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塘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清霅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譯文
渝州城頭長滿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倆相逢。你先回到故鄉(xiāng)好比燕歸定巢,而我還留在異鄉(xiāng)如花兒脫離樹木。酒杯暫且頻繁舉起別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寬廣很難渡過。
在天外蘇州連著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蘇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滿眼綠色的柳樹隨風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
程公辟:名師孟。曾提點夔州路刑獄(主管一路司法刑獄和監(jiān)察的長官)。
巴子:指渝州,周代為巴子國,即今之巴縣。
巴山:東漢末劉璋在四川置巴郡(巴縣)、巴東(奉節(jié)墾)、巴西(閬中縣)三郡,合稱“三巴”。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帶。
占巢:相傳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從南海飛回我國。燕子有飛回原棲息地住舊巢的習性。
花脫樹:指花開后花瓣從樹枝上落下。
瞿塘:瞿塘峽。
吳門:今蘇州市。
清霅(zhà):指霅溪,在今浙江吳興。
春滿縷:指剛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將:持,拿。
江南:泛指二人的家鄉(xiāng)。
賞析:
這是作者為友人程公辟贈別之作而寫的和詞,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風味的詞。
發(fā)端三句指出分別的地點、時間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縣,渝州附近,周代為巴子國,與巴東、巴西合稱三巴,三巴都可以稱巴山。先說眼前巴子城頭碧草萋萋,正是“斜陽暮暮長安道,是離人斷魂處”(柳永《引賀行》)。再寫遠望重巒疊翠,那是兩人相逢之處!把嘧诱汲病毙稳莓敃r雙燕歸來,接著寫花開又復花落,春去夏來,時光如水;人事變遷,亦復如此,曾幾何時,相愛的人相逢而又將別。
“杯且舉”兩句,寫?zhàn)T別宴上,送行者勸君更凈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瞿塘峽,即“古西陵峽也,連崖千丈,奔流電源,舟人為之恐懼”(《太平寰宇記》)。此峽夔州(今奉節(jié)縣)之東,灘石險阻,猿鳥哀鳴,是民歌《竹枝》的流行地。唐代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有《竹枝》九篇,其中寫道:“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庇衷疲骸鞍椎鄢穷^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贝嗽~亦是敘行路之難,鄉(xiāng)關之思,寫得明白如話,復疊回環(huán),頗有民歌風味。
下片將視線從長江頭移向長江尾,從巴子城頭移到“天外吳門、清霅路”,正是兩人家鄉(xiāng)所。所謂“天外”,是形容其遠。吳門(今蘇州市,程師孟故鄉(xiāng))與霅溪(作者故鄉(xiāng)湖州烏程東南)相隔不遠,當時一人歸而一人留,自啟思鄉(xiāng)之情。這里字面有意重復,以使詞意進一步發(fā)展。結尾三句宛轉其意。作者自注曰:“來詞云‘折柳贈君君且住’!闭哿泟e,意挽留。作者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xiāng)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吳門住”句,意指“吳門”。意為:君雖滯留而寄情的柳枝與我俱歸,亦足慰懷矣。語言明白流利而詞句卻委婉,多低徊不盡之意。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注釋:
、篷厚唬河纳畹臉幼。
⑵欹眠:斜著身子睡覺。
翻譯:
峰巒疊嶂,環(huán)抱著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繞著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
午睡醒來,滿耳都是婉轉的鳥鳴。斜倚枕頭,想起當年做官時,聽早朝的雞鳴,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貪戀閑適,已忘卻了從政建功的美夢。
賞析: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恬靜的美,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臺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向往,動輒借自然景物以抒發(fā)自己的幽懷。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
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于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贝艘娫~人善于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著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里》詩可與此參讀:“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shù)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xù),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閑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办ッ摺本,從睡醒聞鳥聲,聯(lián)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并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昂鰬浌嗜私窨偫稀,反襯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閑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王安石二次罷相隱居金陵以后,心境漸漸平淡下來。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愛靜坐,非臥即行。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歸。”這種曠日的游歷體察,引發(fā)詞人創(chuàng)作了不少描寫水光山色的景物詞。這首詞,藝術的錘煉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得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詩入詞。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漁家傲·送省親秦州
宋代:蘇軾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譯文: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厥滋,孤城不見天霖霧。
一首《陽關》曲感情多么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要離去的人挽留不住啊;赝质值牡胤,因為天飄降霏霏的霧,看不見孤城。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估計到達目的地時,正是暮春時節(jié),長安花落如雨。古老的關隘楊柳絮剛剛飄飛。漸漸看見下屬官員左手握刀,禱腳塞在靴筒里到郊外夾道歡迎你。誰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親摟抱著坐在膝上這樣的美事呢。
