦,臉色很蒼白,胸部一平如掌。單是這一個缺陷就使我涼了半截;我的心靈和我的感官是從來都不曉得把一個沒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個女人的”。他向來覺得徐麗埃坦是一個“最美妙的人兒”;但是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她有一只奶頭是癟的時,他立刻改變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兒”一下子轉(zhuǎn)而變成了“一個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盧梭看來,女性胸部的美對于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關(guān)重要的;沒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畫龍未曾點睛,一個女人,就沒有了女人的的鮮活和味道。
讀罷盧梭的文字,余等心深有戚戚焉!看來先賢之所以如此偉大,就是因為與我等草民想到一塊了!
正在對盧梭的這一思想如醍醐灌頂之時。
說是美國著名調(diào)查機構(gòu)PEW在一個“胸圍與幸福指數(shù)”的調(diào)查中,結(jié)果顯示:女性胸圍A杯的離婚率為37%,胸圍B杯的離婚率為16.3%,胸圍C杯的離婚率為4%,而胸圍達D杯的女性離婚率1%都不到。
話外音:怪不得《讓子彈飛》的女主角趙銘,成為多少男人的夢中情人,導(dǎo)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為趙銘的是F杯。
而又更據(jù)說馬云在看到這條信息后,如獲至寶,立即調(diào)查了淘寶網(wǎng)各種罩杯的銷售量,而后以PEW的離婚率為關(guān)鍵指數(shù),輔以多種經(jīng)濟數(shù)學(xué)模型,迅速推演出離婚、再婚對于新房購買、裝修、大宗電器采購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最后逐漸擴展出一份沉甸甸的報告——《淘寶宏觀經(jīng)濟前瞻》,真真堪稱為:中國最“胸”狠的宏觀經(jīng)濟預(yù)測報告!
此報告一出。
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浮云!再也不敢當(dāng)號稱為經(jīng)濟動向的晴雨表。
馬云的研究成果尚不細表,話題已經(jīng)跑得遠啦。
且說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靈光乍現(xiàn),茅塞頓開,(順便提醒一下,偶的這等智慧,往往就是存儲于大腿之中,所以偶爾癡人瘋語,偏差事實,可以不予理會,當(dāng)然這是后話)。
偶生生于馬云的經(jīng)濟學(xué)干擾中,得出一條已被困惑許久的“男女異性—交往,究竟有沒有真正的友誼”這一命題的真正結(jié)論,偶終于在偉大的民主思想家盧梭的醒示下,得出了答案。
先感激,后涕零,禮數(shù)是一定得有的。
《懺悔錄》讀后感 篇7
“我們生來本不是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靈魂與肉體,如果不是二者同時在受苦,其中必有一個在受苦,這一個的良好狀態(tài)差不多總會對那一個有所不利。”——懺悔
盧梭在《懺悔錄》中僅以自己的名字為人所知,并不擔(dān)心自己會受到偉大思想家的影響。
這本自傳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盧梭去巴黎謀生時結(jié)束,講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盧梭誠實地敘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惡習(xí)和他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感情。
盧梭的坦率之所以對我如此重要,是因為在很多令人尷尬的事情,甚至盜竊,他都可以毫無保留地寫出來給讀者看。作為一名讀者,我讀下去會覺得很尷尬的事情,但他還是把它寫了下來。
盧梭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來,始終是一種源自幼年喪母的而來的戀母情結(jié)。同樣令我驚訝的是,華倫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關(guān)系竟能保持如此和諧。
在后來與烏德托夫人和圣朗拜爾的三人關(guān)系中,烏德托夫人對他的冷漠,我覺得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誰能說他比當(dāng)事人更了解他們的關(guān)系呢。
第一部分對風(fēng)景的描寫是整個自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盧梭能把風(fēng)景描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圍美麗的風(fēng)景。無論是鄉(xiāng)村還是峽谷島,明亮清新的景色與之后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遠離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
無論他受到怎樣的迫害,盧梭豐富的精神世界始終支撐著他。他的才華和思想令周圍人羨慕和妒忌,由于各種各樣的新思想,他被社會視為異端。
從盧梭的軟弱和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來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圍的人最壞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個性格給他帶來了災(zāi)難,也給他帶來了站在他身邊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斷盧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對他的看法,但就從這樣一個自傳來看,一個人可以被稱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因為他的新想法,因為他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麗的有最黑暗的,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棄,被驅(qū)逐通緝。雖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這種磕磕絆絆的生活還是照樣下來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生來就不是為了享受這個世界上幸福的。
《懺悔錄》讀后感 篇8
上一周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盧梭的《懺悔錄》和余華的《活著》。
感覺到的不是某些情節(jié)的動人,而是那種隱藏在其后的幸福與自由。
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的匱乏,想突然間讀完所有的書,有人說讀書應(yīng)該“少而精”,有人則認(rèn)為該多而廣,我被這些相左的觀點弄得很迷茫。我想不論怎樣還是先來個多而廣吧,因為如果精就等到上了博士再說吧!
喜歡的是盧梭那種自由,他的自由不與金錢掛鉤,他追求的是屬于自己內(nèi)心的快樂。他喜歡閱讀,喜歡到處游玩,喜歡按自己的意愿寫作,喜歡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盡管他做過壞事,而且“有罪者的良心為無罪者復(fù)仇”,他終身為了良心的譴責(zé)而不安。他在那個時代,是個不與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的下層人,卻有著超出時代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我想給自己的自由也許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告誡自己不要過多的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約束自己,畢竟束縛不利于自己的發(fā)展,走自己的路,不管對不對,只要堅持下去,相信能夠超越原來的自己。
《活著》給我的啟示是幸福。幸福不必然和金錢或背景相聯(lián)系,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夠彼此真心付出,相親相愛。有了那種維系全家人的感情,一切都不重要了。也許福貴在物質(zhì)上是貧窮的,但是在精神上一定是幸福的。雖然他“在笑中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可是家人給他的愛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我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但是我缺少這種家庭真正的愛。不是說父母不愛我,而是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為了錢而爭吵。我和妹妹在他們的爭吵中長大,一直認(rèn)為錢是最重要的,因此很早就立下目標(biāo)賺好多好多的錢,以后不讓父母吵架。于是,我在努力,而努力的目標(biāo)不是自由與幸福,是束縛人使人異化的金錢。于是覺得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金錢的奴隸。拼命的家教掙錢,寧可為了掙錢而放棄一切娛樂和自由。這種想法讓我過的好累。好想讓自己離開這樣的生活,可是每每想到父母吵架的心寒,和對我抱有的期望,我都會投降。于是,我不是快樂的,也不明白為什么別人是快樂的,難道別人的目標(biāo)是輕松的嗎?
現(xiàn)在我找到了原因,彌補家庭裂痕的藥膏不是冷冰冰的金錢,而是真情。雖然母親還在為了那五斗米而拚命的苦干,而我也沒有辦法勸說母親休息,那么能給他們的只能是我對他們的愛。
我想未來的社會一定不會再有一個我,因為錢將在未來一文不值!
