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遠(yuǎn)原文翻譯及賞析
登高丘而望遠(yuǎn)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登高丘而望遠(yuǎn)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銀臺(tái)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wèi)費(fèi)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譯文:
登上高山,遠(yuǎn)望大海,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傳說中那六只天帝派來馱負(fù)大地的大海龜被龍伯國的人釣起后早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吧,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不知道有沒有流向北極,現(xiàn)在是否還在?大海上波浪滔天,連太陽都被遮住了光彩,仙山上的仙樹恐怕也都被摧折死掉了。由此看來,長生不老的神仙之說是不存在的,只害得秦始皇、漢武帝等白白地追求了一番。大海如此深廣,精衛(wèi)是不可能銜一些樹枝和石子就能填平的,黿鼉?yōu)榱褐f也無所憑據(jù)。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陵墓早已經(jīng)灰飛煙滅,這些地方就連牧童都可以隨意攀登,盜墓賊經(jīng)常來挖掘珍寶,他們的靈魂又能怎么樣呢?相比之下,如今執(zhí)政者不顧百姓安危大肆征戰(zhàn),殺人無數(shù),就算建立了不世之功業(yè),又怎能會(huì)得道成仙,永垂不朽呀?
注釋:
①六鰲(áo):傳說渤海的東面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面浮著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神山,山上長有長生不老藥。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鱉。
、诜錾#荷裨捴袠淠久。傳說太陽每天在成池沐浴后,漸漸升起,升高到扶桑樹梢的時(shí)候,天剛剛微明。
、坫y臺(tái)金闕:黃金白銀建成的亭臺(tái)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秦皇漢武:秦始皇、漢武帝。
、菥l(wèi):傳說中的鳥名。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炎帝的小女名叫女娃,因在東海游玩淹死,化為精衛(wèi)鳥。它不停地從西山銜木石,欲填沒東海。
、撄x鼉(yuán tuó):傳說周穆王征越國,在九江架黿鼉?yōu)闃蚨山R姟吨駮o(jì)年》。黿,大鱉。鼉,鼉龍,俗稱豬婆龍,鱷魚的一種。
、唧P山:在今陜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的陵墓筑在此中。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興平縣東北。
、嗄裂蛑樱骸稘h書·劉向傳》記載,有個(gè)牧童在驪山牧羊,有一只羊進(jìn)入山洞中,牧童用火照明,到洞里去尋羊,以致引起一場大火,把秦始皇的外棺燒掉了。
、岜I賊劫寶玉:盜賊是作者沿用統(tǒng)治者對(duì)農(nóng)民起義軍的誣稱。據(jù)《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農(nóng)民起義軍曾取走了漢武帝陵園中一部分金銀財(cái)寶。
、饩`:指秦皇、漢武的神靈。鼎湖飛龍: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曾在荊山下鑄鼎,鑄成后,乘龍上天,成為仙人。其地被稱為鼎湖。這句以不能像黃帝那樣乘龍上天,表示不可能成仙。
賞析:
這首詩作于天寶十年。詩人從登高望海引出一系列的聯(lián)想,表示對(duì)古代仙山瓊閣等傳說的懷疑,并嘲笑了秦皇、漢武求仙的愚蠢行為。
登高丘而望遠(yuǎn)原文翻譯及賞析2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銀臺(tái)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wèi)費(fèi)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翻譯
登上高丘,向大海遙望。
那傳說中的東海六鰲,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東海中的神木扶?赡茉缫汛菡哿税桑抢锟墒侨账龅牡胤。
神話中的銀臺(tái)金甄,只有在夢中才會(huì)出現(xiàn),秦始皇和漢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場空夢啊。
精衛(wèi)填海只能是空費(fèi)木石,黿鼉架海為梁的傳說也沒有什么證據(jù)。
君不見驪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漢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嗎?他門的陵墓任憑牧羊的孩子攀來登去,無人來管。
眼看著墓中的金珠寶玉已被盜賊劫奪一空,他們的精靈究竟有何能耐?
像這樣的窮乓頰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該有如此之下場,他們怎可能會(huì)像黃帝那樣在鼎湖乘龍飛仙呢?
注釋
“六鰲”二句:六鰲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湯問》中,是夏革講給湯聽的。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千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強(qiáng)使巨鰲十五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仙圣播遷者巨億計(jì)!
扶桑:傳說中的神木,長在日出的地方。
“銀臺(tái)”二句:《史記·封禪書》:?齊)威、(齊)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yuǎn);记抑羷t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終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fēng)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薄斗舛U書》又記:“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精衛(wèi)”句:謂“精衛(wèi)填!钡墓适虏徽鎸(shí)!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發(fā)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東海溺而不反,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以堙于東海。“黿鼉”
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黿鼉一類的神物也就無處寄身。仍言神物為虛幻。
“君不見”二句:謂求神仙、尋找不死藥的秦皇、漢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為塵土,陵寢荒廢。秦始皇死葬驪山,漢武帝死葬茂陵!稘h書·楚元王傳》: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jī)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jì)以萬數(shù)。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xiàng)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燒其臧槨。
“盜賊”句:盜賊是作者沿用統(tǒng)治者對(duì)農(nóng)民起義軍的稱呼。據(jù)《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起義軍曾取走漢武帝陵園中的一部分金銀財(cái)寶。
精靈:指秦始皇、漢武帝的神靈。
窮兵黷武:好戰(zhàn)不止。
鼎湖飛龍: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
齊人公孫卿欺騙漢武帝說:“漢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惫胖S帝與神通,且戰(zhàn)且學(xué)仙,鑄鼎于荊山,有龍下迎。武帝對(duì)此深信不疑,
且言:“嗟乎!吾誠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遙望。
那傳說中的東海六鰲,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東海中的神木扶?赡茉缫汛菡哿税桑抢锟墒侨账龅牡胤。
神話中的銀臺(tái)金甄,只有在夢中才會(huì)出現(xiàn),秦始皇和漢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場空夢啊。
精衛(wèi)填海只能是空費(fèi)木石,黿鼉架海為梁的傳說也沒有什么證據(jù)。
君不見驪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漢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嗎?他門的陵墓任憑牧羊的孩子攀來登去,無人來管。
眼看著墓中的金珠寶玉已被盜賊劫奪一空,他們的精靈究竟有何能耐?
