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美學散步》讀后感

        時間:2022-06-17 17:40:5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美學散步》讀后感(通用11篇)

          《美學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書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卻熠熠發(fā)光!睹缹W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著作。下面給大家分享《美學散步》讀后感,歡迎借鑒!

        《美學散步》讀后感(通用11篇)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1

          最近讀到一兩本關于美學的書籍,我慶幸自己能夠想到讀它們,因為在此之前對于美學我是個門外漢(現(xiàn)在也不算內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讀易先生的《破門而入——講美學》,才知道美學不是教你“裝房子、買衣服、交女朋友”,而是相當大的一個社會科學,它原本是在各藝術門類學科之上的學科,是個統(tǒng)領。抽象而枯燥其實才是美學研究的特點,因此西方美學的大家也都是哲學家,比如柏拉圖、蘇格拉底,還有康德和黑格爾。既然美學也是哲學,她就必定具備哲學求真理的特點,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學里其他問題一樣,往往是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雖然易先生講的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讀此書我仍然費力,因為它需要一顆極其抽象的哲學的頭腦。

          真正有點感覺的是讀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此書較為具體,如同書名,仿佛是在美學的境地里做一次心靈的散步,詩樂書畫,悠哉美哉,還可收獲良多。正如他在前言里說到的: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無論鮮花或燕石,不必珍視,也不必丟棄,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說這兩本書究竟與我與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對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來干系的。宗先生在“美從何處尋”這章中,講到了尋找美的兩種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移我情就是改造我們的情緒和思想,使之能夠發(fā)現(xiàn)美并創(chuàng)造的表達美,以成為藝術。“我們的情感要經過一番洗滌,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厲害計較才能發(fā)現(xiàn)深度的美!币剖澜缇褪歉淖兪澜绲默F(xiàn)象,使它能夠成為美的對象。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來美化世界。雖然宗先生一直強調美是客觀存在的,但在我看來,無論移我情還是移世界,都將是人為的主觀的對美的探尋。

          當代社會機器轟鳴、網絡發(fā)達,人們早已沒了賞月的閑情,更別說這晚無月的中秋。問題是這樣的美境就丟失了嗎?如果所有的物質我們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變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機械的死的過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無趣,要么只顧忙碌焦慮,無法發(fā)見身邊的美,為什么呢?“我們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沒有地方可以發(fā)現(xiàn)美的蹤跡!”如果一個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嘗到的是苦悶,而不會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緒的波動、思想起伏,不把自己關在狹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廣闊天地里去尋找美”,我們才能真正找到美。

          這大概是我這樣的都市人去找這樣的書來讀的原因吧!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2

          《美學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書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卻熠熠發(fā)光。作者是宗白華先生,因為作者是個詩人,所以整本書的主要風格是詩意濃厚,閑適舒緩,令人讀起來非常有趣味,不會失于泛泛而談,但又不至于過于深奧難懂。

          當你翻開這書時,便會想全心全意一氣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間會有任何間斷,因為在看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令人拍案叫絕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讀有助于對這本書里的所有思想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對其中東西方文化碰撞有更為深入的把握。當我真的如饑似渴地將這本書狼吞虎咽般讀完之后,還是手不釋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細細地將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通讀和精讀兩種方法。通讀只讓我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全書風格上講,文筆優(yōu)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閑適。從其內容來說,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學蘊于其中,不會艱澀難通,但是你也不能馬上獲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處好景致時,便要駐足細賞!睹缹W散步》這部書就是這樣的,行到思想靈光閃現(xiàn)處,要靜下心來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這一功夫是后來在細讀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出來的。