注釋: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zào)貂(diāo)留不住;厥滋,孤城不見天霖(lín)霧。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張元康:疑為張果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鳳翔監(jiān)承事,熙寧五年(1072年)臺州黃巖令。省親:探望父母。秦州:甘肅天水、隴西等地。 幾許:好多。秦川:古地區(qū)名。泛指今陜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zhàn)國地屬秦國而得名。皂貂:指黑貂制成的袍服;厥滋帲夯赝质值牡胤。孤城:指鳳翔府城。霏霧:飄拂的云霧。宋代周邦彥《應天長》詞:條風布暖,霏霧弄晴。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xuē)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到日:到達的日子。長安:古都城名。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故關:古老的關隘。指今甘肅清水縣隴關。靴刀:一種置于靴中的短刀。下級官迎上級官時,“皆絨服,左握刀,右屬弓矢,帕首禱靴,迎于道左”,以全副武裝的隆重禮儀迎接。夾路:列在道路兩旁。東坡《同王勝之游蔣山》詩:夾路蒼冉古,迎人翠麓偏。誰得似:誰能比得上。風流:傳為美談的韻事。王文度:《世說新語·方正》說王文度的父親王蘭田(名述之),“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置膝上!倍亩犬敃r已有兒女了。
賞析:
上片寫張元康孝順父母,義無反顧。開頭兩句反意點化運用唐代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句,扣題寫當前別情,非常深厚的父子別情。這不僅點明了“省親”的緣由,而且點明了“省親”的走向。君去的地方正是經(jīng)過秦川再往西走的“陽關”。言辭雙關,情意綿綿。第三、四句寫張氏孝順父母,義無反顧,即是用“白馬”,“皂貂”等貴重物品厚待,留也“留不住”!盎厥滋帯保胂笾凶约号c對方分手后的景物,鳳翔城將看不見了,所能見到的是“天霏霧”,所能留下的是天際的空曠,對詞人的思念,頗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傷感。
下片寫想象中張元康到達家前后的情景。第一句寫到達家時出現(xiàn)的第一個鏡頭:繁華的故都長安已是落英繽紛,暮春屆至。第二句寫到達家時出現(xiàn)的第二個鏡頭:“長安花似雨”,而故關的楊柳剛剛花絮飛舞,春光明媚。第三句寫到達家時出現(xiàn)的第三個鏡頭:“漸見”眾多兵士帶著“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兩旁,以隆重的禮儀迎接。這三個鏡頭一疊印,恰好成為張元康省親美好的大背景,于是立刻推出第四個鏡頭,即張氏到家后,出現(xiàn)如“風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淚流滿面,或相對無言的鏡頭。讓人們仿佛看到了張氏父子那種天倫之樂趣感動眾鄉(xiāng)親的場面。這是不同尋常的父子關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國傳統(tǒng)人倫美的血統(tǒng)關系。與開頭對照,叫人喊出“一曲《陽關》情幾許”的動人心音。
全詞,以人物行為為結構線,把友情與親情編織成為一曲“西出陽關有故人”之頌歌。尤其下片的幾個鏡頭極為迷人:“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靴刀迎夾路”,“風流膝上王文度”。這里充分揭示了人世間最為珍貴的是真善美;鄉(xiāng)情、友情和親情比什么都重要的這一樸素的真理。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4
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弦琴上單于調。
摘葉尋枝虛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曉。非玄妙,靈云合被桃花笑。
翻譯
靈云三十年來茫昧混沌,幾番出入于迷悟之間,最后一見桃花終于參悟,得到了佛法真諦,在未上弦的琴上彈奏《單于調》。
靈云為求“悟”的境界,歷經(jīng)曲折,虛度了半輩子,人們應以此為鑒,趁著年少及早悟道。豈但見花能悟道,天地萬物,流水行云無不蘊藏著道機禪理,因此,參禪學佛實非高不可攀之事,靈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該見笑于桃花了。
注釋
孔竅:心。
得眼:盲而重見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諦。
無弦琴:未上弦的琴。
單于調:曲調名。
水云:原指行腳僧,因其蹤跡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禪僧。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靈云三十年來茫昧混沌,幾番出入于迷悟之間,最后一見桃花終于參悟,得到了佛法真諦,在未上弦的琴上彈奏《單于調》。
靈云為求“悟”的境界,歷經(jīng)曲折,虛度了半輩子,人們應以此為鑒,趁著年少及早悟道。豈但見花能悟道,天地萬物,流水行云無不蘊藏著道機禪理,因此,參禪學佛實非高不可攀之事,靈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該見笑于桃花了。
注釋漁家傲:詞牌名,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為流行。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孔竅:心。典出《莊子》“僬忽鑿竅”之寓言。據(jù)《淮南子》:“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
得眼:盲而重見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諦。
無弦琴:未上弦的琴。陶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單于調:曲調名。
水云:原指行腳僧,因其蹤跡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禪僧。
創(chuàng)作背景
此首作于元豐三年庚申(1080年),是年黃庭堅改官知吉州太和縣。秋,黃庭堅自汴京歸江南,經(jīng)江寧(今南京市)時遇到江口阻風,黃庭堅突然頓悟禪宗佛法,故效仿寶寧勇禪師作《漁家傲》來闡述頓悟的法門。
賞析
這首《漁家傲》援禪家語入詞,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繹的是南岳臨濟宗福州靈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講靈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幾番出入于迷悟之間。最后一見桃花,終于參悟。此用來比喻靈云三十年來的不徹不悟!暗醚勖哉铡保钦f靈云幾次將悟還迷。佛家有“五眼”之說,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見世間虛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實相。因此,此處的“眼”,當指慧眼或法眼!皡W了”的“了”,作“完成”講。
下面兩句講靈云參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無弦琴”,用陶淵明故事!埃Y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蕭統(tǒng)《陶靖節(jié)傳》)。黃庭堅以此作比,意闡釋至法無法的禪理。
詞的下片,由靈云之事生出感想,這里所著重闡揚的,仍是“頓悟”之說。黃庭堅看來。靈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為他身上,頓悟之中尚有“漸”的痕跡。詩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縱橫自如,純任本然的意境。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5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翻譯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fā)鮮亮的紅色,紅軍戰(zhàn)士一腔怒火直沖云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并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nóng)大眾,同心協(xié)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注釋
