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6-10 19:15:22 古籍 我要投稿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2篇)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注釋

          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jié)。

          嘯哀:指猿的叫聲凄厲。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兀夯匦。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

          萬里:指遠離故鄉(xiāng)。

          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xiāng)。

          百年:猶言一生,這里借指晚年。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苦恨:極恨,極其遺憾?,極。

          繁霜鬢:增多了白發(fā),如鬢邊著霜雪。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

          賞析:

          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郁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涌而出,如火山爆發(fā)而一發(fā)不可收拾。

          如一般詩篇,《登高》首聯(lián)寫景,開門見山,渲染悲涼氣氛。詩中如是寫到: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兩句都是動靜結合,寓靜于動中構造了一幅以冷色調著墨的絕妙的水墨畫!帮L急天高猿嘯哀”,一個“急”,一個“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馬進入作者所營造的令人憂傷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著,苦悶情緒溢滿于胸,無處排遣,詩人將其濃縮寄托于鳥的處境下,這樣寫道:渚清沙白鳥飛回,它構造的是一幅冷淡慘白的畫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鳥”是“飛回”的,在一片蕭瑟肅殺的荒無人煙的“渚沙”之中飛舞盤旋,可見其孤獨,不禁令人想起“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凄涼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從整幅畫的構造視角來說,這是一幅描畫天地之一處的視野較窄的微觀水墨畫。

          頷聯(lián)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視角回歸微觀,回到詩人個人身上。頸聯(lián)如是說到: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氨铩币炎屓索鋈簧駛,“萬里悲秋”更是讓人凄愴不已。一個“常”字更是道出“萬里悲秋”時常與我相伴,悲哀感之強烈濃重,令人心神寂寥,無可排遣。若從字面義來理解,“萬里悲秋”時常來做客,詩人不應是孤獨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與下一句“獨登臺”產生矛盾。實則不然,且看詩人用字便知。從一般用法來說,“作”連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難、作廢、作別,而“做”連接的都是能在實際生活中感知到的具體事物,如做作業(yè)、做工、做衣服!翱汀北臼菍嶋H能感知到的具體事物,一般指“人”,詩人在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細細想來,是詩人用詞巧妙之處。“萬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詩人感傷情緒之景物是會令人心生孤獨悲傷之感的景色,不是實際生活中具體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達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強烈濃重,只有“萬里悲秋”與我相伴,我只能“獨登臺”,獨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惆悵感與深秋景色之荒涼凄冷水乳交融,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詩人悲秋傷己的傷感情懷。詩人由秋及人,有感而發(fā),寫自己年老多病,拖著殘軀獨自登上高臺,那種異鄉(xiāng)懷人的情感噴薄而出,心中苦悶躍然紙上。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連用四個字“艱”“難”“苦”“恨”,組合在一起,極盡筆墨突出詩人內心的痛苦和郁悶程度之深,愁腸百結,愁緒萬千,以致于白了頭發(fā),傷了身體,失了流年,壯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緒,綿延不絕,令人哀悸。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唐代:陰行先

          重陽初啟節(jié),無射正飛灰。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譯文:

          重陽初啟節(jié),無射正飛灰。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注釋:

          重陽初啟(qǐ)節(jié),無射正飛灰。寂寞風蟬(chán)至,連翩(piān)霜雁來。

          啟節(jié):古代使臣出行,執(zhí)節(jié)以示信。后因謂侍從引駕或高級官吏起程為“啟節(jié)”。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孟嘉:東晉時大將軍桓溫的參軍。

          賞析:

          陰行先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3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翻譯

          重陽節(jié)登高眺望家鄉(xiāng),異鄉(xiāng)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無法歸去,鴻雁又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注釋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jié)。

          望鄉(xiāng)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xiāng)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xiāng),這種臺稱為望鄉(xiāng)臺。

