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燈祭的讀后感
關于燈祭的讀后感1
主要內(nèi)容:
作者懷念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總是會給他做一盞特別的燈。
那是用玻璃做的罐頭瓶,先用開水倒進瓶里,于是瓶底就掉下來了,燈罩便做好了。
燈的底坐是用圓形有花紋的木頭,對稱的鉆兩個眼,將鐵絲穿入兩個眼中,兩個端頭扭結在一起,這 便成了燈座,再從燈底座中心后面釘入兩個釘子,找一個紅燭固定在釘子上,這燈就算做好了。只等夜幕降臨,點著燈,作者就覺得無限幸福了。
每逢過年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光明,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有盼頭。
而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親送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了。
精美詞匯:斂聲屏氣,安然無恙,稱心如意,亮麗之極,燦爛奪目。
好句連連:
1、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到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里,這盞燈就是月亮了。
2、那汪蠟油上斜著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確是亮麗之極,其光芒雖然短促卻總是燦爛奪目的。
3、父親送我一乳名:迎燈。沒想到我多年后迎來了千盞萬盞燈,卻再也迎不來幼年時父親送我的那盞燈了。
心靈絮語:書中寫到作者是生于二十八年的正月十五一個落雪的黃昏,所以父親為他取名“迎燈”。
父親在作者小時侯每逢過年都要給他做一盞燈,如今父親不在人世了,作者再過年時為父親買了一盞燈,把它送到了墓地,燈光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這是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也是對父親的感恩之情。這些也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樸素的對親人的緬懷之情。
我非常想念我的姥姥,也希望有天可以為姥姥做一盞燈……
關于燈祭的讀后感2
眾所周知,有時我們學完課文后都會看一些拓展資料,并寫出感受。那么今天我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說第一篇:《小桔燈》。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小姑娘的家庭,爸媽都受盡了苦,媽媽得了被打得吐了血。但那小姑娘一點也不驚慌,自己鎮(zhèn)定的去打電話。令我佩服。
第二篇:《白雪的墓園》講了一個失去了爸爸的家庭,非常凄涼,非常痛苦。但是堅強的媽媽卻很少當著孩子的面掉淚,但眼圈總是紅的。經(jīng)過那隆重的葬禮后,雖然媽媽并不知道她丈夫的墓地具體在哪,但當她走到她丈夫的墓地前時,她的心跳得比看見其他的墓地時不一樣……
第三篇:《唐山,32年感恩情》,講了一個黝黑粗壯的唐山漢子——宋志永,組織起來26人幫助同鄉(xiāng)的人一起救援,感動人心。徹底見證了中國的團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道理。
第四篇:《母親》這是一首小小的現(xiàn)代詩,告訴了我母親有多么關心、疼愛自己的孩子,永遠不會恨自己的孩子。
第五篇:《扣子》,講了雖然眼睛花了,但依然疼愛自己兒子的一個母親:他兒子一直在外地,好不容易找時間回到家來,母親興奮異常,在那短短的幾天里,母親一直十分關心兒子,眼睛花了,但兒子西服上的一個扣子掉了,她也能發(fā)現(xiàn)。并且在縫補過程中,還不希望孩子把西服脫下來,怕兒子冷。
第六篇:《梔子花開 思鄉(xiāng)之情蔓延》,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中國人在荷蘭工作,突然見到了家鄉(xiāng)的花——梔子花開在荷蘭。這不僅讓他開始了思鄉(xiāng)……
第七篇:《月是故鄉(xiāng)明》,作者在異地他鄉(xiāng),看著天空中皎潔的月亮和幾個小葦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感慨道:“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xiāng)的月亮呀!”
第八篇:《鄉(xiāng)愁》也是一首小詩,感慨自己在外地時無法見到自己的母親。
第九篇:《《愛的教育》內(nèi)容簡介》,這主要就是講了講《愛的教育》的幾個主人公:恩里、科卡隆、代洛西、潑來可西、可萊諦、克洛西、斯帶地、勿蘭諦、華梯尼、諾瑟斯。
第十篇:《木屐》,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爸爸對兒子有多么關心:在兒子臨走前,花了很多錢給兒子買了一雙新雨靴……
第十篇:《田世國“反哺”事跡》講的是田世國年邁的母親隱患重病必須要換腎,所以兒子無償獻給了母親。然而母親卻不知道那捐腎的人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第十一篇:《斑羚飛渡》講的是斑羚被逼到絕境時,用犧牲一半的方法飛躍懸崖,令人佩服。
第十二篇:《豐碑》講的是紅軍原來有多么艱苦,但又十分堅毅。
第十三篇:《汶川地震中的老師們》講了在汶川大地震中,老師舍己為人,把自己的翅膀摘下來,給學生飛翔。
第十四篇:《金色的魚鉤》講的是炊事班班長給自己吃魚骨頭,給其他人吃魚湯,舍己為人的故事。
第十五篇:《英雄羅盛教的故事》講了羅盛教為了救一個掉進冰窟窿的孩子,卻讓自己先去世了。
但看完《燈祭》的原文之后,我有了比看課文更深的感觸,因為它比課文描寫得更細致:
1.從門外的雪地上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后將一瓢滾熱的開水倒進瓶里,“啪”的一聲,瓶底均勻地落下來,燈罩便誕生了。趕緊用廢棉花將燈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飛旋的灰塵為止。燈的底座是圓形的,木制,有花紋,面積比燈罩要大上一圈,沿邊緣對稱地鉆兩個眼,將鐵絲從一只眼穿過去,然后沿著底座的直徑爬行,再扎入另一個眼中,“鐵絲在手的牽引下像眼鏡蛇一樣搖擺著身子朝上伸展,”兩個端頭一旦匯合扭結在一起,燈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時候從底座中心再釘透一根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釘子上。“待到夜幕降臨時,輕輕捧起燈罩,“嚓”地點燃蠟燭,斂聲屏氣地落下燈罩,”你提著這盞燈就覺得無限風光了。
2.我買下了一盞燈。天將黑時,將它送到了父親的墓地!班辍钡貏澑鸩,周圍的夜色就顫動了一下,“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
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盞燈。
“那燈守著他,雖滅猶燃!