《懺悔錄》讀后感 篇9
再一次回歸假期生活,我從書架上取下了這本盧梭的《懺悔錄》,書籍是上個假期時購買的,當(dāng)時的我忙于其他事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如今已經(jīng)忘記了初始購買它的想法,但腦海中仍記得作者下在開篇的那段話“看他敢不敢說‘我比這個人好’”。
書中盧梭直面的剖析了自己,盡可能客觀的回顧并且反思了自己從出身背景到晚年的一系列生活,不論是犯錯或是驕傲。他將自己赤裸的展示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有些執(zhí)著、有些無畏,就像他書中說的那樣“沒有可憎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在蝸居在家的這些日子里,我也反復(fù)的思考著這個觀點,沒有人不會犯錯,沒有人不會懶惰,沒有人未曾出現(xiàn)過壞的想法,無論你是誰你都可能會出現(xiàn)過讓你悔恨,讓你痛苦,令你執(zhí)著,放不下的事情。
前天的時候,我追完了前段時間大火的一部劇《香蜜沉沉燼如霜》這部劇按照此書的想法來看的話會很有意思,劇中的各大主人公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犯錯,但這個犯錯只是相對的,相對于事態(tài)發(fā)展而背的,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的做自己,做自己認(rèn)為最重要的事情。
其實前段時候,我常常會感到痛苦,痛苦于知曉自己為展現(xiàn)出的潛能而卻無作為,仍舊一拖再拖的.壞習(xí)慣,而實際上我一直都在逃避,逃避著面對自己的拖延,逃避著面對此后的責(zé)任,這件事情困惑了我很久,困惑到折磨,折磨成痛苦,后來我開始尋找外界的幫助,但我性格或許是有些缺陷,或許是與他人不相仿。我很本能的排斥著向外訴說這個行為,并且我也很清楚,朋友的安慰對我來說并不是什么有效的舉措,只會讓我更加徒增負(fù)擔(dān)。
而后偶然的聽到了兩個觀點,其中一個是說,人的每一個情感都是真實存在的,無論它是否被我壓抑了,或是被我厭棄了、排斥著,它都是真實存在的,他都是會正;诿恳粋個體身上會可能出現(xiàn)的,無論什么情緒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接下來怎么看待它,解決它。
第二個觀點就更為重要,無論多么努力的一個人,感到疲憊都是真實的,沒有人是永動機,在休息的時候。理應(yīng)全部放心的躺下去,因為我知道、我堅信、并且我也可以做到,我在之后會更為充沛的力量再次站起,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不足,但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遠遠超過了書本本身的價值,讓我開始重新看待真誠,我可以開始放下一些過去不知名不所謂的倔強與堅持,讓我的未來,可以更加松弛且自信有思想的獨立的活著。
《懺悔錄》讀后感 篇10
無論如何,書中的這種影像都不能使我忘卻: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青年,獨自走在歐洲哪條不知名的小路上,身前身后空無一人,只有風(fēng)景的陪伴和偶遇的歡喜。
我敢說,我從來沒像一個人走路旅行的時候想得那么多,生活得那么豐富多彩,那么有趣,那么全面地表現(xiàn)了自己。步行的時候,有一種東西在啟發(fā)和刺激我的想象力。田野的風(fēng)光、連綿的美麗景色、新鮮的空氣、步行增進了的食欲與健壯、小酒館的無拘無束、離開我所依靠的一切愜意、離開讓我想起我的境地的一切快樂,都在解放我的心靈,給予我大膽的想象。
我熱愛自由,我憎恨壓迫、煩惱和受制于人。只要我錢袋里的錢足以保證我的獨立,就可以了,就用不著再花心思去弄更多的錢了。我平生最怕需要用錢而沒有錢用的窘境,所以我千方百計不要把自己弄得身無分文。我們手中的錢,是保障自由的工具,而貪婪得來的錢,則是使自己遭受奴役的工具。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才只把自己手中的錢攥得很緊,而不去追逐多余的錢。而是由于今天我去尋找好人的社會階層已不是當(dāng)年遇到好人的社會階層了。
離開博賽以后,我還是頭一次窗前呈現(xiàn)出一片綠色。我始終被墻壁遮擋著,面前不是房頂就是灰蒙蒙的大街。這清新的景色讓我感動、感到舒暢!它讓我深深地傾心于柔情。
從那以后,我就始終孤獨一人。大家隨后會多次看見它奇特的后果,也正是這種表面上極為憤世嫉俗、極為憂郁的天性,事實上源于一顆太強烈、太癡情、太溫柔的心,因為沒有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心,而只好沉浸在空想中。
我非常清楚父親的溫柔與品質(zhì),他這樣做讓我對自己進行反省,對我保持心理健康產(chǎn)生了很大的作用。我從中知道了一個特別大的道德準(zhǔn)則,或許是可以用在現(xiàn)實中的唯一準(zhǔn)則。那就是,我們要避免我們的義務(wù)與我們的利益發(fā)生沖突,避免從別人的災(zāi)難中企望自己的幸福。我確信,一個人處于這樣情況的時候,不設(shè)法避免,那就不管他的心地多么善良和公正,遲早會不知不覺地衰頹下去,事實上會變成邪惡的和不公正的。
我堅決地這樣做了,可是我并不否認(rèn),不禁有所哀嘆。不過內(nèi)心卻懷著我生平等第一次品嘗到的滿意思忖道:“我是自尊自重的,知道將責(zé)任看得重于歡樂。”這是我由書本中獲得的頭一個真真正正的恩惠。是書本教給我怎樣思索,怎樣對比。
《懺悔錄》讀后感 篇11
這次在書城沒有找到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買了法國著名作家讓。盧梭的《懺悔錄》。
正如盧梭自己所說,“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薄斑@就是我所做的,我的為人,我以同樣的坦率道出了善惡。我既沒隱藏什么丑行,也沒添加什么善舉。”盧梭確實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膽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對自己動手術(shù)刀。我自己的感覺是,我讀著讀著就感覺其實他不必懺悔,我已原諒他了。
盧梭少時讀書的積累《宗教與帝國史》《名人傳》等,這為后來打下基礎(chǔ),文中多處提到書,自己當(dāng)學(xué)徒時,也是為了擺脫孤獨吧,“除了閱讀,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竊”,可以看出,讀書有多重要,自己以后會趁大二時間豐富,多讀書,讀好書。偷竊,盧梭沒有掩蓋事實,也透露了一種犯罪心理,“我覺得挨打是對偷竊的一種補償,讓我有權(quán)繼續(xù)偷!边@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當(dāng)小偷處置,就是允許我當(dāng)小偷!睆闹,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們就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無所謂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過我哆哆嗦嗦地遞給她的信”,與其說瓦朗夫人是盧梭的情婦,倒不如說瓦朗夫人是盧梭的半個母親,或者反過來說,盧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盧梭筆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盧梭頂禮膜拜的。即使后來盧梭幾乎被拋棄,他都沒有貶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盧梭從小失去母親,盧梭缺少母愛,在我眼中,或許盧梭把瓦朗夫人當(dāng)做自己的母親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彌補了自己心中關(guān)于母親的空白,所以盧梭才會死心塌地吧。
盧梭對父親,對一般人來說,如果對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惡吧,但盧梭對自己的父親多得是崇敬,“他還是以為好父親”,這一點是很令人贊賞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沒淪陷,就會還有做人的底線,就是個好人。
在讀這篇著作時,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對教會,天主教和新教不了解,讀起來有點吃力,自己以后會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說實在的,我搞不懂盧梭到底在懺悔什么,他像是在寫自傳,人生中誰不犯一些錯誤呢,有的錯誤也是外在的條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樣地自我懺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盧梭反省錄,甚至回憶錄。不管怎樣說,這種自我反省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需要不斷反省自身,完善自身。
《懺悔錄》讀后感 篇12
名人的自傳看得不少,也頗受教誨。但就名人“自傳”而言,基本也就看到這個程度了。再看也意義不大:這類自傳,免不了以成名后的思維認(rèn)識去撰寫過去、分析從前,總會有不那么真實的感覺。即便作者極力控制自己,使之真實,但仍會不由自主的,以不實之詞描述過去;蚨嗷蛏俣选.(dāng)然,不實的程度取決于對自主的控制。
其實,人在童年或青年時期的很多行為是無(邏輯)思想、無(明確)意識的不理智行為,但也確實有很多這種行為有了較好的結(jié)果。由于這種結(jié)果發(fā)生在名人身上,便被筆者刻意描寫成具有思想、羅輯、教養(yǎng)之必然結(jié)果——名人
盧梭自稱:“我要把一個人的本來面目真真實實地展示在我的同胞面前”但實際也未能做到真真實實地展示。還是以他人描寫的傳記更靠譜。
閱讀中隱約感到的“不實”在書中末尾處的一段注解中得到了證實。見851頁之注解:
這段話中所說的。“那兩位跟我心懷叵測的夫人”,指韋爾德蘭夫人和布弗勒夫人;“她們的那位朋友”,指休謨。
盧梭對這三個人的指摘,是錯誤的:兩位夫人建議他接受休謨的邀請去英國,完全是出自一番好意;休謨對他的邀請,也是出于至誠。但是,由于這許多年盧梭屢遭禍害,到處被人驅(qū)趕,顛沛流離,身心極度疲憊,已成驚弓之鳥,因此,到英國之后,屢因小事,產(chǎn)生誤會,便與休謨多次激烈爭吵,并進而懷疑休謨與兩位夫人和達朗貝爾等人共謀,將他誘至英國,對他繼續(xù)加以迫害......
《懺悔錄》讀后感 篇13
那抹記憶好似心靈之腹,快樂或憂愁一如甜的或苦的食物,記憶記住一事,猶如食物進入腹中,存放腹中,感覺不到食物的滋味了!R梭《懺悔錄》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敢于暴露自己的一切內(nèi)心世界,以至于讓人覺得坦率得令人懼怕的人的話,那就是法蘭西歷史上的文化巨人——盧梭!
