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3-22 15:17:39 古籍 我要投稿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5篇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

          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

          譯文

          我喜愛銅官山,這里樂無窮,住上千年也不愿離開。

          我要天天長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游銅陵時所作,作者看到銅官山、五松山的雄渾景色,酒醉以后,興奮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長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頭折腰事權貴的傲慢者的心態(tài),同時也是壯志難酬,滿腹才華無處發(fā)揮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態(tài)。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2

          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原文

          宋代: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譯文及注釋

          兩岸舟船各背馳(chí),波痕交涉亦難為。

          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

          只余鷗鷺(lù)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只能看到鷗鷺無拘無束無人管束,自在地在南北之間飛翔。

          鷗鷺:鷗鳥和鷺鳥的統(tǒng)稱。

          譯文

          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

          只能看到鷗鷺無拘無束無人管束,自在的在南北之間飛翔。

          賞析

          因眼前景物起興,以抒發(fā)感慨;春觾砂吨鄞绸Y而去,了無關涉;一過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設之界。這里最幸運的要數(shù)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鷗鷺了,只有它們才能北去南來,任意翻飛。兩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見!安ê劢簧妗敝,著以“亦難為”三字,凝聚著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轉,頗具匠心。詩人采取了虛實相生的寫法,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弛、波痕相接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由往來的愿望。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

          絕句漫興九首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絕句漫興九首其六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絕句漫興九首其八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絕句漫興九首其九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古詩簡介

          《絕句漫興九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同一時成之。從九首詩的內(nèi)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

          翻譯/譯文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隔著門墻外面的楊柳樹,那柔弱細長的枝條,就好像那十五歲少女纖柔美好的細腰。古代女子十五歲正當青春,體態(tài)最為婀娜多姿,嫵媚而動人。是誰說她早晨的時候不稱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來是被狂風折斷了枝條。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過于低小,因此常常飛到這里筑巢。燕子銜來筑巢的泥弄臟了我的琴和書,它們還不停地追逐飛蟲碰著了人。

          絕句漫興九首其四:

          二月已經(jīng)過去三月來到,漸漸老去的人遇到春天還能有幾次?不要想身外無數(shù)的事情,先飲盡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都說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盡,怎么會不感到傷感呢?拄著拐杖漫步江頭,站在芳洲上,只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

          注釋

         。1)漫興:隨興所至,信筆寫來。

         。2)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3)顛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為放蕩不羈。

          賞析/鑒賞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此詩上兩句是在寫楊柳之美,下兩句是借楊柳為何不展身姿是因為被狂風折斷了枝條來指代詩人自己的不得志。詩人雖不在朝廷,但是時時關心國計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楊柳一樣,是因為被社會的現(xiàn)實擊打得無法去拯救蒼生,自己為官不得重用,壯志難酬啊。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組詩第一首總述客愁惱春,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fā)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diào)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shù)枝鮮花!“恰似”即“正是”!暗谩保翘迫丝谡Z,語助詞。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這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致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nèi)的活動:筑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lián)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于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tài)。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边@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發(fā),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著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著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著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xiàn)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xiàn)了燕子的可愛之態(tài),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這首詩的主旨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xiàn)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同一時成之。從九首詩的內(nèi)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

          杜甫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并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盡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國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其本意是寫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風的意思,但因為其中兩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來形容女子,所謂殘花敗柳,面若桃花等。且詩中極盡其輕浮的狀態(tài),所以常被后人用來暗指女子作風的輕佻,放蕩不羈。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詩中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fā)現(xiàn):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lián),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絕句漫興九首其九: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這第一首正是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把垡娍统畛畈恍选保爬ǖ卣f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安恍选倍,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你看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xiāng)游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于輕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這首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fā)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仇兆鰲評此詩說:“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杜詩詳注》卷九)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4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shù)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于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f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tài);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xiàn)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备浅鋈艘獗恚哌~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fā)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么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盡望鄉(xiāng)”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tài)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fā)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鑒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jīng)過詩人的再創(chuàng)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fā)奇想,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5

          作品原文

          古木陰中系短篷⑴,杖藜扶我過橋東⑵。

          沾衣欲濕杏花雨⑶,吹面不寒楊柳風⑷。

          作品注釋

         、畔担▁ì):聯(lián)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稱。

         、普绒迹骸稗颊取钡牡刮。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切踊ㄓ辏呵迕髑昂笮踊ㄊ㈤_時節(jié)的雨。