          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xiāng):異鄉(xiāng)。

          南中:南方,這里指四川一帶。

          那:為何。

          北地:北方。

          賞析

          這首詩前二句以“望鄉(xiāng)臺”、“送客杯”作對仗,用他鄉(xiāng)送客來襯托詩中人思鄉(xiāng)的情懷;后二句用呼告語作詠嘆,從北雁南飛著想,反襯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鄉(xiāng)的苦悶。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xiāng)思,卻將鄉(xiāng)愁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jié),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xiāng)臺,以此來表達鄉(xiāng)愁,思鄉(xiāng)之情倍增!八l(xiāng)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xiāng)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凄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huán)境,正逢重陽佳節(jié),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xiāng)愁。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北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而王勃偏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鴻雁,我想北歸不得,你卻奈何非要從北方飛來,平添我北歸不能的愁思。這一問雖然毫無道理,卻在強烈的對比中烘托了真摯的感情,將思鄉(xiāng)的情緒推向了高潮。這兩句是這首詩中的名句,前人在評價這兩句詩時說:“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钡拇_,這一問雖貌似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實際上卻是詩人用心良苦、匠心獨具之處。詩人將其懷鄉(xiāng)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fā)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xiāng)”,“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時絕句發(fā)展緩慢,其表現方式大體上沿襲漢魏和南朝傳統(tǒng)。而王勃的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xiāng)思,卻將鄉(xiāng)愁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詩人在詩中還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調,以虛詞遞進的句式做結語,對絕句的發(fā)展起著重大作用。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經常離家為宦漫游,因此懷鄉(xiāng)送別詩是王勃詩中最常見的一類題材。公元670年(咸亨元年)重陽節(jié),客居西蜀的王勃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xiāng)。時逢重陽佳節(jié),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詩人濃郁的鄉(xiāng)愁,于是作了這首詩。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4

          秋豫凝仙覽,宸游轉翠華。呼鷹下鳥路,戲馬出龍沙。

          紫菊宜新壽,丹萸辟舊邪。須陪長久宴,歲歲奉吹花。

          注釋

          宸游: 帝王之巡游。

          萸:〔茱~〕見“茱”。

          注釋

          1、宸游:(chén yóu) 帝王之巡游。 宸,①屋檐。②帝王住的地方,宮殿。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

          2、宸(chén)1.屋宇,深邃的房屋。2.北極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

          3、萸(yú)〔茱~〕見“茱”。

          賞析

          趙彥昭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九日幸臨渭亭登高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5

          我來秋浦正逢秋,夢里重來似舊游。

          風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

          謫仙狂飲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

          問著州民渾不識,齊山依舊俯寒流。

          譯文

          我來到秋浦(池州)正是秋季,初游池州,卻宛如夢中重來,游歷故地;

          自然風景不能償付詩酒之債,古今的詩人總是借山水來抒發(fā)他們的憂愁;

          謫仙李白曾在顛吟寺賦詩狂飲,小杜杜牧曾在冶思樓怡情自樂;

          問附近的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牧,他們全然不認識,齊山依舊籠罩在寒流之中。

          注釋

          秋浦:秋浦,地名,唐天寶年間改州為郡,池州改名為秋浦郡。另有縣名,河名。今安徽省池州市。

          小杜:杜牧。

          賞析

          這首詩編在《江東集》,是作者在建康任江東轉運副使期間出行今皖南一帶時所作。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唐代詩人杜牧曾于其地任刺史,作《九日齊山登高》詩,詩題中“齊山寺”,當即后世為紀念杜枚而建。

          “我來秋浦正逢秋,夢里重來似舊游!逼鹇(lián)點明來秋浦(即池州)的時間和自己對這里的向往。首句疊用“秋”字,格調清爽流利,表現出輕松喜悅的心情;次句說自己早就向往秋浦,魂夢中曾到此地;這次來到池州,宛如夢中重來,游歷故地了。以實為夢,以新游為舊游,寫出對此地的親切感情。

