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一年》讀后感
《東京一年》讀后感1
東京一年拯救了蔣方舟,我也無比希望明年獨自在英國的一年可以拯救我。我在自己的公眾號里寫過下面這段話,“和孤獨自處一直是我希望具備的能力之 Top 1。從小到大,我?guī)缀鯖]有獨處的經歷,高中連去衛(wèi)生間都要和閨蜜手挽手?晌抑饾u發(fā)現(xiàn),在這些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我丟失了審視和反省自己的能力。我想,20xx年,我可能會因為聽不懂教授的課,無法和操著濃重口音的房東交談,飯菜吃不慣一個人等等失聲痛哭(我特別愛掉眼淚)也可能會從此喜歡上一個人逛美術館,一個人看電影,交新的朋友,在失望和希望中慢慢重塑人格與內心!
回到書本身,以日記的形式呈現(xiàn),是很勇敢的,但好在她的日記里多是自己對文藝的見解,所以很多人說有掉書袋之嫌。但我覺得還不錯,很多觀點雖有些憤青,卻新穎獨到。方舟這樣天賦異稟,老天賞飯吃的女孩子,是辛苦的,她們要不斷努力以達到人們對天才作家的期待。
我從去年起開始記日記,很多時候會覺得言之無物。日記不是流水帳,滲透自己的思考自然更好。我要向方舟學習!沖鴨!
《東京一年》讀后感2
這是一個悠閑自在的下午,有學習任務,但也并不著急。腦袋里涌出很多想法,有關于現(xiàn)在、未來,有關于煩惱、喜悅,也有關于理想、現(xiàn)實。
這本書是之前就讀過的,是一本愜意雅致的書,有種日式的冷靜氛圍。文字常常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深度和眼界范圍。比如目前我很喜歡余秀華的詩,破碎流動的詩意固然很美,以最淳樸的情感打動人,但也逃離不出高粱、麥子的局限。當蔣方舟在觀賞歌舞伎表演、在美術館看畫展、看藝術祭...在面對藝術時候熟捻地侃侃而談,她的博聞強識真是令人自慚形穢啊。
這是一本日記式的文集,里面有很多對她自己的剖析,比如她說“我同樣從小生活在一個不鼓勵表達情緒的世界里,有一個以木訥平靜作為最高標準的童年,長大之后,從事的工作卻像一個孤獨的礦工——每日不知疲倦地深掘自己內心所有隱秘幽深的角落,使之暴露”,年少成名卻過早擁有了一顆滄桑的心,活得自知、克制,世界上什么事情不是這樣呢?得到一些,又失去一些。整本書我比較喜歡前半本,可能因為更“平易近人”一點,也是我的局限和狹隘。
書里引起我共鳴的句子很多,但最喜歡的是“并不清貧的獨身女學生,真是一種最理想的生活了”,也是我的追求啊。
我不喜歡任何糾纏不清、互相消耗浪費的關系,清白最好。我常常喜歡一個人走很遠的路,一點也不覺得疲憊。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可以思考人生,可以追憶往事,可以無所顧忌咧嘴笑,也不會有人追問你原因,再重復一遍就不好笑了呀。我喜歡這種干凈利落的狀態(tài)。
大學以來,通過很多方式認識了各種各樣厲害的人,也想自己變得同樣厲害。但是也不能放棄做自己,復制別人的生活是很沒意思的,就跟談戀愛一樣沒意思。所以要繼續(xù)讀書的呀,過愜意的生活,讀想讀的書,學想學的技能,走很多路,看很多風景...因為我對未來有一百種期待,每一個階段都有想嘗試的事物,甚至對每一個今天明天都有很多安排,生命其實很值得。喜歡積極樂觀、自信上進而且坦誠的人,人都是想向上生長的,自怨自艾大多是懦弱。
前兩天就業(yè)指導課結課,老師在下課鈴聲里緩慢地說:“夢想彌足珍貴!备咧挟厴I(yè)后,渾渾噩噩生活里,已經很久沒有老師這么坦白地談夢想了,他們都是像見不得人似的警告著這個社會殘酷激烈的競爭,說些“碩士出來去普通小學任教都沒有優(yōu)勢”的話,讀書筆記.想讓我們警醒,有些人淡漠,有些人躍躍欲試,有些人陷入更深的焦慮里。聽過很多經驗道理,但生活還是一樣的云淡風輕,夢想是一個美好的詞語,我常常做夢幻想,但閉口不提夢想,然而我在心里是有期待的。
讀書的重要性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富足的精神世界,也能更好地面對生活,詩意地棲居。
德國詩人荷爾格林《人,詩意地棲居》里寫道:當生命充滿艱辛,人/或許會仰天傾訴:我就欲如此這般?/誠然,只要良善純真尚與心靈同在,/人就會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測自身。
無意間看到今晚零點許嵩發(fā)新專輯,他依舊是風趣沉默、眼睛清亮,好像從未裝載過那么多沉重,表現(xiàn)出來的,是無比的少年氣質。然后下午在重溫他的歌,每一首的旋律歌詞都很熟悉,很多事情就歷歷在目了,很多記憶就抖落了漫長時光里的灰塵,又重新一點一點浮現(xiàn)在我眼前,比如透過樹葉的耀眼陽光。
很多失去的東西都是回不來的,比如我如小鳥振翅撲騰倏忽而過的童年。
《東京一年》讀后感3
蔣方舟的`《東京一年》,讀來其實更像是蔣方舟一年,與東京沒有太多地緣關系。會知道蔣,好像還是因為看理想,這個與我同齡的女生,在對人事物的感觸中生發(fā)的觀點、想法很多時候我覺得確實有同感,因此也微博上一直關注。