如果說有一部自傳,而又以自傳進入人類思想史領(lǐng)域和文學(xué)領(lǐng)域的最高層的,那就是盧梭的《懺悔錄》!
《懺悔錄》,調(diào)子沉郁凝重、慷慨嘯歌、憂愁幽思、充滿悲憤的自辯和滔滔不絕的申訴;同時,也是真誠、深情而帶有傷感的追懷的色彩;對過去的充滿坎坷的荊棘長途懷有痛惜的感情;對自己無處寄托、無法排解的深邃的心事仰天浩嘆;向賦有同情心的讀者訴說不完對命運連心扯肺的抗?fàn)幍馁|(zhì)問;對自己立于天地之間的使命和所追求的事業(yè)有氣貫長虹、令古今變色的信心。
盧梭在《懺悔錄》中以真誠坦率的態(tài)度講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個方面,他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于眾,他承認(rèn)自己在這種或那種情況下產(chǎn)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甚至有過下流的行徑。他說過謊,行過騙,調(diào)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甚至有偷竊的習(xí)慣。
這些卑劣的事跡,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恨不得讓它銷聲匿跡,如此赤裸裸的將自己的內(nèi)心矛盾恐懼困惑與違背道德的所作所為展露于世,除了盧梭,誰還做的到呢?
那抹記憶好似心靈之腹,快樂或憂愁一如甜的或苦的食物,記憶記住一事,猶如食物進入腹中,存放腹中,感覺不到食物的滋味了。對于盧梭來說,所有好的不好的記憶,當(dāng)它已經(jīng)成為記憶,再回憶起來,再說出來,已經(jīng)沒有任何可以觸碰他心靈的力量,有的只是反省;蛟S對于他來說,誠實與坦白比偽裝的堂皇更加可貴并體現(xiàn)他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盧梭敢于正視自己的過往,并且毫不忌諱的坦誠自己的錯誤。
記憶并不是可怕的東西,但卻只有很少一部分勇敢的人才敢將之公之于眾。
《懺悔錄》讀后感 篇14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我大學(xué)讀的第一本文學(xué)書,大學(xué)的我不喜歡讀文學(xué)類的書籍。記得那時任老師教我們西方外國文學(xué),當(dāng)時考試的要求就是要我們讀一本關(guān)于學(xué)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試壓力所以選擇了《懺悔錄》,但是后面的研讀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漸漸的接受文學(xué)書籍。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么的執(zhí)著。對于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么從無信仰到執(zhí)著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guī)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yīng)有的關(guān)系!边@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chǎn)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于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園,總是擔(dān)心幼兒不聽話,調(diào)皮,導(dǎo)致安全出現(xiàn)問題,于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diào)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dǎo)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夸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后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后果自負(fù)。也許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在“書頁上還散發(fā)著油墨味道的時候就震驚了全人類——因為它的思考、真誠和那些不加掩飾的人類的缺點”!R克思(德)
我總認(rèn)為偉大藝術(shù)家們的心是真摯、透明的,是能夠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藝術(shù)家,可我有一顆很藝術(shù)的心。讀偉大作家的書,我感到自己的靈魂和作家的靈魂是如此的和諧。時間算什么,它終究無法隔斷通過書籍傳遞著的心與心的交流。讓?雅克?盧梭距離現(xiàn)在有兩百多年了,我剛剛讀完他的《懺悔錄》,心卻還沒有從他的靈魂深處走出來。我一邊獨自散步在喧嘩的大街上,一邊思索著盧梭,感知著盧梭。
反正,很難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動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鳴,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點我也大多數(shù)是有的,也許他的經(jīng)歷和我不同,這都沒關(guān)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碰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是大同小異的。
或許通過再讀《懺悔錄》能幫助我,更好地認(rèn)識自己,擴大視野等意想不到的好處。
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說,讀他就是讀我自己,雖然我不具有他的才華,但我有他的缺點,這無疑對我更具有意義。
“我如今要做一件從前沒有人做過,并且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將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自己!边@是懊悔錄的經(jīng)典開場白,在政府和學(xué)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時,他選擇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寫下來,讓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讀到中,我認(rèn)為他是一個直率、感性、熱情的人,他從沒有約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他沒有隱瞞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愛情。他非常的驕傲但在驕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覺,當(dāng)我翻閱著這本記錄了他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書時,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了正義與光明的微笑,還是因為自己的無能而造成的社會對你的嘲笑,是!這兩種都是笑,可你認(rèn)為這兩種笑是一樣的么。那么你錯了當(dāng)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微笑,那說明你改變了命運?僧(dāng)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嘲笑是,這說明你將一輩子被命運牽著鼻子走,就已經(jīng)說明你的人生結(jié)束了。
在這位法國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丑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個人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一切的結(jié)果,讓我明白,當(dāng)一個人揭開他丑陋的面紗時,那張冷酷無情的臉是多么的可怕!
《懺悔錄》讀后感 篇15
《懺悔錄》一書,我買了二十來年了,一直沒有時間去看這大部頭著作。這次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從去年春節(jié)后看到今年春節(jié)期間。55萬余字,終于讀罷。
首先,我被盧梭式的真誠和坦率的自我剖析精神所震撼。那論辯式的開篇深深地吸引了我!拔乙岩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薄叭f能的上帝啊!我的內(nèi)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shù)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惡行而羞愧。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于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悲憤啊,悲憤!滿腔的悲憤!盧梭向腐朽的時代社會提出了勇敢的挑戰(zhàn)!
盧梭1712年生于日內(nèi)瓦,父親是鐘表匠,母親是牧師的女兒。盧梭當(dāng)過學(xué)徒、仆人、伙計、隨從、象乞丐一樣進過收容所,在經(jīng)過長期的自學(xué)和奮斗之后,才逐漸成了音樂教師、秘書、職業(yè)作家,從下層人民中脫穎而出。
盧梭勇敢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于眾,他承認(rèn)自己的卑劣念頭和下流行為,他說過謊,行過騙,調(diào)戲過婦女,偷竊過東西,他懺悔自己嫁禍于人,懺悔自己拋棄朋友,懺悔自己背叛新教信仰……盧梭拿著手術(shù)刀毫不留情地血淋淋地解剖自己,真誠到毫不隱瞞、嚴(yán)酷無情,甚至令人驚訝的程度,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真是“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自揭隱私,誰人能行?相比之下,自覺汗顏。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我被盧梭對社會政治不平等的大無畏批判精神所折服。盧梭有一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huán)境卻使人變壞。這一論斷在當(dāng)時的社會上提出,真是太偉大、太有勇氣了,不愧為思想家。他現(xiàn)身說法,講述自己“本性善良”,“我本來可以聽從自己的性格……我將會成為善良的基督教徒、善良的公民、善良的家長、善良的朋友、善良的勞動者,”但社會環(huán)境的惡濁,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不平等,卻使我受到了污染,“從崇高的英雄主義墮落為卑鄙的市井無賴”,“作惡的強者逍遙法外,無辜的弱者遭殃,普天下皆是如此”,因此揭示出社會不平等對人性的摧殘和扭曲。盧梭的自我剖析和懺悔轉(zhuǎn)化為對社會的譴責(zé)和控訴,對人性惡的挖掘升級為嚴(yán)肅的社會批判。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chǔ)》這一部論著以其杰出的思想被恩格斯譽為“辯證法的杰作”。
