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次數(shù)愈發(fā)增長,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篇1
一、課題研究的的背景:
偏科,是我們在評價學生時經常用到的一個詞。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在成績上反映出來的某科分數(shù)持續(xù)低下,我們稱之為偏科;驅W生對某學科的態(tài)度特別冷淡,不感興趣,我們也稱之為偏科。
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某門課上表現(xiàn)非常好,而在有些課上顯得特別差,甚至出現(xiàn)不及格現(xiàn)象。學習偏科,作為高中生學習過程普遍出存在的現(xiàn)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
偏科存在著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就是無論成績突出的,還是成績特別差的,都是暫時性的,而長期以來都是偏科狀態(tài),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課程上,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績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發(fā)展,而且對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社會和諧發(fā)展都產生著不利的影響。其中以下三種原因:
(一)教師問題: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學生偏愛某一學科,能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反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huán)。
(二)家庭影響:家庭特殊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yè)差異,也會誘發(fā)學生偏科。
(三)學生原因:
1.學生偏重什么學科學習,跟不同智力發(fā)展有一定關系。
2.學生偏科往往也是由“興趣差異”造成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或不學討厭的學科,學生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了學習動力,便能主動積極的專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興趣,學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這門課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對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二、目的和意義:
為此,我們給予高度的關注,希望通過我們的深入調查研究,能夠引起社會對人文科學的重視,并為高中生的選科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建議,促使個人及社會能夠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三、內容:
為了使課題研究更有意義,我們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義是什么?
二.高中生為什么大多數(shù)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什么影響?(社會、家長、教師.……)
四.高中生如何正確科學的選科?
五.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扭轉偏科的局面?
四、過程: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xiàn)象,為了準備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現(xiàn)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3)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為單位,進行全員問卷調查;
二是對典型的偏科生進行個案調研;
三是采訪有關專家和教師。
(1)問卷調研
為了使問卷調查科學全面具有操作性,我們談論設計出問卷調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們以6人一表發(fā)放操作,調查前進行了細致系統(tǒng)的指導,同學們的配合很協(xié)調。調查是真實可信的。對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從表中我們發(fā)現(xiàn)喜歡科目人數(shù)最多的是微機占78.72%,然后是音樂70.71%,再次就是語文,英語,數(shù)學分別為27.66%、30.80%、25.61%,其中語文的厭惡率最低為xx.83%,次之為微機14.89%,厭惡率在20%以上的有:數(shù)學21%,化學25%,美術22%,體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先說喜歡的原因,在眾多調查對象中,有的認為“從小就喜歡文科,基礎一直也很好,沒有掉隊,所以喜歡文科!倍械摹俺鲇诤闷嫘暮颓笾!庇械膮s是認為“由于班主任,家長或其它課老師、同學、朋友的影響!蓖瑫r形成偏科的原因還和社會時代的發(fā)展有關系。譬如,有的同學認為“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希望通過學習這些科目進而了解現(xiàn)實生活!庇捎诿襟w的影響或是看書籍等影響,比如因愛著歷史性的電視劇而喜歡學歷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認識有關,如有的說:“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進去!睂W起來心情舒暢,有種美的享受,可以增強興趣、自信心。
接下來再說形成厭惡的原因。有的同學認為“天賦較差”、“從小不感興趣”、“基礎一直很差”、“討厭背誦和記憶而不愿學文科”。有的則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感到乏味、難學”,由于一項成績不理想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和自信心!蓖瑫r對周圍的環(huán)境也是有影響的,如“因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同學,朋友影響!庇X得所學科目在實際生活中用處不大,所以不想學。還有人說“自身性格,愛好有關,”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對高考和人才成長的問題上,同學們的認識和評價也是復雜多樣的,有的同學已有所認識,如他們說:“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綜合后,每科都要考,為了高考,不得不學!睂W習不單是為了考試,認真思考從中可以體會到無窮樂趣。要盡力學習較差的科目,學習是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是我們將來立足于社會的必要途徑。“對于自己擅長的學科或特長,要再接再厲,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管哪一科對自己都有益處,我已認識到偏科的嚴重性,努力改正,爭取做一名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將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們將來的事業(yè)的發(fā)展。就算自己學不好,也要為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努力去拼搏、奮斗。為自己的前途,父母,國家而學習,應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的特長。
對偏科時間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61.7%的同學在初中階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學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對操作性強和娛樂性的科目比較感興趣,此外對三門主科也具有較大興趣,對美、體、政厭惡率也較高。
這次研究性學習的調查活動,我們有以下一些體會和認識:
