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空谷幽蘭》有感10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空谷幽蘭》有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窮之處,隱于深云之中,不與人溝通交流,執(zhí)著于尋找自己的“道”。他們,是當代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隱士。
《空谷幽蘭》這本書便是美國作家比爾·彼特來到終南山尋找隱士的故事。書中的隱士們,在自己僅有的一方天地里靜靜地冥想,有時,他們甚至可以幾個月不吃東西,一直靜坐,好似皎然筆下那句詩“醉臥白云閑入夢,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們醉的不是酒,而是醉于道,醉于回歸自我,回歸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話:“大曰遠,遠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間萬物有其運行規(guī)則,他們都在循環(huán)反復,包括我們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處是歸途。
想起陶淵明《連雨獨飲》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心與形,是兩個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萬物有性,所謂“人性”,就是率真純粹,一顆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這樣,才永不泯滅。
《莊子·天地》中有一個抱甕灌畦的故事。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也許你會覺得故事里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體現(xiàn)了莊子那種“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學者智效民在《民國舊夢》中所描述:“在一個以權(quán)謀私甚囂塵上,金錢鋪路不足為奇的社會,人們紛紛放棄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頭地、高人一等當做自己的夢想,就造成了一個病態(tài)的社會。”如今,誰沒有“機心”呢?
當然,并不是要讓每個人都像終南山的隱士們那樣,放棄舒適方便的生活,決意歸隱于深山中,與鳥獸同眠,花草為友,而是要有如陳寅恪先生所說的'“自由之學術,獨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獨立,是人人必須要做到的。但是,我們要問自己,我們足夠自由,足夠獨立嗎?自由,就不會被誘惑所綁;獨立,就不會被欲望所左右。說到底,人們都有一顆“機心”。而隱士們能夠自由、獨立,正是因為他們能守住心中的一方凈土,他們“守拙”,懂得舍棄,像弗蘭茨·卡夫卡說:“我不想要什么東西,只想從深淵伸出雙手就出自己”。
回歸自然,回歸自我,會使人感覺到純凈、美好。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說:“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到村舍炊煙裊裊升起,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游子之情……”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田園、山林并不獨屬于謝靈運、陶淵明、王維、孟浩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歸隱的地方,能夠領悟到莊子所言的“法天貴真”。懂得舍棄。懂得回歸,才能再一次出發(fā),走得更遠。讀比爾的《空谷幽蘭》,你的心靈將會得到一次沐浴,一次升華。
【讀《空谷幽蘭》有感1000字】相關文章:
《家》讀有感03-10
讀《童年》有感12-08
讀林清玄有感12-14
讀《壇經(jīng)》有感03-23
讀《范仲淹》有感11-04
讀《李白》有感06-25
讀《老舍》有感02-20
讀蝶戀花有感09-28
讀《冰心》有感01-27
讀張愛玲有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