          “風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風月,指自然風景,與下句“江山”對文義近。頷聯(lián)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風月抒發(fā)感慨。出句說這里的自然勝景老是不能償付詩酒之債,言下之意是,詩人們?yōu)檫@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經常把它作為靈感的源泉和詩材的淵藪,以致供不應求。本來是平常的意思,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便倍覺新穎而雋永。對句說,此間壯美的江山,古往今來,長久地牽系著詩人有感于國運盛衰、人事代謝的愁懷。說“長管”,正見盛衰代謝的古今相續(xù)。這一聯(lián)將江山風月與古今人事相聯(lián)系,有風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于是引出下一聯(lián)。

          “謫仙狂飲顏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鳖i聯(lián)承上“詩酒”,分詠李白、杜收在池州活動的兩處遺跡。被稱為謫仙人的李白以豪飲著稱,他曾到過池州,作有《秋浦歌十七首》諸作;杜枚作過池州刺史,他的生活放蕩不羈,多有抒寫艷情之作,故說“倡情”。兩句是說,李謫仙往年狂飲之處,后來建造了顛吟寺,杜牧之昔日冶游之處,后來建造了冶思樓。這一聯(lián)概括池州勝跡,造語工巧而自然。

          “問著州民渾不識,齊山依舊俯寒流!眱晌淮笤娙水斎盏奈牟娠L流,如今問起當地州民,竟渾然不曉,只有那詩人登臨過的齊山,依舊俯視著寒流。春秋時,齊景公曾登牛山,北望臨淄,想到人生難免一死,不由泣下沾襟。杜牧生性曠達,反其意而作《九日齊山登高》,說:“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而今,登齊山的古人固然長已矣,即便是他們身后之名,也已寂然?梢姡粌H“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而且死后之名是否能“千秋萬歲”,也大為靠不住。此聯(lián)暗用杜牧詩意,翻進一層,一結蒼茫悠遠。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6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古詩簡介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詞作。上片從角聲烽火寫起,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全詞充滿著樂觀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情調昂揚,表達了作者對收復失地的渴望以及強烈的愛國精神。

          翻譯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筑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復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云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臺,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

          注釋

         、徘锊模涸~牌名。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⑵高興亭:亭名,在南鄭(今屬陜西)內城西北,正對當時在金占領區(qū)的長安南山。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游在南鄭任上。

          ⑶角聲:行軍打仗用的鼓角之聲。

          ⑷烽火:古代邊防措施,于高峰處建臺,鎮(zhèn)守士卒于敵炬,白晝舉煙,夜間置火,警視軍民作好防御和迎敵準備。后又有每日處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此指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高臺:本處指高興亭。

         、芍汗糯囊恢邢覙菲。

         、术╨è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

          ⑺灞橋:在今陜西西安城東。唐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為唐代長安名勝。

         、糖撼孛,在今陜西西安東南。為唐代以來的游覽勝地。

         、蛻簯摗H耍褐杆诬,也包括作者。

          賞析

          此詞題中用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片首句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次句寫烽火,這是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唐六典》說:“鎮(zhèn)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陸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詩自注:“予從戎日,嘗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安火至”。又《感舊》自注:“平安火并南山來,至山南城下!庇帧额l夜夢至南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游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云不隔平安火,一點遙從駱谷來!倍伎梢院瓦@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這說明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哀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按伺d”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的描寫是從上片過渡而來,緊密相連,卻又是全新的狀態(tài),全面表達了詩人“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界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qū),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zhàn)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zhàn)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fā)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全詞由“哀”到“興”,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這在南宋愛國詞作中是很少見的。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7

          登高丘而望遠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登高丘,望遠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銀臺金闕如夢中,

          秦皇漢武空相待。精衛(wèi)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

          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譯文

          登上高山,遠望大海,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傳說中那六只天帝派來馱負大地的大海龜被龍伯國的人釣起后早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吧,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不知道有沒有流向北極,現在是否還在?大海上波浪滔天,連太陽都被遮住了光彩,仙山上的仙樹恐怕也都被摧折死掉了。由此看來,長生不老的神仙之說是不存在的,只害得秦始皇、漢武帝等白白地追求了一番。大海如此深廣,精衛(wèi)是不可能銜一些樹枝和石子就能填平的,黿鼉?yōu)榱褐f也無所憑據。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陵墓早已經灰飛煙滅,這些地方就連牧童都可以隨意攀登,盜墓賊經常來挖掘珍寶,他們的靈魂又能怎么樣呢?相比之下,如今執(zhí)政者不顧百姓安危大肆征戰(zhàn),殺人無數,就算建立了不世之功業(yè),又怎能會得道成仙,永垂不朽呀?

