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6-21 13:11:22 振濠 古籍 我要投稿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凡的語文學(xué)習(xí)生活當(dāng)中,相信大家應(yīng)該都接觸過很多的古詩詞翻譯賞析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

          有懷京師上元,與韓叔夏司諫、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賦。

          紫禁煙花一萬重,鰲山宮闕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陸海中。

          星轉(zhuǎn)斗,駕回龍。五侯池館醉春風(fēng)。而今白發(fā)三千丈,愁對寒燈數(shù)點紅。

          翻譯

          京城上元佳節(jié)有感,與韓叔夏司諫、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一同賦詞。

          皇宮春色濃郁,華燈寶炬與月色焰火交輝。玉皇大帝端坐于彩云之上,各種人物讓人目不暇接,有的在陸上,有的在海上。

          斗轉(zhuǎn)星移,龍駕回宮。貴家池館一派和氣繁榮。如今白發(fā)三千丈,只能憂愁地與數(shù)點寒燈作伴。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紫禁:指汴京皇宮。

          煙花一萬重:形容春色濃郁。

          煙花:煙云與花朵。

          鰲山:元宵節(jié)之燈山。

          端拱:端坐拱手,無為而治。

          玉帝:指玉皇大帝。

          陸海:陸地和海洋。因為花燈中的人物有的在陸地上,有的在海上(八仙過海)。

          五侯:后漢桓帝一日封五個侯爵。此指貴家池館。

          賞析

          這首詞打破了結(jié)構(gòu)上分片的定格。從文義看,前七句和后兩句,是意境迥異、對比鮮明的。

          前七句,詞人從懷舊入手,以流利輕快的筆法,描繪了汴京紫禁城內(nèi)外歡度上元佳節(jié)的盛況。正月十五之夜,華燈寶柜與月色焰火交輝,華燈疊成的鰲山與華麗的宮殿高聳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樓之上,萬民百姓則嬉戲游玖于街衢之間。斗轉(zhuǎn)星移,龍駕回宮此時萬眾狂歡更趨高潮。這幅上元節(jié)情景,完全是記實。據(jù)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回憶,上元的汴京“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聵巧,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御座!f姓皆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此外該書還記載的:“別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春情蕩飏,酒興融恰,雅會幽歡,寸陰可惜,景色浩鬧,不覺更闌。寶騎馬骎骎,香輪轆轆,五陵年少,滿路行歌,萬戶千門,笙簧未徹!边@從一側(cè)面反映了民間情景,由此讀者可以想見豪貴之家此夕宴樂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嘗經(jīng)從”,故從闕略罷了!拔搴睢,這是個典故是說漢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時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稱權(quán)貴之家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萬眾何等歡樂,但最后兩句,詞意陡轉(zhuǎn),讀者面前突現(xiàn)了一個蕭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發(fā)三千丈,愁對寒燈數(shù)點紅!薄岸瘛倍,把上元狂歡的畫面拋到了遙遠的過去,成了一個幻境,這是化實為虛的妙筆;同時,又把詞人所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一下子推到讀者眼前。詞人撫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覺:當(dāng)年身為貴胄(向子諲是宋神宗欽圣憲肅皇后的再從侄),曾出入宮闈,備受恩寵,此時卻是一個皤然老翁;當(dāng)年目睹京城繁華,親歷北宋盛況,此時僻居鄉(xiāng)里,只能與數(shù)點寒燈作伴。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钡拇_如王夫之所說這首詞將今昔兩個畫面加以對比,這種盛與衰、樂與哀相互對比的手法,確實收到了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鞍装l(fā)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現(xiàn)愁緒滿懷的詞人“愁對寒燈數(shù)點紅”凝聚著詞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對昔日繁華生活的眷戀?是對往事若夢的人生喟嘆?還是因國破家亡而產(chǎn)生的悵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失落感?這一切,詞人用一個“愁”字點破了。

          “白發(fā)”、“寒燈”二句中,兩個描寫色彩的字“白”與“紅”又互相映襯,渲染了一種凄清的境界。結(jié)句凝重,含蘊無窮,以少總多,發(fā)人遐思,是全篇傳神之筆。

          創(chuàng)作背景

          向子諲的晚年詞作,多抒寫淡泊名利的閑適生活情趣。作者集中另一首詞有《清平樂。巖桂盛開戲呈韓叔夏司諫》云:“而今老我薌林,世間百不關(guān)心。獨喜愛香韓壽,能來同醉花陰!苯B興九年己未(1139)歸隱以后詞人與韓叔夏常唱和往來,所以這首詞亦當(dāng)為此后數(shù)年間所作。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2

          原文: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家壁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

          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tài),細生涯。

          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譯文:

          春天來臨,平原之上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白色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土地剛剛耕好,又適逢春雨落下,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忽然之間適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見了,愁緒染白了頭發(fā)。心情沉悶無奈,只好到小酒店去飲酒解愁。

          村民們神態(tài)悠閑自在,生活過得井然有序,牛欄附近的空地上也種滿了桑和麻。春播即將開始,大忙季節(jié)就要到來,不知誰家的年輕女子,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時光趕著去走娘家。

          注釋:

         、批p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平韻。或說調(diào)名取自 唐 鄭嵎 “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diào)。調(diào)始見于宋代宋祁之作。

         、迄Z湖:《鉛山縣志》:“鵝湖山在縣東北,周回四十余里。其影入于縣南西湖,諸峰聯(lián)絡(luò),若獅象犀猊,最高者峰頂三峰挺秀!薄杜岁栍洝吩疲骸吧缴嫌泻嗌,故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蓄鵝,其雙鵝育子數(shù)百,羽絨成乃去,更名鵝湖。 宋淳熙二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兄弟講學(xué)鵝湖寺 ,后人立為四賢堂。 淳祐中賜額“文宗書院”, 明正德中徙于山巔,改名“鵝湖書院”。

         、瞧皆簭V闊平坦的原野。

         、人j(jì)菜: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基出葉叢生,羽狀分裂,葉被毛茸,柄有窄翅。春天抽花薹,花小,白色。嫩葉可供食用。

         、赏砣眨合﹃。

          ⑹青簾:舊時酒店門口掛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這里借指酒家。唐鄭谷《旅寓洛南村舍》詩:“白鳥窺魚網(wǎng),青簾認(rèn)酒家!