再次,我被盧梭充分的自我意識和強烈的個性解放精神所鼓舞。盧梭與天主教神學(xué)相反,不是把人看作是受神奴役的對象,而是把人看成是自主的個體,人自主行動的動力是感情,認(rèn)為“先有感覺后有思考,這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盧梭無疑是十八世紀(jì)中把個性解放的號角吹得最響的一個思想家,他提倡絕對的個性自由,反對宗教信條和封建道德法規(guī)的束縛,這是《懺悔錄》中的思想的核心。這部自傳是最活生生的個性解放的宣言書,個性自由的思想在當(dāng)時十八世紀(jì),顯然具有非常革命的意義。與三百年前的盧梭相比,自己的思想僵化得無地自容,老了就圖個安生,只有帶著花崗巖腦袋去見盧梭了。
最后,我被盧梭清新優(yōu)美以及辛辣論辯的文筆所折服。盧梭所生活的時代社會,正是法國封建專制主義最后掙扎的時期,對一個平民思想家來說是完全敵對的,是格格不入的。盧梭他居然拒絕國王的接見和賜給年金;他竟然表示厭惡巴黎的繁華和上流社會的奢侈;他還膽敢對“高貴的等級”進行如此激烈的指責(zé):“貴族,這在一個國家里只不過是有害而無用特權(quán),你們?nèi)绱丝湟馁F族頭銜有什么可令人尊敬的?你們貴族階級對祖國的光榮、人類的幸福有什么貢獻!你們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敵,凡是在貴族階級顯赫不可一世的國家,除了專制的暴力和對人民的壓迫以外還有什么?”“為什么我年輕的時候遇到了這樣多的好人,到我年紀(jì)大了的時候,好人就那樣少了呢?是好人絕種了嗎?不是的,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會階層已經(jīng)不再是我當(dāng)年遇到好人的那個社會階層了。……在上流社會中,則連這種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們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虛榮心的支配。”其中充滿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驕傲,以及對統(tǒng)治階級迫害和貴族特權(quán)的責(zé)問、反擊與挑戰(zhàn)。
盧梭對金錢的看法:金錢金錢,煩惱根源!我怕金錢,甚于我愛美酒。對金錢的極端吝惜與無比鄙視兼而有之。我熱愛自由,我憎惡窘迫、苦惱和依附別人。只要我口袋里有錢,我便可以保持我的獨立,不必再費心思去另外找錢。窮困逼我到處去找錢,是我生平最感頭痛的一件事。我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我吝惜金錢。我們手里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我們所追求的金錢,則是使自己當(dāng)奴隸的一種工具。正因為這樣,我才牢牢掌握自己占有的金錢,不貪求沒有到手的金錢。盧梭對鄉(xiāng)村景色以及戀愛過程的描述是清新優(yōu)美的,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的文風(fēng)。
盧梭說“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盧梭(1712-1778年)的思想光芒沒有因歲月遙遠而黯淡。盧梭不論在社會政治思想上,在文學(xué)內(nèi)容、風(fēng)格和情調(diào)上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讀過《懺悔錄》后,我更認(rèn)為:盧梭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勇氣膽識的思想家,一個獨樹一幟的文學(xué)家。
《懺悔錄》讀后感 篇16
我從不打算也不愿意看一本很厚的書,即便這個作者或者主人公多么吸引我興趣。我買了很多書,一直都堆在書架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它們就被我棄置一旁,獨自安靜的呼吸著,并且不斷被新的塵埃或陽光覆蓋。然而某天周末,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我閑著無事,重新站在書架前,迫于一些奇怪的念頭,我拿出了一些很小的就喜歡的書,這其中就有一本盧梭的《懺悔錄》。
我最喜歡盧梭的原因,莫過于他敢用坦率的風(fēng)格寫自傳,從不刻意隱瞞或回避自己身上的惡跟缺點。在他的思想里,人都是具有自己本性的,他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對自由的向往、對異性的追求、對精美物品的愛好。他顯然并不把坦露自己的缺點過錯視為折磨,他深信這一個創(chuàng)舉將會把人的思想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讓我們從新審視自己,敢于承認(rèn)自己的缺點從而改變自己,是自己更加優(yōu)秀。
讀完這本書,感動之余,我想如果我們不結(jié)合自己的那些不敢外泄的秘密來理解盧梭那種敢于承認(rèn)的勇氣,是決不會看懂的。有人批評盧梭是一個極其神經(jīng)質(zhì)的人,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是一個思想不切實際的、糊涂的思想家。但就是這樣一個神經(jīng)質(zhì)的人創(chuàng)造的財富和所閃現(xiàn)思想火花,卻不斷地影響著我們。它讓我想起了許多過去已經(jīng)忘卻的人和事,正如此文中的一句話:可能當(dāng)時我們并不會為了自己做下的卑鄙之事而感到痛苦,我們會說服自己的良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終將會讓我們的內(nèi)心飽受煎熬。也許我們不敢承認(rèn)自己的罪惡,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別人更多的溫暖,我想這個世界就會充滿陽光。
你如果想了解他那些不幸的歲月中最為重要的東西是什么,那就從這本摻合著心酸的書開始吧。
《懺悔錄》讀后感 篇17
這天當(dāng)我讀到盧梭的這句話,仍然激動不已。他說:當(dāng)時我是什么樣的人,我就寫成什么樣的人:當(dāng)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dāng)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nèi)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shù)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惡行而羞愧。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我的心靈,看看有誰敢于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這一段話像極了耶穌對惡意誣陷一個妓女的法力賽人說的話一樣:你們當(dāng)中誰若沒犯過罪,就能夠打她。結(jié)果,眾人一個個丟下石頭,低首離去。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我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么的執(zhí)著。對于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樣從無信仰到執(zhí)著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guī)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yīng)有的關(guān)系!蹦抢锾峒暗揭裱匀坏囊(guī)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chǎn)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我的意愿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于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兒園,總是擔(dān)心幼兒不聽話,調(diào)皮,導(dǎo)致安全出現(xiàn)問題,于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diào)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dǎo)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夸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后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后果自負(fù)。也許自我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讀后感 篇18
剛看完《懺悔錄》時,我想的是一個人怎能用如此歡快的心情來敘述自己生命中悲慘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寫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不懂。
昨天老師出了個關(guān)于自傳事實、傳記事實和歷史事實之間的關(guān)系的題目,我突然想到,其實所謂的“敢于批評自己、揭露自己”、“最真實”的《懺悔錄》,很有可能也有很大程度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成分。所有,我們還是要有所保留地看此書,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對不對?
盡管如此,我們?nèi)阅軓乃P下看到一個近似真實的世界——貧民、富人共存卻涇渭分明的世界。不論是樸實的農(nóng)民、熱心的小店主、出色的阿奈、善良的麥特爾等平民,還是猥瑣的神父、彭維爾、西蒙等人,好好壞壞,都是很真實很鮮活的人物。社會的這一面,或許也只有盧梭這般閱歷豐富、感情細膩的人能寫出來了。
當(dāng)然,我們還能看到一個近似真實的盧梭——回首往事、不甚感慨、懺悔、抗議、極想為自己辯解的盧梭。很多地方,甚至直白、深刻得讓我一時不能接受。就像他關(guān)于自己風(fēng)流韻事的描寫,或許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男性的心理?我不敢確定。
開篇時盧梭就說:“我現(xiàn)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辈坏貌怀姓J(rèn),很多時候,他的勇敢、坦誠都很讓我敬佩,可我還是有時會覺得,他晚年寫這《懺悔錄》時或許也一定程度上被他的記憶欺騙了,他的記憶展現(xiàn)給他的、通過他的著作展現(xiàn)給我們的,或許也有很多滲透了他本人意愿的經(jīng)歷和事實,所以才會如此生動、鮮活、震撼。
我知道,盧梭是偉大的。而我只是茫茫時間長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比微塵還小的粉末,所以我不敢對巨人、巨著妄作評論,我只是因為要交作業(yè)寫一些自己的真實想法。請見諒。
謝謝!