          今還記得里面有引用李麗對宗白華《美學散步》的評論,她是這樣說的:“‘散步’當中有古老周易演繹我們祖先‘天人合一’觀念的直觀、感知和體驗;有禪宗以凈的心去體悟觀照萬物的境界;有老莊、玄學追求的靈氣飛揚的思辨智慧;有亞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邏輯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經驗主義哲學中對感官體驗的重視;有康德把時空作為人類感知方式,把心靈作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見;有黑格爾否定的思考的辯證思維;還有在20世紀中西文化碰撞中為人們普遍運用的比較中見同異,同異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蔽曳浅M饫铥惥脑u價,而且她表達的是那樣的緊湊。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3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著作。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艱深、晦澀、術語多,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美學,文字清新淡雅。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自己從他解放前后的三十多篇美學論文中精選出來的文集。文集主要分二個部分:其一,主要是總論的談美的問題和文藝中的空靈與充實;其二,主要是以西方美學思想的營養(yǎng),體味中國的藝術精神、特別是莊子的散文、魏晉的人格美以及中國詩、書、畫、音樂的藝術意境;其三,主要是對外國美學家和藝術家的評論以及詩歌方面的專論。

          作者用他的這種一以貫之的看法引導我們去欣賞中國的詩歌、繪畫、音樂,尤其是中國的書法。中國人哀樂的情感能在書法里表現(xiàn)出來,像在詩歌、音樂里那樣。別的民族寫字還沒有能達到這種境地的。作者認為,寫西方美術史,往往拿西方各時代建筑風格的變化來貫串,中國建筑風格的變遷不大,不能用來區(qū)別各時代繪畫雕塑風格的變遷。而書法卻自殷代以來,風格的變遷很顯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術史中的地位,憑借它來窺探各個時代藝術的特征。

          一個人看到的景色是否美好,多半和此人得心境由關,也可以說景色的美否是由心來決定的。心也會限制視野,但同時,洗滌、凈化過的心靈也會因為心境的提升而看到更美、各廣闊的世界。我們從外界的事物上學習加深對世界的理解,對美的感悟,從而在再次面對著世界時能了解地更深,看地更透徹。生命就是美。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個主觀判別,不是屬于事物的屬性。美永遠是主觀世界里特有的產物。因此,我們也不能說美是什么,只能說什么是美的;也可以說,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給人的感受。生命帶來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著美。

          讀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感到撲面而來的生命氣息,是生命的節(jié)奏和對人生的關懷。就像劉小楓總結的:“作為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chuàng)造……在宗白華那里,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美學散步》中每篇文章皆是珍奇的寶石,折射著理性與感性的光輝,或論詩與書法,或論音樂與舞蹈,或論建筑與雕塑,乃至代表著整個宇宙之美的事物,“愿每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他”。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4

          《美學散步》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宗白華是五四新文化大潮沖出的新一代學人,早年曾留學歐洲,足跡踏及藝術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過詩集,他本來是個詩人。青年時期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贊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構成了他美學篇章的特色。這個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寫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實在是宗白華一生關于藝術論述的較為詳備的文集。他沒有構建什么美學體系,只是教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教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的態(tài)度,直至形成藝術的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宗白華曾在集子里這些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于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征。因此,閱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的欣賞。

          宗白華美的態(tài)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他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fā)現(xiàn)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fā)現(xiàn)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致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fā)現(xiàn)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tǒng)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5

          手指落在鍵盤上,卻不知道從哪談起。實不相瞞,寫讀書筆記完全是因為要完成單位下發(fā)的任務,本身是反感的。但當決定落筆之時,不得不說,這樣的被迫是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那就從我選的《美學散步》這部書說起吧。

          這本書是一本關于美學知識的書籍。最早接觸美學,源于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增強個人的審美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熟知的已經適應了的環(huán)境中,對周遭的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不管是居住條件、飲食習慣或是生活環(huán)境,很少去體會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當我們走出這個環(huán)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環(huán)境差異比較大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會對那里產生許多的好奇心,或許會對那里的建筑,那里的飲食,那里的山川河流,產生各種美感。