         、艘鈶B(tài):神情姿態(tài)。

          ⑻生涯:生活。

         、蜕B椋荷浜吐。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nóng)業(yè)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jīng)濟活動。亦泛指農(nóng)作物或農(nóng)事。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吻嗳箍c袂(gǎo mèi):青布裙、素色衣。謂貧婦的服飾。借指農(nóng)婦,貧婦。蘇軾《于潛女》詩:“青裙縞袂于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

         、贤饧遥悍褐改赣H和妻子的娘家。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詞。詞的前兩句“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寫的是農(nóng)村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適逢春雨,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聊聊數(shù)筆,把一幅鄉(xiāng)間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由薺菜開花而說“春入”,對平凡微賤的薺菜花寄予了極大的感情,又把“群鴉”寫得充滿生意,一點不像平時人們所見的那副使人討厭的聒噪相。詞人留意和刻畫這些細物細事,可見其意態(tài)閑適。但是,接下來兩句“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情緒陡變,適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見了,萬種愁緒染白了的頭發(fā)。詞中說的是“白發(fā)”,實際上講的是“愁緒”!岸嗲榘装l(fā)春無奈”,詞人心情沉悶,只好到小酒店去飲酒解愁。這里“多情”二字寫得詼諧,恰如其分地傳遞出詞人那種帶有苦味的詼諧。而在這詼諧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無可奈何的愁緒。面對這一派格調(diào)清新、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的春光,詞人的內(nèi)心深處也似乎有一股涌動的熱情,他是多么希望為國家“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想到罷官的現(xiàn)實,又感到無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頭發(fā),只得在傍晚時到掛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賒一點酒喝,好在賒酒很方便。詞人想借酒澆愁,可這酒又不能解除他內(nèi)心的愁。

          面對如畫的春色,詞人卻來了愁緒。其原因可以從這首詞的一小序“游鵝湖,醉書酒家壁”中找到一定的線索。這時,正是詞人被罷官落職,不得不退居田園之時。這時他正壯年,還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壯志,是不能耐得住清閑無為的生活的,所以詞人游鵝湖,面對生機勃勃的春天,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事業(yè)上的失意與感嘆歲月流逝的惆悵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說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這也是詞上闋的藝術(shù)手法。下闋寫的是一幅農(nóng)村景象:村民們悠閑自在,生活過得井然有序,牛欄附近的空地上種滿了桑麻。春播即將開始,大忙季節(jié)就要到來,不知誰家的年輕女子,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去走娘家。與詞的開篇幾句不同,下闋詞人從近處落筆,一個“閑”字,一個“細”字,一個“有”字,一個“趁”字,把農(nóng)村生活的閑適與古樸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然而,詞人越是寫閑適、古樸,越是讓人聯(lián)想到“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所流露出來的那種煩悶和無可奈何的情緒。詞人無一字寫自己,盡情描寫客觀景象,著力描繪了一個“無我之境”,實際上“我”盡在其中。詞人采用這種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把煩亂復(fù)雜的失意之情在這閑適的氛圍中突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透過農(nóng)家們恬然自安的心態(tài),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詞人那種無奈背后的不甘閑居的進取之心,那種追求祖國統(tǒng)一的執(zhí)著。

          或許人有會找詞人既然喜歡農(nóng)村,喜歡農(nóng)村古樸而又悠閑的生活,卻還要借酒澆愁的原因。那么就必須結(jié)合詞人當(dāng)時的生活背景和他當(dāng)時的處境去理解。辛棄疾是一位很有抱負(fù)、正義,充滿愛國心的詞人,然而,在當(dāng)時的封建社會官場中有的是爾虞我詐、爭權(quán)奪利,有的是夸夸其談,食言而肥,詞人對此看透了,厭煩了,所以他要遠離城市的喧鬧,他認(rèn)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頭,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薺菜花中。此時,他雖置身于純潔、清新的農(nóng)村,卻還有愁苦,那是因為他不能忘懷祖國萬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場,去收復(fù)已奪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關(guān)心的事業(yè),然而,他卻被排擠到農(nóng)村,過起“閑意態(tài)”的生活來,所以他感到愁苦。他不是不喜愛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

          這首《鷓鴣天》在辛詞中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它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卻代表了辛詞思想感情的主流,這是貫穿于詞人一生的作品之中的,如“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滿江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

          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主要運用了對照的藝術(shù)手法,田園怡人的風(fēng)光,農(nóng)家閑適的生活,與詞人“多情白發(fā)春無奈”的心情形成對照,從而含蓄地表現(xiàn)出詞人不甘閑居又無奈惆悵的復(fù)雜心態(tài);同時,這勃發(fā)的春色又暗含詞人內(nèi)心的不甘閑居、不甘消沉,表現(xiàn)了詞人那如春的壯志,盡管這壯志被嚴(yán)酷的現(xiàn)實重壓著。詞的景物描寫也很有特色,色彩明麗豐富,相映成趣;又動、靜結(jié)合,人、物和諧,情、景相生。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3

          原文:

          鷓鴣天·十里樓臺倚翠微

          [宋代]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連綿十里的亭臺樓閣,緊挨著青翠的山色延伸過去,百花叢中傳來一聲聲杜鵑的啼鳴。它們熱切地叫著,仿佛要同行道中人說話。可不像那些黃鶯兒,只管自由自在地來回亂飛。