(1)中學生的偏科現(xiàn)象,是人才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似乎個別人的偏科并沒有影響到他以后的發(fā)展和成長,我們估計這應該是一種特殊現(xiàn)象。
(2)從問卷調查訪問的過程中,不少同學認為為了高考,主觀上希望糾正自己的偏科現(xiàn)象,可見高考“指揮棒”對偏科是有導向作用的。
(3)從調查了解中,偏科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高峰期,在初中這恐怕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比如說他們會因為同學的一句話,社會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響。
(4)從成功人士的調查來看,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fā)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們能對偏科現(xiàn)象予以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培訓,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文學班。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引導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學也會走上一條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五、結果:
實踐證明,高中生偏科的現(xiàn)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現(xiàn)象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的才能,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反之偏科也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其他學科。學習上的弱科往往會導致整體成績下降。學生一旦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由于各學科都是相互聯(lián)系,融會貫通的,學習上出現(xiàn)“瘸腿”現(xiàn)象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并給升入高一年級的學習帶來困難。同時,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記憶力較差或記憶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對策:
1.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厭學往往只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面現(xiàn)象,其背后隱藏的原因不盡相同,而家長們卻往往只看成績單,缺乏對孩子真正的關注。
2.激發(fā)學習興趣:偏科往往是學習沒有興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糾正偏科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1)用目標激發(fā)興趣;(2)用興奮形成興趣;(3)用優(yōu)勢引導興趣;(4)用意志強化興趣;(5)用成功來激發(fā)興趣。
3.解決心理的問題:偏科是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我們稱之為偏科。這些現(xiàn)象有些可以納入學習心理范疇,有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問題,或者說,在某學科的學習上,這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是不健康的。
4.從零做起:學習偏科現(xiàn)象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每當學生們的學科出現(xiàn)“瘸腿”時,不僅學生自己著急,家長和老師更是甚為頭疼。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和應對這個問題,不應該存有焦慮的心情,要敢于從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謂“有效偏科”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越是感覺困難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頭”。這與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時間過得真快,兩年已過,我收獲很多,開心多,傷心過。在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上,我更是領會頗多,一個小組(團隊),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會成為好的團隊,一個再強的也強不過一群人要認真的觀察生活。只有平時多努力,學習方法正確,我的學習也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巨大收獲。
—李進
轉眼間,和研究性學習這門課已經相識兩年了。對于這門課剛開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對于這門課的喜歡也隨著時間增加了。
在研究活動中我最開心的就是組員在一起討論問題,尤其是討論到最令人難忘的。當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會因為種.種原因爭得面紅耳赤,有時不免鬧矛盾。也有一些組員不合作,這也是令人煩惱的。在活動中我學會了合作、團結。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增強了我學習的積極性,啟發(fā)了我的思路,讓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語,而是開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是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養(yǎng)了我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給我們以后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呂純慧
兩年的研究性學習課已接近尾聲了。我們既失敗過,也成功過;既付出過也努力過.再過去的兩年里,團結,研究性學習的各項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成長了許多,更讓我領悟了很多,一個小組,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每個人都應該付出,去做,只有這樣,研究才更有意義.在學習上,我們要多問為什么,如:“我們?yōu)槭裁囱芯克?把它換成“我們?yōu)槭裁磳W不好”,這樣對于學習,做人都有極大的幫助.研究性學習對我們好處多,在這不展開了,因為好處太多,經歷了這些過程,我很后悔,如果當初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那該多好,時間如風,轉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為我不能回頭,我要盡我自己的全力,為研究性學習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一個結束,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我要掌握真確的學習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王昌勇
我們所研究的課題,對我們來說有一點點的挑戰(zhàn)性。雖然課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討論的焦點和熱點,但在研究,調查,討論,制作等方面也讓我們吃盡了苦頭。在制作調查問卷時,要提什么問題也讓我們想了好久時間,各成員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與見解,但我們卻不知該采取哪一種,在散發(fā)調查問卷時,許多同學都抱著懶散,無所謂的態(tài)度,讓我們拜托半天才肯填寫。我想,或許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很敏感,很有壓力吧!