霜天: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統(tǒng)稱“霜天”。
爛漫:光彩分布貌。
天兵:指紅軍。
霄漢:高空。霄,云氣;漢,天漢,即天河。云氣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來表示高曠至極的天際。
龍岡:龍岡頭墟的簡稱,在江西省寧都、吉水、吉安、泰和、永豐諸縣之間,地屬永豐縣。山巒重疊,形式極險。
千嶂:許多高山。
張輝瓚: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俘虜后被憤怒的群眾斬首,其頭裝在木籠內扔入贛江。
二十萬軍重入贛:敵人發(fā)動第二次“圍剿”時,總兵力20萬,何應欽任總司令。
風煙:猶風塵。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創(chuàng)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jù)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聞聽前方捷報,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馬背上吟成。
賞析
此詩作于1931年早春,其時正值冬春交替之節(jié)令。毛澤東所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呈現(xiàn)出一派萬千林木被霜染紅,爛漫盛開之景。雖有寒意卻處處給人有溫暖如春之感,詩人筆下根據(jù)地的冬天生機盎然,就在這勃勃向上的畫面中,冬日正義的肅殺之氣正嚴陣以待。因為就在此時,在1930年的歲尾,蔣介石調集約十萬大軍以偽江西省主席、國民黨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總司令官,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向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一次大“圍剿”。此詩前二行正藝術地集中再現(xiàn)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士氣高昂之情。
紅軍戰(zhàn)士不僅僅是一腔怒火沖云端,而且為保衛(wèi)家園在偉大舵手的親自指揮下沉著迎戰(zhàn)。在詩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動凝煉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斗場面,雖未正面詳細描寫激戰(zhàn)情況,但詩人凌云健筆先點出龍岡大霧,暗示給讀者一種毛主席一貫的“誘敵深入”伏擊之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然后是戰(zhàn)士的歡呼聲,最后進抵戰(zhàn)局之結果,并干干脆脆地用一個具體細節(jié)指明活捉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猶如王昌齡的“已報生擒吐谷渾”。而當時的情形也的確如此,毛主席親自指揮紅一方面軍的一、三兩個軍團,共四萬人,先是后撤,于12月下旬將敵軍先頭部隊誘至根據(jù)地中部,緊接著于1930年最后一天在龍岡作伏擊殲敵之戰(zhàn),結果一舉擊潰敵軍并活捉張輝瓚及敵部九千人。新年伊始,再度乘勝攻擊,至1931年1月3日,共殲敵軍一半以上。迎來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本詩上半闋是詩人喜聞龍岡之戰(zhàn)大捷的當晚一氣寫成的,第三句原為“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而后在次年春,當詩人聞敵人將結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圍剿”時,心潮起伏,英邁難平,遂一氣補寫出整首詩的下半闋。完稿后,毛澤東發(fā)現(xiàn)上下兩闋都有“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之句,便將上半闋的第三句改為“霧滿龍岡千嶂暗”。
由此可見,此詩上半闋寫作戰(zhàn)的勝利,下半闋卻是再發(fā)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戰(zhàn)之決心。
序幕一揭,國民黨又以雙倍兵力卷土重來,滾滾狼煙遮沒了半個天空,真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面對重兵來犯,如何迎敵,詩人仍然滿懷信心,運籌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氣豪邁道出:“喚起千百萬勞苦大眾齊心協(xié)力奮勇向前,那時紅旗就會插遍整個中國”,同時也表明作者一貫的思想:放手發(fā)動群眾,人民戰(zhàn)爭、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等等。
最后一行,詩人活用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勝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頭觸山就比喻為紅軍將士最終將推翻蔣家王朝,毛主席不愧為一位有預見性的詩人,他在最艱苦的歲月已看到遙遠的勝利的曙光。猶如一位美國詩人龐德所說,真正的“詩人是一個種族觸角。”唯有這樣的詩人才有最靈敏的觸須,才有預見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預感到自己民族的歡樂、勝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災難。毛主席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已感覺到了這一切,勝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此詞中出現(xiàn)了兩組“紅“字詞組:”紅爛漫“”紅旗亂“。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已是一九三一年的元月,此時已進入冬季,是萬木蕭條的日子,應該不會出現(xiàn)“萬木霜天紅爛漫”的情景,但在這里毛主席著意謳歌的不是山河形勝而是人和。小試牛刀即以弱勝強,以寡敵眾,使他看到了“紅色”的希望,他的喜悅之情當難以言表,沒有什么再好的詞語能夠幫助他表述這份成功的快樂,惟有“紅爛漫”才足以把他在取得勝利后的歡欣之情濃縮于霜天中的萬木。
目睹勝利了的紅軍將士在龍岡的重山疊嶺之下,揮舞紅旗,歡慶勝利。毛主席想到了三千年前那位“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的氏族首領共工氏,在他眼中,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nóng)群眾,每一個人都成了能使得“天柱折,地維絕”的大英雄,這些大英雄們將與他一道砸碎黑色鎖鏈,建立紅色政權。如果說這是他人民戰(zhàn)爭思想的萌芽,那么后來也正是他人民戰(zhàn)爭的光輝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戰(zhàn)勝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6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花底忽聞敲兩槳。逡巡女伴來尋訪。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蕩。時時盞里生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ㄈ泼婕t相向。醉倚綠陰眠一餉。驚起望。船頭閣在沙灘上。
翻譯
荷花底下,忽聽到雙槳擊水的聲響,不一會,一群女友來把我尋訪。摘下荷花當酒杯,采蓮船在荷花池中蕩漾。粉紅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時時翻紅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攪在一起;粉紅的荷花、粉紅的臉蛋,同映酒缸。綠色的荷葉叢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覺醒來抬頭望,船頭擱淺在沙灘上。
注釋
逡巡:宋元俗語,猶頃刻,一會兒。指時間極短。
旋:隨時就地。
當:當做,代替。“時時”
句:謂蓮花映入酒杯,隨舟蕩漾,顯出紅色波紋。
紅浪:指人面蓮花映在酒杯中顯出的紅色波紋。
清廝釀:清香之氣混成一片。
廝釀:相互融合。
花腮:指荷花。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頰的花容。
酒面:飲酒后的面色。宋梅堯臣《牡丹》
詩:“時結游朋去尋玩,香吹酒面生紅波!