          從睡夢中驚醒時,杜鵑正在晴明的春日賣弄自己的叫聲!安蝗鐨w去!不如歸去!”那聲聲的啼叫聽來愈加分明。作為漂泊天涯的游子,我又何嘗沒有返回家鄉(xiāng)的想法?奈何那歸去的日期啊,卻至今難以確定!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翠微:青翠的山氣,此指青翠掩映的山間幽深處。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guī),叫聲像“不如歸去”。

          行人:離別在外的游子。

          流鶯:指黃鶯。取次:隨意、任意。

          驚夢覺:從睡夢中驚醒。

          弄晴時:弄指賣弄,杜鵑在晴明的春日賣弄自己的叫聲。

          不如歸:傳說中杜鵑的叫聲像“不如歸去”。

          天涯:指漂泊天涯的游子,即作者。

          爭奈:怎奈。未可期:未可肯定的意思。

          賞析:

          這首詞表現(xiàn)浪跡天涯的游子,急切盼歸卻又歸期難定的苦悶心情。上片初聞杜鵑啼叫,觸動情懷,感覺鳥兒在殷勤地與行人說話。下片寫不斷地聽杜鵑啼叫后,心情變得十分煩躁,埋怨鵑鳥在作弄人,曲折地反映了生活對人的作弄最后用反跌之筆,強化了游子有家難歸、孤獨煩悶的心態(tài)。這首詞構(gòu)思巧妙,情感真摯,語言流麗,有一定的感染力。

          上片寫羈旅行人夢中得到杜鵑“殷勤”勸慰:山色青翠、春深花繁之時,流鶯漫不經(jīng)心地隨意飛鳴,唯有杜鵑善解人意,于百花深處向行人殷勤勸慰!笆飿桥_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寫鵑啼的環(huán)境和季節(jié)。青翠的山色,如何遜“《仰贈從兄興寧真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與客攜壺上翠微”。此處指青山,說在靠著青山的十里樓臺的旁邊,在春天百花盛開的深處,聽見了杜鵑啼叫。

          “殷勤白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說杜鵑在花間不斷地叫著,好像對“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起黃鶯的隨意飛動,對人漠不關(guān)心,大不相同。黃庭堅《次韻裴仲謀同年》:“煙沙篁竹江南岸,輸與鸕鶿取次眠。”也是用這個詞來寫鳥!靶腥恕弊咴诖荷k爛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中,心情本來是會愉悅的,但因為離家作客,所以聽了杜鵑叫聲,不免會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那么,詞中所寫的美麗景色,又正好為杜鵑叫聲的感人作了反襯。

          下片寫杜鵑對行人夢醒之后的聲聲規(guī)勸:羈旅之人一夢驚醒,已是陽光明媚,杜鵑仍在喋喋不休,“聲聲只道不如歸”,本是好心規(guī)勸,誰知卻幫了倒忙,反而使得羈旅之人益發(fā)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積在心的思歸懷人之情傾瀉而出,再也控制不住,因而斥責(zé)杜鵑,“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在晴朗的春日,杜鵑偏又賣弄它的叫聲,“行人”從夢中驚醒,聽到的還是聲聲的“不如歸去”。前面路上初聞鵑啼,感到“殷勤”;聽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話,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變得有點煩躁了。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歸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沒有什么辦法。結(jié)句以反詰句收束全詞,突出行客思歸懷人之深切,點明本詞題旨,同時又回答了杜鵑“不如歸去”的聲聲規(guī)勸,句法巧妙,抒情委婉沉郁。這是在煩躁中的思念,說是自言自語行,說是對杜鵑的回答也行。這里表面上有埋怨鵑鳥無知、強聒難耐的意思,但歸根到底,是對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憤慨。這片詞,話說得比較直致,但內(nèi)容還有曲折。

          同樣聽到一種鵑聲,不同的詩人、詞家,可以從各自的處境、各樣的角度寫出不同的感受。杜荀鶴的“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是憤慨文章無用之言;韋應(yīng)物的“鄰家孀婦抱兒泣,我獨展轉(zhuǎn)為何情”,是同情丈夫死在外地的寡婦之言;朱敦儒的“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是痛心國土淪陷,南北親人不能團聚之言;范仲淹的“春光無限好,猶道不如歸”,是豁達之言;楊萬里的“自出錦江歸未得,至今猶勸別人歸”,是詼諧之言。晏幾道這首詞,則是對浪跡在外、有家難歸的生活的嘆息之言,寫得真切,有一定的感染力;結(jié)尾兩句,用反跌之筆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4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fēng)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賞析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fēng)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jù)《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xué)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苯K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fù)的集中反映。

          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xiàn)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fēng)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fā)自內(nèi)心的鄙棄。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都表現(xiàn)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xiàn)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tài)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xiàn)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fēng)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表現(xiàn)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yīng),章法謹(jǐn)嚴(yán),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蔑視權(quán)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此詞體現(xiàn)了詞人鄙夷權(quán)貴、傲視王侯的風(fēng)骨,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nèi)容或藝術(shù)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后呼應(yīng),章法謹(jǐn)嚴(yán)。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表現(xiàn)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yīng)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yīng)了“懶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是天宮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教我這樣的狂放不羈。曾多次批過支配風(fēng)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注釋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支風(fēng)券:支配風(fēng)雨的手令。

          章:寫給帝王的奏章

          觴(shāng):酒器

          玉樓金闕慵(yōng)歸去:不愿到那瓊樓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早年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體現(xiàn)了詞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輕時期,他一直隱居在洛陽的山水之間,過著神仙般逍遙快活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fù)的集中反映。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5

          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翻譯

          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里,它在中秋的應(yīng)時花木中無雙無儔!峨x騷》里,為何巖桂不被收?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里,為何巖桂不被收?