          注釋

         、倭棧è):傳說渤海的東面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面浮著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神山,山上長有長生不老藥。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鱉。

         、诜錾#荷裨捴袠淠久。傳說太陽每天在成池沐浴后,漸漸升起,升高到扶桑樹梢的時候,天剛剛微明。

         、坫y臺金闕:黃金白銀建成的亭臺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芮鼗蕽h武:秦始皇、漢武帝。

          ⑤精衛(wèi):傳說中的鳥名。據《山海經》記載:炎帝的小女名叫女娃,因在東海游玩淹死,化為精衛(wèi)鳥。它不停地從西山銜木石,欲填沒東海。

          ⑥黿鼉(yuán tuó):傳說周穆王征越國,在九江架黿鼉?yōu)闃蚨山R姟吨駮o年》。黿,大鱉。鼉,鼉龍,俗稱豬婆龍,鱷魚的一種。

         、唧P山:在今陜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的陵墓筑在此中。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興平縣東北。

          ⑧牧羊之子:《漢書·劉向傳》記載,有個牧童在驪山牧羊,有一只羊進入山洞中,牧童用火照明,到洞里去尋羊,以致引起一場大火,把秦始皇的外棺燒掉了。

         、岜I賊劫寶玉:盜賊是作者沿用統(tǒng)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誣稱。據《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農民起義軍曾取走了漢武帝陵園中一部分金銀財寶。

          ⑩精靈:指秦皇、漢武的神靈。鼎湖飛龍: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曾在荊山下鑄鼎,鑄成后,乘龍上天,成為仙人。其地被稱為鼎湖。這句以不能像黃帝那樣乘龍上天,表示不可能成仙。

          簡析

          這首詩作于天寶十年。詩人從登高望海引出一系列的聯(lián)想,表示對古代仙山瓊閣等傳說的懷疑,并嘲笑了秦皇、漢武求仙的愚蠢行為。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8

          九日齊山登高 / 九日齊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霑 同:沾)

          譯文及注釋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盛開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與朋友帶上美酒一起登高望遠。

          翠微:這里代指山。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但將酩(mǐng)酊(dǐng)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jié),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游覽山水。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zhān)衣。(霑 同:沾)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不必像齊景公那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與朋友帶上美酒一起登高望遠。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jié),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不必像齊景公那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

          注釋

          九日:舊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舊浴登高飲菊花酒。

          齊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

          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游覽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845年(唐會昌五年)張祜到池州拜訪杜牧,二人命運相仿,皆是懷才不遇,所以在登齊山時有感寫下此詩。

          賞析

          首聯(lián)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芭c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于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頷聯(lián)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tài)度!熬栈ā笔强酆现仃柟(jié)的習俗。

          頸聯(lián)與頷聯(lián)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無須在節(jié)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同時也表達了及時行樂之意!磅币彩强酆狭酥仃柟(jié)的習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用了對比,一是塵世不樂與佳節(jié)盡情快樂的對比,一是大醉無憂與怨恨憂愁的對比。兩聯(lián)也多次提到重陽。節(jié)日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人們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拋開日常生活的煩惱,讓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這里所表現的正是趁著重陽節(jié)拋開世事、盡情放縱快樂的思想。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尾聯(lián)是說,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這里詩人進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lián)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呢?