          反過來,也許那里的人們來到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因為差異性,也會產生好奇心和許多美感。聽起來似乎都和距離有一定的關系。當我們將熟知的事物拉開一定距離欣賞時,往往會產生意外的美感。遠方是美景,我們早已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其實也是一幅獨特的美景。這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睜大眼睛尋找美的信息。除了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們積累一些美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細想來,我最早接觸美學方面的知識,是從聽美學大師蔣勛老師的音頻節(jié)目《美的沉思》開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上的路上,飯后、睡前的空余時間,這檔節(jié)目都在陪伴著我。從西方藝術文明起源到歐洲文藝復興,從中國古代美學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學的詩詞之美,這些都如雨露清泉時刻滋潤著我的心田。蔣老師就像一位美的布道者,將我引入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圣地。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6

          美學歷來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因為美正常依附于歷史,文學,藝術等存在,并成為歷史和文藝的靈魂。一直以來,美學家談美學都是從歷史或者文藝入手。

          譬如《美的歷程》中,李澤厚先生按照歷史的發(fā)展梳理美學。從遠古到商周,從盛唐到明清。一個個看似無關的細碎事件被從歷史中篩出來串聯(lián)在一起,組成了幾千年來綿延不絕,若隱若現(xiàn)的美學脈絡。這種在千年歷史中拿捏,為美學把脈的.能力,無疑對審美的敏銳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其實另一位美學大家朱光潛,也按照歷史的經絡闡述過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中,我們看到的,其實不僅僅是美,更是西方歷史文化的結合體。是雅典學園到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對美的不同理解,不同的鑒賞與思考。不同的是,朱光潛把人作為一個觀賞者,看美的發(fā)展,美的升華與變化,把“我”作為一個置身事外的記錄者,記錄下了浩浩百萬字的美學體系,森嚴而宏偉。李澤厚則對這種態(tài)度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美是隨著人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

          人是美的鑒賞者,更是創(chuàng)造者。美的感覺起源于人的思維,因而人不存在,美也就不存在了。不能說兩位大師孰是孰非,只能說這是唯物主義美學和唯心主義美學的碰撞。但是在我個人看來,感受龍飛鳳舞的遠古圖騰,撫摸銹跡斑斑的青銅器,吟哦氣吞山河的盛唐詩歌,欣賞清雅超然的山水畫作比嚴肅地審視厚重的歷史,探究一部部哲學論著帶來的美感更深入人心,更能引起一個普通人發(fā)自內心的共鳴。

          不妨再將眼光放到《美學散步》上來。同樣是負有盛名的美學著作,宗白華先生并沒有像前兩位那樣按照中西歷史發(fā)展來梳理美的脈絡。正如書名所說,這本書就如同散步一般,漫無目的的散步。走到哪里,拾起什么,便對它講解一番。看上去,似乎這本書根本就不成體系,根本就是隨筆,山水,素描,雕刻,書法,哲學,詩歌無所不談。但就在這雜亂無章中,宗白華先生卻又有條有理地帶我們探究了一個個美學的大問題:虛與實,道,留白,舞,生命的意蘊。在虛與實,陰和陽,充塞與空白,最高理性和最高生命等等對立的碰撞與融合中,一切已達化境,因而產生了美。再將其與朱光潛,蔡儀等的唯物主義美學對比,發(fā)現(xiàn)在這方面,宗白華和李澤厚不謀而合。

          唯物主義的美學研究者深究著本體論,認識論等鉆研,于是,對于美學的研究越發(fā)艱深,忽焉在前忽焉在后,體系巨大而難得要領。而宗白華和李澤厚則選擇了另外一條路,跳脫出來,不再苦究美的哲學邏輯。他們認為,與其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文藝中尋找美的邏輯,美的原理,不如探尋你的內心。因為美的感受正是發(fā)源于你的心。羅丹的雕刻,陶淵明謝靈運的山水詩,王羲之的書法好,好在哪里,無非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和美的對象融合在了一起,借以一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向外發(fā)現(xiàn)自然,向內探尋自我,于是山水等外物空靈化了,也附上了情致,美自然也產生。這種境界有一點道教的天人合一之感。因此,看《美學散步》《美的歷程》時,很容易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冥合天人的宗教境界。