一餉:即一晌,片刻。
閣:同“擱”,放置,此處指擱淺。一作“擱”。
賞析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一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xiāng)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自現(xiàn),“槳”字不寫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一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板已病,頃刻,顯示水鄉(xiāng)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熬票K”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一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為了協(xié)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一連串快速的行動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tài),惹人喜愛。
“酒盞”句寫荷葉作杯。據(jù)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在葉心凹處,用針刺破,一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寞荷葉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動而富有鄉(xiāng)士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一似紅浪時生。
下片第一、二兩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ǖ那逑愫途频那逑阆嗷セ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與“紅”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一餉”筆鋒一轉,熱鬧轉為靜止。又拈出一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一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為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姑娘們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飄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绑@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一個“醉”字,又暗藏一個“醒”字。
這首詞妙在起、承、轉、合脈絡清晰;更妙在其風格清新、言語含蓄而又設境秾艷,詞風健康明朗、生動活潑,是少有的佳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歐陽修以《漁家傲》詞調共作了六首采蓮詞,這首詞即為其中之一。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7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翻譯
五月是石榴花開得季節(jié),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里,送給閨中女子。
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后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注釋
妖艷:紅艷似火。
生綃: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時多用以作畫,因亦以指畫卷。
浴蘭:見浴蘭湯。
驚破:打破。
賞析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是宋代歐陽修的一首詞。
上片寫端午節(jié)的風俗。用“榴花”“楊柳”“角粽”等端午節(jié)的標志性景象,表明了人們在端午節(jié)的喜悅之情。
下片寫端午節(jié)人們的沐浴更衣,飲下雄黃酒驅邪的風俗。后面緊接著抒情,抒發(fā)了一種離愁別緒的青絲。
歐陽修《漁家傲》寫的閨中女子,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享用粽子后,未出閣的姑娘,在家休息,夢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發(fā)了閨中女子的情思。
簡介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這首詞,歐陽修描寫了過端午風俗習慣:吃多角粽、飲菖蒲酒、沐香花浴。然而,主筆卻是寫了一個深閨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絲心有纏裹的粽子,并且由金盤盛著,由侍婢送進,還要洗一個香花澡,然后睡了一個香夢,而想不到的是被黃鸝聲喚醒。
創(chuàng)作背景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8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古詩簡介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是宋代詞人朱服的作品。此詞即景抒懷,描繪了風雨凄迷、楊柳籠霧的暮春景色,抒寫了人生短暫,留春不住,不如及時行樂的愁郁情懷。上片寫景,景中含情;下片寫傷春惜時,滿懷愁怨。全詞用語清麗,虛實結合,寓情于景,意境悲涼,言有盡而意無窮,盡顯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翻譯/譯文
綿綿的細雨微微的風,千家萬戶掩映在楊柳密蔭青煙綠霧中。淋濕的花瓣貼在樹枝上不再飛。心中愁無窮,連同春色都付與江水流向東。
九十天的光陰能夠留多久?解盡金龜換酒也無法將春光挽留。告訴那東陽城里賣酒人,而今只求拼個一醉方休,不管今日樂事成為他年熱淚流。
注釋
、艥O家傲:詞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詞”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有只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⑵纖纖:細小,細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呛痛海哼B帶著春天。
、染攀褐复汗馊齻月共九十天。
⑸金龜: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龜。此處“金龜解盡”意即徹底解職。
、蕱|陽:今浙江省金華市,宋屬婺(wù)州東陽郡。沽酒:賣酒。
、似矗╬īn):豁出去,甘冒。
賞析/鑒賞
此詞是作者早年出知婺州(亦稱東陽郡,治所在今浙江金華)期間的作品!稙醭膛f志》云:“朱行中坐與蘇軾游,貶海州,至東郡,作《漁家傲》詞!