         、葪盍L: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從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jié)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稱楊柳風。

          作品譯文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作品鑒賞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詩前兩句敘事。寫年老的詩人,駕著一葉小舟,停泊到古木陰下,他上了岸,拄著拐杖,走過了一座小橋,去欣賞眼前無邊的春色。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tài),重點放在“欲濕”、“不寒”二詞上!坝麧瘛,表現(xiàn)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安缓倍,點出季節(jié),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fā)表現(xiàn)出春的宜人。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歷來寫春的句子,或渾寫——“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或細寫——“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徐元杰《湖上》),志南這首詩將兩者結合起來,既有細微的描寫,又有對春天整個的感受,充滿喜悅之情。詩寫景凝練,意蘊豐富,讀來使人如聞似見。盡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楊柳風”這樣的詩境已廣泛為人們所用,但真正成為熟詞,不得不歸功于志南這兩句詩。元代虞集膾炙人口的《風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繪的意境,除了受陸游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影響外,或許也曾受此啟發(fā)。

          志南這首詩,語語清淳,從容不迫,在寫景時充分注意了春天帶給人的勃勃生機,富有情趣,所以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贊賞。

          名家評價

          趙與虤《娛書堂詩話》引朱熹:“南詩清麗有余,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云‘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

          作者簡介

          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其法號,生平不詳。代表詩作有《絕句志南》。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6

          原文: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譯文: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這春色眼見客居他鄉(xiāng)的我正愁得無法排解,竟還無賴的蔓延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你讓花兒開放就已經(jīng)十分魯莽,還讓黃鶯對我喋喋不休地亂鳴。

          注釋: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漫興:隨興所至,信筆寫來。眼見:眼見得。愁不醒:客愁無法排遣。無賴:謂春色惱人。江:指浣花溪。

          即遣(qiǎn)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倉猝。丁寧:再三囑咐。

          賞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這第一首正是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眼見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安恍选倍,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你看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xiāng)游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于輕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這首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fā)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仇兆鰲評此詩說:“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杜詩詳注》卷九)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7

          原文

          唐代 杜甫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漫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釋

          藥條藥甲:指種植的藥材。王嗣奭《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保ǔ鹫做棥抖旁娫斪ⅰ肪硎=裼坝”尽抖乓堋窡o此語,仇兆鰲當另有所據(jù)。

          “色過”句:言藥圃之大。杜甫患多種疾病,故所到之處需種藥以療疾。

          隙地:干裂的土地。成形:指藥材之根所成的形狀,如人參成人形,茯苓成禽獸形等。

          賞析

          這首詩賦藥圃。前兩句寫藥圃景色,種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后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fā)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這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tài)學的認識。此章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逼制瘕堃嗾f:“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于見知矣。”可以參看,以見杜甫雖因嚴武再鎮(zhèn)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云”,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8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簡介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后,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后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xiāng)。

          翻譯/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6)“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文學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皟伞焙汀耙弧毕鄬;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

          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安础弊,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按洹笔切戮G,“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9

          午枕(七言絕句) 宋朝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午枕》譯文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涼如水波欲流,斜陽已照著花枝,將婆娑紅影映上我的簾鉤。

          窺視人的小鳥聲聲啼鳴,驚起飄忽的夢,它去得悠悠。只看見水那邊青山重重疊疊,引惹起心頭深隱難言的清愁。

          《午枕》注釋

          午枕:即午睡:

          。╠iàn):竹席。

          紅影:紅色的花影。

          悠揚:飄忽不定。

          供(gōng):引起。宛轉:纏綿,難以名狀。

          《午枕》賞析

          這首詩將午睡醒來、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間感受和心理的復雜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詩的首句寫春日午睡時將睡未睡的感覺,“花前”點出是春天季節(jié),又照應下句的“紅影”;“簟欲流”既指臥席波浪形的花紋,又指竹席光滑清涼如水,睡意朦朧間,仿佛感到竹席變成了緩緩流動的波浪,十分愜意。次句寫睡醒之感,這一覺睡得舒適漫長,醒來時只見花影投射到簾鉤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會遮住簾鉤,故而可看出此時日光已經(jīng)西移,“催”字表達出驚訝時光過得飛快的心理感覺,又從側面形容夢之酣暢。