          說罷關于美學的唯物和唯心。另一方面,不妨來看看這些美學著述的依托。

          比如《美學散步》,主要是依托著陰陽虛實等意境,依托著審美的心來闡述美。至于其中涉及的素描,雕刻等等,也著重于藝術家本身的境界思想來講,而非立足于專業(yè)技法。因此,可以說這是一部隨心的書,他的邏輯是始得西山宴游記中“與萬化冥合”的超然境界。讀這本書,不能用腦子,只能用心。而浩浩百萬字的《西方美學史》則扎根于西方歷史,探尋歷史的美學,每一處論述都注重著邏輯,嚴格的剖析著各種美學哲學流派的發(fā)展,繼承。如果說美學散步是隨意綻放的空谷幽蘭,那西方美學史更像是一棵根系深厚,枝繁葉茂的橡樹。

          與《西方美學史》類似,《美的歷程》也是依托歷史,只不過是依托華夏的歷史。這本書對美的研究不像《西方美學史》那樣邏輯嚴密,一枝一葉一根一脈的來源去向清清楚楚!睹赖臍v程》對于中國歷史中的美,采取了一種大刀闊斧的取舍,摸到了千年以來美的脈搏點,龍鳳圖騰,青銅饕餮,楚辭唐詩,魏晉風流等等等等。將一個個極美的點從歷史的煙海中挑出來,連成一脈。如果說朱光潛是大禹治水一般將九州山河開辟分明,各行其道,那李澤厚就是傳說尋龍點穴的高手,睥睨山河,找出一峰一嶺,點出美學的龍脈。

          至于蔣勛的《美的沉思》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又與前面的幾本論著有所不一!睹赖某了肌分塾跁,《人間詞話》著眼于詩詞?此埔槐臼菚ㄕ撝,一本是詩詞鑒賞。卻又無時不刻讓你感受到美的宣泄。蔣勛與王國維一樣,曾經致力于對西方美學的研究,蔣勛承襲泰納,王國維承襲叔本華,尼采。而后,他們又出奇一致地感受到了華夏大地的美,將眼光放回到了中國這片土地上來。

          于是這兩本書便有了依托,兩種古老的中國藝術形式——書法與詩詞。不難看出,這兩本書盡管有西方美的影子,但根還是中國的。譬如王國維,很好的繼承了中國的古雅美,在嚴羽和王士禎的神韻說和興趣說基礎上提出了耳熟能詳?shù)木辰缯f。這才有了中國婦孺皆知的美的三重境界。

          其實,不管如何來看,這一本又一本著作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每一個美學家都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但又沒能展現(xiàn)出美的全部。而當這些著作放在一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這就是我們人類已經認知的美。邏輯的,內心的,嚴謹?shù),虛無的。

          而通過《美學散步》《美的歷程》,其實給我們帶來的,是展現(xiàn)了美的更多的方面。只要人類的歷史還將繼續(xù),那么人類就會不斷創(chuàng)造更多,更豐富的美。我們也許無法完全明晰從古至今的一切美。但至少,通過閱讀這一冊又一冊書,我們可以掌握一點美學的脈絡。因而,將自己也作為美學的主人公,美的建設者,去參與創(chuàng)造這宏偉精妙而又千姿百態(tài)的美學史詩。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7

          當我把《美學散步》從圖書館給借回來后,發(fā)現(xiàn)它的內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全是專業(yè)術語而且文謅謅的學術著作,而是文辭優(yōu)美、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的美學奇葩。

