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經(jīng)注·卷二十七·酈道元原文及翻譯參考
【原文】
諸葛亮之死也,遺令葬于其山①,因即②地勢,不起墳壟③,惟深松茂柏,攢蔚川阜④,莫知墓塋所在。山東名高平,是亮宿營處,有亮廟。亮薨,百姓野祭⑤。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共表云⑥:臣聞周人思召伯⑦之德,甘棠為之不伐⑧;越王懷范蠡之功⑨,鑄金以存其像。亮德軌遐邇⑩,勛蓋來世,王室之不壞,寔賴斯人,而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黷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圣懷所以惟疑也。臣謂宜近其墓,立之沔陽,斷其私祀,以崇正禮。始聽立祀斯廟,蓋所啟置也。
【注釋】
、倨渖剑杭炊ㄜ娚,在今陜西省勉縣城南。
②因即:依照,依隨。
、蹓瀴(lǒnɡ):墳墓。
、軘(cuán):聚集,叢生。蔚(wèi):草木茂盛。川阜:水邊山岡。
⑤野祭:在野外祭祀。
、薏奖N荆汗倜乒芩扌l(wèi)兵。習隆:三國蜀漢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中書郎:即中書侍郎,典掌詔命。向充:三國蜀漢人,官至尚書,協(xié)贊大將軍姜維。共表:共同上表。
、哒(shào)伯:召公姬奭為諸侯之長,稱伯。
、喔侍臑橹环ィ赫俟残朽l(xiāng)邑,有棠樹,決獄聽政其下。自侯伯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懷甘棠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即《詩經(jīng)·召南·甘棠》。
、岱扼(lǐ):春秋時期楚三戶(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字少伯,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報會稽之恥。
⑩德:高尚的德行。軌:垂范。遐邇:遠近。
寔:同“實”,的確,實在。
巷祭:在道路上祭祀。
戎夷: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數(shù)民族。
存:思念。
追述:追思,追念。在昔:往昔,從前。
黷(dú):輕率。典:制度,法則。
逼:逼迫。宗廟: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堂。
圣懷:皇上。疑:猶豫不決。
謂:以為,認為。
沔(miǎn)陽:古縣名,西漢置,治今陜西省勉縣東,以在沔水之陽得名。
【譯文】
諸葛亮死后,遺囑把他葬在定軍山上,安葬時依山形地勢,而不高筑墳壟,現(xiàn)在那里唯有一片蓊翳的松柏,茂盛地叢生在水邊和山岡上,而他的墳墓卻不知究竟在何處。山的東面叫高平,是當年諸葛亮的宿營地,建有諸葛亮廟。諸葛亮死后,百姓在野外祭祀。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共同上表說:我們聽說周朝人思念召伯的恩德,就不再去砍伐那棵他曾在下面休息過的甘棠樹;越王為懷念范蠡的功績,鑄了一尊金像作為紀念。諸葛亮的德操垂范天下,功勛空前絕后,今天王室之所以能鞏固不衰,靠的全是他,而今讓百姓在街巷里祭奠,戎夷在野外祭祀,這不是紀念他的恩德和功勛的辦法。今天若要完全順從民心,那么就會流于輕率而無章法;如將祠廟建于京城,又勢必侵逼宗廟,這正是圣上心里猶疑不定的原因。我們以為最好是在墓地近旁,就在沔陽立祠,這樣就可以斷絕民間的私祭,尊重正規(guī)的禮儀。這座祠廟就是在習隆、向充啟奏后修建的。
【原文】
漢水又東合褒水。水西北出衙嶺山,東南逕大石門①,歷故棧道下谷②,俗謂千梁無柱③也。諸葛亮《與兄瑾書》云:前趙子龍④退軍,燒壞赤崖以北閣道⑤,緣谷百余里,其閣梁一頭人山腹,其一頭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⑥,不可強也。又云:頃大水暴出⑦,赤崖以南橋閣悉壞,時趙子龍與鄧伯苗⑧,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緣崖與伯苗相聞而已⑨。后諸葛亮死于五丈原⑩,魏延先退而焚之,謂是道也。自后按舊修路者,悉無復水中柱,逕涉者浮梁振動,無不搖心眩目也。
【注釋】
、俅笫T:楊守敬按:《方輿紀要》“大石門”即“斜谷口”,斜(yé)谷口:在今陜西省眉縣西南。
②棧(zhàn)道: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此處棧道為褒斜(bāo yé)道。下谷:下面的深谷。
