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精選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貓》讀后感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 篇1
這幾日學習了《貓》這一篇課文,雖然之前學過這篇課文,但再讀這篇課文,還是會感到無比惋惜。
文章寫了作者鄭振鐸收美的三只貓,前兩只貓十分受人喜愛,但結局終不圓滿,一只病死,一只被偷走,這時就出現了第三只貓,這只貓很懶,不令人喜歡,家里養(yǎng)的一只鳥被偷,大家都認為它吃了,兩月后,一只貓又來偷來鳥,而它已經死了。
認真品讀,就會發(fā)現,這三只貓都是指人呀!前兩只貓就是指生活中,人們都比較歡迎的那類人,人們可能因為他的一件事而傷心,
難過。那第三只描,就是在指學校中的一些“刺頭”,常常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一旦發(fā)生了什么事,人們想到的第一個人都是他,因為平時就有許多壞事是他做出來的,可能只有真正的兇手出現才能洗清他的嫌疑。
這樣的事在身邊常有發(fā)生,做為一個清白的人卻被懷疑,心里會有多大的傷害,有些人也可能會想,反正大家都認為是我做的,那就破罐子破摔了”。避免這樣的事出現,首先要求人們用證據說話,課文中,作者只知道貓嘴里吃著些什么,再加上它平日里十分討人厭,就妄下斷言,說貓吃了鳥,這對那只貓來說極不公平,它可能吃些別的東西,正因為主人對它的偏見,才讓它失去了家。其次,避免有前科,如果一個人在班里,偷了會計車里的班費,事情查出來之后,沒幾天,錢又丟了,那人們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人是他,因為他有過前料,可能會再偷。
讀了《貓》我明白了,要有證據,才救判斷,如果沒有證據,判斷是猜測,不可把猜測當做事實。
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 篇2
今天,我細讀了鄭振鐸的《貓》一章,我感受到了一種仁愛和另外一種殘忍,只要你讀了這篇文章就一定會有所感觸的。
文中講了三種貓在作者家的經歷,不是病死就是丟失或死亡,可知作者都是對這三只小貓身感同情的,目睹了前兩只小貓的悲劇,又親自制造了第三只小貓的不幸遭遇,深深地感到愧疚。在養(yǎng)第三只小貓時,作者誤會了小貓,認為它吃了小鳥,小貓感到委屈。作者因為這件事深深自責,對這一個小生命的同情,冤枉了一個不能說話的辯訴動物。
對小動物要有一個基本的仁愛之心,它也是一個生命,即使有多么的渺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能根據一點可疑跡象就主觀臆斷,不能依靠自己的強勢和暴力對小動物進行隨意的懲戒。重要的是要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在偏見,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者。在過去的年代里,不管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都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關護老百姓的安危,這個國家必定成大事。
另一方面,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應該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良好環(huán)境,使弱者受到保護,作為弱者也不甘落后,不逃避、積極奮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再來談談“殘忍”一詞,不僅僅是對小動物,有時對同學甚至也“殘忍”,把自己的開心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并不為之分憂解難,送給別人的只是嘲笑和諷刺,沒有一絲絲的同情心,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值得自己尊重的東西。作者卻是那種有正義感,有同情心,有嚴于律己的精神,與“殘忍”做出了鮮明對比。
這就是所說的殘忍與仁愛,細讀文章,會看出更深層次的仁愛與殘忍。
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 篇3
今天看了鄭振鐸的《貓》我感觸非常深,文中的第三只貓是多么的可憐,我想去在小學三年級時我養(yǎng)貓的場景。
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住在隔壁的老奶奶來說:“貓你們要不要,”我非常喜歡小動物當場就說要,媽媽也同意了。這時兩只同樣花紋的貓,它們長得很可愛,毛是黑白相見的,這兩只貓長得很像,像雙胞胎。媽媽把這兩只貓抓出來,這兩只貓好活潑,四處亂竄,但不讓人靠近它,總喜歡躲起來,媽媽便拿來兩條繩子在它們的脖子處用繩子寬松的捆了一圈放在陽臺上。
三四天過去了,貓有點和我們熟了,但貓還是很怕生。當我們要摸它時會發(fā)出一種叫聲。今天是周末,表妹來到我家中看小貓,我們決定明天要給小貓洗澡,因為媽媽說:“這兩只貓很臟,養(yǎng)起來太麻煩了要把它們丟掉,”我因不舍才要給貓洗澡讓它干凈點。