文中在接待父母來日后的經歷中,對“愛想象中的人很容易,可當他們來到你的面前,愛他們就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這一感慨深以為然。當面對面時,我們彼此還剩什么以對?很多人都羨慕職業(yè)作家的生活,想象著時間自由、經濟獨立的烏托邦式生活,其實不然。近期,有個同事朋友經種種緣由決定辭職,在我的立場而言這是件極其冒險的事情,因為“生活的沉沒成本太高”,但我也尊重其立場之下的決定,因為作為他者,不需要理解,只需要尊重即可。
在從小耳提面命的“獨立”教育下,加之工作后的狀態(tài)相對滿意,會讓我害怕“完全真空的生活,沒有目標與意義,每天一睜眼就是一大片需要填充的空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把時間拉得很長遠,把濃度稀釋,才能填充過完一天”,但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有過所謂意義的生活呢,也不過是借由工作將真空的日子拉得長遠而稀薄而已。
蔣方舟在書中引用了波伏娃的一段話:“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fā)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fā)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正是這種反誘惑的教育,讓我一直對人保持內心深深的不信任感,覺得只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才能真正腳踏實地地立足于這森然的社會之林。同時,也作繭自縛,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愿意去承擔冒險失敗的風險,“人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庭院,這個庭院是開放的,歡迎很多人來做客。但是庭院中還有一個小木屋,小木屋的門是緊鎖的,那鎖很難打開,有時是連環(huán)鎖,有時甚至是死鎖”。
認真生活,認真工作,認真吃每一口食物,看每一處光景,感受每一種情感,在認真中把日子過得輕盈又豐滿。
《東京一年》讀后感4
人踩著落葉回宿舍,覺得能夠這樣度過一輩子。并不清貧的獨身女學生,真是一種最理想的生活了。
在世界上所有的職業(yè)里,恐怕只有作家是越清醒才能越優(yōu)秀的。其他職業(yè)的成功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催眠,鼓勵自己克服缺點,戰(zhàn)勝脆弱。只有作家不需要,作家住在自身缺點搭建成的監(jiān)獄里。
東京是一個沒有人打攪,也不必打攪別人就能夠活得很好的城市。
——蔣方舟《東京一年》
十一月,寒冷終于帶著利刃刺破溫暖的面紗,但當我拿起《東京一年》,看見封面上的這段話,就像給心底印上一個暖心的吻。
寫作,這個從小學就開始的課程教學,似乎并不是很討喜,而作者蔣方舟,怎么可以從七歲就開始寫,然后出版自己的書?
相同事物的不同視角都會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我想蔣方舟就是學會了用獨特的視角看待每個事物,這與她的文學修養(yǎng)和藝術造詣分不開,《東京一年》這本書里,提到了很多關于日本的文化、典故甚至是文學作品和著名作家,蔣方舟所到之處、所見所聞,都可以與經驗和知識做完美的聯(lián)結,這是作家的成功之處。
在我的知識儲備中,東京在我的腦海中并不能拼出一個完整的畫面,很想通過這本書了解日本、了解東京。
讀完整本書后,名勝、景點、飲食等等關乎旅游的介紹概覽反倒退居其后了,重要的是,日本文化和人性,甚至是種族、歷史等命題會占據(jù)頭腦的大部分空間。原來,這就是優(yōu)秀作家看待事物的視角;原來,這就是優(yōu)秀作家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
寫作是個艱辛的過程,需要親身經歷體驗很多生活的細節(jié),用文學語言陳述事實,將文字升華為具有社會價值的作品。而如何權衡拿捏事實和真實之間的分寸,就是語言文字之魅力所在。
在事實和真實之間探索,在充實和空虛之間猶豫,這對我來說,就是寫作最大的魅力。
【《東京一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櫻花,東京_1200字02-22
東京大學入學條件03-20
在東京配眼鏡哲理故事02-15
社會好人好事:護士在東京急救癲癇女孩05-17
初一年級的《哈利波特》讀后感04-13
初一年級《朝花夕拾》讀后感600字04-13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03-19
初一年級的哈利波特中學生讀后感04-18
高一年級讀后感的滿分作文600字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