          閱讀這本書確實是一種享受,宗白華先生用他抒情的筆觸、透徹的感悟引領讀者體味中西藝術的精髓,待我們“散步”歸來,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靈和靈魂得到了很好的凈化和升華。宗白華先生用自己的心靈和靈魂感受著世間萬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暢美妙的文字將其訴諸筆端。在宗先生看來,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絕對是非邏輯的,亞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體系性思想,莊子在“散步”中領悟到了宇宙的玄妙,達·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諦。在各種美學現(xiàn)象和藝術門類之間,“散步”是梳理美學、藝術學思想、親近藝術靈動的方法;在中西美學之間,“散步”是凸顯中國傳統(tǒng)美學個性精神的方式。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上網搜索過一些關于宗白華先生的信息,原來宗白華先生與朱光潛、蔡儀、高爾泰、李澤厚并稱為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治學特點是不建體系,而是注重對藝術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劉小楓對宗白華先生的評價那樣:“作為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chuàng)造,在宗白華先生那里,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使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生成和發(fā)展于中國面臨軍事和學術危機的特殊的歷史時期,古老的祖國既面臨政治、軍事的壓力,又面臨學術的危機。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風潮中,他并不隨波逐流,堅持以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為參照,凸顯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梳理和闡發(fā)。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導我們去欣賞中國的詩歌、繪畫、音樂。他曾坐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默默領略了一小時,我不禁為宗先生對藝術對美近乎癡狂的態(tài)度而慚愧,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社會中,已經很少有人可以有著這么平靜的心態(tài)去欣賞藝術。我不但要吸取宗白華先生的美學知識,也要學習宗白華先生對待藝術的那種態(tài)度。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庇纱丝梢,對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錯采縷金的美,宗白華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

          如果要我在這兩種美中做選擇,我也會選擇前者,因為芙蓉出水的美真實而且天然。正如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相比,我更喜歡中國的水墨畫的淡雅和簡單,其實詩詞畫都類似,有時候太滿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適當?shù)牧舭撞攀歉呤帧?/p>

          宗白華先生在發(fā)現(xiàn)美的時候,態(tài)度既是超脫的,又是入世的,他為我們讀者展示了一個極美的人生和宇宙,這里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白華先生從一丘一壑中發(fā)現(xiàn)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fā)現(xiàn)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正是這種景致的準確描繪。

          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宗白華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靈光的高僧,中國美學遇到他真可謂幸運,他學貫中西,中國美學特色被熔煉出并標舉,最終被貫入了一種深沉摯厚的生命意識。

          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

          看完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學散步》,感覺正如編者在重版說明中講到的:“我們懷念那拄著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們品味著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愿每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她!

          我們要從宗先生成功的學術研究中吸取營養(yǎng),在積極吸納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時,立足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力凸顯民族文化的個性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因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顯出奪目的光彩。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8

          美學散步,是一本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開始就被這書名吸引,如此詩情畫意的名字,但,美學與散步如何揉合?

          當我隨便翻翻,發(fā)現(xiàn)這與別的美學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晦澀艱深,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寫美學,文字自由自在,風格無拘無束。

          書里的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于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征。因此,閱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這本書確實讓我有所收獲,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進行藝術的欣賞,令這個美學門外漢的我,很形象生動了解關于美學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書中的“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這章中關于意境境界的部分,來說說我的看法。

          正如這章的引言所說,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就中國藝術方面——這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譽為意境中經典詩篇,元人馬致遠的那首《天凈沙》小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寫景,著了末一句寫情,全篇點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棖觸無邊的詩境。

          在一個藝術表現(xiàn)里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fā)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是情,情從景生。

          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意境,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現(xiàn)種種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樣的美。

          在書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給我們分析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

         。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

         。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

         。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jié)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chuàng)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所以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所以中國藝術家不滿足于純客觀的機械式的模寫,而總是要在對對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調。

          正是中國意境藝術區(qū)別于其他民族,才顯出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采、最動人的篇章。

          而在這部書里其他部分,宗白華用他細膩的筆觸與心靈,帶領讀者與中國及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一同散步,等歸來,便發(fā)覺自己的心靈亦得到了升華與凈化。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9