這首詞原題為“春詞”,風格俊麗,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開頭兩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寫暮春時節(jié),好風吹,細雨潤,滿城楊柳,郁郁蔥蔥,萬家屋舍,掩映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次三句:“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皯贅錆窕w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皾窕ā睉稀靶∮辍,啟下“飛不起”!皯佟弊钟脭M人法,賦落花以深情;ㄉ胁蝗剔o樹而留戀芳時,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盡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難排遣,故而詞人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了東流的逝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备袊@春來春去,雖然是自然界的常態(tài),然而美人有遲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這九十日的春光,也極短暫,說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盡金龜換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經(jīng)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為往昔文壇上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雖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拚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謂向酒肆索酒。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語兩意,樂中興感。
這首詞襲用傳統(tǒng)作詞法:上片寫景,下片寫情。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意化兩,示遣愁不盡,無限感傷。作者亦自以“而今”句為得意之筆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9
漁家傲·寄仲高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古詩簡介
《漁家傲·寄仲高》是宋代愛國詩人、詞人陸游的作品。上片著重表現(xiàn)蜀地與家鄉(xiāng)山陰的兩地阻隔,下片抒寫衰老的心理和磋蛇的悲慨,以及對往日兄弟之情的追懷。全詞情致細密,語言清麗,用委婉的筆調,深沉的感慨,借鄉(xiāng)愁來表達作者遭受朝廷內外投降勢力排擠打擊的滿腔悲憤情緒。
翻譯/譯文
向東望故鄉(xiāng)山陰在哪里呢?來回相隔有一萬三千里。一封家書寫滿紙,流著兩行思鄉(xiāng)懷親的眼淚。時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遙問家鄉(xiāng)紅橋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駕扁舟到橋下尋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憊。愁思滿懷,長夜難寐。兩鬢已白絲間黑發(fā),在茶煙繚繞中虛度光陰令人悲。
注釋
、僦俑撸宏懮1113-1174),字仲高,陸游的堂兄。
、谏疥帲航裾憬〗B興市,陸游的家鄉(xiāng)。
③紅橋:又名虹橋,在山陰近郊。
、鼙猓╬iān)舟:小船。
、莩顭o寐(mèi):愁中失眠
、摁W絲:形容鬢發(fā)斑白而稀疏。
、卟锜煟褐蟛钑r冒出的水氣。
創(chuàng)作背景
乾道八年(1172)秋,陸游在川中閬州仙魚鋪收到仲高從家鄉(xiāng)山陰寄來的書信,作《仙魚鋪得仲高兄書》詩,其中有“病酒今朝載臥輿,秋云漠漠雨疏疏。閬州城北仙魚鋪,忽得山陰萬里書”之句。仲高死于淳熙元年(1174)。此詞當作于乾道八年至淳熙元年之間。
賞析/鑒賞
上片起二句:“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睂懯裰信c故鄉(xiāng)山陰距離之遠,為后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fā)端!皩懙眉視諠M紙”和“流清淚”二句,是為著寫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滿紙”,情難盡:“流清淚”,情難抑,作者的傷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作者道不盡的酸楚,豈是“家書”能表述清楚的!皶匾咽敲髂晔隆本,緊接寫信的事,自嘆徒勞;又呼應起二句,更加傷感。一封家信的回復,竟要等待到來年,這種情境極為難堪,而表達卻極新穎。
前人詩詞,少見這樣寫。這一句是全詞意境最佳的創(chuàng)新之句。這種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強求,須從實境實感中自然得來。陸游心境如此,感觸自心中油然而發(fā),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從思家轉到思念仲高!凹恼Z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巧妙地借“寄語”流水來表達懷人之情。紅橋,在山陰縣西七里迎恩門外,當是兩人共出入之地,詞由橋寫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實上是倒過來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紅橋。詞題是寄仲高,不是懷仲高,故不專寫懷念仲高專寫懷念高,只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義滿溢了。
況寄言只憑設想,相尋了無定期,用筆不多,而酸楚之情卻更深一層了。陸游離開南鄭宣撫使司幕府后,經(jīng)三泉、益昌、劍門、武連、綿州、羅江、廣漢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為中心,輾轉往來于蜀州、嘉州、榮州等地在奔波中年華漸逝,已年屆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這一句從歸鄉(xiāng)未得,轉到萬里飄泊、年華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钡涔视米远拍痢额}禪院》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陸游早年即以經(jīng)濟自負,又以縱飲自豪,同于杜牧;而后老大無成,幾絲白發(fā),坐對茶煙,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鳴,信手拈用其詩,如同已出,不見用典的痕跡。這三句,是向仲高告訴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看似消沉,實際則不然。因為對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種表現(xiàn)。
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xiāng)、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亦纏綿,在陸游的詞中是筆調較為凄婉之作。它的結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實際并不消沉,化憤激不平與熱烈為閑適與凄婉,又是陸詩與陸詞的常見意境。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講解
每讀這首詞,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首詞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凄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回蕩著。
“塞下秋來風景異”,劈頭一句,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時間是秋天,地點在邊塞。風景呢?沒說好,也沒說壞,只說了一個“異”!爱悺痹谀睦锬?且聽下文:
“衡陽雁去無留意。”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衡陽城南有回雁峰,樣子很像回旋的雁。“秋來”,滿目蕭條;“風景”越發(fā)“異”得難忍,所以雁兒毫不留戀地非飛走不可。這里表面寫的是雁,實在寫人。即連大雁都不愿在這兒呆下去了,更何況人?但是,邊塞軍人畢竟不是候鳥,他們卻堅守在邊塞。
下面三句,寫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指邊地的風號、馬鳴、羌笛之聲。這是寫聲音的,這聲音富有邊塞地區(qū)的特色。李陵《答蘇武書》中的“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可作注釋。然而,范仲淹在這里卻更有一層深意,那就是“連角起”。角,是古代軍隊里吹的樂器!八拿孢吢曔B角起”,就是軍中號角吹動,四面八方的邊聲便隨之而起。在這里,作者是把軍中的號角作為主體來寫的,它帶動著邊地的一切聲音。這就是說,邊地“雁去”了,邊地的駐軍沒去;不但沒去,而且用他們的號角,與邊地的人民緊緊相連。這聲音也許有點單調,甚至有點悲涼,但壯闊,充滿力量。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是上闋的結句,突出地表現(xiàn)出邊塞的安穩(wěn)和牢固。“千嶂”,是寫山勢,層巒疊嶂,猶如巨大的屏風!伴L煙”,是炊煙和暮靄所形成的一片霧氣。在“落日”中,邊地的孤城及時地把城門關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環(huán)繞,“長煙”籠罩,“落日”照耀,就不顯得那么孤獨無靠。它是堅固的,結實的,嚴陣以待的。然而,城的堅固與否,更重要的還在于把守它的駐軍。因此,在詞的下闋,作者就把邊防軍人推向畫面中心,集中筆墨表現(xiàn)他們的思想感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边@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里的親人和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謂合情,就是這些軍人到了晚間,思家、思鄉(xiāng)之情就愈加濃烈。這符合生活的真實,令人信服。所謂合理,就是正因為他們熱愛家鄉(xiāng),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也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不只堅守,他們并不滿足于堅守,他們還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因為只有這樣,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邊防軍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xiāng)。因此,接下來的“燕然未勒歸無計”七個字就有著深刻的含義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愛山!袄铡,刻的意思。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打垮匈奴進犯,乘勝追擊,“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還。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勝利的代名詞!把嗳晃蠢諝w無計”,意思就是抗敵的大功還沒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這個“計”字很重要,它是計議、打算的意思,可見邊防軍人不回家是主動地、自覺的。若是把它理解為計策的“計”,那邊防軍人的不能回家就成為被動的、無奈的了。這樣理解,對邊防軍人的形象,對全詞的意境就都有損害。