在這學期結束后,我接觸研究性學習也有一年半的時間了。隨著時間的飛逝,我對這門課的認識與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充滿知識,充滿探索,蘊涵著無盡寶藏的學科。
—牧園園
研究性學習,教會了我很多。如:團結認真,仔細的態(tài)度等。轉眼間,兩年已過,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過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憶,我只想為我的研究性學習生活劃上圓滿的句號。投身到學習當中,研究性學習,一個很奇妙的課,不久的將來,它會更好的幫助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完成自己的夢想。
—葛亮
時間過的可真快,轉眼間,我們小組的課題研究已接近尾聲。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小組的成員都積極配合,共同努力,終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課題。為此,大家都很高興。同時,通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們小組成員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們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團體取得成功的基礎,是個人更快更好的發(fā)展途徑。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合作,是產生偉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讓我們創(chuàng)造出令人驚嘆的奇跡。我們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團體的成功,是團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類需要合作,社會需要合作。那么,讓我們人類中的每一分子都積極參與合作中去吧。因為,合作是偉大力量之源。
高中生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篇2
一、課題的背景和依據(jù)
。1)受制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高中語文教學往往重視知識傳授,習慣于支離破碎的分析和現(xiàn)成結論的灌輸,輕視教學對話,輕視與文本交流,輕視“探討”和“體驗”。
(2)《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提出了課程改革實驗的目標,即“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探索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途徑,保證高中教育質量,為國家新課程的實施、推廣、完善和發(fā)展提供實踐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理論探索”。“改進教學行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huán)境,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苯K新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并“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規(guī)范、高效、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意義”,“逐步實現(xiàn)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把變革教學與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認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教科書的編寫“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要便于指導學生自學。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xiàn)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要注意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專題,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4)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了適應教學方式轉變的三種呈現(xiàn)方式: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這三種方式的創(chuàng)設,不僅加強了與生活的聯(lián)系,突出其實踐性,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而且使“課標”的理念在教材中得到具體落實,倡導“自主式”學習,實現(xiàn)教師與課程同步發(fā)展的目標,真正促成教師教學方式的提升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教學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學科學化、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對蘇教版三種呈現(xiàn)方式下教學方式的研究,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方式轉變的要求,它在改變師生的思維方式與態(tài)度,調整師生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提高等方面將會發(fā)生巨大的作用。
二、課題界定
1.課題的核心概念: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jié),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教學方式不同于教學方法,但與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于教學方法中,并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2.對課題研究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1)“呈現(xiàn)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
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根據(jù)課程目標和學習材料的性質,以探究為核心,創(chuàng)設了三種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現(xiàn)方式,分別為“文本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呈現(xiàn)方式”是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的文本是在以這三種方式呈現(xiàn);“學習方式”是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可以以這三種方式來學習教材;“教學方式”是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教教材。
。2)“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
這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三種呈現(xiàn)方式,也是其一大鮮明特色。
“文本研習”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閱讀文本,創(chuàng)設閱讀對話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對話,表達交流閱讀的體驗感受,側重于提高學生解讀文本、鑒賞作品的能力。
“問題探討”主要著眼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發(fā)展理性思維,培養(yǎng)批判意識。
“活動體驗”則引導學生圍繞專題的人文內涵和學習要求,結合具體學習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究,側重在綜合性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課題界定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指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依據(jù)2003年4月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系列教材,包括必修1—5、選修系列等由教育部批準的高中語文教材。