《懺悔錄》讀后感 篇19
這部著名的文學(xué)作品,作為人類思想的精華,一直是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典范,也是文化傳承的必修課。閱讀后的感覺與其說是一項任務(wù),不如說是與原作者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本專欄為您提供了許多有關(guān)閱讀名著的信息。我希望你能找到同樣的火花,并在那里進行更多的交流。
盧梭的行為一直被人類的骯臟所困擾。他兇猛多變,熱情奔放,極度敏感,喜怒無常,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使他更像一個活人而不是一個神。他很聰明,但生活也很粗心。他驕傲但謙遜。他很誠實,但也有掩飾。在他的自傳中,盧梭承認(rèn)了他年輕時犯的一個錯誤。有一次,他從主人家偷了一枚貴重的紐扣,并把它歸咎于一個他喜歡的小女傭,這讓這個無辜的女傭感到羞辱。由于盧梭的“自我暴力和秘密”,包括羅素在內(nèi)的一些后來的哲學(xué)家甚至認(rèn)為盧梭根本不是哲學(xué)家。但我認(rèn)為盧梭觸及了哲學(xué)的本質(zhì)——他首先以自我為解剖標(biāo)本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討論。
就氣質(zhì)而言,羅素和這些人是兩種人。他一直對浪漫主義的活力漠不關(guān)心。事實上,羅素本人并不是一個冷靜的學(xué)者。否則,他就不會一次又一次地離婚,主張性解放,反對宗教,被當(dāng)局禁止講課,信仰社會主義,參加反戰(zhàn)運動,甚至坐牢。每個人都有活力。拉塞爾還認(rèn)為,活力是推動歷史的一種比理性更重要的力量。
盧梭是法國第一位也是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貧寒,年輕時曾長期做奴隸。當(dāng)然,像拉塞爾這樣高貴的孩子不會偷紐扣,拉塞爾的孩子也不必去孤兒院。盧梭娶了一位地位低下的女侍者,羅素也用她做精神分析,這意味著盧梭只能在地位低下的女人面前獲得完全的自信。我一直很佩服羅素,但這次我覺得羅素的演講有點刻薄。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反向婚姻是不允許的,他與沃倫夫人的關(guān)系在當(dāng)時的婚姻制度中是不允許的。
盧梭晚年孤獨而不幸。由于埃米爾的出版被當(dāng)局視為異端,最高法院決定燒毀所有出版的埃米爾,并立即通緝盧梭。再加上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不愉快,盧梭的精神狀態(tài)近乎瘋狂。他疑心重重,坐立不安——水果商人以低價賣給他蔬菜,并以慈善的方式羞辱他。馬車轉(zhuǎn)彎時差點把他撞死。賣給他的墨水是無色的,所以他寫不出答辯書。甚至有人到處跟蹤監(jiān)視他。
然而,上帝是公正的,盧梭的思想不會因歲月而黯淡。盧梭不僅在社會和政治思想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而且在文學(xué)材料、風(fēng)格和情緒上也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一位法國評論家曾經(jīng)說過:我們19世紀(jì)的人民來自盧梭的書。
《懺悔錄》讀后感 篇20
認(rèn)識讓.雅克.盧梭,源于“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曠世名言,這句話是《社會契約論》的開篇句。一直心心念念閱讀《社會契約論》,但又覺得牟然閱讀如此一部大著,總好像缺了一點什么。最后,還是選擇先閱讀盧梭的自傳《懺悔錄》,看看他所處的時代,聽聽他的人生,品品他的思想。
以懺悔為書名,可以感受到盧梭先生是用自省的態(tài)度真誠地回望自己的一生,書中毫無掩飾地把真實的自己呈現(xiàn)給讀者,包括所有美好的、丑陋的。
盧梭的前半生是窮苦的、無助的,但我卻在他潦倒的生活中聞到一絲絲“小確幸”的味道,雖然在物質(zhì)上困苦,但愛情、友情卻是真摯而真實的。
后半生,盧梭功成名就,但光環(huán)的背后卻是更多的利用和欺騙,最終使他走向滅亡之路。
縱觀盧梭的一生,造成他最后的苦難,可能有時代、觀念、宗教、利益、權(quán)勢這些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他的真誠、坦白、善良,對朋友信任不疑的性格特點。但我覺得,導(dǎo)致悲劇的根源是他一生都不同程度地在物質(zhì)上依賴、依靠別人。少年和成年的盧梭一直依靠別人保護而生存,物質(zhì)上的依靠和依賴使他失去了自主獨立選擇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盧梭先生在其作品中不斷發(fā)出為己為人的吶喊-自由!
讀《懺悔錄》,就如觀賞一幅盧梭的畫像,每一個故事就像在盧梭身上扣一個枷鎖,直到不可承受的沉重。慶幸自己活在當(dāng)代,相比盧梭的時代,即使如此有思想的盧梭,也不能逃脫被別人扣上各式各樣枷鎖的命運。而當(dāng)代,個人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更大,現(xiàn)代人的枷鎖更多是自己給自己扣上的。如果把期望降低一檔,欲望減少一分,心靈強大一點,內(nèi)心堅定一些,其實,追求個人的自由真的并不太難。
《懺悔錄》讀后感 篇21
《懺悔錄》在“書頁上還散發(fā)著油墨味道的時候就震驚了全人類——因為它的思考、真誠和那些不加掩飾的人類的缺點”!R克思(德)
我總認(rèn)為偉大藝術(shù)家們的心是真摯、透明的,是能夠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藝術(shù)家,可我有一顆很藝術(shù)的心。讀偉大作家的書,我感到自己的靈魂和作家的靈魂是如此的和諧。時間算什么,它終究無法隔斷通過書籍傳遞著的心與心的交流。讓雅克盧梭距離現(xiàn)在有兩百多年了,我剛剛讀完他的《懺悔錄》,心卻還沒有從他的靈魂深處走出來。我一邊獨自散步在喧嘩的大街上,一邊思索著盧梭,感知著盧梭。
作者所描繪的是自己“獨一無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實形象及全部真實情況一絲不茍地描繪而成的!笨催^不少的自傳性質(zhì)的書,但都覺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誠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點,但引不起我的共鳴、也就是說他(她)的缺點不具有共性;或者書中的真誠是變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沒有勇氣去真誠,思考也沒有深度,只在嘩眾取寵;或者就是鉆進個人的狹小的天地,不注意讀者的感受,等等。
反正,很難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動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鳴,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點我也大多數(shù)是有的,也許他的經(jīng)歷和我不同,這都沒關(guān)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碰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是大同小異的。
或許通過再讀《懺悔錄》能幫助我,更好地認(rèn)識自己,擴大視野等意想不到的好處。
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說,讀他就是讀我自己,雖然我不具有他的才華,但我有他的缺點,這無疑對我更具有意義。
《懺悔錄》讀后感 篇22
托爾斯泰說,“在尋求人生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的心情,與一個在森林中迷路的人完全一樣。走到了林中一塊空地上,清楚地看見了廣闊無垠的空間,卻沒有看到那里的房子,也不可能有房子。我向森林深處,向黑地里走去,只見一片黑暗,同樣沒有房子。我也在人類知識的森林中,在數(shù)學(xué)和經(jīng)驗科學(xué)知識投放的光亮中尋找出路。它們向我指示了明亮的地平線,但按照它們指引的方向走去,是不可能找到房子的”。
在經(jīng)驗的范疇無法找到答案,托爾斯泰是痛苦的。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能夠看到這種痛苦求索的痕跡,看到一個個嚴(yán)肅、正直,純潔、善良,努力探索精神世界奧秘的人,《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皮埃爾,《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復(fù)活》中的聶赫留多夫。他們和這些作品本身一樣,之所以出類拔萃,不是因為他們做出了超越拿破侖的史詩般的英雄壯舉,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個思想者。
年少的托爾斯泰很不喜歡宗教的虛偽性,他從十六歲開始就不再做禱告,不再去教堂,也不做齋戒。而是追求在生活中的盡善盡美,在意志上的盡善盡美,在體質(zhì)上的盡善盡美,在道德上的盡善盡美。同時,他“還誠心誠意地希望做一個好人”。
這些思想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得到了體現(xiàn),那時侯,他筆下的人物都有一顆追求上進的年輕的心,他們懷著愛,滿懷欣喜的心情觀察著這個世界,他們勇敢,富有激情,都有美好的理想。但更多的是,他們都是那么樸實、正直、而且都在生活中不斷地自我審視。
《懺悔錄》讀后感 篇23
合上盧梭的《懺悔錄》,我不禁掩卷嘆息。從日內(nèi)瓦到圣彼得島,盧梭一生仿佛都在進行著一次死亡才能結(jié)束的旅行,傅塞城、昂西、都靈、里昂、尚貝里……他在二十五歲以前的經(jīng)歷幾乎可以與平常人的一生相當(dāng)。
肉體的流浪往往來源于精神的躁動,盧梭更是如此,這顆溫柔、善良而又充滿熱情的心,幾乎無時不刻不向往著奇遇,也許讓他流浪,也有命運的安排,但真正最后促使他流浪而不是忍耐的,卻是因為他的精神對現(xiàn)實的叛逆〔畢竟,他的許多同伴在同樣的情況下選擇了繼續(xù)忍受〕,為了擺脫師傅的折磨,他義無返顧地選擇了逃跑,為了與巴克勒的友情,他拋棄了就在眼前的富貴前程,選擇了與好友一起流浪,直到與巴克勒告別,再次回到華倫夫人身邊,他才真正安定下來,因為他已經(jīng)找到了一顆與自己同樣高貴的心,然而,在歷經(jīng)波折之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華倫夫人心中的地位已經(jīng)被取代,在失望、憂慮和幻想的同時作用下,盧梭再一次地選擇了流浪……
是不是所有的流浪都是為了尋覓一個歸宿?我只能說:“不知道,但盧梭的流浪——在我看來——是的!彼腔灿诶硐肱c現(xiàn)實之間,甚至沉溺幻想。他說:“我始終是一個愛好孤獨的人,乍看起來,這種性格顯然是極端恨世的,十分陰郁的,然而實際上,它是一顆充滿熱情的心、善良、溫和親切的心產(chǎn)生出來的,而這顆心,由于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就不得不耽于幻想了。”他的一生充滿苦難,他把自己的出生視為苦難的開端,他享受過的短暫幸福只給他留下了會令他淚流滿面的回憶;孟肱c現(xiàn)實的差距越大,苦難越是刻骨銘心,正如《新愛洛伊絲》中圣普樂的自述:“多情的心,是上天賜予的危險的禮物,誰接受了這件禮物,誰就注定要在這世上遭受苦難和折磨!
