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
為全面了解農村貧困留守兒童的生存、發(fā)展現狀,給困境留守兒童爭取更多的幫助,Xx市Xx區(qū)Xx鎮(zhèn)婦聯組織專門的調研組,于4月中旬,對全鎮(zhèn)15個村貧困留守兒童的狀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留守兒童生存現狀
據調查統(tǒng)計,Xx鎮(zhèn)有兒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兒童292人,在校留守兒童263人;貧困兒童46人,在校貧困兒童40人,其中小學在讀21人,初中在讀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貧困兒童家庭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通過調查發(fā)現,貧困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發(fā)展相對緩慢的村,這些村部分剩余勞力外出務工,孩子隔代,代管、單親教育管理存在嚴重不科學性,家庭教育有嚴重斷層;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喪失勞動力,孩子家庭生活壓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貧困兒童留守在學習、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發(fā)現,貧困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導致兒童學習學習成績較差。從調查來看,貧困兒童家庭生活拮據,很大一部分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大部分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這些長輩們長期“溺愛”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極其不當,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另一部分雖然生活在父母旁邊,但是由于父母忙于農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對教育學習的重視不夠,沒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認為學習對于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沒有任何用處,因而對兒童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兒童無心向學;還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喪失勞動力,長期在家毫無經濟來源,只能靠低保維系生活,家庭困難,從而導致兒童過早的接觸生活,面對生活中的現實,大部分家務勞動由兒童來承擔,從而導致一些兒童心理壓力大,體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業(yè)敷衍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二是因缺少父母關愛導致親情缺失和監(jiān)護缺少。這些貧困留守兒童還沒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處于轉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于這些處于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心理的關愛尤為重要。長期缺乏父母呵護,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關系很陌生,親情關系出現障礙。有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與人交流,遇到問題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關懷,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顯得比較孤僻和自卑。他們渴望與家人親近,與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強大支持,因缺少家長指導導致學業(yè)問題和行為偏差,有部分留守兒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經濟差,導致兒童生活質量不高。貧困留守兒童多處于交通不便的村,他們的父母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yè)的技能培訓學習,外出打工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勞動,干的事是繁重臟活、苦活和累活,勞動時間相對較長,工資收入較少,一年難得回幾次家;而留在家里的農民大都從事最基本的農活,經濟來源單一且少,微薄的經濟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兒童正是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由于家庭經濟收入太少,父母難以顧及到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兒童營養(yǎng)嚴重不良,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三、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情況
Xx鎮(zhèn)婦聯組織民營企業(yè)主、鎮(zhèn)屬企事業(yè)職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等定期開展幫扶活動,積極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鎮(zhèn)婦聯為每名貧困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和聯系卡,定期與孩子和家長進行交流,不定期地進行家訪,及時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做好談心、救助、幫扶工作。四、關于對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綜合的社會問題,它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當前,如何搞好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刻不容緩,F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1、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充分發(fā)揮基層婦聯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協(xié)調、全社會共同參與、覆蓋城鄉(xiāng)的農村留守兒童扶貧領導機制。
2、逐步建立健全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兒童幫扶工作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指導和推進農村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fā)展。一是建立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城鄉(xiāng)對接”幫扶機制。利用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契機,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及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干部職工,積極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對一”幫扶活動。二是建立農村貧困兒童扶貧救助機制。各級政府及有關扶貧部門要加強對兒童及其家庭困難狀況的調查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實保障特殊困難農村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扶貧救助。三是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長效機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兒童幫扶工作納入本年度目標考核范圍,作為單位和個人年終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之一;不斷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努力將此項工作長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開農村兒童扶貧工作表彰大會,積極鼓勵、表彰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全面開展。
3、扎實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摸底建檔造冊工作。各基層婦聯要針對貧困兒童的生存、發(fā)展現狀,深入調研,對貧困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調查摸底出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科學整理,對貧困兒童的變動情況進行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分門類建立詳細的貧困兒童數據庫,實現兒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同時,將調查結果撰寫成專題調研報告,并形成書面材料,作為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重要依據。
4、著力改變農村貧窮落后的現狀,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一是要大力發(fā)展高質量的勞務輸出,各職能部門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提升農民工的勞動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培訓平臺著力打造勞務輸出品牌,不斷提升當地農民工外出就業(yè)的質量;三是勞動部門要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四是積極激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制定有利于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讓更多的農民工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當地的經濟,使更多的農民能在家找到工作;五是加大對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先進典型宣傳,積極營造有利于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政策、經濟、社會環(huán)境,從源頭上對農村貧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
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2
