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
明妃曲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1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宋代〕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fēng)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胡恩一作:胡自)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譯文
明妃當(dāng)初匈給胡人人時候,身旁上百兩人氈車上乘坐人都是胡人女子。她多想找個人說話但無處可說,只能將自己人心語寄托于琵琶聲中。黃金桿撥撥動琴弦,彈出美妙聲音,彈起琵琶仰望空中飛鴻勸著胡酒。隨匈人漢宮侍女暗中垂淚,行走在大漠上人返國者頻頻回首。漢朝之恩實在是淺薄啊,胡人之恩還要更深,人生人歡樂在于心與心相知?蓱z王昭君人青冢已經(jīng)荒蕪埋沒,還是有悲哀人樂曲流傳至今。
注釋
“氈車”句:寫匈奴派了大隊胡姬來接昭君!对娊(jīng)·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睂戀F族女子出匈,陪從很多。兩:同輛。桿撥:彈琵琶人工具。春風(fēng)手:形容手能彈出美妙人聲音。漢宮侍女:指陪昭君遠匈人漢官女。青冢:杜甫詩中有“獨留青冢向黃昏”及“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諸句,此用其意。相傳昭君墓上人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賞析
這首詩描寫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畫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義,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詩語言矜煉深雅,纏綿婉麗,藝術(shù)手法多樣,風(fēng)格鮮明獨特。作品命題新穎,遭致紛紛議論,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過廣泛影響。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眱删鋵懨麇ㄍ跽丫┘藓艘詺周嚢佥v相迎!对娊(jīng)》上有“之子于歸,百兩(同‘輛’)御(迎接)之”的詩句,可見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禮來迎明妃。在通常情況下,禮儀之隆重,反映恩義之深厚,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筆。其中“皆胡姬”三字,又為下文“含情欲說獨無處”作伏筆。
關(guān)于明妃對此的反應(yīng),詩中寫她“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梅堯臣《依韻和原甫昭君辭》中也說:“情語既不通,豈止腸九回?”他們意思是說明妃與胡人言語也不通,談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樂。
王安石通過在詩中突出一個細節(jié)描繪來表現(xiàn)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彈琵琶以“勸胡”飲酒,一面眼“看飛鴻”,心向“塞南”。通過這一細節(jié),巧妙地刻畫了明妃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接著,他又用明妃所彈的琵琶音調(diào),感動得“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聽者被感動到這個地步,則彈者之內(nèi)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從聽者的反應(yīng)中寫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的描寫;末四句則是進一步加以分析、議論。這四句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漢恩自淺胡自深”——明妃在漢為禁閉于長門中的宮女,又被當(dāng)作禮物送去“和番”,所以“漢恩”是“淺”的;胡人對她以“百輛”相迎,“恩”禮相對較“深”。這句講的是事實。
第二層講“人生樂在相知心”,這是講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應(yīng)該樂而不哀了。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這就接入第三層:明妃在胡不樂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當(dāng)時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與常情不同,是因為她深明大義,不以個人恩怨得失改變心意,而況胡人也并非“知心”。
四句分三層,中有兩個轉(zhuǎn)折,有一個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處(方東樹《昭昧詹言》)。南宋初,范沖“對高宗論此詩,直斥為壞人心術(shù),無父無君”(李壁注解中的話,此據(jù)《唐宋詩舉要》轉(zhuǎn)引),完全是沒有懂得此詩。范沖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貫反對新法的人,挾嫌攻擊,更不足據(jù)。其實王安石這樣描寫明妃,這樣委曲深入地刻畫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義,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風(fēng)俗”的,在當(dāng)時是針對施宜生、張元之流而發(fā)的,對后人也有教育意義。
《明妃曲二首》體現(xiàn)出王安石注意刻畫人物的特點,從描繪人物“意態(tài)”,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細節(jié)描寫,相當(dāng)于是把寫小說的一些手法用入詩中。而在“用筆布置逆順”及“章法疏密伸縮裁剪”等方面,則又是把韓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來寫詩。這樣,就使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更加多樣化,詩歌的表現(xiàn)能力更強。由于兩者結(jié)合得較好,故雖以文為詩,而形象性并不因之減弱,此詩末四句以形象來進行議論,即其明證。王安石既以小說手法與古文筆法來寫詩,讀者也就應(yīng)以讀小說、讀古文之法來讀它,才能讀懂詩。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明妃曲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2
明妃曲二首·其二 宋朝 王安石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fēng)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其二》譯文
明妃當(dāng)初嫁給胡人的時候,身旁上百兩的氈車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個人說話但無處可說,只能將自己的心語寄托于琵琶聲中。