          注釋

          “畫闌”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為中秋時節(jié)首屈一指的花木。騷人、

          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問詞,猶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為何。

          賞析二

          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為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tǒng),以議論入詞,又托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倍潭淌淖謪s形神兼?zhèn),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fēng)韻。

          上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下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據(jù)有關(guān)記載,桂樹花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色黃而冠之以“輕”,再加上“暗淡”二字,說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秾艷嬌媚的顏色取悅于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像一位恬靜的淑女,自有其獨特的動人風(fēng)韻。令人愛慕不已。她又情懷疏淡,遠跡深山,惟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猶如一位隱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贏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毙紊窦?zhèn)涞貙懗隽斯鸹ǖ莫毺仫L(fēng)韻。她的顏色并不艷麗,“暗淡輕黃”,與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遜色得多。她的社會聲望也很一般,“情疏跡遠”,并沒有得到什么榮耀和寵幸,更不會有人給她熱捧恭維。但是她的體性溫柔,香留天地之間。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從這兩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議論的方式行文。這兩句是議論的第一層;ó(dāng)然是以紅為美的。至于碧牡丹、綠萼梅之類,那就更為名貴了。這些都是桂花沒有具備的。但是作者認(rèn)為,內(nèi)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要!昂雾殹倍郑迅鞣N名花一筆蕩開,突出了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斷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這是議論的第二層。梅花既有妍麗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開的高潔的內(nèi)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認(rèn)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內(nèi)外之美。但是這兩種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嘆不如,都產(chǎn)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經(jīng)過這樣的比較抑揚,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論定: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边@是議論的第三層。“騷人”,指屈原。屈原在《離騷》中,用褒揚之筆,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香草名花,以比況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沒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無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內(nèi)。對這位先賢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對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于物。草間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xiàn)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xué)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贊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賞析一

          這首《鷓鴣天》詞是一篇盛贊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詞中,詠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為第一流者還僅此一篇。它與《攤破浣溪沙》同為作者與丈夫居住青州時的作品。

          作為供觀賞的花卉,艷麗的色彩是惹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點來寫的!鞍档p黃體性柔”,“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黃、淡黃、輕黃。“體性柔”說這種花的花身和性質(zhì)。

          “情疏跡遠只香留!边@種樹多生于深山中,宋之問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李白詩:“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所以對人來說是跡遠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卻不因此而有所減少。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弊髡咭詾,淺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于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添加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顏色淡一點又有什么要緊呢?

          上片圍繞“色”與“香”的矛盾展開形象化的議論,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美學(xué)觀點。對于“花”這個具體的審美對象來說,“色”屬于外在美的范疇,“味”屬于內(nèi)在美的范疇,作者以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見作者對于內(nèi)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是緊承上一片的意思寫的。梅花,雖然開在早春,開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麗,儀態(tài)萬千。但是,面對著“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她卻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雖然開在深秋,獨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襲人,但面對著“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飾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開放的桂花便理所當(dāng)然地成為花中之冠了。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騷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離騷》上多載草木名稱,獨獨不見桂花。宋代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币馑己痛嗽~大體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就全篇來說,這首詞的筆法是很巧妙的。全詞自始至終都象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fā)自己的幽怨之情。

          詞中正面描寫桂花的,只有開頭兩句。僅此兩句便把桂花的顏色、光澤、性格、韻味都寫盡了,為后面替桂花“鳴冤”、“正名”做好了鋪墊。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nèi)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所謂“何須淺碧深紅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無須淺碧深紅;如果徒有“淺碧深紅”便不能列為花中第一流。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讓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實,作者的詠梅、詠菊之作是不少的,這兩種花,論顏色,論風(fēng)韻,確實不在桂花之下,她們的“妒”和“羞”恐怕還是因為她們沒有桂花那樣濃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談及詠桂與情思的關(guān)系,她以非凡的藝術(shù)家的膽量和勇氣指責(zé)屈原的當(dāng)年不收桂花入《離騷》是“情思”不夠的緣故。至此,作者既為桂花“正”了“名”,又抒發(fā)了自己的一懷幽情。實際上,那“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視塵俗,亂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國)之后,作者與丈夫趙明誠居住在青州之時。由于北宋末年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后,她曾隨丈夫屏居鄉(xiāng)里約一年之久。他們攻讀而忘名,自樂而遠利,雙雙沉醉于美好、和諧的藝術(shù)天地中。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6

          鷓鴣天·東陽道中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翻譯

          香籠里燃燒的水沉香的氣息越來越淡薄了。舉目遠望,征塵撲面,去路迢迢。周圍是數(shù)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碧綠的樹木和野草覆蓋著,路旁山野中長滿了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花兒,一朵朵的格外嬌艷動人。

          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歷歷在目,駿馬蕭蕭嘶鳴,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已經(jīng)過了前面的小紅橋。滿懷的離愁別恨,此時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詩句,于青山綠水之間,一邊吟詩,一邊催馬加鞭地向東陽進發(fā),差點兒沒把馬鞭的碧玉梢頭搖斷。

          注釋

          征塵:征途上揚起的塵土。

          香篝:一種燃香料的籠子。

          水沉:即沉香,一種名貴香料。

          銷:消退周遭:周圍。

          歷歷:形容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晰分明。

          蕭蕭:馬長聲鳴叫。

          愁邊:苦苦思索。

          剩有:盡有。

          碧玉梢: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

          賞析

          上闋寫景,描繪出一幅有樹有花,色彩鮮明的山野行軍圖!皳涿嬲鲏m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開篇交代作者已經(jīng)離開臨安向東陽出發(fā)!皳涿嬲鲏m”描寫環(huán)境的惡劣,氣候干燥,而且路途遙遙!跋泱簟笔枪糯难\,“水沉”即沉香;\里的香料已快燒完,暗指已經(jīng)行路很久,也說明路途之遙遠。同時,“香篝”一句,即“漸覺香篝水沉銷”的倒裝。這樣的表達,顯示出他對于外出行役的不適應(yīng)感受。接韻目光由自我注意轉(zhuǎn)而向外凝視。在無意識的觀望中。那隔斷自己望眼的重重疊疊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嬌艷山花,都變得愈加觸目。心中難以訴說的惆悵,從對于風(fēng)景的無意識凝視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寫離情而離情濃郁可掬。

