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飄》讀后感
朋友推薦的《Gonewiththewind》(飄,個人覺得譯作往事隨風比較好)在kindle里躺了很久很久,點開過許多次都無法堅持一次看完。說實話,我看過的外國名著屈指可數(shù),篇幅的冗長、人名和關系的復雜、翻譯的無感和時代背景的不熟悉,每次都讓我看得比較艱難,這本也不例外。
2017年2月22日下午,在自己做完兩個人生中至關重要的選擇后,為舒緩心情,一個人去電影院看了《上海王》。影片結束之后悵然若失地坐在影院大廳的沙發(fā)上無意又點開了這本書,看到很久之前標注的筆記:
“他從來就沒真正地存在過,除了在我自己的想象里”她不無厭倦地想著,“我愛的只是自己虛構的一尊偶像,一尊沒有生命的偶像。我自己做了一套漂亮的衣服,然后就愛上它了。艾希禮騎著馬走過來時,那么英俊,那么與眾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套在了他身上,也不管他穿上是不是合身,而且我也不愿看清楚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一直愛的是那套漂亮的衣服而根本不是他本人!
直到今天我才能想明白,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撞見的并不是愛情,只是在我們寂寞的時候剛好碰見了這么一個人,這個人讓你內(nèi)心對愛情的所有臆想有了安放。
其實你腦海中愛著的那個她,或許根本就沒有真正地存在過,你把你想要的愛情的樣子,和想要的愛著的人套在了她的身上而已。就像是把自己做的漂亮的衣服套在了走向你的艾希禮身上,其實你喜歡的只是自己喜歡別人的感覺。
引申推廣,同樣,很多你想要做的事情也許并不是你真的想去做。只是年少時你看著別人擁有,覺得很美好,然后在少年的.心里埋下一顆理想的種子,你便開始追求那些不適合也注定不屬于你的東西。年少不可得之物終究會困惱你的一生,但切勿力小而謀大,這比一輩子碌碌無為還要悲涼。
《飄》的結尾很傷感,郝思嘉在青春殆盡的時候,才愿意揭露內(nèi)心對自己的蒙騙,去接受一個無比簡單的事實:他不愛她,他只是軟弱得不知如何拒絕她罷了。而瑞德對這場漫長的愛情賽跑也終于完全厭倦,才帶著一顆疲倦的心離開。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人們對于真正愛自己的人通常是很冷酷的,得不到的才是一生的痛,盡管那個人其實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
基于這種思考,所以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做了兩個問答:
1、人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徹底地愛過別人,和不顧一切愛過后卻一身情傷,哪種更不幸?
2、人這一輩子一直都是碌碌怯怯平凡地度過,和癡狂不顧后果地追逐一件事后卻失敗得狼狽不堪,哪種更不幸?
調查的結果是,兩道題目大家都覺得前者更不幸。其實在大家的意識里還是很渴望愛和理想的,當然我不否認這種調查的結果需要刨除時間和現(xiàn)實成本,畢竟口頭上不必承擔責任和后果的選擇誰都會做。
所以怕什么,人生何須顧及他人眼光,勇敢去愛,勇敢去做,去追逐,去傷感,去體驗,你可能會后悔,但絕對不會有遺憾。
就像蕭景睿說的那般:
我之所以這么待你
是因為我愿意
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
固然可喜
若是沒有
我也沒有什么可后悔的
真誠地祝福每一對相愛的情侶都能與愛偕老
每個在等待愛情的人都能等到對的人
每一個追逐夢想的浪子都能成功
每一個心里埋了理想種子的人都能勇敢第邁出第一步
【電影《飄》讀后感】相關文章:
就電影《飄》觀后感03-09
《飄》讀后感12-31
《飄》——讀后感07-28
飄的讀后感12-25
《飄》讀后感09-06
飄讀后感10-31
飄讀后感精選04-16
《飄》讀后感05-25
《飄》的讀后感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