本課題只限于在依據(jù)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1—5、選修系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和實踐研究。
4.理論假設
如果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蘇教版語文教材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研究,就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
三、支撐性理論
1.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何克抗教授是最早從國外引進和介紹建構主義的學者之一。他不僅將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論介紹,更將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介紹,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構主義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即“以學為主教學設計”)的概念,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協(xié)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
2.關于主體教育理論
關于主體教育理論的文獻資料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裴娣娜教授的論著《發(fā)展性教學論》;施良方、崔允漷博士的論著《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主體教育理論的'這些基本理論,不僅強調了人的主體發(fā)展性,而且具體指出了人在發(fā)展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科學地說明了影響和促進人的主體性發(fā)展的因素與條件。
3.關于體驗學習理論
教育界對體驗學習的理解是:“所謂體驗學習,就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游戲和情境讓參加者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反思和分享,從而對自己,對他人和環(huán)境,獲得新的感受和認識,并把它們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爆F(xiàn)代體驗式學習的理論及實踐源自八十年代美國人大衛(wèi)庫伯提出“體驗式學習圈”!绑w驗式學習圈”理論強調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閱讀的信息,我們能記得10%,聽到的信息,我們能記得20%,但所經歷的事情,我們卻能記得80%,因而體驗式學習著重為學習者提供真實或模擬的環(huán)境和活動,讓學習者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覺悟并發(fā)現(xiàn),使參加者之間交流并共享,然后通過反思再總結并提升為理論或成果,最后將理論或成果投入到應用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式學習強調共享和應用。體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通過共享成果并應用于實踐,才是體驗式學習的目的。
以上體驗式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習過程中“實踐、活動、體驗”的重要性。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通過對蘇教版語文新課標實驗教材各種教學呈現(xiàn)方式下相應教學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依據(jù)課程目標以及各專題具體的人文內涵來確立,如“向青春舉杯”,充滿熱烈的氣息、青春的活力,較適合“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而“月是故鄉(xiāng)明”,則是精選表達家園之思的經典作品,讓學生在對文質兼美的作品反復閱讀中,真正體驗家、家鄉(xiāng)、家園的精神價值,適宜采用“文本研習”的學習方式。不同人文內涵的專題、板塊或文本以與之適應的學習方式呈現(xiàn),能夠更有效地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功能。
2.有助于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盡管蘇教版教材因教學內容和目標不同而運用了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但其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合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對話等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不同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讓學生在“各類活動”、“各類場合”中體味語言情境,琢磨學習別人的語言,推敲選擇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去,對三種教學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3.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構建了三種教學方式: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加強對教材中這三種教學方式的探索研究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方式轉變的需求,它在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與態(tài)度,調整教師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將會發(fā)生巨大的作用。
4.開展對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教學方式的研究,能夠為科學地、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好中學語文教學,探索一條比較完整的實施方案,以大面積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指標
1.從理論分析層面上深入探討闡述三種呈現(xiàn)方式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研究重點是探討論證三種呈現(xiàn)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在全面發(fā)揮語文課程功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等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
2.從實踐操作層面上,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來具體研討總結三種呈現(xiàn)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般原則和常用方法。研究重點是通過對三種呈現(xiàn)方式的各種課型及其教學實踐活動的分析探討,總結提出在具體教學行為中各自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和常用方法。
3.從對教與學進行評價的角度進行研究,提出與三種呈現(xiàn)方式相適應的評價設計原則和評價工具。重點研究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評價設計(即該如何評價)和應采用的評價工具(即該用什么尺度進行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為江蘇教育出版社依據(jù)2003年4月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系列教材,包括必修1—5、選修系列等由教育部批準的高中語文教材。本課題只限于在依據(jù)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所編寫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1—5、選修系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和實踐研究。
課題研究由下面6個子課題構成:
子課題01: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文本研習”式教學;