          接下來的兩句,詞人描寫周遭的景象!吧綗o重數(shù)周遭碧”是仿劉禹錫的“山圍故國周遭在”所作。身邊的山脈層層疊疊地排列。路旁的花兒雖然不是什么高貴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間野花,但是卻盛放得分外妖嬈。一個“碧”字,說明此時行軍人是置身于綠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格外嬌艷絢麗。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詞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闋描寫生活畫面!叭藲v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行人歷歷在目,這里的人指穿著戎裝的戰(zhàn)士們,因為衣著威風(fēng),氣勢雄偉,所以容易辨別出來。士兵們伴隨著一聲聲駿馬的啼叫聲前進著,飄揚的紅旗已經(jīng)越過小紅橋。這三句寫的是隊列前進的情景。不難想見,此時作者是騎馬走在隊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軍的戰(zhàn)士和隊首“旌旗”的方位。與和杜甫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過兩者表達的感情則是大不相同。辛棄疾的詞表達他們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對沿途風(fēng)景的欣賞,也有對目的地的暢想,而杜甫的詩則是描繪家人送入伍戰(zhàn)士的場景,顯得很凄涼。

          “愁邊剩有相思旬,搖斷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詞一直呈現(xiàn)的是一種歡快的情調(diào),可以感覺出作者很喜歡這次旅程。雖然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但寫此詞時,正是辛棄疾“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有機會為國效命,他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因此這個“愁”字應(yīng)理解為他尋覓“相思句”構(gòu)思過程中苦惱的“愁”。正因為這樣,他只顧聚精會神地思索,不知不覺中才“搖斷”了馬鞭的“碧玉梢”,這抑或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打在什么東西上,寫得極傳神,極形象。正因為詞人認(rèn)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fù)u著鞭子前行,以致“搖斷吟鞭碧玉梢”,這一句也形象表達出詞人此刻輕松愉悅的心情。

          全篇風(fēng)格委婉,和作者一貫的風(fēng)格有所不同,但描寫的景物卻是相當(dāng)?shù)厍逍伦匀唬鷻C盎然。碧綠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詞題來看,該詞是作者在任京都臨安大理少卿時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東陽途中所作的。從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調(diào)來看,洋溢著喜悅歡暢的情緒,這在辛詞中是不多見的。由此看來,此詞是寫景抒情之作,富有詩情畫意,五彩繽紛。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7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原文: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

          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guān)山萬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祖國沉淪危亡忍不住感嘆,東渡日本尋找革命同志。國土被列強瓜分需要收復(fù),為國家敢于犧牲自己的身體。

          嘆路途之艱險梗塞,感慨自身漂泊無依。雖然遠隔萬里也要赴日留學(xué)。人們休要說女子不能成為英雄,連我那掛在墻上的寶劍,也不甘于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龍吟。

          注釋

          1、沉淪:沉沒,危亡的意思。

          2、不禁(jīn):忍不住。

          3、海外:指日本。作者曾東渡日本留學(xué)。

          4、知音:這里指革命同志。

          5、金甌(ōu)已缺:指國土被列強瓜分!赌鲜贰ぶ飚悅鳌罚骸拔覈要q若金甌,無一傷缺。”金甌: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國土。

          6、嗟(jiē)險阻:嘆路途之艱險梗塞。

          7、嘆飄零:感慨自身漂泊無依。

          8、關(guān)山萬里:指赴日留學(xué)。《木蘭詩》:“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9、作雄行:指女扮男裝。

          10、英物:杰出的人物。

          11、龍泉:寶劍名:雷煥于豐城獄基掘得二劍, 一名龍泉,一名太阿。晉王嘉《拾遺記·顓頊(xū)》:“(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剋伐,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

          賞析:

          作者:佚名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紹興府將此詞稿作為“罪狀”公布,可見此詞革命性之強。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道是“閑”字,但有感于祖國沉淪,卻未必有“閑”情。開篇兩句,點明此行日本的緣由,也點出了國內(nèi)的政治局勢!敖甬T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其時列強瓜分中國,堂堂禮儀之邦,卻是衣冠委地,詞人一拍桌案,聲音陡然一揚:“為國犧牲敢惜身?”一句反問,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嗟險阻,嘆飄零。關(guān)山萬里作雄行!睋Q頭一折,疏疏三筆,將一路多少霜風(fēng)雨雪,輕輕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陽光寂滅,風(fēng)雨鮮活。她是一個革命者,不能也不會為了這些而放慢腳步。有了這樣的信念,關(guān)山萬里,層云幾重,一名女子,改換上男兒的裝扮,一葉槎枒,飄揚過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歇拍一韻,似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只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把秋瑾以身許國的決心和敢作雄飛的魄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句豪言的崢嶸風(fēng)骨,撐起的正是詞人颯爽的英姿。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8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飲更何成。三杯漸覺紛華遠,一斗都澆塊磊平。

          醒復(fù)醉,醉還醒。靈均憔悴可憐生。《離騷》讀殺渾無味,好個詩家阮步兵!

          翻譯

          只追求世間的功名利祿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漸漸地就覺得遠離了塵世;喝光了一斗,更覺得把心頭的不平都給澆沒了!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卻又醒。屈原說自己“眾人皆醉我獨醒”,可真讓人覺得憔悴可憐!他的《離騷》,讀來讀去也沒什么意思,還是像愛酒的詩人阮籍那樣痛飲美酒圖一醉,才算是最好!