          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將“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積,但詩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詩人主觀上未嘗不想用節(jié)日登高的快樂來排遣抑郁。篇中“須插”、“但將”、“不用”以及“何必”等詞語的運用,都可以清楚的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掙扎。至于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從抑郁中掙扎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詩人的愁悶何以那樣深、那樣難以驅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懷有很高的抱負而在晚唐的政治環(huán)境中難以得到施展外,還與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詩中所稱的“客”有關。這位“客”不是別人,正是詩人張祜,他比杜牧年長,而且詩名早著。穆宗時令狐楚賞識他的'詩才,曾上表推薦,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見用。這次張祜從丹陽(今屬江蘇)特地趕來拜望杜牧。杜牧對他的遺棄是同情的,為之憤憤不平。因此詩中的抑郁,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人懷才不遇,同病相憐之感。這才是詩人怎樣力求曠達,而精神始終不佳的深刻原因。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旁婎}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jié)。

         、茋[哀:指猿的叫聲凄厲。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兀夯匦

         、嚷淠荆褐盖锾祜h落的樹葉。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

         、扇f里:指遠離故鄉(xiāng)。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xiāng)。

         、拾倌辏邯q言一生,這里借指晚年。

          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嗪蓿簶O恨,極其遺憾?,極。繁霜鬢:增多了白發(fā),如鬢邊著霜雪。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塘实梗核ヮj,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

          翻譯: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賞析:

          此詩選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歷二年)秋在夔州時所寫。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lián)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lián)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lián),才點出一個“秋”字!蔼毜桥_”,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俺W骺汀保赋隽嗽娙孙h泊無定的生涯!鞍倌辍保居饔邢薜娜松,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舊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lián)“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lián)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lián)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xiāng)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lián)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首聯(lián)兩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凄急、猿之哀鳴、鳥之回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仿佛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帮L急”,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之口,素以水急、風大著稱。 “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凄厲。當地民謠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颁尽,水中的小塊陸地。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頷聯(lián)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盁o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于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透過沉郁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xiāng),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頸聯(lián)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一聯(lián)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語言極為凝煉,乃千古名句。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lián)云:“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薄鞍艘狻,即八可悲:他鄉(xiāng)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聯(lián)轉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慘烈的對比!翱嗪蕖保鹾,意思是愁恨很深!傲实埂,猶言困頓衰頹,狼狽失意。新停濁酒杯:一般解釋為戒酒,不妥!巴!笔潜硎灸撤N動作狀態(tài)延續(xù)途中的一時中斷,這一句是說,我一人登臺,獨飲濁酒,無親朋相伴,慢慢舉起銷憂解愁的酒杯,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飲酒不斷、未曾有過停杯體驗的我,不禁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現!皾峋啤笔窍鄬τ凇扒寰啤倍,是一種帶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時稱之為“醪”。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0

          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風光政要人酬酢。欲賦歸來,莫是淵明錯。

          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里秋光薄。此懷祗有黃花覽。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

          鑒賞

          吳勝之為人方嚴,不茍言笑,而素以“豪情壯采”稱的戴復古,卻偏偏寫了這樣一篇類乎諧謔的詞為之餞行,寓諫于譎,詞寫得很有味道。

          第一句:“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一開頭既交代了時間、地點,更表白了自己的意見——對他此行的反感。龍山在安徽的當途,地處武昌之東,時已淪陷于金。但作為“重九”的典故,“龍山”正是當年孟嘉重九登高,落帽之處。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就有了“一石二鳥”的用意,是很見技巧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有去向敵國祝賀叛亂的功夫,還不如就在這黃鶴山上陪我喝喝酒;祖國的“風光正要人酬酢”哩,何必要跑到那么遠去獻什么殷勤呢?這當然是借他來諷刺朝廷的。詞語帶了幾分的酒意,然而詞意卻極冷雋。他醉眼蒙朧,直是把吳勝之當了寧宗趙擴。