近幾年來,在我縣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的“留守兒童”。這些父母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缺少父愛、母愛、家庭溫暖的農村孩子,面臨著生活、學業(yè)、心理上的諸多問題。近期,我們專門組織力量到鶴溪鎮(zhèn),采取問卷、訪談、座談會等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了專題調研,F結合本次調研的情況,對“留守兒童”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建議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基本情況
據統(tǒng)計,鶴溪鎮(zhèn)現有人口2.6萬多人,現有6400名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占農民家庭總經濟收入的90%。本次調查選取鶴溪鎮(zhèn)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年齡分布在7-16歲之間。本次調查共涉及58個班級,總人數2469人(其中,初中生819人,小學生1670人)。在2469名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時間在外務工的留守學生占總數的53%。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教育現狀及性格培養(yǎng)等方面不容樂觀。
一是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現狀。外出經商、務工的家庭多半是當地家庭貧困、生活困難迫于無奈才背井離鄉(xiāng),只有一小部分通過合法經營、勤勞致富明顯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而更多的農民仍然掙扎在溫飽線上!傲羰貎和币环矫嬉惺芗彝ヘ毨У睦_,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從而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huán)境雪上加霜。如鶴溪中學八年級四班學生陳杰,父親身染重病不幸死亡,母親帶著姐姐離家出走,他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也是身患不治之癥。早上,他早早地起床來到學校,中午趕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里的雜活才能來上課,每日如此。生活的無奈和艱辛造成“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和教育根本無從談起。
二是性格的培養(yǎng)。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的缺失、農村教育環(huán)境的不理想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滲透,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缺陷。祖輩的溺愛,造成留守兒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執(zhí)倔強、情緒波動大、愛發(fā)脾氣等不良性格。在學校他們常常表現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正常相處。由于留守兒童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適當的約束和科學的引導,使其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很多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響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現為家庭心理環(huán)境的缺失。父母雙方外出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或家庭不和睦,兒童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因此,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fā)展水平。而代養(yǎng)人不科學、不理性的教養(yǎng)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其次,表現為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兒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農村貧困文化及教育現實滋生了農民“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態(tài)度。另外,代養(yǎng)人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教育環(huán)境的進一步惡化。
二是弱勢的群體歸屬。留守兒童及其父母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相對處于弱勢地位。在家庭中,其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使其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成為被忽視的邊緣群體。留守兒童所需的心理環(huán)境被無意識的剝奪,家長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迫于某些原因做出的無奈選擇。他們往往對孩子產生愧疚感,有的父母以物質上的支持作為補償,殊不知“金錢不是萬能的”,情感上的需要和滿足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更不是金錢所能夠彌補的。在學校中,留守兒童經常受到其他兒童的歧視和排斥,使他們產生自卑、孤僻等情緒。另外,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與學校和老師缺乏經常性的溝通,使得部分老師也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引導和教育,沒有對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愛,留守兒童感受不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被忽視、被遺棄的感受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發(fā)展,他們也選擇了遺棄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學習、抵制學校。
三是文化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qū)經濟落后與文化貧困相生相伴。農村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動力和文化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動農村教育發(fā)展所需的人文環(huán)境。教育對他們來講純粹是一種“風險投資”,他們在教育投資面前表現的相當沒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擇業(yè)制度的改革,就業(yè)競爭壓力的加劇,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他們對子女升學的高期望,使他們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及早讓孩子停學,外出打工或者經營由于成人外出而留下的農活。這些大大地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
三、幾點建議
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fā)展,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我們期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共同探討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是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要擺脫狹隘的`思想觀念束縛。家長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和育兒理念,并將其有意識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克服自私的實惠觀,將子女的健康發(fā)展放在首位。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并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我們能夠理解家長以物質上的滿足來彌補其無法親自照顧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質和經濟補償也彌補不了子女見不到父母對其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相反,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制造了溫床,提供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如沉溺于游戲廳等娛樂場所,臨時沒有錢引發(fā)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所以,父母要轉變心態(tài),更多地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從精神上關心子女的發(fā)展。要樹立代養(yǎng)人的角色意識。家長要做好與代養(yǎng)人的溝通,真正促使代養(yǎng)人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貢任和義務,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做到嚴與愛的結合,促其健康成長。
二是優(yōu)化學校育人環(huán)境。要對留守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切實使留守兒童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如可針對留守兒童可能會面臨的問題開展“體諒父母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不是在說教中,而是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消極影響。要為家長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系了解子女學習、生活情況;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y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也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要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著相似的經歷,對他們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自信,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三是切實增強社會育人環(huán)境。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責任,它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政府職能部門要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各相關部門如婦聯、共青團、村委會、學校等可以共同建立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fā)展的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可以聘請離退休教師、婦女、青年志愿者共同參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生活態(tài)度,形成家庭、社會、學校監(jiān)護網絡,相互配合,齊心協(xié)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盡心盡責。要加強農村文化環(huán)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優(yōu)化社會育人環(huán)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切實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加強對網吧和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的管理,不讓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對于網上不健康的內容要進行封閉,加強執(zhí)法監(jiān)察力度,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3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青壯年勞動力不斷由農村涌入城市,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將孩子留給農村家中的老人或親戚帶養(yǎng),農村“留守兒童”隊伍越來越大。針對這個特殊群體,xx區(qū)婦聯聯合相關部門于采取問卷、座談、走訪等形式就全區(qū)的“留守兒童”相關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
