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岳飛字鵬舉原文及翻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更是多不勝數(shù)。 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岳飛字鵬舉原文及翻譯,希望對您有幫助。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lǐng)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shù)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tǒng)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jié)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lǐng)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zhàn)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役的統(tǒng)帥。
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詞作《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原文: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jié),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飛。飛引弓一發(fā),破其筈;再發(fā),又中。同大驚,以所愛良弓增之。飛尤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shù)。
翻譯:
岳飛,字鵬舉,是相州(河南)湯陰人。(岳飛)年少時就具有氣節(jié),沉穩(wěn)忠厚,很少說話。天資敏捷聰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記。ㄔS多)書與傳〔書傳:指經(jīng)書及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孫武、吳起的《兵法》。家里比較清貧,拾木柴作為火燭照明。背誦復習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覺。(岳飛)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氣,不到二十歲〔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之禮〕,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劍。(岳飛)向周同學習射劍,周同能同時發(fā)射三支箭都能射中箭靶子,以此做給岳飛看;岳飛拉開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發(fā)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驚,把自己所喜愛的好弓箭送給岳飛。岳飛于是就練習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術(shù)。
戰(zhàn)略思想
在南宋初年的將帥中,與劉锜、吳玠等將領(lǐng)保守防御的作戰(zhàn)特點相比,岳飛屬于敢于主動出擊的進攻性主帥。他對宋朝消極防守的軍事傳統(tǒng)有所認識,曾上奏批評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盡管戰(zhàn)略方針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難,岳飛仍組織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樣大規(guī)模的進攻戰(zhàn)役,改變了宋軍被動挨打的守勢地位;并且編練了強大的騎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騎兵發(fā)揮威力的地形和時節(jié),與其正面對抗,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南宋初年,具備光復失地的決心和能力的統(tǒng)帥唯有岳飛一人,成為時人的一致共識。范澄之為營救岳飛曾上書說:“況胡虜未滅,飛之力尚能戡定!北唤鹑司醒旱乃问购轲把蕴斨兴笪贩摺笔窃里w,甚至在岳飛身后二十年,金人仍有“岳飛不死,大金滅矣”的說法。
針對金兵武力強盛而統(tǒng)治手段低劣、民眾爭相反抗的特點,岳飛繼承并貫徹了李綱、宗澤等人重視民間抗金力量的宗旨,制定了“連結(jié)河朔”的御敵方針。岳飛經(jīng)常派人與河北、河東忠義民兵山水寨的首領(lǐng)們進行聯(lián)系,并大量地發(fā)遣人員潛入敵境,策動忠義民兵遙相配合。受到金軍掃蕩的忠義民兵,南下時也大都以岳家軍營作為歸趨之地,這又使岳家軍能掌握到更多北方的軍事情報。在岳飛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軍和北方民間抗金義軍協(xié)同作戰(zhàn),夾攻金軍,克復了很多州縣,這與岳飛“連結(jié)河朔”的戰(zhàn)略部署密不可分。
岳飛軼事典故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之孫岳珂編纂的《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296]”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zhí)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明代表現(xiàn)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流傳最廣的則是“精忠報國”。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四字而產(chǎn)生。
始修于明代的《唐門岳氏宗譜》說“盡忠報國”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為岳飛所刺,但《宗譜》晚出,此事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霸滥复套帧钡难萘x故事則最早見于清抄本《如是觀傳奇》與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說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響廣泛,傳誦不絕,成為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岳飛字鵬舉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岳飛原文翻譯04-30
岳飛平寇原文及翻譯12-09
岳飛至孝原文及翻譯06-13
岳飛論馬原文及翻譯08-29
宋史岳飛傳原文及翻譯10-05
岳飛滿江紅段原文翻譯08-02
岳飛課文翻譯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