          吳勝之和戴復古雖屬同一戰(zhàn)線,但看來觀點又不盡一致。吳勝之積極出仕,而戴復古卻堅決不出仕。他們之間可能就這事曾有過爭論。所以他說“欲賦歸歟,莫是淵明錯?”在戴復古看來,在投降派占統(tǒng)治地位的朝廷里,是不會有愛國志士的地位的。岳飛、辛棄疾就是極好的例子。所以他不愿降心屈志地與之委蛇,寧可歸隱以申其志。這話似反問,實則是對于自己的肯定。至少酬酢江山,比媚敵為好。它與上句一正一反,把自己看似俏皮而其實是苦于無法積極的愛國之情表露無遺了。

          換頭“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里秋光薄!币还P宕了開去,詞斷而意未斷,從人事而跳到了自然。上句屬宏觀,作總體的概括;下句屬微觀,點明眼前的風光!伴L如昨”,是祖國之可愛,亙古如斯;“秋光薄”,是眼下意緒之悲涼,縱是登高作樂,其奈山河破碎,興味蜩螗何!所以他緊接著說:“此懷只有黃花覺”,正是感慨晏安的人太多,是以只有黃花知己,則對于吳勝之此行的惋惜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至于怎么辦,他說:“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吧。這句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是指人,將幾層意味混合在了一起,讀來韻味無窮。它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在技巧上是借用了“烏紗”的雙重性,而又只寫出形象,并不加以詮釋之故。烏紗帽在隋唐時原為達官貴人所用的,以后才上下通用。所以它既可意味著指那些投降派,則“牢裹烏紗”這一形象就是深刻地揭露了他們那種“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的卑鄙咀臉。也可以是借孟嘉落帽的典故反襯之,以表示自己政治立場的堅貞:我偏要緊裹紗帽,不讓西風吹落。“西風”正是金風。在當時,這金風不僅可以吹落烏紗,還可以掉腦袋的。然而這句的氣概卻是壯可吞牛,大有你其奈我何的英雄氣概。如果這烏紗是下人都可以戴的話,那么,他終于看到了西風所無法吹落的力量之所在了。故這一結,實在是結得馀音繞梁,妙趣橫生。有那樣多的側面閃著思想光芒,讓人玩味無窮,這就使它無比豐富起來。是以它在詞意上可謂做到了“一箭雙雕”,在章法上又做到了與首句之“龍山”相照應,在技巧上復顯得氣勢渾成。以這樣波俏精致的筆墨,將一股無可發(fā)泄的愛國之氣,于嬉笑怒罵之中發(fā)出,讀來直是一種美的享受。不僅解氣,亦且感到鼓舞。使金本是一種屈辱的差事,吳勝之懷著這樣的一紙贈詞,當一定會感到胸中會有一團火。則他對這種屈辱,此時雖會忍受下來,但也決不會永遠忍受下去。因為戴復古的這闋詞就是不屈的精靈。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213年(宋寧宗嘉定六年),吳勝之為湖北運判兼知鄂州。十月,宋遣真德秀使金,可能吳為副使。所以他的好友戴復古在他出發(fā)前的重九登高的這天,在武昌黃鶴山(宋時黃鶴樓已毀)設宴為吳勝之送行,酒筵上戴復古寫了這樣一闋詞。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wèi)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翻譯

          登上高丘,向大海遙望。

          那傳說中的東海六鰲,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東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神話中的銀臺金甄,只有在夢中才會出現,秦始皇和漢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場空夢啊。

          精衛(wèi)填海只能是空費木石,黿鼉架海為梁的傳說也沒有什么證據。

          君不見驪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漢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嗎?他門的陵墓任憑牧羊的孩子攀來登去,無人來管。

          眼看著墓中的金珠寶玉已被盜賊劫奪一空,他們的精靈究竟有何能耐?

          像這樣的窮乓頰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該有如此之下場,他們怎可能會像黃帝那樣在鼎湖乘龍飛仙呢?

          注釋

          “六鰲”二句:六鰲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湯問》中,是夏革講給湯聽的。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千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仙圣播遷者巨億計!