我拿了不要用的盆子裝滿溫水,拿來兩條布和肥皂。我和表妹把貓放進水中,那貓拼命的掙扎著,瞬間伸出爪子把我的手背抓了三條紅紅的`印。媽媽看見了很生氣地過來“叫你不要養(yǎng)貓還要養(yǎng),等下扔掉,”媽媽找來一條袋子把小貓放進放進去,叫我提到樓下去扔垃圾桶邊。當時我也很生氣便提著來到樓下,把小貓放在垃圾桶旁,我站在旁邊兩只小貓從袋子中爬出來,天空中下著小雨兩只貓一直“喵喵”的叫著,好可憐啊!我想重新再帶回去,媽媽下來把我拉上去,我看看手中的傷痕“切,這兩只貓這么兇不要也罷下次養(yǎng)一只漂亮點的”我這樣安慰自己,站在陽臺向下望著兩只貓,小貓在雨中一直叫著,雨完全弄濕了它們的身體。我看不下去便走了。
下午雨停了我下去看,兩只小貓凍死了,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自此,我家再也沒有養(yǎng)過貓了。
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 篇4
我想,我讀的這本書也許很普通,只是一個毫無名氣的人寫的一本書。媽 媽勸過我:"讀后感寫別的書吧,這本書沒什么好寫的。"可是我卻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之所以說它是一本好書,是因為它蘊含的是作者的感情,看起來這本書是記錄一個貓家族的故事,可有心人就能從作者的字與字之間感受到作者對這些小貓的愛與懷念。
讀完了這本書,你就會知道,為什么作者把貓稱為 "你是不會說話的人。"書中講述的是一個陪伴了作者將近20年的貓家族的故事,我覺得作者寫的序言很讓我感動:"養(yǎng)了這么多年貓,我了解我們家貓的每一個肢體語言與眼神:他們的歡樂與憂傷,寬容與狹隘,冷漠與孤獨,激情與力量,愛情與復仇,我也能大致理解他們的語言,他們在不同語鏡下的不同要求:饑餓、干渴、冷暖、自由、甚至如廁等等。各種各樣的貓有各種各樣的性格與品質:我們的智慧與勇敢、柔情與謙讓、善良與坦誠、天真與純潔、嫉妒與自私、狡詐與貪婪霸道與專橫、他們與無以倫比的父愛與母愛;當然,還有他們的孝順、柔弱、內向、敏感、多疑與未泯的野性。"
我想所有養(yǎng)寵物的人都是一開始將寵物當作一種為自己取樂的東西,可是養(yǎng)到后來,你會越來越覺得它是你的忠心伙伴,最后你越會發(fā)現,你已經將它看成了自己的親人。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把這個過程寫的清晰,當你看到一個柔弱的小生命在你的手中誕生、長大、成年,是多么快樂的事。而作者就把這種感受寫的淋漓盡致,心里的喜悅、言語中蘊含的愛意盡顯無遺。書中小貓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一股靈氣,仿佛一只可愛的小貓正向你奔來。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心血,知道用心體會,你就會別有一番領悟。
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 篇5
一只只性情各異的小貓,一次又一次地妄下斷語,一次關于良心
的自我譴責,構成了《貓》的主要內容,學了鄭振鋒的《貓》后,后兩只貓給我以很大的啟發(fā),引人深思。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家中先后養(yǎng)了3只貓,前兩只活潑且有趣,很受家人歡迎,但結局總是死亡或失蹤。第3只貓懶惰,不活潑,在作者家中是若有若無的。后來,家中增添了新成員——一對芙蓉鳥。作者對第3只貓具有防備之心,當芙蓉鳥被吃時,作者妄下斷語是那只貓的作為。后來又發(fā)現一只黑貓來去吃另一只鳥,作者又妄下斷語,認為那只黑貓吃了兩只鳥。對自己第一次妄下斷語感到慚愧。
實際上,兩只芙蓉鳥并不一定都是那只黑貓所為,兩只貓都具有“作案嫌疑”,可為什么作者分別對它們“妄下斷語”?這也取決于作者對兩只貓的印象,簡單來說,也就是作者對它們是否信任,而這兩只貓,都沒有博取作者一家人的信任,無緣無故受了沒有必要的冤枉。
貓如此,人亦如此。例子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多數原因是有“犯罪前科”或具有“犯罪嫌疑”。更重要的是沒有贏得別人的信任,導致平白無故產生了誤會。
要想讓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程度提高的話,首先要做好自己,努力提高自身要求。先不說一些影響不大的小缺點,首先對他人不利的缺點一定要改正,使自己的人品升上去后,再開始著手一些小缺點。這樣,當發(fā)生“事故”后,他人所懷疑的名單內就不會出現你的名字。
不讓別人對自己“妄下斷語”,做一個值得令人信任的人。
【鄭振鐸《貓》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鄭振鐸《貓》12-24
鄭振鐸《貓》讀后感精選03-15
鄭振鐸貓的讀后感04-08
鄭振鐸《貓》的讀后感03-30
貓讀后感鄭振鐸01-21
鄭振鐸貓讀后感08-11
鄭振鐸貓讀后感「最新」03-15
鄭振鐸《貓》課件04-21
貓鄭振鐸課件04-21
鄭振鐸貓課件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