          三、四句寫醒來后心理的落差和變化,醒來耳中聽得鳥鳴,卻懷疑美夢正是被鳥鳴喚醒,尋聲望去,似乎鳥兒也在窺望自己,于是主觀感情傾向認為是鳥兒有意喚醒自己,心頭生起一種惆悵之感,再往遠處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簾,于是愁緒變得更無窮無盡了!扒嗌健痹谶@里可說是現(xiàn)實生活的象征,因為它穩(wěn)定不變并朝夕與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識到令人迷戀的夢已飄遠,思緒猛然回到現(xiàn)實中,定叫作者愁腸宛轉。

          理想和現(xiàn)實是人類永無休止的矛盾:人類不斷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現(xiàn)實總有極大的差距:人類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但永遠不可能到達完美的理想境界: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盡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歷史。無論是美好的“悠揚夢”,還是象征意義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沖突的心境構成了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因符合人類心理深層中的企戀心態(tài),而獲得了審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再從藝術上看,“悠揚夢”給人以美的朦朧感,“隔水山”則展示了美的距離感。從審美的欣賞角度看,朦朧感和距離感有助于增強關感。加上句法新穎,對仗工整,聲情和語意渾然一體,令人擊節(jié)嘆賞。

          當然,此詩的前二句也是相當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紅影”,或寫出幻覺中的動感,或將太陽擬人化,煉字琢句新鮮獨創(chuàng),雅麗精絕。全詩轉折自然,委婉含蓄,體現(xiàn)一種整體的美,令人味之不盡。

          《午枕》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當時王安石變法失敗后,辭職退居江寧(今南京),一日午睡醒來間春光動人便作此詩。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0

          原文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注釋

         、龠t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②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埒x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賞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fā)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jīng)·七月》:“春日遲遲!贝禾旃庹諘r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yōu)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1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偃私埽喝酥薪艹稣摺

         、诠硇郏汗碇劢苷摺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賞析]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這是一首雄渾宏闊的詠史詩,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言志詩。

          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爱斪鳌敝耙酁椤,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huán)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xiàn)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迸娙俗匪寄莻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安豢稀!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2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古詩簡介

          《梅花絕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共六首。陸游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笑傲寒風的梅花的愛慕之情。

          翻譯/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怕劦溃郝犝f。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呛畏剑河惺裁崔k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让坊ǎ阂蛔髅非。

         。5)坼曉風:(梅花)在晨風中開放。

          賞析/鑒賞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xiāng)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喝嗣泛弦唬宫F(xiàn)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3

          原文: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1]至今思項羽,[2]不肯過江東![3]

          注釋譯文:

          譯文活著就應該作人中豪杰,死了也應作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注釋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②亦:也。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雹茼椨穑ㄇ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⑤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即會稽郡“吳中起義”,秦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蘇州)。

          賞析:

          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huán)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xiàn)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迸娙俗匪寄莻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安豢稀!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4

          絕句·藥條藥甲潤青青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古詩簡介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詩人經(jīng)過一段較長時的東川漂流,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將所見所感,隨意收入詩篇,四首絕句一揮而就,是杜詩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為著名,曾作為唐詩名篇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翻譯/譯文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懊鐫M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釋

          藥條、藥甲:指種植的藥材。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

          棕亭、草亭:言藥圃之大。杜甫患多種疾病。故所到之處需種藥以療疾。

          隙地:千裂的土地。

          成形:指藥材之根所成的形狀,如人參成人形,茯苓成禽獸形,等等。

          賞析/鑒賞

          第四首詩為藥圃而賦。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保ā抖旁娫斪ⅰ肪硎=裼坝”尽抖乓堋吩,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jù)!鼻皟删鋵懰幤跃吧,種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后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fā)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tài)學的認識;但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逼制瘕堃嗾f:“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于見知矣!笨梢詤⒖矗砸姸鸥﹄m因嚴武再鎮(zhèn)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云”,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5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賞析: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皟伞焙汀耙弧毕鄬;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安础弊,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耙恍邪樕锨嗵臁,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伴T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jīng)進入了尾聲了,已經(jīng)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xiàn)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15篇】相關文章:

        《夏日絕句》李清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7-16

        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11-30

        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絕句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03-12

        梅花絕句·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2-14

        《絕句》原文譯文賞析11-06

        古詩絕句原文賞析11-05

        杜甫《絕句》翻譯賞析02-18

        夏日絕句_李清照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絕句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3-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