不如歸去,可是,歸去何方?華倫夫人拋棄了他,半個歐洲放逐了他,曾并肩作戰(zhàn)的百科全書派與他決裂。盧梭追求的,是至真至純的美,為此,他不愿做任何妥協(xié),這注定了他不斷地追尋,又不斷地被放逐。這種絕對純真的美,大概就是盧梭夢中的歸宿吧,而在今天,它又何嘗不是現(xiàn)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信息社會不僅杜絕了肉體流浪的可能性,也日益消除著精神叛逆的可能性!倍R梭,卻以他驚人的坦誠和細膩感性的筆調(diào),將自己的一生娓娓道來,讓處在紛繁忙碌中的人仿佛在燈火闌珊處遇見了靜靜等候的知己,向自己講述著那些“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故事。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份“流浪情結(jié)”,即使在緊張忙碌的白天里,疲倦讓我們暫時忘卻了它,但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我們那偶爾失眠的心靈難道不會泛起一絲一毫的惆悵與焦慮嗎?
可能只有在這時,我們才能想起讓-雅克·盧梭,與他一起開始一段心靈深處的流浪……
《懺悔錄》讀后感 篇24
盧梭的童年是可悲的同時又是幸運的,剛出生時,母親便因難產(chǎn)而逝,父親對他又憐又恨。他父親時常從他身上抓摸出母親的影子,給予他全部的愛。
盧梭的母親遺留下不少小說,父親常常和他在晚飯后互相朗讀。每讀一卷,不一氣讀完是不肯罷休的,有時通宵達旦地讀,父親聽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nèi)ニ,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在這種情況下,盧梭日復(fù)一日地讀書,無形之中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xí)慣,漸漸充實并滋養(yǎng)了他年幼的心靈。
在父親的鼓勵下,盧梭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文學(xué)中的名人傳記。7歲的盧梭就將家里的書籍遍覽無余。讀完了自己家里的藏書,他還外出借書閱讀,從外祖父那里盧梭獲得了許多使他終生受益的經(jīng)典著作,如勒蘇厄爾著的《教會與帝國歷史》、包許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魯塔的《名人傳》......這廣泛的閱讀無疑使他憧憬自由、追求民主和諧。
晚年盧梭寫成這本《懺悔錄》用以回?fù)艚o他的“敵人們”,其書最大特點便是真實、無與倫比的真實。不同于其他自傳,這本書完全流露作者所思所感,如盧梭宣稱那般:“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他承認(rèn)自己因唾手可得的一點小小快樂,拋棄了自己的保護人;承認(rèn)自己在做學(xué)徒的時候,因偷了師傅的東西而挨打,并誣陷了無辜的女仆馬麗恩......
有人說,這本書看起來有點枯燥無聊,好像是一個老男人神經(jīng)質(zhì)的絮絮叨叨、自言自語,他無非是想把這一生所做的壞事暴露出來,以求別人給他一個高尚人格的評價。然,他們沒有想到盧梭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將要死去。也有人說,讀盧梭的《懺悔錄》,見證了心目中那位偉大的思想家,文藝復(fù)興的啟蒙者內(nèi)心深處那么多的黑暗,情不自禁地會產(chǎn)生一種厭惡感。所以,這是一本很難讀下去的書。
我認(rèn)為沒有任何事物比研究人性更加有趣。自傳本身的價值并不在于讓我們了解一個人過往的歷史曾經(jīng)多么光榮,人們往往會用優(yōu)美的辭藻以粉飾人性中的丑惡!稇曰阡洝氛孤冻龅氖且粋完完全全的具有個性特點的人,他性格激烈、多變、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無人而又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沖突的個性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茍且,他驕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誠但是也有掩飾。他懺悔自己犯下的錯誤:嫁禍別人,拋棄孩子,一切是那么真實而又赤誠。
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所謂現(xiàn)實令人變得虛偽的現(xiàn)狀,所謂童心、初心也隨之改變。恰,盧梭讓我明白了真誠的可貴,沒有它只怕到了未來我便會迷茫,而陷入所謂現(xiàn)實的圈套,能夠讀到讀到此書,以盧梭的勇氣為成長路上的精神楷模,我可算慶幸。
《懺悔錄》讀后感 篇25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xué)習(xí)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盧梭的為人向來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變,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無人,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沖突的個性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茍且,他驕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誠但是也有掩飾。
在自傳里,盧梭懺悔了一個年輕時犯的錯誤。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顆貴重的鈕扣,把事情賴在一個他喜歡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個無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盧梭的“自暴隱私”,一些后來的哲學(xué)家包括羅素甚至認(rèn)為盧梭根本談不上是個哲人。而我卻認(rèn)為盧梭觸及了哲學(xué)的本質(zhì)問題—他首先用自己為解剖標(biāo)本,對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討。從氣質(zhì)上講,羅素與這些人是兩類人,他對于浪漫主義激情向來不以為然。其實羅素本人也不是一個冷靜的書齋學(xué)者,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三番五次鬧離婚,不會提倡性解放,不會反宗教,不會被當(dāng)局禁止講學(xué),不會相信社會主義,不會參加反戰(zhàn)運動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個人都有的,羅素也認(rèn)為激情與理智相比是推動歷史的一種更主要的力量。盧梭是法國第一個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貧寒,年輕時代長期處于奴仆地位。羅素這樣的貴族子弟當(dāng)然不會去偷鈕扣,羅素的子女當(dāng)然也不用進孤兒院。
盧梭跟一個地位低賤的女侍結(jié)婚,這也被羅素拿來進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盧梭只有在賤格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種完全的自信。我對羅素一向敬仰,但這一次我覺得羅素講話未免刻薄了一點。在法國大革命前,逆向等級的婚姻是不被允許的,他與華倫夫人的關(guān)系不可能為當(dāng)時的婚姻制度許可。盧梭的晚年孤獨不幸。由于《愛彌爾》一書的出版,被當(dāng)局者視為異教邪說,因此最高法院判決將已出版的《愛彌爾》全部燒毀,并立即通緝盧梭。再加上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的不如意,令盧梭在精神上的狀態(tài)近乎瘋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寧――水果商減價賣給他蔬菜,以施舍來羞辱他;馬車轉(zhuǎn)彎時差點撞死他;人們賣給他的墨水是無色的,讓他寫不了辯護詞;甚至到處都有人在跟蹤和監(jiān)視他。然而神是公正的,盧梭的思想光芒沒有因歲月而黯淡。盧梭不論在社會政治思想上,在文學(xué)內(nèi)容、風(fēng)格和情調(diào)上都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曾有一位法國批評家說:我們十九世紀(jì)的人就是從盧梭這本書里走出來的。
《懺悔錄》讀后感 篇26
先提前說一下,這還是一本相當(dāng)不錯的書,免得看我后面寫的東西被誤導(dǎo)了。盧梭是個很感性的人,雖然他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欣賞他的才華,也不影響我覺得這個人的可愛、感性、熱情、真誠還有可憐。我也并不想說如果他不怎樣就不會怎樣了,因為如果他沒有這些,他也就成不了這個為我們寫《懺悔錄》的盧梭了。
早在去年學(xué)《歐洲文化入門》時就對盧梭有了很深的印象,書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對盧梭及他的《社會契約論》印象最為深刻(可能部門原因是里面有兩個人寫《社會契約論》同時他的名字發(fā)音和英國的羅素很像,為了把這些徹底區(qū)分開來,我多下了點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盧梭的《懺悔錄》,也算是淺淺地明白了這個大文豪簡單而又平凡的一生吧!雖然事實上并不是那么地簡單與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卻有意將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寫!打個比方吧,法國國王的岳父荷蘭國王寫了篇文章,他覺得其中有不妥之處,就直接寫了封信給荷蘭國王為其指明了,雖然他反復(fù)強調(diào)寫信的時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辭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國王云云,但是回頭想想單就他有這膽量寫信就已經(jīng)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況當(dāng)時他還年輕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還在其書上摘了一點資料下來,當(dāng)然他的書能摘的東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懶嘛,也就僅摘了些個性能讓我引起共鳴的東西。
其開篇他就寫道“萬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內(nèi)心的一切偽飾,和你親眼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無數(shù)的同類眾生召喚到我跟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缺陷而羞慚。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袒露自我的心靈中的秘密,看誰有勇氣說:‘我比這個人好!’”我是很贊成他的這種超強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書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來源,但是卻不能完全認(rèn)同。因為這始終是他自我的主觀看法,我沒有聽到反方意見,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擁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點:天賦過人、敏感、細膩而又容易受傷;另一原因就是這只是他那個時候的法國人,就我所知,咱們國家的古人要是寫出懺悔錄來,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還是蠻多的,個性是一群愛國之士如戚繼光、文天祥、岳飛、杜甫等,我就不多舉了,文學(xué)水平有限,怕說多錯多。
當(dāng)時的法國社交界還真是一個蠻奇怪的圈子,那時的名流貴婦們是流行養(yǎng)情人的,而她們的丈夫們在多數(shù)狀況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養(yǎng)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這不光是這本書里出現(xiàn)的,同期的其它法國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說這感覺很奇怪,也很變態(tài)?赡芪铱吹臅欢,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較少看到這樣的,即使有寫也相比較較隱晦,所以這也總是讓我更認(rèn)同英國的文化一些。
《懺悔錄》讀后感 篇27
近來我又讀了一遍法國啟蒙作家盧梭的《懺悔錄》。
上下兩卷共十二章,中譯本634頁,洋洋五十余萬字,一口氣讀下來,看得我倆眼朦朧。隨著盧梭敘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進了他豐富而傳奇的心靈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與情感的漩渦里,拜倒在上帝的腳下,發(fā)出深沉的喟嘆——懺悔吧!