          扶桑:傳說中的神木,長在日出的地方。

          “銀臺”二句:《史記·封禪書》:?齊)威、(齊)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记抑羷t船風引而去。蓋嘗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薄斗舛U書》又記:“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精衛(wèi)”句:謂“精衛(wèi)填!钡墓适虏徽鎸!渡胶=洝け鄙浇洝罚喊l(fā)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東海溺而不反,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以堙于東海!包x鼉”

          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黿鼉一類的神物也就無處寄身。仍言神物為虛幻。

          “君不見”二句:謂求神仙、尋找不死藥的秦皇、漢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為塵土,陵寢荒廢。秦始皇死葬驪山,漢武帝死葬茂陵!稘h書·楚元王傳》: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燒其臧槨。

          “盜賊”句:盜賊是作者沿用統(tǒng)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稱呼。據《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起義軍曾取走漢武帝陵園中的一部分金銀財寶。

          精靈:指秦始皇、漢武帝的神靈。

          窮兵黷武:好戰(zhàn)不止。

          鼎湖飛龍:據《史記·封禪書》記載,

          齊人公孫卿欺騙漢武帝說:“漢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惫胖S帝與神通,且戰(zhàn)且學仙,鑄鼎于荊山,有龍下迎。武帝對此深信不疑,

          且言:“嗟乎!吾誠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遙望。

          那傳說中的東海六鰲,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東海中的神木扶?赡茉缫汛菡哿税,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神話中的銀臺金甄,只有在夢中才會出現,秦始皇和漢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場空夢啊。

          精衛(wèi)填海只能是空費木石,黿鼉架海為梁的傳說也沒有什么證據。

          君不見驪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漢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嗎?他門的陵墓任憑牧羊的孩子攀來登去,無人來管。

          眼看著墓中的金珠寶玉已被盜賊劫奪一空,他們的精靈究竟有何能耐?

          像這樣的窮乓頰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該有如此之下場,他們怎可能會像黃帝那樣在鼎湖乘龍飛仙呢?

          注釋

         、诺歉咔鸲h:古辭無聞,可能是李白自創(chuàng)新辭!稑犯娂肪矶吡杏凇断嗪透柁o》。王琦注云:“此題舊無傳聞。郭茂倩《樂府詩集》編是詩于相和曲中魏文帝‘登山而遠望’一篇之后,疑太白擬此也,然文意卻不順!

         、啤傲棥倍洌毫椚降墓适略凇读凶印珕枴分,是夏革講給湯聽的。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千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仙圣播遷者巨億計!

          ⑶扶桑:傳說中的神木,長在日出的地方。

         、取般y臺”二句:《史記·封禪書》:(齊)威、(齊)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记抑羷t船風引而去。蓋嘗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封禪書》又記:“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伞熬l(wèi)”句:謂“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不真實。《山海經·北山經》:發(fā)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東海溺而不反,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以堙于東海。

         、省包x鼉”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黿鼉一類的神物也就無處寄身。仍言神物為虛幻。

         、恕熬灰姟倍洌褐^求神仙、尋找不死藥的秦皇、漢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為塵土,陵寢荒廢。秦始皇死葬驪山,漢武帝死葬茂陵。《漢書·楚元王傳》: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燒其臧槨。

          ⑻“盜賊”句:盜賊是作者沿用統(tǒng)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稱呼。據《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起義軍曾取走漢武帝陵園中的一部分金銀財寶。

         、途`:指秦始皇、漢武帝的神靈。

         、胃F兵黷武:好戰(zhàn)不止。

          ⑾鼎湖飛龍: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齊人公孫卿欺騙漢武帝說:“漢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惫胖S帝與神通,且戰(zhàn)且學仙,鑄鼎于荊山,有龍下迎。武帝對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誠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

          賞析

          此詩有托古諷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漢武帝迷信求仙、窮兵黷武,實諷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全詩可分為三部分。

          首二短句為第一段,點明登高山望遠海。登高臨海,極目遠眺,詩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沒有寫滄海揚波,洪濤排空的景象,而去寫與大海、高山相關聯(lián)的神話傳說。

