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近戰(zhàn)·劉基原文及翻譯參考
近戰(zhàn)·劉基原文及翻譯
【提示】
本篇以《近戰(zhàn)》為題,旨在闡述采用“近而示之遠”的佯動戰(zhàn)法奇襲殲敵的指導原則問題。它認為,在與敵人隔河對抗時,倘若打算從近處進擊敵人,就要采取多設疑兵之法,偽裝成遠渡之狀以吸引和分散敵人兵力,然后我從敵人近處空虛之地襲擊它,就能把敵人打敗!敖局h”與“遠而示之近”,都是古代戰(zhàn)爭中常為兵家所采用的一種佯動誤敵為內(nèi)容的“示形”戰(zhàn)法。春秋越吳笠澤之戰(zhàn),就越方來看,就是運用“近而示之遠”戰(zhàn)法的成功一例。
發(fā)生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478年)的越吳笠澤之戰(zhàn),是越國滅亡吳國的關鍵一戰(zhàn)。越軍所以能夠戰(zhàn)勝吳軍,從作戰(zhàn)指導上看,越王勾踐成功地運用“近而示之遠”的佯動誤敵戰(zhàn)法,是其取得此戰(zhàn)勝利的重要原因。當時,越王勾踐利用夜暗條件,在主力部隊的兩翼設置左、右句卒(分隊),采取兩翼(遠處)佯渡調(diào)動敵人,中央(近處)突破,乘虛搗隙的戰(zhàn)術,親率三軍主力從近處偷渡過河,出其不意,大敗吳軍主力,為滅亡吳國奠定了勝利基礎,創(chuàng)造了我國戰(zhàn)爭史上較早的一次采用“近而示之遠”戰(zhàn)法奇襲殲敵的成功戰(zhàn)例。
【譯文】
大凡與敵人隔河對陣,我如要從近處進攻敵人,就反而偽裝成從遠處渡河的樣子。為此,必須多多設置一些疑兵,裝作從河的上、下游遠處渡河進攻的架勢,敵人一定會分散兵力來應付。這樣,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從近處襲擊敵人,敵人就可以被打敗。誠如兵法所說:“打算從近處進攻敵人,就偽裝成從遠處出擊的樣子!
春秋時期,越國討伐吳國,吳王出兵于笠澤進行抵抗,而與越軍隔笠澤水對陣相抗。越軍分為左右兩翼,乘夜擂鼓呼號而進,吳軍則分兵進行抵御。越王勾踐親率主力部隊偷偷從中央近處渡過笠澤水,直奔吳國中軍主力而擊鼓沖殺過去,致使吳軍大敗,吳國最終滅亡。
【原文】
凡與敵夾水為陣,我欲攻近,反示以遠,須多設疑兵,上下遠渡,敵必分兵來應,我可以潛師近襲之,其軍可破。法曰:“近而示之遠!雹
春秋,越人伐吳,吳人御之笠澤,夾水而陣。越人②為左右陣、夜鼓噪而進,〔吳師分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兵而鼓之,吳軍大敗,遂至滅亡。③
【注釋】
、俳局h:語出《孫子兵法·計篇》。
、谠饺耍厚R本及各本皆誤作“楚人”,今據(jù)史校改。
③本篇史例同《夜戰(zhàn)》,出自《左傳·哀公十七年》。
【近戰(zhàn)·劉基原文及翻譯參考】相關文章:
《勸學》原文及翻譯參考06-13
《勸學》原文及翻譯參考05-02
《屈原列傳》原文及翻譯參考11-01
《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參考01-25
陶淵明飲酒原文及翻譯參考07-12
秦風·無衣的原文及翻譯參考07-04
《夢溪筆談》原文閱讀及翻譯參考07-21
《氓》原文及翻譯標音參考01-24
象傳下·困原文及翻譯參考08-14
杜陵叟原文及翻譯參考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