經(jīng)歷了五十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面對周遭無數(shù)的惡毒攻訐,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筆,寫下這部自傳體的《懺悔錄》,把自己赤裸裸地剝現(xiàn)在世人面前,讓人們看到一個完完全全真實的盧梭自我。勝過任何的辯解與粉飾,所有的人面對這個真實的靈魂,都沉默不語。因為人們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纖塵不染的平鏡前一樣,照射出了自己靈魂的卑污與丑惡。
正如盧梭所云:我如實地描繪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是可鄙可惡絕不隱瞞,是善良寬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內(nèi)心暴露出來了。上帝啊,把我無數(shù)同類召到我周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某髳憾鴩@息,讓他們?yōu)槲业目杀啥呃。讓他們每一個人也以同樣的真誠把自己的內(nèi)心呈獻在你的寶座前面,然后,看有誰敢于對你說:‘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沒有這樣的勇氣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現(xiàn)給大家的形象,決不是我的全部。有許多東西,它們深藏在我心靈的深處,只有我一個人面對自己時,才有可能浮現(xiàn)。像盧梭那樣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膽量與勇氣的。
早在上中學(xué)的時候,我就心驚肉跳地讀著盧梭的《懺悔錄》,因為我讀出了自己意識深處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學(xué)會了在日記本上反省、懺悔、自律、自強,自己要對自己真實。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面對蒼穹,尋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經(jīng)數(shù)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記本點燃,企圖在灰飛煙滅之中,消滅那個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記搜集起來,也許也是一部屬于我的《懺悔錄》。
而今我再一次讀著《懺悔錄》,我的心跳得更加厲害。檢視自己成人之后的將近十八年的心靈歷程,我發(fā)現(xiàn)我更加無法面對盧梭這面鏡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擋地向我涌來,幾乎淹沒了我。我徒然地掙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懷抱。猶如從惡夢中驚醒一般,我驀地坐起,張開雙臂,渴望擁抱光明與希望的撫慰。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誰還能夠像你一樣真實地懺悔?
在告別塵世的那天,誰還能夠像你一樣安然地入睡?
就如今日在電腦前寫著這些文字將要貼在博客上面一樣,我還能夠面對遠朋近友,有足夠的勇氣對他們說:“這就是我真實的自己”嗎?
盧梭,你讓我再一次發(fā)出深沉的喟嘆——唉!
《懺悔錄》讀后感 篇28
這幾天一向在讀盧梭的《懺悔錄》,它被歸結(jié)為一種經(jīng)典名著,但是我讀過后感覺收獲不大。我不知道為什么為翻譯成“懺悔錄”,盧梭好象也沒有什么值得懺悔的吧。從它的英語名稱“The Confessions”來說,翻譯為“坦白性傳記”也許更恰當(dāng)。
讀這本書時,能支撐我一向讀下去,并直到讀完的是他與瓦朗夫人的關(guān)聯(lián)進展。
盧梭從小失去母親,父親也因打傷一貴族而逃亡他鄉(xiāng),他從小不得不四處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諸多流氓無賴習(xí)氣的浪子,在他16歲生活無著、走投無路的時候,神甫蓬韋爾先生推薦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說:“她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別人的靈魂從她本人已擺脫了的錯誤中拯救出來。”那時瓦朗夫人已經(jīng)28歲,他稱他為“母親”,其實他們的關(guān)聯(lián)是情人關(guān)聯(lián)。
在盧梭成長的過程中,瓦朗夫人無私地利用自我的人脈資源、錢財無怨無悔地支持著盧梭,即使盧梭最不可思議的舉動,瓦朗夫人給予的都是寬容。瓦朗夫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她利用一切關(guān)聯(lián)幫忙身份卑微的盧梭,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正是瓦朗夫人無私的愛成就了盧梭。
在盧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溫柔的母親、一位親愛的姐姐、一個迷人的女友,他始終如一地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書中所說:“所有別的女生受到我的鐘愛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沒有了姿色,我的愛也隨之消失;但母親卻不然,盡管她會變得又老又丑,可我的愛卻不會減退!
之后盧梭厭倦了城市生活,同時他的健康狀況頗令人擔(dān)憂,瓦朗夫人同意與盧梭一齊去偏僻的郊區(qū)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盧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復(fù),在尚貝里郊外的沙爾麥特,盧梭度過了他性命中最為愉悅的自由時光。但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懸殊,雖然他們倆在一齊生活了很多年,也沒有走到一齊。
可最后,瓦朗夫人正因交男友不慎,沒有聽從盧梭的勸阻,離開盧梭后生活很凄慘,所有的財產(chǎn)都被人騙走了,丈夫?qū)λ艽直,最終郁郁而終。
盧梭聽說了她的處境,好象只是只是給她經(jīng)濟上一點資助,也沒有去看她。但是,盧梭倒是去了好幾次他們初次相遇的地方。
1928年,人們甚至按照盧梭的意愿,在她和盧梭相遇的地方豎起了黃金的欄桿,以紀(jì)念盧梭與瓦朗夫人相遇200周年,供后人瞻仰憑吊。
瓦朗夫人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女生,作為一個恩人,作為一個人。
看完這本書后,眼前便揮不去黃金的欄桿,想像周圍的景物就應(yīng)是什么樣貌的。我不知有一天,我會不會在心中為別人樹起一個欄桿?知與遇,很難,很難!在當(dāng)前已經(jīng)不再蔚藍、不再純潔的感情天空下,如果還有一雙眼睛與我一同哭泣與拼搏,那么淚水與汗水的倒影中必會映出絲縷金黃,那么生活就值得我為之拼搏吧。
《懺悔錄》讀后感 篇29
“上帝啊,把我的眾多同類召到我周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某髳簢@息吧!” 作者本人說“這是一件前無古人,后無仿者的工作”,又說“這是一幅絕無僅有的,也許是永遠不會再有的唯一的肖像”。近三百年后,坦率的世人,請問,你們的肖像,置身何處? 一個世紀(jì)的懺悔者,盧梭。
冠以天才、名流以后,又踏上尋求人性的道路,向世界宣言,“為我的可恥而慚愧吧”,盤上征服靈魂的頂峰。充滿自信的坦白,驚人的誠實,毫無顧慮,將內(nèi)心碾壓成一張紙的厚度,供世人同情也好,糟踐也罷,只顧直言我可恥、下流、卑鄙的行徑,將心撕碎了教人看。 人性最深處的丑陋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挨打獲得欲的快感、心安理得的偷盜和謊言、被逼絕境時的反誣、違背倫理的“戀母”、淫欲充斥的內(nèi)心世界、背棄朋友的不義之舉。盧梭,人性的真誠戰(zhàn)勝一切羞恥,赤條條地盡顯世人眼底。集文采、哲思、音樂天賦于一身的全才,滄桑過后,終歸探索人生的奧義,而且探的如此之深,如此之徹,深到人之心性,徹到解剖靈魂。 人生探索的盡頭,便是靈魂。千百年來,無數(shù)流傳的佳作,無數(shù)使人銘記的名字,無不體現(xiàn)著對人生的探索,而這探索的共同點,皆是人性。