          中間八句為第二段,寫望中想到傳說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話傳說也為虛妄。六鰲成枯骨,三山已經是過眼云煙。扶桑摧折,太陽的光彩已沉沒殆盡!般y臺金闕”猶如夢中煙云,秦皇漢武尋求的長生藥亦如幻影。精衛(wèi)填海,徒勞無功;黿鼉?yōu)榱,不足為憑。

          末六句為第三段。寫望中想到秦始皇、漢武帝窮兵黷武,妄想長生,終歸一死。這一段為全詩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驪山構陵,漢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傾廢荒蕪。到而今,當年的英豪雄強早已灰飛煙滅,風光不再,只有聽憑牧羊子趕著羊群來登臨踐踏。他們的魂靈守不住他們的墓冢,他們的余威阻止不了盜墓者貪婪的掘奪。昔日窮兵黷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氣。如今仍落得個如此下場,要想乘飛龍而成仙,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歷史就是無情的,自然也是殘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則的“野心家”們,終究如凡夫俗子一樣,化作灰,墮為塵,成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與庶民百姓沒有兩樣。而他們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終成為后人的笑柄。詩意還不僅限于此。懷古僅僅是引領詩興,由之寫來,直奔主題。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長生,比起秦皇漢武來,猶過之而無不及;其窮兵黷武之舉,誤國之行,與之相比,并無二致。借古鑒今,借古喻今,借古諷今,才是這首詩真正的主旨。

          這首詩主要不是懷古之作,而是感時之作。登高山,望遠海,面對著絕好的寫詩環(huán)境,絕好的詩歌材料,詩人卻遙遙想起了歷史上兩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誕,予以嚴厲抨擊。這是對此類皇帝的諷刺和批判,也是對當朝皇帝的暗示。感時傷世,抨今諷今,說明詩人雖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國運。

          此詩典故密集,一個典故代表一種意象。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組成了全詩的思維結構。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李白南游吳越之時。那時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長生,多窮兵黷武、誤國之事。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2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朝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譯文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筑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復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云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臺,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注釋

          秋波媚:詞牌名。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高興亭:亭名,在南鄭(今屬陜西)內城西北,正對當時在金占領區(qū)的長安南山。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游在南鄭任上。

          角聲:行軍打仗用的鼓角之聲。

          烽火:古代邊防措施,于高峰處建臺,鎮(zhèn)守士卒于敵炬,白晝舉煙,夜間置火,警視軍民作好防御和迎敵準備。后又有每日處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此指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高臺:本處指高興亭。

          筑:古代的一中弦樂器。

          酹(lè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

          灞橋:在今陜西西安城東。唐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為唐代長安名勝。

          曲江:池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為唐代以來的游覽勝地。

          應:應該。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賞析

          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7月上6日夜晚,長上里山頭,詩人登高遠望,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

          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平,首句一個“平”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平。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整首詞由“平”到“興”,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壯志。

          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上火,高臺指高興亭!短屏洹氛f:“鎮(zhèn)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上火!标懹巍缎脸笳氯昭吩娮宰ⅲ骸坝鑿娜秩,嘗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上火至”。又《感舊》自注:“平上火并里山來,至山里城下。”又《頻夜夢至里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游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云不隔平上火,一點遙從駱谷來!倍伎梢院瓦@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平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平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按伺d”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里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上里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里鄭以東的長上里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上風景區(qū),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

          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zhàn)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zhàn)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fā)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創(chuàng)作背景

          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四十八歲。他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9個月的從軍生活。南鄭是當時抗金的前線,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賓意氣十分相投。高興亭,在南鄭內城的西北,正對南山。憑高遠望,寫下這首詞。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5-05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2-01

        登高原文,翻譯,賞析03-03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4-14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01

        登高原文,翻譯,賞析15篇03-03

        登高原文,翻譯,賞析(15篇)03-03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2篇06-10

        杜甫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3-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