          《美學散步》里給我印象較深的是以下內容:詩、畫的美及兩者的關系、書法、音樂和建筑、國外的雕塑,以及藝術意境和從藝術中反映出來的哲學理念。作者的文字流利、內容豐富優(yōu)美、見解獨到。

          關于詩和畫的分界,作者認為:詩傳畫外意。詩留給人更深長的想象空間,他列舉了達芬奇用了四年時間畫出的蒙娜麗莎的眼睛。有時候詩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攝影作品的題目一樣,能夠拔高藝術作品境界。另外,詩還能詠時間,而畫只能捕捉瞬間。

          很多詩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齡的《初日》: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云發(fā)不能梳,楊花更吹滿。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閨畫啊!皻w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薄敖袢蘸鰪慕贤,始知家在圖畫中!薄疤柕墓猓粗缙鸬撵`魂。天邊的月,猶似她昨夜的殘夢。”自然無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處處表現(xiàn)這種不可思議的活力故。照相片無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攝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現(xiàn)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要有發(fā)現(xiàn)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詩的意境!耙饩呈乔榕c景的結晶!蓖醢彩姡簵盍Q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相見江南。“半江殘月欲無影,一岸冷云何處香!庇朴菩臅钐庪y與君說。

          中國各門傳統(tǒng)藝術(詩文、繪畫、戲劇、音樂、書法、建筑)往往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包含(如詩文、繪畫中可以找到園林建筑藝術所給予的美感或園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園林建筑藝術又受詩歌繪畫的影響,具有詩情畫意)。作者將中國傳統(tǒng)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詩歌、繪畫、工藝美術等)歸納為兩類:芙蓉出水的美和錯采鏤金的美。其中,魏晉六朝是一個轉變的關鍵。陶淵明的詩顧愷之的畫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種自然可愛的美,漢賦、明清的瓷器、京劇舞臺上濃厚的彩色的美是錯采鏤金的美。作者極推崇魏晉,因為這之前—漢代—在藝術上過于質樸,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統(tǒng)治于儒教;這時代之后—唐代—在藝術上過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道、佛三教的支配。晉人的美,是這全時代的最高峰,傾向簡約玄澹、超然脫俗。

          埃及、希臘的建筑、雕刻是一種團塊的造型,中國古代的繪畫不重視立體性,而注意流動的線條,把形體化成為飛動的線條,著重于線條的流動,因此使得中國的繪畫帶有舞蹈的一位。國外的很多畫家、雕刻家注重光和影,中國話卻是線的韻律,光影都不要了。這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筆墨的影響。西方畫家是由幾何、三角構成透視學的空間,,而中國畫是詩意的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空間。西洋在埃及、希臘以來傳統(tǒng)的畫風,是在一幅幻現(xiàn)立體空間的畫境中描出圓雕式的物體,特重透視法、解剖學、光影凹凸的暈染。中國畫法不重具體物象的刻畫,重意境。西畫的透視法是畫家立在地上平視的對象;中國畫的透視法是提神太虛,從世外鳥瞰的空間立場。中國畫的空間構造,既不是憑借光影的烘染襯托,也不是移寫雕像立體及建筑的幾何透視,而是顯示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間感型。

          歌德說:建筑是冰凍住了的音樂。中國的建筑、園林、雕塑中都潛伏著音樂感—即所謂韻。中國園林建筑喜歡用生氣勃勃的動物形象,飛動之美,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特點。相較而言,希臘建筑的雕刻,多半用植物葉子構成花紋圖案,中國的植物花紋直到唐代以后才逐漸興盛起來。中國慣用園林來處理空間美感,如天井、院子。園林中的設計除了“游”中“望”,還可以“借景”。山水是詩人畫家書寫情思的媒介,藝術境界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xiàn),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chuàng)構。中國人愛在山水中設置空亭一所,作為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焦點和精神聚集的處所。靜穆的關照和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兩元,也是構成“禪”的心靈狀態(tài)。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10