。◣б柼帪楦钊胩帲
1.“眼鏡蛇”這個詞,能形象的了解到底該如何做工。
2.“雖滅悠燃”這個詞,體現(xiàn)了父親雖然去世了,但還如同活著。
《燈祭》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雖滅悠然”,我認為他傳遞了那種對父親的思念:好像父親還在,還要讓他做燈,還要和他開玩笑……然而這一切也只能是想,再也沒有了。所以,我決定在我還擁有爸爸媽媽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感覺到由我這個兒子感到幸福,感到快樂,多考幾個一百分。不能浪費了這唯一的報答機會呀!
關于燈祭的讀后感3
作者懷念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父親總是會給他坐一盞特別的燈。那是用玻璃做的罐頭瓶,先用開水倒進瓶里,于是瓶底就掉下來了,燈罩邊做好了,燈的底座是用圓形有花紋的木頭,對準后鉆兩個眼,兩個端頭扭結在一起,燈座便做成了,再從底座中心釘入一個釘子,找一根紅蠟燭固定在釘子上,這燈就算做好了,只等夜幕降臨,點著燈,作者就覺得無限幸福啦。
每逢過年,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光明,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有盼頭了。而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而如果有了父親送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了。
書中寫道,作者是生于1928年的正月十五一個落雪的黃昏,所以父親為他取名“迎燈”。在他小時候每逢過年都要給他做一盞燈,如今父親不在人世了,作者在過年時,為父親買了一盞燈,把它送到了墓地,燈光在夜幕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這是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也是對父親的感恩之情,這些也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樸素的對親人的緬懷之情。我非常想念我的姥姥。
關于燈祭的讀后感4
一、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大膽質(zhì)疑。
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大膽質(zhì)疑。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說,在讀書的時候能提出疑問是大有好處的,有一分疑問,就會有一分長進。李老師在教學《燈祭》一課時,在讓學生解釋了題目,介紹了作者后,老師提出“請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边@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它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個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因為這是學生第二次學習本課,所以學生根據(jù)自己理解的程度質(zhì)疑。其中有一個同學提到了“妖嬈迷人”,李老師緊抓這個詞語,將年—燈—父親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引出了“為什么燈是不尋常的?”從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主線,給文章理清了脈絡。接下來老師又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默讀課文,思考并讀書,每逢過年我就得到一盞燈,為什么說那燈是不尋常的,那燈寄托著我對父親怎樣的情思?從文章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來,找出來畫一畫,讀一讀。我覺得照這樣下去,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提問的意識,這比會做一道題要重要的多。
二、解讀文本,顯老師真功夫。
1、為什么這是一盞不尋常的燈呢?對這一問題展開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自由解讀,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學生每說到一處,老師引領著學生找到中心詞語,比如抓住父親做燈的動作詞語,從材料上,我提著燈的心情上,等等,來體現(xiàn)這盞燈的不尋常。在每一次體會的過程中,老師都結合當時的語境體會人物的心情,品讀這句話,再讀“這是一盞不尋常的燈啊。”讀出其中的滋味,讀出作者的感受。
2、走進人物內(nèi)心,品評摯愛親情
領悟女兒對父親的真摯親情。
“父親送給我的是幸福、快樂、充滿父愛的、稱心如意的燈,然而非常不幸,父親去世了,這個年還妖嬈迷人嗎?”
每年得到父親做的燈,體會到父親的愛,從而喜歡父親做的燈,更深愛著父親,以至于當時去父親時內(nèi)心無比悲痛,進而涌現(xiàn)出對父親的深深懷念。這些富有魅力的語言,搭建了學生理解文本的平臺,水到渠成地走進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這真是一節(jié)很有味道的語文課,佩服李長浩老師。
【關于燈祭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燈祭教學反思01-26
燈祭教學反思01-26
小桔燈讀后感12-30
冰心的《小桔燈》讀后感07-24
賈平凹《帶燈》的燈08-26
關于網(wǎng)上祭英烈活動通知03-28
祭父08-27
冰心小桔燈的讀后感(精選10篇)07-05
冰心《小桔燈》的讀后感(精選6篇)06-04
不滅的燈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