像這樣的窮乓頰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該有如此之下場,他們怎可能會(huì)像黃帝那樣在鼎湖乘龍飛仙呢?
注釋
、诺歉咔鸲h(yuǎn):古辭無聞,可能是李白自創(chuàng)新辭!稑犯娂肪矶吡杏凇断嗪透柁o》。王琦注云:“此題舊無傳聞。郭茂倩《樂府詩集》編是詩于相和曲中魏文帝‘登山而遠(yuǎn)望’一篇之后,疑太白擬此也,然文意卻不順!
⑵“六鰲”二句:六鰲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湯問》中,是夏革講給湯聽的。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千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強(qiáng)使巨鰲十五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仙圣播遷者巨億計(jì)!
、欠錾#簜髡f中的神木,長在日出的地方。
、取般y臺(tái)”二句:《史記·封禪書》:(齊)威、(齊)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yuǎn);记抑羷t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終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fēng)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薄斗舛U書》又記:“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伞熬l(wèi)”句:謂“精衛(wèi)填!钡墓适虏徽鎸(shí)!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發(fā)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東海溺而不反,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以堙于東海。
、省包x鼉”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黿鼉一類的神物也就無處寄身。仍言神物為虛幻。
、恕熬灰姟倍洌褐^求神仙、尋找不死藥的秦皇、漢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為塵土,陵寢荒廢。秦始皇死葬驪山,漢武帝死葬茂陵!稘h書·楚元王傳》: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jī)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jì)以萬數(shù)。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xiàng)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燒其臧槨。
、獭氨I賊”句:盜賊是作者沿用統(tǒng)治者對(duì)農(nóng)民起義軍的稱呼。據(jù)《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起義軍曾取走漢武帝陵園中的一部分金銀財(cái)寶。
⑼精靈:指秦始皇、漢武帝的神靈。
、胃F兵黷武:好戰(zhàn)不止。
、隙w龍: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齊人公孫卿欺騙漢武帝說:“漢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惫胖S帝與神通,且戰(zhàn)且學(xué)仙,鑄鼎于荊山,有龍下迎。武帝對(duì)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誠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
賞析
此詩有托古諷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漢武帝迷信求仙、窮兵黷武,實(shí)諷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會(huì)意義。全詩可分為三部分。
首二短句為第一段,點(diǎn)明登高山望遠(yuǎn)海。登高臨海,極目遠(yuǎn)眺,詩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沒有寫滄海揚(yáng)波,洪濤排空的景象,而去寫與大海、高山相關(guān)聯(lián)的神話傳說。
中間八句為第二段,寫望中想到傳說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話傳說也為虛妄。六鰲成枯骨,三山已經(jīng)是過眼云煙。扶桑摧折,太陽的光彩已沉沒殆盡。“銀臺(tái)金闕”猶如夢中煙云,秦皇漢武尋求的長生藥亦如幻影。精衛(wèi)填海,徒勞無功;黿鼉?yōu)榱,不足為憑。
末六句為第三段。寫望中想到秦始皇、漢武帝窮兵黷武,妄想長生,終歸一死。這一段為全詩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驪山構(gòu)陵,漢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傾廢荒蕪。到而今,當(dāng)年的英豪雄強(qiáng)早已灰飛煙滅,風(fēng)光不再,只有聽?wèi){牧羊子趕著羊群來登臨踐踏。他們的魂靈守不住他們的墓冢,他們的余威阻止不了盜墓者貪婪的掘奪。昔日窮兵黷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氣。如今仍落得個(gè)如此下場,要想乘飛龍而成仙,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歷史就是無情的,自然也是殘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則的“野心家”們,終究如凡夫俗子一樣,化作灰,墮為塵,成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與庶民百姓沒有兩樣。而他們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終成為后人的笑柄。詩意還不僅限于此。懷古僅僅是引領(lǐng)詩興,由之寫來,直奔主題。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長生,比起秦皇漢武來,猶過之而無不及;其窮兵黷武之舉,誤國之行,與之相比,并無二致。借古鑒今,借古喻今,借古諷今,才是這首詩真正的主旨。
這首詩主要不是懷古之作,而是感時(shí)之作。登高山,望遠(yuǎn)海,面對(duì)著絕好的寫詩環(huán)境,絕好的詩歌材料,詩人卻遙遙想起了歷史上兩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誕,予以嚴(yán)厲抨擊。這是對(duì)此類皇帝的諷刺和批判,也是對(duì)當(dāng)朝皇帝的暗示。感時(shí)傷世,抨今諷今,說明詩人雖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國運(yùn)。
此詩典故密集,一個(gè)典故代表一種意象。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組成了全詩的思維結(jié)構(gòu)。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李白南游吳越之時(shí)。那時(shí)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長生,多窮兵黷武、誤國之事。
【登高丘而望遠(yuǎn)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登高丘而望遠(yuǎn)唐詩翻譯及賞析12-15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5-05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2-01
旄丘原文,翻譯,賞析08-10
旄丘原文翻譯及賞析03-29
《旄丘》原文翻譯及賞析10-02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4-14
登高原文,翻譯,賞析03-03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