子課題02: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問題探討”式教學;
子課題03: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必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活動體驗”式教學;
子課題04: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選修系列中如何開展“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教學;
子課題05:建立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教學網站,推動蘇教版語文教學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動研究。組織研究人員撰寫“理論學習心得”,要求在觀摩課、研究課之后形成“教學反思”,在聽課和聽專家報告之后寫出心得體會。
2.比較研究。既要將蘇教版三種教學呈現(xiàn)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作為比較的對象,研究分析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總結出先進教學理念,又要在三種呈現(xiàn)方式內部進行相互比較,總結出各自在教學功能、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差異。
3.案例分析。分別以三種呈現(xiàn)方式為主題,組織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活動,形成以“課題”、“課型”、“教法”、“理論依據(j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后記”、“評議匯編”、“活動總結”為主要內容的“案例分析”資料。
4.文獻研究。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深入研究課程改革理論,提高研究水平。
八、研究過程及成果
1.《江蘇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的指導下,通過對蘇教版教學方式的研究,課題組編寫了必修部分5個模塊的《模塊學習綱要》,以指導蘇教版教材的教學實踐。
2.對蘇教版語文實驗教材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教學建議、教學案例。唐江澎、夏雷震、張克中、浦其倫、盛志峰、錢志惠等先后應邀至南京、徐州、泰州、淮安、宿遷、常州、無錫以及山東、浙江等地介紹蘇教版教材的應用及教學建議或課題網站建設情況。
3.課題組成員唐江澎、夏雷震、張克中、柏俊榮、錢志惠等先后應邀在省蘇教版教學研討會上開設示范課或研究課。課題組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研究,開設了對內對外研究課和公開課,錄制了10節(jié)研究課,開展了網絡評課研究活動,開設了12節(jié)公開課。夏雷震老師開設的“問題探討”式教學公開課《雷雨》,其《談〈雷雨〉教學中的問題探討》發(fā)表于《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09年第1期。
4.夏雷震老師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范課《圖片兩組》被錄制為光盤由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教材服務中心、江蘇電子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發(fā)行,成為新課程教學培訓示范課。錢志惠老師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范課《白發(fā)的期盼》被杭州教育學院和南京市教研室錄制為新課程培訓光盤,唐江澎教師開設的“活動體驗”式教學示范課《白發(fā)的期盼》教學實錄發(fā)表于《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期。
5.課題組引入課堂觀察實踐活動,就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開展課堂觀察研究,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定向觀察,開展聽評課活動,共撰寫課堂觀察案例8個,其中曹維明教師執(zhí)教、浦其倫老師等組織開展的“文本研習”課《季氏將伐顓臾》課堂觀察教學案例共計2萬余字發(fā)表于《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10年第4期。
6.在對三種課堂教學方式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在《中學語文教學》《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實錄22篇,獲獎論文15篇、教學設計5篇、教學案例3篇、教學實錄1篇。
7.課題組網站“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建設取得階段成果,截至2010年11月,已積累新聞805篇、文章25562篇、教案4662篇、課件6536個、試卷2375套、素材1530個,擁有免費資源34053個、注冊會員92531位。
九、課題研究取得的主要結論
在新教材使用和課題研究中,各種問題不期而至。“量大、類雜、選文不夠典范、學習方式拘定又過多”,一些老師對新教材提供的三種呈現(xiàn)方式不能理解,“教無定法,學無定律,何以蘇教版要在每個板塊里規(guī)定學習方式”。這些許多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執(zhí)教者遭遇到的困難,我們也同樣遇到了。
經過探索與實踐,我們對以上問題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課題組認為,解決蘇教版語文教材運用的困難可以從探討“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教學方式”來切入并加以解決。
在認識上明晰了兩組概念“呈現(xiàn)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
新教材根據(jù)課程目標和學習材料的性質,以探究為核心,創(chuàng)設了三種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現(xiàn)方式,分別為“文本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這里的“呈現(xiàn)方式”“學習方式”和以往常說的“教學方式”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
課題組認為,這三個概念不同的語言表達只因視角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是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的文本是在以這三種方式呈現(xiàn);“學習方式”是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可以以這三種方式來學習教材;“教學方式”是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教教材。所以,新教材所提供的這三種方式,既可以稱之為“呈現(xiàn)方式”,亦可以稱之為“學習方式”,同樣也可稱為“教學方式”;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那么,蘇教版在每個板塊中呈現(xiàn)了這三種方式,是否就“規(guī)定了學習方式”“規(guī)定了教學方式”呢?是否教師就不可以用其他的教學方式了呢?課題組研究認為,蘇教版呈現(xiàn)教材的這三種方式并不是在“規(guī)定”教學方式,而是在給予語文教師一些教學“建議”,是為了“構建多元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方式的轉變”,只是一種“引導”,決不是“規(guī)定”。正如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教學方式的選擇應是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教材性質和自身特點來決定的,不必拘泥于新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
【高中生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03-15
課題研究報告03-14
高中課題研究報告03-10
小課題研究報告01-13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03-24
課題研究報告 范文04-25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03-24
小課題研究報告03-24
學生課題研究報告03-22
課題調查研究報告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