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觀讀后感
這本書的作者,小名小豆豆,大名黑柳砌子。日本一名著名的主持人,演員,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作者的這本書記錄的是她真實的一段童年讀書生涯。這個事業(yè)有成的女士,在她年幼的時候卻是一個調(diào)皮,好動,與眾不同,曾經(jīng)一度被學校勸退的孩子,但幸運的是她人生中遇上了2個也與眾不同的人,首先是她的母親。對于小豆豆種種異類的行為以及被開除的事情母親沒有像其他母親一樣進行訓斥,抱怨,甚至在小豆豆大學一年級時母親才告訴她曾經(jīng)被學校開除的事實,因此退學的事情沒有給小豆豆的心靈留下任何陰影。
更可貴的是,當她發(fā)現(xiàn)女兒的種種不同時,她所做的,不是像一般的家長一樣,拼命用壓制的辦法去改造女兒的個性,或者說是用強迫的方式使她女兒變成一般人能接受的正常兒童形象,相反,她為女兒選擇了另一所,在別人眼里還不能接受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蛯W園。正是這所學校,還有學校校長——小林先生獨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改變了她,奠定了她一生的發(fā)展,小林先生的巴學園和小林先生的教育思想便是今天我要和大家重點分享的人和事。
一.教育是自然地教育。
大意有兩層。首先他認為應該把孩子放到大自然去。她們的學校建在一個美麗的充滿了田園風格的花園里。每天下午,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孩子就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出去散步,玩耍,在田園里散步的時候老師和學生一起,很自然地帶孩子們認識各種不同的動物,植物,像植物里難以分辨的“雄蕊”和“雌蕊”,各種不同的昆蟲,根本無須用到書本。有時,學校還單獨請真正生活在學校附近的農(nóng)民伯伯到學校教孩子們學習除草和耕種。
教育是自然地教育,他的第二個層面的意思:愛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順應孩子的自然天性,用孩子喜歡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例如:因為條件有限,在不能帶孩子真正去野餐的情況下,他讓孩子們帶帳篷在學校大禮堂里體會野營的快樂;當孩子們很好奇電車是怎么運到她們學校時,他不是直接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們帶毛毯和睡衣住到學校里,親眼目睹在凌晨時看電車怎樣被別的車子運到學校的,可以想象孩子們有多興奮,這樣的記憶比起老師的告訴會是多么的深刻和美好,當孩子膽量小,缺乏勇敢的精神時,小林老師讓學生晚上按自己的喜好選擇角色扮演妖怪或是路人,在真正黑漆漆的路上行夜路,練膽量;當小豆豆的錢包不小心掉到廁所,小豆豆自己在廁所口使勁掏時,小林先生看到了,沒有半句詫異或是責備的話,只說:掏完了,要按原樣把臟東西放回去;為了讓孩子們可以盡情玩耍不受限制,他讓家長給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學校來,而不用擔心弄臟弄破衣服;當他了解孩子們飯前喜歡說話的特點,就允許孩子們吃飯前嘰嘰喳喳先把話說個夠,甚至還特意設計了每天請一個同學飯前當眾說話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在眾人面前表達的能力和膽量…這一切聽起來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正是這種有趣的教育方式,使巴學園的孩子:每天早晨就只想快快的來到學校,下午放學也不想回家。
二.最成功的教育是無痕的教育。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里面,說教法是家長老師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方法,在我看來,說教式的教育是孩子不喜歡的,效果有時還適得其反。在巴學園,在小豆豆的描述中,教育的方式卻是:潤物細無聲。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每個巴學園的孩子管理巴學園的一顆樹,在樹上寫上孩子的名字,下課時可以爬在自己管理的樹上玩,平時為自己的樹澆水施肥;在巴學園里,有一個殘疾的孩子,為了培養(yǎng)孩子平等的健康心理,老師和校長從不對其他孩子說:你們不要欺負他,人人都是平等的,也從不對那個殘疾的孩子說:你不要自卑,你和他們是一樣的等等諸如此類說教式的的語言。(這是我們中國教育最喜歡采取的方式),而是用特殊的方式:在夏天,他讓所有的孩子,包括那個腿有殘疾的孩子,在游泳池裸泳,讓每個孩子都覺得,無論哪個身體,健康的和殘疾的,只要是自然地就是正常的。在孩子們最喜歡最想表現(xiàn)自己的運動會上,小林先生特意為殘疾的孩子設置一個讓他穩(wěn)贏的運動項目,讓他和別的孩子一樣體驗成功,讓殘疾孩子同樣得到尊重。為了避免孩子偏食,他鼓勵孩子們每天把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帶到學校來,種種行為,都讓巴學園的孩子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了孩子的愛心,耐心,責任心。
三.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
在小林老師的眼中,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即使像小豆豆那么調(diào)皮那么不可思議的孩子身上,他和孩子交流就看出了她的這種優(yōu)良品質(zhì),而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教育者,不僅要認識到這點,更要好好的培養(yǎng)好每個孩子身上這種品質(zhì)。他認為:這種品質(zhì),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家庭社會的教育而受到影響。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挖掘每個孩子身上這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并培養(yǎng)他,使之成為一種永恒的品質(zhì)。正是有這種思想,他對巴學園的每個孩子都充滿了信心。對小豆豆種種怪異的行為,他不以為奇,卻經(jīng)常對小豆豆說:你是個好孩子。對那個身體殘疾的孩子,他經(jīng)常說的是:你能行的。
因為在巴學園的快樂讀書生活,改變了那個曾不被別人接受的小豆豆。小豆豆成為了一個自信,大膽表現(xiàn),能言善辯,情感豐富,心地善良,快樂單純的人,正是這種優(yōu)良的個性促使她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演員,主持人,聯(lián)合國親善大使。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豆豆以后幾十年的生活中,巴學園的同學們一直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每年組織聚會,實踐證明所有在巴學園就讀的孩子,無論成就如何,他們都擁有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并且絕大多數(shù)因為這種經(jīng)歷,每位在成才成長的道路上都非常順利。那個曾經(jīng)殘疾的學生成為了一名高級企業(yè)的高管,那個無比愛好物理的學生成了日本一名著名的物理學家,校長的女兒,成為了一名和爸爸一樣成功的教師等等。巴學園,短短的幾年生活使所有的孩子不僅是事業(yè),家庭都受益匪淺。
寫到這里,我們在欣賞巴學園獨特的教育之余,我們應該多些思考:我們的教育隔每個孩子有多遠?教育和教育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看我們的教育,經(jīng)歷了幾個曲折的階段:在中國人口眾多,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們曾經(jīng)一度把學生知識的獲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卻忽視了學生健康心理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我們改變了觀念,明白了其實在人一生的發(fā)展中,良好的性格,習慣遠比書本的知識更重要時,我們的教育理念有了改變。我們的教育形式卻還比較單一。
在客觀條件的限制下,更多的教育都是老師或家長規(guī)范好的,想當然正確的統(tǒng)一的管理。我們忘了:每個孩子,原本他們都是不一樣。這樣的教育,就像一部機器,雖然能產(chǎn)出產(chǎn)品,但是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意和個性。不同的零件,在統(tǒng)一壓制的過程中,他是扭曲而不健康的。如何從每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如何對待不同孩子不同的行為,特別是特殊孩子的行為成了我們都要思考的問題。用小林校長的話說: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自由的思考,孩子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
【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觀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自己02-10
做最好的自己的說說04-23
做最好的自己(熱)09-24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9-27
《做最好的自己》的感悟09-15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9-12
做最好的自己朗誦08-30
做最好的自己說說05-05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