“羌管悠悠霜滿地”,承上啟下,進一層強調邊防軍人想家思鄉(xiāng)的情緒,并由此而寫出全體將士憂國的情狀和感慨。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比藶楹尾荒艹擅?將軍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為何還在服役?年輕的兵士為國守邊為何還要落淚?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憂,是怨,是憤憤不平。他們憂慮國家的安全,抱怨朝廷無人整頓武備,更為當局沒有一個正確的方針政策而憤懣,以致邊防軍人久住“塞下”,將老,卻不能退休家園,兵少,卻不能與妻子團圓。
從《漁家傲》全詞來看,應當說,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強烈的,它是一首古代邊防軍人之歌,以其英雄氣概扣動著歷代千萬讀者的心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zhàn)的人都難以入睡,將軍已是頭發(fā)花白,士兵抹著思鄉(xiāng)的淚水。
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賞析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xiàn)了邊塞地區(qū)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qū)域!扒飦怼保c明了季節(jié)!帮L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jié)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昂怅栄闳o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盁o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qū)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qū)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下邊續(xù)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zhàn)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huán)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很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四字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把所見所聞諸現(xiàn)象連綴起來,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畫面,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閉”三字,它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宋朝從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弛。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zhàn),以致每戰(zhàn)輒敗。詞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一方面在延州周圍構筑防御工事,始終居于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wěn)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于孤立狀態(tài)。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態(tài)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xiàn)了形勢的嚴重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zhí)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叭瞬幻隆,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傊缕闱,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fā)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xiàn)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xiāng)卻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wèi)重任。這首詞作于北宋與西夏戰(zhàn)爭對峙時期。
點評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
范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傲》歌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zhèn)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云云。現(xiàn)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區(qū)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zhèn),故稱“塞下”!扒飦怼保c明了季節(jié)!帮L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jié)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盁o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qū)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下邊續(xù)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zhàn)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huán)境,它處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xiàn)象連綴起來,展現(xiàn)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扒脊苡朴扑獫M地”,寫夜景,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fā)的是凄切之聲,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fā)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xiàn)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
評論
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zhàn)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風光,而著重渲染戰(zhàn)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xù)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xiāng)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還鄉(xiāng)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xiāng)戀益見濃重!叭瞬幻隆倍洌钡缹④姂(zhàn)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fā)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xiàn)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xiāng)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lián)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既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同樣表現(xiàn)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xiāng)的矛盾心情。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賞析二
范仲淹是當時的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間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主張革除積弊,但因統(tǒng)治集團內部守舊派的反對,沒能實現(xiàn)。
