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記》讀后感
大概畢竟不是描述中國,也不是現(xiàn)在日本境況的書,起初讀起來很有些摸不到頭腦,便慢慢看,還好林芙美子的這部是日記形式的小說,總的還是講述個人狀況的書,因而主要情節(jié)還是看的懂的,“私小說”“日本的蕭紅”——《放浪記》讀后感。
不是很明白“私小說”的定義,盡管我知道小說也知道“私”這個字,但結合起來看,還真是一時弄不明白。因為,小說大多定義為有虛擬的情節(jié),但私又設計到隱私,但日記形式的作品應該是絕對真實的,結合到一起不免出現(xiàn)矛盾。然后我查了些資料,說到“私小說”的起源是:日本大正年間(1912年-1925年)產(chǎn)生的一種獨特的小說形,又稱“自我小說”!八叫≌f”一詞于1920年開始散見于當時的報刊上。1924年至1925年間,久米正雄發(fā)表《私小說和心境小說》,宇野浩二發(fā)表《私小說的我見》等,認為私小說是日本的純文學,是散文文學的精髓,竭力加以推崇,引起文壇的議論,從此這個名詞便被廣泛使用。對于私小說的概念,日本文壇一向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解釋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的,均稱為私小說。但人們多數(shù)傾向于狹義的解釋:凡是作者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孤立地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和心理活動的,稱為私小說,讀后感《“私小說”“日本的蕭紅”——《放浪記》讀后感》。按久米正雄的說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當?shù)乇┞冻鰜淼男≌f。 1945年伊藤整和平野謙又提出新的說法,認為私小說就是心境小說,并把廣義的私小說分為調(diào)和型和破滅型兩類。他們認為把人從“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機”中拯救出來是私小說的特征。表達“生存的危機”感的,是破滅型;相反,要克服“生存的危機和破滅”,以調(diào)和自我作為努力的目標的,是調(diào)和型。日本的私小說多數(shù)屬于后一種類型,但也有不屬于這兩種類型而僅寫自己的私生活的。
《放浪記》這本書大概就是我“私小說”的啟蒙老師了吧,以前還真沒有接觸過“私小說”這一名詞。作者林芙美子作為“私小說”的代表,向我展示了另一種文學形式,被人譽為“日本的蕭紅”(查資料的時候才得知),回想起蕭紅的.一些作品,的確很相似的女人,都是歷經(jīng)苦難的底層婦女,都對底層勞動人民有著與生俱來的同情心,都是沒遇到好男人的敏感而魅力的女子,都喜歡文藝男青年卻落不到好下場……這樣的日記體,不免還讓我想起《安妮寶貝》這本書,一位猶太女孩在二戰(zhàn)時期寫的日記,感動了很多人,我也是其中一個。像這樣毫不保留的展示一個人的心理甚至私密事情的文學作品,真實而現(xiàn)實,確實有他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