一、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xx區(qū)是省扶貧困區(qū),也是勞務輸出大區(qū),全區(qū)總人口43萬,總戶數113158戶,兒童總數57670人,其中留守兒童數達31000人,父母雙親外出留守兒童數9300人,單親外出留守兒童數21700人。雙親外出的留守兒童中,由祖父母監(jiān)護的2790人,由親戚監(jiān)護的372人。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中大部分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勾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至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2、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盡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學愿望,然而,留守兒童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從總的調查情況來看,大多數留守兒童成績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這主要是由于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jiān)護人本身的態(tài)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jiān)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
3、監(jiān)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屬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fā)性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jiān)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令人擔憂。
原因分析:
1、監(jiān)護不周。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把孩子托付給親戚朋友監(jiān)管的,監(jiān)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yè)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
2、學校教育失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兒童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于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并針對性給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
3、社會保護缺失。對于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三、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我區(qū)各級政府、部分十分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成立了由區(qū)委書記任顧問、區(qū)長任組長,區(qū)委、區(qū)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教育、公安、婦聯等20多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針對這一特殊群體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1、傾情關愛。我區(qū)調動區(qū)關工委、教育局、民政局、婦聯、團委等部門的力量,在全區(qū)招募了200名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志愿者,實施社會關愛行動。在全區(qū)21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讓夢想更閃亮--愛心陪護營”大型公益活動,由3至5名志愿者組建志愿團隊幫扶一名留守學生,利用周末和假期為陪護對象提供學業(yè)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志愿服務。廣泛開展與農村留守對象的“手拉手”活動。讓城市孩子與農村留守兒童結對子,通過互贈文具及學習用品、寫信、打電話、走訪等形式,讓他們成為好朋友,共同健康成長。
2、濟困扶助。大力實施濟困扶助行動,對留守兒童提供幫扶援助。一年來,區(qū)婦聯為33名在校特困生發(fā)放慰問金13000元,聯合區(qū)婦幼保健院對3000名留守兒童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團區(qū)委向200名農民工子女捐贈學習日常用品20xx多件,金額2萬余元;區(qū)人口計生委和區(qū)計生協(xié)會聯合開展愛心助學和幫扶活動,為158名留守困難學生發(fā)放“愛心助學”金43200元。
3、凈化環(huán)境。大力整頓游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的經營秩序,區(qū)綜治辦組織開展23次學校周邊治安環(huán)境專項整治行動,關閉黑網吧14家,查處容留青少年網吧16家次。區(qū)關工委成立了網吧義務監(jiān)督隊伍。開展校車集中專項整治行動,全區(qū)107輛接送學生(幼兒)車都已辦好校車證,辦證率達100%。同時,嚴厲打擊針對留守兒童的違法犯罪行為。
四、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yōu)橐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及各方面共同努力,協(xié)調合作。
1、政府層面
留守兒童問題在本質上是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內地和沿海、農村和城市、中西部和東部等等地域性的不平衡造成的勞動力流動帶來的問題。要減少留守兒童,首先是需要發(fā)展我區(qū)經濟,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夠在家門口就業(yè)。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并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huán)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
2、學校層面。在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方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父母的相關情況,與監(jiān)護人保持緊密聯系,及時更新檔案。加強寄宿制管理,解決學校經費和生活老師配置不足的問題。在心理教育和咨詢方面采取一些積極措施。學?赏ㄟ^設立心理咨詢信箱,指導老師定期開展專題講座,發(fā)放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問卷以及指導老師的“心理熱線”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訴說氛圍?梢圆捎谩凹议L學校(或監(jiān)護人學校)”的方式,提高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教育意識和認識;依托家訪和家長會等形式,加強和家長(監(jiān)護人)的聯系和溝通,盡量彌合家校之間的隔閡。由在校老師、優(yōu)秀學生和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象,責任分配到人。
3、社會層面。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吧、游戲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在部分困難留守兒童的資助方面,需要加大社會支持力度。號召全社會為留守兒童集資獻愛心,幫助他們能夠在學校正常地生活和學習。要重視社會力量,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發(fā)揮專業(yè)社會工作者和民間力量的社會支持作用,加深社會力量幫助與參與程度。鼓勵各類社會工作人員深入農村,為“留守兒童”提供服務。同時引導社區(qū)熱心人員、志愿者、退休教師等社會力量,共同為留守兒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服務。
4、家庭層面。家庭是留守兒童的第一責任人。父母和監(jiān)護人都應該對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傾注關懷,經常和孩子保持心靈溝通,及時化解孩子的各種問題,滿足孩子的親情需要;和學校要保持經常聯系,監(jiān)護人和外出的父母之間也同樣需要保持經常聯絡,及時了解孩子的各項表現,做到有的放矢。
【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01-26
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11-27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4-19
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現狀調研報告范文08-12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2
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02-01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現狀調研報告01-17
學校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09-09
縣學校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