他也是著名的文學家。這首《漁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親身經(jīng)歷的邊塞生活。古代把漢族政權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間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這首詞所說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陜北一帶。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并非以軍事征戰(zhàn)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于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并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后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干思鄉(xiāng)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于邊陲,雖有時思鄉(xiāng)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思歸不是因為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懷念故鄉(xiāng)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xiāng)也是很自然的!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致。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以致心情重濁!皻w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xiāng),而家鄉(xiāng)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fā)人。“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xiàn)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xiāng),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wèi)祖國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fā)老將軍,正是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只此兩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雖然彼此取材不同。偉大的詩人杜甫曾寫過“孤城早閉門”的佳句,但氣勢的雄渾似不及范詞。那是人煙稀少的邊塞,光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太陽還沒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暉,遠遠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門關閉。這就像一幅中世紀邊塞景象的藝術攝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邊塞圖畫。“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樣的“邊塞情緒”,往往當人物置身特定場景之后,自然流露出來;此時才明白,長煙落日的邊塞,對于生命個體而言,并不僅僅是“戍邊苦”,還會產(chǎn)生極大的心理滿足。
詞是范仲淹守邊愿望和復雜心態(tài)的真實袒露。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和詞人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同時還表現(xiàn)出外患未除、功業(yè)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鄉(xiāng)等復雜矛盾的心情。在有著濃郁思鄉(xiāng)情緒的將士們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寬廣的氣魄、歡愉的氣氛,畫面上籠罩著一種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氣氛。在邊塞熬白黑發(fā),滴盡思鄉(xiāng)淚,卻又不能拋開國事不顧,將士們的心理是矛盾復雜的。范仲淹雖然守邊頗見成效,然而,當時在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力量對比上,北宋處于下風,只能保持守勢。范仲淹守邊的全部功績都體現(xiàn)在“能夠維持住守勢”這樣一個局面上,時而還有疲于奔命之感。這對有遠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來說肯定是不能滿足的,但又是十分無奈的。所以,體現(xiàn)在詞中的格調就不會是昂揚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詞來寫邊塞生活。唐代韋應物的《調笑》雖有“邊草無窮日暮”之句,但沒有展開,且缺少真實的生活基礎。所以,這首詞實際上是邊塞詞的首創(chuàng)。
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并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xiāng)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線!昂怅栄闳ァ笔恰叭虑飦怼钡目陀^現(xiàn)實,“無留意”雖然是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xiàn),但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來自戍邊將士的內心,它襯托出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過“邊聲”“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首句中的“異”字通過這十七個宇得到了具體的發(fā)揮。
下片寫戍邊戰(zhàn)士厭戰(zhàn)思歸的心情。前兩句含有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xiāng)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chǎn)生“歸無計”的慨嘆。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用聲色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叭瞬幻隆比志U上結下,其中既有白發(fā)“將軍”,又有落淚“征夫”!安幻隆庇志o密地把上景下情聯(lián)系在一起!扒脊苡朴啤笔恰安幻隆睍r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1
些小白須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作郡浮光雖似箭。君莫厭。也應勝我三年貶。
我欲自嗟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榧奘孪∧耆饺健V袧u。千鈞重擔從頭減。
翻譯
細小白須用不著染黑,多少人都見是鬢發(fā)花白。作知州事時光如箭地過去了,你莫埋怨,應當說比我三年貶居生活強。
我自嘆還沒有時機回朝,想起來官于三州無非是不稱職。男婚女嫁風俗事看得少了,意識到自己年歲慢慢衰老了。我知有此時刻,極重的負擔從思想上卸掉。
注釋
些。杭毿。
幾人:很多人。
星星點:言鬢發(fā)花白。
作郡:任知州事。
厭:厭煩。
勝我:比我強。
不敢:不敢行動,沒有時機。
三郡:蘇軾知密州、徐州、湖州后貶黃州。
寧:安寧。
非忝:不慚愧,意即還順心。
冉冉:慢慢的樣子。
有漸:有慢慢衰老時刻。
千鈞:古代30斤為一鈞。這里言其極重負擔。
從頭減:從根本上消失。
卸掉:實指死亡。
創(chuàng)作背景
《漁家傲·贈曹光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六月。王適和曹煥來訪蘇軾。蘇軾作此詞,讓曹煥轉交其父光州知州曹九章,相互慰藉。同時作《歸來引·送王子立歸綺州》詞安慰被罷官的王適。
賞析
上片,作者從時光的易逝來看官場游戲生活,與曹九章相互安慰。這是一種感覺性的審美心理。感覺是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列寧說:“不通過感覺,我們就不能知道實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運動的任何形式。”從須鬢慢慢斑白感覺時光的流逝,暗嘆自己老了;從“白須”上聯(lián)想到曹光州官涯生活如“箭”飛過。這是自然規(guī)律。曹九章須埋怨,蘇軾已過了三年貶居生活,比你差多了!熬獏挕比蛛[含著曹光州的滿腹牢騷,“勝我三年貶”五字,表白了作者的坦然胸襟。彼此彼此,如此而已。
下片,從蘇軾自身的官場沉浮、世事變遷的體驗來談看穿人生!拔矣源柽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蘇軾自嘆回朝無望,回首三州知官事又不順心如意,難免內心郁郁不平。最后三句,再看婚嫁世事與年歲漸衰,得知人生“千鈞重擔”也無意義地“從頭減”了。從“自磋”、“非忝”、“冉冉”、“從頭減”,這一認識過程的矛盾、變化,去領略人生的真諦,蘇軾還以全身心去體驗痛苦,感悟生命,抗爭苦難,昂揚悲劇精神。
全詞名為贈詞實是慰語。從中可以看出兩人遭際相似,個性相近,相互慰藉,忘卻前非。詞從“白須”、“浮光”、“婚嫁”等的具體人事側面,反映了官場生活原本是一場游戲,從而隱示蘇軾淡然恬靜的人生觀。不過,現(xiàn)實中存在的悲劇,經(jīng)常迫使蘇軾采取嚴肅的倫理態(tài)度和實踐行動。這就是蘇軾被貶黃州后不去為僧、不去投江的原因。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原文、翻譯及賞析(歐陽修)
花底忽聞敲兩槳。
逡巡女伴來尋訪。
酒盞旋將荷葉當。
蓮舟蕩。
時時盞里生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
花腮酒面紅相向。
醉倚綠陰眠一餉。
驚起望。
船頭閣在沙灘上。
——宋代·歐陽修《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譯文
荷花底下,忽聽到雙槳擊水的聲響,不一會,一群女友來把我尋訪。摘下荷花當酒杯,采蓮船在荷花池中蕩漾。粉紅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時時翻紅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攪在一起;粉紅的荷花、粉紅的臉蛋,同映酒缸。綠色的荷葉叢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覺醒來抬頭望,船頭擱淺在沙灘上。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此調原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南北曲均有。
逡(qūn)巡:宋元俗語,猶頃刻,一會兒。指時間極短。
旋(xuàn):隨時就地。當(dàng):當做,代替。
“時時”句:謂蓮花映入酒杯,隨舟蕩漾,顯出紅色波紋。紅浪:指人面蓮花映在酒杯中顯出的紅色波紋。
清廝釀(niàng):清香之氣混成一片。廝釀:相互融合。
花腮(sāi):指荷花。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頰的花容。酒面:飲酒后的面色。宋梅堯臣《牡丹》詩:“時結游朋去尋玩,香吹酒面生紅波!
一餉(xiǎng):即一晌,片刻!抖鼗妥兾募ね跽丫兾摹罚骸叭舻酪粫r一餉,猶可安排;歲久月深,如何可度!笔Y禮鴻通釋:“一餉,就是吃一餐飯的時間!