          注釋

          情:人情,指好飲乃人之常情。

          紛華:紛擾的塵世浮華。

          塊磊:即城壘,胸中的抑郁不平。

          靈均:屈原的字。

          讀殺:讀完。

          阮步兵:魏晉之間的著名詩人。

          賞析

          這是一首借酒澆愁感慨激憤的小詞,蓋作于金源滅亡前后。當(dāng)時,元好問作為金源孤臣孽子,鼎鑊馀生,棲遲零落,滿腹悲憤,無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澆愁,在醉鄉(xiāng)中求得片刻排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心境下產(chǎn)生的。

          詞的上片四句,表述了兩層意思。前兩句以議論起筆,為一層,是說只近浮名而不飲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案∶奔刺撁,多指功名榮祿。元好問在金亡前后,憂國憂民,悲憤填膺,既無力挽狂瀾于既倒,乃盡棄“浮名”,沉湎面于醉鄉(xiāng)。其《飲酒詩》說:“去古日已遠,百偽無一真。獨馀醉鄉(xiāng)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難為功,乃見酒力神。”《后飲酒》詩又說:“酒中有勝地,名流所同歸。人若不解飲,俗病從何醫(yī)”,因而稱酒為“天生至神物”。此詞上片第二層意思,便是對酒的功效的贊頌:“三杯漸覺紛華遠,一斗都澆塊磊平!薄凹娙A”,指世俗紅塵。詞人說,三杯之后,便覺遠離塵世。然后再用“一斗”句遞進一層,強表現(xiàn)酒的作用和自己對酒的需要。“塊磊”,指郁結(jié)于胸中的悲憤、愁悶。詞人說,用這種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澆”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憤平復(fù),也就是說,在大醉之后,才能暫時忘憂,而求得解脫。詞人就是要在這種“醒復(fù)醉,醉還醒”即不斷澆著酒的情況下,才能在那個世上生存!办`均”以下三句,將屈原對比,就醉與醒,飲與不飲立意,從而將滿腹悲憤,更轉(zhuǎn)深一層!办`均”即屈原;“憔悴”、“可憐”,暗扣上片“且看”句意!冻o。漁父》說,“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原卻不去飲酒,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以其獨醒,悲憤太深,以致憔悴可憐。這里詞人對屈原顯然也是同情的,但對其雖獨醒而無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憐,則略有薄責(zé)之意。

          因而對其《離騷》,盡管“讀殺”,也總覺得全然無味了!皽啛o味”,并非真的指斥《離騷》無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憤,在詞人極其悲痛的情況下,這樣的作品讀來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憤;而詞人的目的,不是借《離騷》以寄悲憤,而是要從悲憤中解脫出來,這個目的,是“讀殺”《離騷》也不能達到的!昂我越鈶n?唯有杜康!”所以只有飲酒了(像阮步兵那樣)。以“好個詩家”獨贊阮步兵,顯然,詞人在屈阮對比亦即醒醉對比之中,決然選中了后者,詞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借酒澆愁、感慨激憤的小詞,蓋作于金滅亡前后。當(dāng)時,元好問作為金孤臣孽子,鼎鑊余生,棲遲零落,滿腹悲憤,無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澆愁,在醉鄉(xiāng)中求得片刻排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心境下產(chǎn)生的。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9

          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翻譯

          不愿意靠近京城,像漢代初年的邵平那樣在長安的青門外種瓜,只希望在打魚垂釣中送走時光歲月。雙雙對對新來的燕子在長滿春草的河岸上飛來飛去;遠處的鷗鳥在夕陽的映照下輕盈如片片樹葉在沙灘上飄落。

          歌聲是縹緲動人的,迎合著嘔啞的船櫓聲;酒是清純的,潔白如露,配合上如花似錦的各種各樣的魚類食品,生活真是美不勝收啊!如果有人問道你將歸向何方?我將笑著向他指著船兒說,這就是我的家!

          注釋

          種瓜:秦東陵侯召平秦亡后在青門種瓜。后因以種瓜代指隱居。

          鷗:鷗科動物,形色像白鴿或小白雞,性兇猛,長腿長嘴,腳趾間有蹼,善游水。

          艫:槳。

          嘔。盒稳萋曇羿须s。

          鲊:魚經(jīng)腌制加丁后所做的食品。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詞人閑居生活的怡然自得,其中暗含著詞人被罷官之后的百無聊賴。

          上片起首的“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兩句,詞人說自己不愿意在長安城附近學(xué)漢初的邵平,在青門外種瓜,而是一心只求能夠回家過上漁釣的閑適生活,安度余生。詞人本是一心報國之人,在此處卻說自己想要歸鄉(xiāng)隱居,實際上是對自己仕途不順、郁郁不得志的派遣之詞。由于詞人此時已經(jīng)遷居到山陰縣南的鏡湖之北、三山之下,在怡人的自然環(huán)境的感染之下,詞人不免發(fā)出了“漁釣送年華”的吶喊,實際上是借此派遣自己心中的種種痛楚。接下來的“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兩句,詞人寫的是鏡湖之上的景色:成雙成對的新燕在春意盎然的湖岸上飛來飛去,遠處的天幕上沙鷗點點,輕輕地落在了暮色籠罩的沙洲之上。此二句緊承上文,描繪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鏡湖之畫,透露著詞人心境的愉悅。

          下片起首的“歌縹緲,擄嘔啞,酒如清露鮮如花”三句,詞人寫湖中泛舟之人的歌聲縹緲,大船上聲音嘈雜,飲用的酒像清露一樣甘醇,舴魚像花一樣誘人。這三句是詞人對“漁釣”生活的具體描寫,一派其樂融融的氣象。結(jié)拍的“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兩句,詞人說逢人問自己要回到什么地方去,他笑著指著自己的船兒說: “這就是我的家!痹~人在全詞結(jié)尾的部分將自己心中熱愛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想要以船為家,一股曠世的情懷躍然紙上。