黃金桿撥撥動琴弦,彈出美妙聲音,彈起琵琶仰望空中飛鴻勸著胡酒。
隨嫁的漢宮侍女暗中垂淚,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國者頻頻回首。
漢朝之恩實在是淺薄啊,胡人之恩還要更深,人生的歡樂在于心與心相知。
可憐王昭君的青冢已經(jīng)荒蕪埋沒,還是有悲哀的樂曲流傳至今。
《明妃曲二首·其二》注釋
“氈車”句:寫匈奴派了大隊胡姬來接昭君!对娊(jīng)·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睂戀F族女子出嫁,陪從很多。兩:同輛。
桿撥:彈琵琶的工具。
春風(fēng)手:形容手能彈出美妙的聲音。
漢宮侍女:指陪昭君遠嫁的.漢官女。
青冢:杜甫詩中有“獨留青冢向黃昏”及“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諸句,此用其意。相傳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明妃曲二首·其二》賞析
這首詩描寫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畫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義,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詩語言矜煉深雅,纏綿婉麗,藝術(shù)手法多樣,風(fēng)格鮮明獨特。作品命題新穎,遭致紛紛議論,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過廣泛影響。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眱删鋵懨麇ㄍ跽丫┘藓,胡人以氈車百輛相迎!对娊(jīng)》上有“之子于歸,百兩(同‘輛’)御(迎接)之”的詩句,可見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禮來迎明妃。在通常情況下,禮儀之隆重,反映恩義之深厚,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筆。其中“皆胡姬”三字,又為下文“含情欲說獨無處”作伏筆。
關(guān)于明妃對此的反應(yīng),詩中寫她“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梅堯臣《依韻和原甫昭君辭》中也說:“情語既不通,豈止腸九回?”他們意思是說明妃與胡人言語也不通,談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樂。
王安石通過在詩中突出一個細節(jié)描繪來表現(xiàn)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彈琵琶以“勸胡”飲酒,一面眼“看飛鴻”,心向“塞南”。通過這一細節(jié),巧妙地刻畫了明妃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接著,他又用明妃所彈的琵琶音調(diào),感動得“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聽者被感動到這個地步,則彈者之內(nèi)心痛苦自不待言!鞍摇敝,是從聽者的反應(yīng)中寫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的描寫;末四句則是進一步加以分析、議論。這四句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漢恩自淺胡自深”——明妃在漢為禁閉于長門中的宮女,又被當(dāng)作禮物送去“和番”,所以“漢恩”是“淺”的;胡人對她以“百輛”相迎,“恩”禮相對較“深”。這句講的是事實。
第二層講“人生樂在相知心”,這是講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應(yīng)該樂而不哀了。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這就接入第三層:明妃在胡不樂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當(dāng)時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與常情不同,是因為她深明大義,不以個人恩怨得失改變心意,而況胡人也并非“知心”。
四句分三層,中有兩個轉(zhuǎn)折,有一個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處(方東樹《昭昧詹言》)。南宋初,范沖“對高宗論此詩,直斥為壞人心術(shù),無父無君”(李壁注解中的話,此據(jù)《唐宋詩舉要》轉(zhuǎn)引),完全是沒有懂得此詩。范沖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貫反對新法的人,挾嫌攻擊,更不足據(jù)。其實王安石這樣描寫明妃,這樣委曲深入地刻畫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義,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風(fēng)俗”的,在當(dāng)時是針對施宜生、張元之流而發(fā)的,對后人也有教育意義。
《明妃曲二首》體現(xiàn)出王安石注意刻畫人物的特點,從描繪人物“意態(tài)”,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細節(jié)描寫,相當(dāng)于是把寫小說的一些手法用入詩中。而在“用筆布置逆順”及“章法疏密伸縮裁剪”等方面,則又是把韓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來寫詩。這樣,就使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更加多樣化,詩歌的表現(xiàn)能力更強。由于兩者結(jié)合得較好,故雖以文為詩,而形象性并不因之減弱,此詩末四句以形象來進行議論,即其明證。王安石既以小說手法與古文筆法來寫詩,讀者也就應(yīng)以讀小說、讀古文之法來讀它,才能讀懂詩。
《明妃曲二首·其二》創(chuàng)作背景
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二首。這組詩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之后。當(dāng)時,梅堯臣、歐陽修、司馬光、劉敞皆寫有和詩。
北宋時,遼國、西夏“交侵,歲幣百萬”(趙翼《廿二史札記》)。自景祐年間(1034—1038)以來,“西(夏)事尤棘”。當(dāng)時的施宜生、張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遼、夏,為遼、夏出謀獻策,造成宋的邊患。詩人們借漢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明妃曲·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明妃曲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明妃曲》原文及翻譯03-20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譯賞析10-01
《明妃曲》原文及譯文02-23
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9-06
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明妃曲二首_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