          《美學的散步》,收錄了宗白華先生關于美學和藝術學的論述及另外33篇小品文。關于美學和藝術學的論述,是作者在大學期間給學生授課的講稿,內容十分抽象,屬于純理性的范疇,其與物質可感的現(xiàn)實世界相隔甚遠,是高度的概括,需結合具體的實體或放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去理解,非仔細研讀而不能得其精要。33篇小品文,有關于美與藝術的散論,有關于詩歌的通信,也有為書籍所寫的序言和演講辭。涉及到美學和藝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建筑、音樂、繪畫、書法、詩歌等等。宗白華先生精通美學和哲學,其對于藝術的探究,有自己獨到的理論和建樹,將美學和藝術的觀點與社會生活和人性思想相結合,以細膩的筆觸和優(yōu)美的文字剖析了藝術與美和現(xiàn)世生活的關系,給人的精神世界吹去了一股清涼的風,帶來了溫和的美的享受。

          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對美的追求。遠古時代人類就知道以樹葉蔽體,知道在器物上雕刻花紋,說明人在天性中本能的就有美的意識和向往。五千年的文明進程,人類對美有了深刻的認識并將美上升到了理論的層面專門來研究,可見,美不單是一種藝術上的實踐,更是一種理論意義上的建構。從表現(xiàn)美,到以美的理論來指導美的實踐,在這個相互作用交替往復的過種中,人們提升了對美的認識,領悟了美的本質。個體意識的覺醒必將影響到群體,既而推動整個人類意識的進程。美就是這樣生發(fā)而來的,它不斷的以新的形式出現(xiàn),不斷的得以校正和發(fā)展,成為一個又一個歷史時期的印跡。可以這樣說,美豐富了歷史,也豐富了人類的心靈。

          談到美,必然離不開藝術。藝術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以生存必需和本能為基礎上的人類精神的高地。在這個高地上,人類能夠體驗和感覺到生命的快樂,進而醒悟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音樂、舞蹈、美術、文學,這些無疑普遍地給人以精神和靈魂上的洗禮。藝術是最能直接表現(xiàn)美的,藝術是美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欣賞一幅畫,說畫得漂亮,這就是美的最直接地流露,我們感受到了它,畫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反之,我們說某部電影演得一團糟,就是對其藝術價值的否定,認為其“不美”,也是對美的評判。

          但是,人畢竟不是每時每刻都生活在藝術當中,更多的時候,人是生活在現(xiàn)實的工作和勞動當中的,與柴米油鹽為伴,和喜怒哀樂為伍。因為個人受教育程度以及際遇和心境的不同,對美的感受和認知程度自然迥異。但是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一直在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好是本質,條件要富足優(yōu)越;美是形式,外在要高尚優(yōu)雅。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要走。但是不論條件是好是壞,美的內核取決于人的認識和內心的操守——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這個古訓早已被世人所接受。心靈的美,才是本質的美。也只有心靈的美,才有可能談及對美的發(fā)掘和升華。

          在生活中,人們不斷地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最終是為了傳播美。對美的感悟和投入越多,個體的生命也就越覺得幸福和有意義;當點點滴滴地美匯成了江河,當善意和良知成為人們行為的首要,人類社會才能融洽和諧,世界才能實現(xiàn)和平與大同。