          詞人雖然將自己的怡然自得表現(xiàn)得極為張揚,但聯(lián)想到詞人當(dāng)時的處境可知,他被罷官免職,心中自然不會如此輕松愉悅,因此此處的“笑”實際上是強作笑顏,詞中表現(xiàn)的曠達情懷實際上是強作曠達,詞人心中仍然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霾。寫的是“漁釣”的閑適,所要傳達的卻是“漁釣”的因由。

          這首詞移情于景,含而不吐,意境微妙,含蘊深厚,非常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陸游調(diào)任隆興(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革職歸家。這首詞就是這一年歸家不久后寫下的。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0

          鷓鴣天·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 宋朝

          夏竦

          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征衣。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鷓鴣天·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譯文

          整日沒有心思去描眉梳妝打扮,我愁容滿面地看著心上人打點行裝。餞別的宴席上擔(dān)心破壞了你的心情,雙眼蓄滿淚水不敢落下來。

          為君捧杯餞行,相斟相勸又怎么忍心分離呢?不如讓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時離我而去的。

          《鷓鴣天·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注釋

          鎮(zhèn)日:整日,成天。 掃黛眉:畫眉,意即化妝。

          閣淚:含著眼淚。

          瑤卮(zhī):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稱。

          《鷓鴣天·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賞析

          本詞是一首送別詞。寫一位女子與愛人分別時的離情愁緒。起首一句,寫女子在愛人離別之前無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無聊賴,連黛眉也不掃了,可見心情確實糟糕透了。古代有“女為悅已者容”之說!对娊(jīng)》中也有“自伯之東,首如琶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詩句。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為愛人要出門遠行,沒有心情去化妝之意,也寓有今后沒有愛人的欣賞,不必化妝之意。自己沒有心情化妝也就罷了,她甚至一見愛人打點行裝就產(chǎn)生了無限愁緒,可見兩人之間依戀之情是多么深厚。這里的“愁見”一詞的運用也恰到好處,與“愁看”是有意識、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俺钜姟眲t有情緒突然觸發(fā),沒有思想準(zhǔn)備之意。同時也說明了她雖然知道愛人即將出發(fā),但對于何時理征衣卻還沒來得及想過,這也表觀了女子在離別突然到來之時的種種驚愕和惘然!俺钜姟睂(yīng)前句“無心”,意思上則深入一層。雖然分別在即,心存難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對方傷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至于餞別的宴席上,女子雖然難受得兩眼是淚,卻不敢讓自己的淚泉涌流出來!岸嗲閰s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贈別》)可見別情之凄婉厚重。

          下闋寫停下車馬、把酒相別的情景。送別前“相斟相勸”,一語道破送別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靜和內(nèi)心隱伏的痛苦相對比。此處“相”是相互之意,說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別的傷心之情!叭谭蛛x”的“忍”字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不忍”,即內(nèi)心不忍分離;另一方面又是必須“忍”,即強忍住痛苦,以免對方過分感傷。結(jié)尾兩句是女子深摯婉曲的內(nèi)心獨白,構(gòu)思奇特,最為警策。前面寫自己強忍著眼淚想寬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總有個限度,說不定到分手時還會傷心流淚,情難自己。與其見證分別場面的種種痛苦情狀,倒不如索性醉倒夢鄉(xiāng),不見離別不見淚,或許對于雙方求說更好些。這兩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寫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傷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發(fā)。在全篇蓄勢已足的情況下,正話反說,使得所有醞釀已久的情緒得到激發(fā)。以此收尾,也給人以含思不盡之況味。

          全詞語淺情深,深婉曲折,凄美靈動,誠為早期送別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鷓鴣天·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創(chuàng)作背景

          宋慶歷元年(1041年)四月,詔夏竦為宣徽南院使兼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等使,判永興軍,韓琦、范仲淹為副使。新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韓琦命部將任福統(tǒng)軍迎擊元昊的西夏軍。夏竦歷經(jīng)戰(zhàn)亂,深感百姓離別愁緒,作詞抒發(fā)內(nèi)心對戰(zhàn)亂給黎明百姓造成分別的不滿之情。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1

          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fēng)又一年。

          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不知何限人間夢,并觸沉思到酒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七真道觀已經(jīng)傾塌頹敗了,世間的人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滄桑巨變。心中激蕩著一種郁氣便放歌遠望,但依然免不了意氣蕭颯,心緒茫然。江山歷經(jīng)千劫,帝王的瑞氣幾度消亡,朝代幾經(jīng)變遷,在春風(fēng)吹來的桃花、李花中又過了一年。

          遠山橫亙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嵐懸浮在山頂,猶如架起一條通向天際的橋梁。原野上長滿了野花,杜鵑悲凄地啼叫著,好像在向世人訴說自己的哀怨。這一切都讓人忍不住質(zhì)問“何限人間夢”,而面對一切的未知,只有到那能解千古憂的酒里尋找答案了。

          注釋

          鷓(zhè)鴣(gū)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于中好”。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七真洞:即紀(jì)念七真的道觀,道家以茅盈、許穆等七人為七真。

          花界:猶香界,指佛寺。詞中指道觀。

          王氣:象征帝王運數(shù)的瑞氣。

          千劫:極言時間之久。

          平碧:猶平蕪。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詞人是由金入元者,雖得元朝重用,但身歷兩朝,心靈深處自然不免有所隱痛。當(dāng)詞人目睹花落春歸,道觀傾圮時,便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詞的上片以佛比道,感朝代之興替;下片寫荒涼滿目,嘆人事之無常,寄寓了詞人對人生、歷史的無限深思。全詞盡管體制短小,卻寫得境界開闊,氣象宏大,同時又筆觸細膩,不失婉柔。