人性最深處,便是靈魂。維特般少年迷茫的人性,浮士德般妄想的人性,祥子般墮落的人性,皆是如此,充滿著對人性和靈魂的探索。凡是偉大的作家,所著之作中,無不反映人性的丑與惡,美與好。每一部偉大的作品,必定有著探索人性的足跡和解剖靈魂的深度,《戰(zhàn)爭與和平》《罪與罰》《巴黎圣母院》等等傳世名著,哪一部沒有呢? 探索人性,剖析靈魂的道路從未終止,不計其數(shù)的人為之傾盡一生。然而,又有誰堪與盧梭相比,誰能超越他的直率與坦誠?又有多少人的小說中直接道白那罪惡的主人公是自己呢? 世界三大懺悔錄,又有哪部超越得盧梭所作。于我所識,真正的懺悔應(yīng)該是人性的懺悔。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多傾向于宗教,托爾斯泰的《懺悔錄》則多趨于政治,而盧梭的《懺悔錄》則更重于人性的罪惡。
因而,盧梭的《懺悔錄》是真正的懺悔,獨一無二的懺悔,正如他所言“前無古人,后無仿者”。 自傳的懺悔,又有多少人有如此直白的勇氣,用筆墨在歷史的長卷中留下無法抹去的重重罪惡,長垂青史,萬古遺臭。人性的自私,促使人們想方設(shè)法涂抹過去和篡改歷史,只為“清清白白”,而又有多少人把真實的自己流傳史冊呢?盧梭這般直白的人性,赤裸的靈魂,怎不讓人敬佩。 赤裸的靈魂,不僅需要大無畏的勇氣,更需要空前的真誠。盧梭做到了,他將靈魂赤裸裸展現(xiàn)給世人,為人生的探索畫上了句號。 人生漫漫探索,終至內(nèi)心深處,靈魂何去何存,唯有赤裸于世間。
《懺悔錄》讀后感 篇30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這本書看完,其中由于課程和時間的原因,間隔的時間比較多,所以現(xiàn)在只能模糊的記得大概的內(nèi)容,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這本書是盧梭自身經(jīng)歷的一種回顧,類似于一種自述,講述了盧梭從小到大一生的經(jīng)歷。盧梭出生于日內(nèi)瓦的一個鐘表家庭,母親因為他的出生而死亡,在他年幼時父親也因為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離開了日內(nèi)瓦,后來跟著他的姑母(舅母)生活,接受過一定的教育。他學(xué)過雕刻,在宮廷當(dāng)過差(為國王進行土地登記工作),當(dāng)過音樂家庭教師,寫過劇本,在藝術(shù)方面有一定的見解,也是一個作家和教育家,有諸多情史,在上流社會之間游走,有過輝煌多金的時刻,也睡過公園的長板,朋友眾多。
以前讀《社會契約論》的時候,就覺得他是一個絕對的自由主義者,主張一種平等的自由。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深切的感受到這種思想。當(dāng)他學(xué)雕刻覺得不適合自己時,會選擇毅然地離開出去流浪;當(dāng)他在宮廷當(dāng)差時,認(rèn)為這種工作過于呆板束縛了自己的自由,就辭掉這份工作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曲;當(dāng)他的曲子獲得國王的贊賞邀請他到宮廷就職時,他選擇了拒絕。這種對自己的向往已經(jīng)融入他的骨子里,成為他的一種品格,就算明天吃不上飯,沒有睡覺的地方,他依舊會選擇去遠方。
在我看來,這種理想主義者是很值得敬佩的,至少我沒有這樣的勇氣去踐行自己的想法,會迫于生活的無奈不得不做一些事。想到一句話,每個女生心里都住著一個三毛,渴望獨立與自由,但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三毛太少,所以她制存在于大多數(shù)女性的心里。同時我感嘆于盧梭的才華,在音樂、哲學(xué)、教育方面都有研究,并非現(xiàn)在的“術(shù)業(yè)有專攻”,而是在各方面都要涉及。
其次,作為一本自述,他并非只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同時也揭露了自身以及人性的特點。他與很多夫人產(chǎn)生過曖昧,毫無掩飾的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意,曾經(jīng)同華倫夫人同居,依靠華倫夫人才能活下去。她與戴萊斯交往時,與妓女在一起過,當(dāng)戴萊斯懷孕后,與其他女子曖昧不斷,將自己的子女拋棄,他認(rèn)為自己沒有能力撫養(yǎng)他們長大,孤兒院能給與他們更好的教育,他也會嫉妒,也會有貪婪。這些對于自身陰暗面的記錄,是我所感嘆的。人們可能會反思自己一生的行為,但很少有人能將自己的這些方面描寫的如此詳細并讓世界所知,因為人本性就是青睞于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隱藏缺點,從而受到別人的喜愛與尊重。至少現(xiàn)在的我是萬萬做不到的。
看完這本書,對盧梭的了解進了一步,心里想法很多卻無從下筆,閱讀總結(jié)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自己能夠抽出時間再閱讀這本書,有進一步的感觸,也希望下周的讀書筆記提升記錄價值。
《懺悔錄》讀后感 篇31
我順著書架,一格一格的搜索著,尋視著。最后,我拿起了它——盧梭的《懺悔錄》,哪樣的心靈,又是怎么樣的人需要厚厚的一本書來寫自己的懺悔?這是一本寫有556000個的字的書,厚厚的一本。
每天看一點,中間又因為太冗長停了下來,幾度想放棄,卻在要歸還的時候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這本書可以說是懺悔又實在不是,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
在這本書里,盧梭說:“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么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dāng)時就是那樣的人……請你把無數(shù)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于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這一個“好”字是如此震憾人的心靈,又是如此悲哀。這本是不得已之作,為了避免自己成為一個千古罪人,盧梭在晚年逃亡的路上斷斷續(xù)續(xù)的完成這本書,否則他不會寫這樣以懺悔為書名的自傳的。
盧梭就如同一個手術(shù)室里持刀的醫(yī)生,先是細細的搜尋,搜尋帶有病癥的毒瘤。再為了防止它擴散,連血帶肉的又挖又切,撕裂般的疼痛,再縫合,再切開再挖。最終卻沒有找到人們所說的毒瘤,只是尋找到一些發(fā)炎,或是紅腫的地方,實在不用如此動大手術(shù)。可是為了證明這件事,卻又必須冒著生命危險進行著一場手術(shù)。
盧梭事無巨細的訴說著自己生活的每一件事,能想到的每一細節(jié)。從小到大,接觸的人;如何處的事,如何一點點的成長;詳細的寫他受到的恩惠,受到的陷害;寫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他的做法,他的無奈;寫他一生坎坷的人生。
盧梭是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xué)家、作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是18世紀(jì)法國在革命的思想先驅(qū),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法國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音樂中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他從一個鐘表匠的兒子取到如此成就,他完全可以自傲自大,可是他卻沒有。卻以極其自卑的語言來形容他的成績,講他的音樂,講他的文學(xué),緩慢而又堅難的成績,他是如此的謙遜。
這是一本自我曝露的自傳,盧梭寫他的不光彩的經(jīng)歷和一些骯臟的想法,勇敢而真實的評判了自己。
當(dāng)今社會,你會遇到越來越多的人自戀,自萌,自我,自曝?墒峭R梭比起來就如同一粒塵土浮在空中,那么渺小,風(fēng)一吹來便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懺悔錄》卻受到人們的長久景仰,流傳千史。
當(dāng)你心有愧疚,心有疑惑,心有不安,心有秘密,去看一看《懺悔錄》,相信這本書總會給你的心靈一定的觸動。
【《懺悔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懺悔錄》讀后感09-01
懺悔錄讀后感03-14
《懺悔錄》讀后感02-27
《懺悔錄》讀后感11-05
懺悔錄讀后感09-20
盧梭《懺悔錄》讀后感04-21
懺悔錄之讀后感04-03
關(guān)于《懺悔錄》的讀后感04-20
《懺悔錄》的讀后感1000字06-12
懺悔錄讀后感(精選8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