          《美學散步》讀后感 篇11

          山川草木,泥墻黛瓦。究竟是什么在夢境里時隱時現(xiàn)?是自然的造化還是本心的感受讓我看見落照里白帆點點的月夜的海,聽聞那海潮如訴衷曲的絮語。

          行走在中國的文化檐廊里,天空的白云貌似永久飄逸,覆成橋畔的垂柳給人無限的遐思。月總是出現(xiàn)在詩人的心腑里,“坐久渾忘身世外,僧窗凍月夜深明”,靜穆的月夜不禁讓人寒意頓起。“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又被描摹成念鄉(xiāng)的使者。詩人對月的無盡感懷使月的姿態(tài)豐富多彩,美滲透在詩人的筆下。朝陽下無意瞥見一枝帶露的花,感覺著它生命的新鮮,生意的無盡,自由而無所掛礙,便產生了無窮的不可言說之美。美還在同情里,美在同疏林透射的斜陽共舞中,美在同藍天閃閃的星光合奏中,美在同黃昏初現(xiàn)的冷月齊顫中。無限的同情對于星天云月,鳥語泉鳴,死生離合,喜笑悲啼。同情是一種情感的交融與共振,亦是美之所蘊含。羅素曾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止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又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他從對人類的同情中獲得幸福的動力,但是同情更是可以移至山川草木,亭臺瓦樓乃至萬事萬物,就像是雖然走進原野,發(fā)現(xiàn)花能解語,鳥亦知情,亦覺得山水云樹,月色星光是我們有知覺,有感情的姊妹同胞。這樣,美就漫步在純潔的同情之中。

          再轉閣游行于文學藝術境界之中,恍惚如乘上一葉小舟游蕩在山水詩畫中觀摩亭岸垂柳,飛鳥掠痕。方士庶在《天墉庵隨筆》里說“山水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泵,美在意境里。元代湯采真說:“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萬頃波,未易摹寫!鄙剿闪藭鴮懬樗嫉拿浇,美雖在意境里但也要寄托在實物下,而也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云煙明晦,才足以表象我們胸襟里蓬勃無盡的靈感氣韻。意境的抒揮使美得以具化而又閃透著一種朦朧的色彩,就好比贊賞那樹的蒼翠遒勁,美被加于樹之上,但意境里卻閃透著一種基于樹卻高于樹的朦朧之美。意境里所渲染的生命化,傳神化,妙悟的體驗才是給人心靈美感撞擊的三大源泉。草之靈悟,花之嫵艷,木之堅韌無不見諸于詩人構筑的意境之下,使得描摹的物象愈發(fā)鮮明活潑。

          最后徜徉在藝術寶庫的大殿里,美更是難以勝收。韓愈曾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與心,必以草書發(fā)之!辈浑y看出,張旭的書法不但書法自己的感情,也表達出自然界各種變動的形象。這些形象在他的書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畫,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國畫,又似音樂,似舞蹈,又似優(yōu)雅的建筑。書法家的一撇一捺,一轉折一彎鉤,都能再現(xiàn)其書寫時的心境,比如某個彎鉤出現(xiàn)裂點,顏色偏深,那想必是書法家心緒不寧,或為外物所擾,或為心內波瀾;而有時筆畫順暢,一氣呵成,遒勁有力,又能窺見其行云流水,舒暢感懷的閑境。再轉至音樂節(jié)律,無不輻射出幻境之美,音樂使聽者心中幻現(xiàn)出自然景象,因而豐富了音樂感受的內涵。雖未至心卻已至,身不行而能夢繞山川,這都是“一草一木棲神明”的啟示。其至微至妙難以名狀,不亦是無窮無盡,清谷空幽的美嗎?再之于園林建筑,橫亙了設計者的筆法,承載了建筑者的希冀。或空間的空靈幽遠之美,或內部裝飾飛動奇玄之美。窗匾檐欄,山石水木遍布空間的精心布置,組織空間,創(chuàng)造空間,無不蘊含著美的感受。

          美的散步絕不是要飛到奇景妙物處參看,許多時候就是自己的一片內心,一點空靈的創(chuàng)造也會展現(xiàn)出奇絕的美妙。

        【《美學散步》讀后感】相關文章:

        美學散步的讀后感06-06

        美學散步讀后感05-07

        《美學散步》讀后感03-24

        宗白華的《美學散步》讀后感12-31

        美學散步讀后感范文05-24

        《美學散步》讀后感范文10-18

        美學散步的讀后感范文09-12

        關于《美學散步》的讀后感04-17

        《美學散步》讀后感(精選5篇)01-1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