、矍Я簾o柱:只有木梁而沒有柱子。因為懸崖峭壁與山坡或山下溪澗河流的距離甚遠,所以無法立柱。
、苴w子龍:即趙云,常山真定(今河北省石家莊市)人,三國蜀漢大將。
、莩嘌拢汗诺孛,在陜西省留壩縣東北,褒斜閣道所經(jīng)。閣道:棧道。
⑥窮極:艱難到了極點。
、唔暎翰痪谩1┏觯罕┌l(fā)。
⑧鄧伯苗:即鄧芝,義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人,三國蜀漢大將軍。
、岬茫褐荒軌颉O嗦劊夯ネㄐ畔。
、馕逭稍涸诮耜兾魇♂娇h城南。諸葛亮病卒于此。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人,三國蜀漢大將。
搖心:心驚膽戰(zhàn)。
【譯文】
漢水又向東流,匯合了褒水。褒水發(fā)源于西北面的衙嶺山,東南流經(jīng)大石門,流過舊時的棧道下谷,俗稱千梁無柱。諸葛亮《與兄瑾書》說:先前趙子龍退兵時,燒壞了赤崖以北沿著山谷周圍的閣道長達一百多里,閣梁一頭通入山腰,另一頭在水中立柱。現(xiàn)在山水大而急,已無法立柱,困難已到了極點,不能勉強了。又說:近時山洪暴發(fā),赤崖以南的橋梁閣道全都沖毀了,當時趙子龍與鄧伯苗,一個在赤崖駐防屯田,一個駐防于赤崖口,雙方只能沿著崖邊互相呼應而已。后來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延首先撤退,焚燒了棧道,就是這條棧道。自此以后,那些按照舊道修路的人,都不再在水中立柱了。過往行人在搖搖晃晃的浮橋上經(jīng)過,無不提心吊膽、頭暈目眩的。
【原文】
《漢中記》①曰:自西城涉黃金峭、寒泉嶺、陽都坂②,峻崿百重③,絕壁萬尋④,既造⑤其峰,謂已踰崧、岱⑥,復瞻前嶺,又倍過之。言陟羊腸,超煙云之際,顧看向涂⑦,杳然有不測之險。山豐⑧野牛、野羊,騰巖越嶺,馳走若飛,觸突⑨樹木,十圍⑩皆倒。山殫艮阻,地窮坎勢矣。
【注釋】
、佟稘h中記》:書名,不詳。
、谖鞒牵汗趴h名,秦惠文王置,治今陜西省安康市。黃金峭、寒泉嶺、陽都坂:都在今陜西省漢中市。
、劬䦛(è):峻峭的山崖。百重(chónɡ):百層,這里指層層疊疊。
④萬尋:萬丈。尋:古代長度單位,一般為八尺。
、菰欤旱竭_。
、捋u:同“逾”,超過。崧:即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市北,為五岳之中岳。岱:即泰山,在山東省,為五岳之首。
⑦顧:回頭。向涂:剛才的路。涂:通“途”,道路。
⑧豐:富饒。
、嵊|突:抵觸碰撞。
、鈬河嬃恐荛L的約略單位,說法不一,現(xiàn)多指兩手或兩臂之間合攏的長度。
殫(dān):盡,竭盡。艮(ɡèn)阻:艱難險阻。艮:艱難。
窮:盡,竭盡。坎勢:危險之勢。
【譯文】
《漢中記》說:從西城翻越黃金峭、寒泉嶺、陽都坂,高山峻嶺,層層疊疊,絕壁萬丈,攀上一座山峰,以為已經(jīng)翻過嵩山、泰山那樣的高峰了,可是抬頭再看前面的山嶺,卻比過來的山還要加倍險峻。攀登在山間的羊腸小道之間,置身于縹緲的云霧之上,回頭瞻望走過來的路,迷蒙深杳,到處隱伏著不可預測的兇險。山上有很多野牛、野羊,翻崖越嶺,奔跑如飛;那些巨獸一撞到樹木,合抱的大樹也會被撞倒。山勢的險峻,地形的起伏,真是已到了極點。
【評析】
卷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卷為《沔水》(但卷二十九除沔水外還有其他幾條立篇的小河流)。《沔水》是《水經(jīng)注》全書中占三卷篇幅的大河之一,即今漢江,是長江的支流之一。因為《禹貢》說“浮于潛,逾于沔”,所以漢江很早就被稱為沔水。但古代也有稱漢水的,《漢書·地理志》說:“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彼浴般妗薄ⅰ皾h”是同水異名。不過《水經(jīng)》只稱沔水,不稱漢水。《水經(jīng)注》則“沔”、“漢”并見。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全長1500公里,流域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
【水經(jīng)注·卷二十七·酈道元原文及翻譯參考】相關文章:
水經(jīng)注漯水原文及翻譯10-18
酈道元《三峽》的原文和翻譯04-19
關于三峽(酈道元) 原文及翻譯11-11
酈道元《孟門山》原文翻譯及欣賞08-02
水經(jīng)注三峽原文及翻譯09-28
關于水經(jīng)注三峽原文及翻譯08-09
卷耳原文,翻譯,賞析08-15
卷耳原文翻譯及賞析04-18
卷耳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勸學》原文及翻譯參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