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簡析

        時間:2021-06-13 17:48:03 古籍 我要投稿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簡析

          折桂令·中秋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簡析

          朝代:元代 作者: 張養(yǎng)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簡析

          這首散曲抒發(fā)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復渲染創(chuàng)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 “一輪……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語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圓滿明凈,給人一種新奇之感。以“飛鏡”作比,使人產(chǎn)生一種不知是從何處突然飛來掛到天上的聯(lián)想。而“誰磨”一問,更造成一種月光明亮無比的情勢。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發(fā)此驚問。下面兩句,轉入對月光的具體描寫,但作者沒有進行正面描繪,而是采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來表現(xiàn)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間,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晝,“徹”、“透”兩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無波”兩句,又從另一側面來寫,只是它比前兩句寫得更加空靈。作者從玉露著眼,寫玉露將秋空洗得“銀漢無波”。那瑩潔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產(chǎn)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較往常更為明凈?v使如此,也并沒有妨礙月中桂樹展現(xiàn)其優(yōu)美灑落的身影。這是對前面的一個總結,同時又從明月本身來進行描寫。前人曾有“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的詩句,這里卻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來反襯月光的澄徹。通過多側面多層次的反復渲染,烘托出一種明月如水,清幽靜謐的氛圍。面對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從中來,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發(fā)問:在這美好寧靜的月夜,怎能不舉杯痛飲,一醉方休呢?

          同樣寫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題會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寫法。李白的《月下獨酌》抒發(fā)的是世無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筆下的月既不解飲,又不懂情,無知而冷漠。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抒發(fā)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懷,他想象中的月宮是“高處不勝寒”,強調的是“月有陰晴圓缺”。張養(yǎng)浩的這首散曲抒發(fā)的則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復渲染,創(chuàng)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李白、蘇軾等人的詠月名作都是將明月與人事緊緊交織在一起來寫,忽景忽情,情景交融。這首散曲卻與此不同。它把主要筆墨都用在了對明月的描寫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寫的基礎上點出作者內心的感受。這種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寫法似乎已經(jīng)成了常規(guī),寫不好,往往會落入俗套。其關鍵在于景要切,情要真,兩者融合得自然。這首散曲成功的奧秘也就在這里。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簡析】相關文章:

        折桂令·春情簡析03-19

        折桂令·中秋原文賞析09-22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賞析09-08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賞析07-23

        《折桂令·中秋》原文賞析02-08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賞析09-08

        折桂令·中秋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翻譯的賞析09-23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翻譯賞析08-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