閣(gē):同“擱”,放置,此處指擱淺。一作“擱”。
賞析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出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xiāng)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出新的藝術享受。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并現(xiàn),“槳”字不寫舟而舟并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出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逡巡”,頃刻,顯示水鄉(xiāng)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熬票K”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出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轉了協(xié)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出連捧快速的行動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tài),惹人喜愛。
“酒盞”句寫荷葉作杯。據(jù)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在葉心凹處,用針刺破,出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寞荷葉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出幅生動而富有鄉(xiāng)作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出似紅浪時生。
下片第出、二兩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ǖ那逑愫途频那逑阆嗷セ旌停ǖ募t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出片“香”與“紅”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出餉”筆鋒出轉,熱鬧轉轉靜止。又拈出出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chǎn)生出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出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轉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姑娘們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飄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驚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出個“醉”字,又暗藏出個“醒”字。
這首詞妙在起、承、轉、合脈絡清晰;更妙在其風格清新、言語含蓄而又設境秾艷,詞風健康明朗、生動活潑,是少有的佳作。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漁家傲·詩句一春渾漫與
金朝:段克己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譯文: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注釋: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渾:簡直,全。紅紫:指落花;虍斄碛屑脑。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賞析:
此詞從眼前春景,抒寫惜春情緒,寄寓無限故國之思。上片寫暮春時節(jié),柳絲飛絮,落花成塵。欄桿倚遍,空無一語。惆悵滿懷,無處訴說。下片春歸無處尋覓,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伴人住。春雨綿綿,直到黃昏。全詞思緒纏綿,婉轉工麗。含蓄蘊藉,寄寓殊深。結尾一句,為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
王安石〔宋代〕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峰巒疊嶂,環(huán)抱著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其著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午睡醒來,滿耳都是婉轉的鳥鳴。斜倚枕頭,想起當年做官時,聽早朝的雞鳴,此藍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貪戀閑適,已忘卻了從政建功的美夢。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
《詞譜》卷十四云:“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
柔藍:柔和的藍色,多形容水。
縈:縈其。
《廣韻》:縈,其也。
窈窕:幽深的樣子。
欹眠:斜著身子睡覺。
袁文《甕牖閑評》卷五:“朝雞者,鳴得絕早,蓋以警入朝之人,故謂之朝雞!
邯鄲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藝術的錘煉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詞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詩入詞。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于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贝艘娫~人善于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懊┪輸(shù)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著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里》詩可與此參讀:“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贝思丛~中“茅屋數(shù)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xù),融成一片,更見精嚴!拔缯碛X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閑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lián)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并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昂鰬浌嗜私窨偫稀保匆r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閑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恬靜的美,詞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臺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向往,動輒借自然景物以抒發(fā)自己的幽懷。
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代]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地一片銀裝素裹,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里剛剛出浴,換了新妝的美人。
上天可能也對梅花有所偏愛,所以讓月色皎潔清澈,玲瓏剔透。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里的梅花吧,請不要推辭酒量不勝。要知道,群花競艷,誰也遜色于梅花呀。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对~譜》卷十四云:“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雙調六十二字。
春信:春天的消息。瓊枝:此指覆雪懸冰的梅枝。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稱。
點綴:稍加裝飾襯托,使事物更加美好。瓊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條。膩: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著雪后變得粗肥光潔。
香臉:指女人敷著胭脂散發(fā)香味的面頰。此處用以比擬半開著的散發(fā)芳香的梅花。旖旎(yǐ nǐ):柔美貌。
玉人:美人。此處用以比梅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玲瓏:明亮貌。
金尊:珍貴的酒杯。尊:同“樽”。沈:同“沉”。綠蟻:本來指古代釀酒時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蟻,后來衍為酒的代稱。
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闋寫寒梅初放,表現(xiàn)梅花的光潤明艷,玉潔冰清;下闋寫月下賞梅,側面烘托梅花的美麗高潔。寫梅即寫人,賞梅亦自賞。全詞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織成了一幅如夢如幻、空靈優(yōu)美的圖畫,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刻畫梅花形象,贊頌梅花超塵絕俗的潔美素質和不畏霜雪、秀拔獨立的堅強品格。
上片寫寒梅初放。何遜《揚州早梅》:“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露發(fā),映雪凝寒開!泵坊,她開于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使人們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斗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作為空間背景。庾信《詠梅花》詩:“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這里,“瓊枝”就指覆雪懸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點綴著它,愈顯得光明潤澤。詞人接著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將開未開之梅的輕盈嬌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艷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詞的下片寫月下賞梅!霸旎赡芷幸,故教明月玲瓏地!眱删鋵懗隽速p梅的時間,表達了對梅花和月色的喜愛之情。作者認為大自然也是偏愛梅花的,讓澄澈皎潔的月光來陪襯梅花。在溶溶月色映照下,梅花更有一番神韻。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更是美不勝收。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 。值此花好月圓的良宵,精心準備“金樽”和“綠蟻”,來個一醉方休。詞人李清照的詞作中,凡寫記游賞花之作的,每每都要寫酒醉、花美,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情,倒也別致有趣。詩中“綠蟻”指的是酒面的浮沫!稓v代詩話》引《古雋考略》:“綠蟻,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綠!弊x到此句時,常常會讓人想起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敝合喟椋瑖鸂t飲酒,是人生一大樂事。
結尾一句“此花不與群花比”,詞人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自己的心靈美、感情美融為一體,贊美了梅花高潔的品格。百花凋零的冬天,梅花迎著風雪傲然怒放,“一樹獨先天下春”。它傳遞著春的消息,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人們喜愛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喜愛它不畏嚴寒,立志奮發(fā)的精神。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yōu)美。與前人的詠梅詩詞相比,此詞藝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詞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擬人、想象等多種手法,從正面刻畫梅花形象。在對寒梅作了總體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筆點染其形象美和神態(tài)美。同時,此時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傳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體現(xiàn)了李詞的特色。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相關文章:
9.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