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近讀了《渴望生活:梵高傳》,書中講述了梵高從21歲到37歲的經(jīng)歷:做過銷售、當過牧師、潛心畫畫、開槍自殺……梵高獨特的天賦與個性決定了他的獨特人生。
讀此書時,我總在反思:在梵高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我還能否堅守本心去讀書寫作?難——難以在食不果腹中獻身,難以于饑寒露宿里堅持,難以當而立之年不顧現(xiàn)實。我想,和我一樣的大多數(shù)人皆是如此。這就引發(fā)了我的第二個思考:梵高何故?
馮驥才說:“梵高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他名利皆空,情愛全無,貧困交加,受盡冷遇與摧殘!碑斔柦(jīng)現(xiàn)實的打壓甚至于質疑上帝時,他迷茫了,不知所措,但最終還是決定堅守自己的熱愛,尊重自己的天賦——畫畫!
堅守熱愛、尊重天賦的前提是熱愛與天賦的已知性,這是一個方向問題,也是一個認知問題。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太多的人在講認知差,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距而造成了階層差距,從而循環(huán)往復造成階級固化。這說的是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當人們站的地方不同、高度不同時,這種認知差是無法避免的,而且假設認知差被抹平,那又何嘗不是一場社會災難?社會的穩(wěn)定,一部分就是源于階層的穩(wěn)定。我們今天所說的是“內在認知差”,即對于自身認知程度的差距!巴庠谡J知差”實現(xiàn)階級固化,而“內在認知差”實現(xiàn)階級突圍。
我認為,每個人出生即為天才,至少說出生即有天賦。多數(shù)人終其一生卻碌碌無為,其原因在于對自身天賦的無知,當然,這種無知的原因有很多,并很可能以客觀因素為主導:所處時代、出生家庭、成長環(huán)境、所碰機遇……在此便不一一解釋。很多人也在堅守,但堅守的是什么、為什么他們也說不清。若你所堅守之物并非你所愛之物,那你的`堅守又有何意義?或許有人會說堅守是為磨煉意志,在我看來,這種無謂的磨煉是對生命的浪費與褻瀆,沒有方向的堅守是極為低效而難有成果的,即使你的意志堅不可摧也再無青春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力,與生而來的天賦對于你也就沒有意義了,這豈非人生一大悲哀?而對于真正熱愛的堅守,是隨心所喜而有所樂的堅守,是有意義、有成果、不斷創(chuàng)造的堅守。
熱愛與天賦的已知性決定了堅守熱愛、尊重天賦的方向,那么其已知性從何而來?一個人很難出生就知道自己是哪方面的天才、該往哪方面努力,那么對于天賦的主觀探索和對于熱愛的主動尋找就成了我們該做的。
青年人首先應該克服惰性,走出“奶嘴效應”,走出舒適區(qū),多一些嘗試才會對自己多一些認知,將探索天賦的道路壓縮才能用更多的青春去學習、堅守和創(chuàng)造。其次,不論做何嘗試都要不斷反思、不斷尋找方法,即使最終這種嘗試難以繼續(xù)發(fā)展,你也不會浪費了生命,每一種經(jīng)歷都或許對你的天賦有用。最后,不要輕言放棄,很多事不是剛上手就能做到完美,縱使你天賦凜然。請耐心對待自己的生命,就像她耐心對待你一樣。
梵高先生是不幸而幸運的。他的不幸在于世俗的煩惱,他的幸運在于對天賦的尊重與釋放。我們也是不幸而幸運的,我們當下的生活質量遠高于梵高當時,但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對熱愛的堅守是否無愧于生活?
梵高是對的,沒有上帝。生命里唯一的主宰就是我們的思想,請勿放任自流,請勿人云亦云,請勿愧于本心,請勿辜負天賦。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歐洲名人的作文:梵高傳讀后感01-15
偉大的梵高_1000字01-27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01-22
《范仲淹傳》《王安石傳》的讀后感12-30
中考寫作素材:孤獨的梵高05-31
《梁啟超傳》讀后感01-22
《杜甫傳》讀后感03-22
杜甫傳讀后感10-12
張愛玲傳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