          詞的上片起首緊扣詞題,敘寫眼前“七真洞”的景況:“花界傾頹事已遷”。“花界”(道教宮觀)本是塵世中的眾生躲避災(zāi)禍追求解脫的一塊圣土,當(dāng)年也曾是香火不斷,信徒云集,而這樣的往“事”如今早已“遷”變無存了,就連其自身也已頹敗崩塌,七真洞盛衰遷移在詞中顯然是整個世事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接下來詞人并未繼續(xù)描繪眼前道觀“傾頹”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山河大地,發(fā)出了“浩歌遙望意茫然”的感慨。詞人高歌長嘯,意欲抒泄心頭的郁悶,然而悵惘迷茫的意緒卻是無法擺脫。

          面對頹敗的道觀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歷史興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fēng)又一年”,古代的望氣之術(shù)認(rèn)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運數(shù)的祥瑞的“王氣”。史載,詞人通曉“星歷、筮卜、雜算”等古代方術(shù),作為缺乏現(xiàn)代科學(xué)意識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著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氣;然而無情的事實使他看到的則是一座座高聳的帝王大廈接連的崩塌。一個“空”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在他難以理解的歷史興亡面前所感到的驚愕與困惑!疤依畲猴L(fēng)”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進一步反襯世事的滄桑翻覆。由此,詞人的“茫然”之慨猶如出岫之云,濃濃地彌漫了詞的上片。

          下片“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三句承接“桃李春風(fēng)又一年”繼續(xù)寫“遙望”所見的自然景象:遠山橫亙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嵐懸浮在山頂,猶如架起一條通向天際的橋梁。一片碧綠的草原上點綴著朵朵艷麗的野花;杜鵑悲凄地啼叫著,好像在向世人訴說自己的哀怨。這一切看似全為眼前景色的描寫,而實則皆是心中情語的吐露。迷茫的山巒、荒涼的原野、悲鳴的啼鵑,無一不透露著詞人茫然、失落、悲涼和悵惘的心境。一個“寒”字、一個“怨”字,便是詞人這種心境的標(biāo)志。

          至煞尾處,詞中的這種情感則由隱而顯:“不知何限人間夢。并觸沉思到酒邊”,面對這世道的滄桑翻覆、人事的盛衰興亡,詞人苦苦地思索,只覺得它如同夢幻一般無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來解脫這深深的迷茫和無奈了。詞的最后兩句,既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風(fēng),同時又體現(xiàn)了詞人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氣,“出世”與“人世”的矛盾同時融合在了詞句之中。

          在表現(xiàn)手法上,全詞通過把眼前荒敗的臺觀與遠處生機的野草閑花相互映托,來達到顯襯人事無常之藝術(shù)效果,頗具氣象。又通過移情于物,使煙泛寒,鵑啼怨,來寄慨詞人之幽情,抒發(fā)作者之百感交集,造成了很深的意境。又以“橫”寫山巒,以“架’’寫云煙罩峰,體物無不工細。全詞的特點是淡而穆,格調(diào)清放俊健。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2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代 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jīng)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譯文

          心想到高樓上觀看美景躲避憂愁,憂愁還是跟著我上了高樓。我走過好幾個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許許多多親戚好友都已白了頭。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難道個個都要到邊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飄去飄來本來沒有固定之處,我能夠像浮云那樣隨心來去,該有多么自由。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經(jīng)行:經(jīng)過。

          白頭:頭發(fā)變花白。

          歸休去:退休、致仕。去,語助詞。

          不成:反詰詞,難道。

          出處:指出仕與隱處,做官與退隱。元:同“原”。

          得似:真是,宋元問人口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無從得知。從詞意上推斷,此詞可能是作于詞人久經(jīng)官場生涯的中年以后。在長久的官場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間爾虞我詐的種種現(xiàn)實。在仕宦與歸隱的得失之間,他思之籌之,不得要領(lǐng),因而愁緒百結(jié),久不能脫。詞人最終思考的結(jié)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首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賞析

          上片主要抒發(fā)時光易逝的愁恨。起韻一筆包舉,總言憂愁的難以擺脫,為下文分別訴說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yè)難成之愁預(yù)留了地步。在這里,詞人“天真地”想通過上樓登高來擺脫令他難以忍受又無法回避的憂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滿了奇趣,而他感到憂愁如有腳、又隨他上樓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達上,化不可見的抽象之愁為有可以觸碰與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寫抽象的生動趣味,同時,“欲上······愁還”的傳情方法,又為文氣增加了轉(zhuǎn)折跌宕的靈活之趣。接韻具體表明他所憂愁的內(nèi)容,是自然也在變遷、親朋也在衰老白頭的時間不居之恨!皫滋帯迸c“多少”的限定,空處傳神,包攬無限,寫出了自然變遷和人生衰老之多簡直無法據(jù)實計算的大愁苦。這種對于時光易逝的憂愁,是詞人“時間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而“時間意識”又是與人對于存在的反思與覺悟有關(guān)的,是一種看似脆弱,其實深刻的對于生命虛無的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詞人產(chǎn)生這樣深刻的生命虛無的痛苦,不是來自于單純的哲學(xué)思考,而是由非常具體而強烈的生命體驗所導(dǎo)致的。

          于是,過片再進一層,揭示了導(dǎo)致其時間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業(yè)難成之愁。他以感情強烈的語言反復(fù)其意與反問自己:說歸去吧,還是歸去吧,難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罷休不成?意謂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業(yè)才可歸隱。實際上,它傳達出了詞人無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業(yè)的愁苦。這樣,上下片就由這兩種愁苦在文理上連成渾然的一體。結(jié)韻進而揭出使自己產(chǎn)生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yè)難成之愁的具體觸機,是那種恍若浮云一樣到處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轉(zhuǎn)過一層,巧妙運用“浮云”一詞的雙重比喻意義為自己下了這一轉(zhuǎn)語,如果能像浮云一樣逍遙自在也很自由。這樣的轉(zhuǎn)語,泄露了他“游宦成羈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采用層層剝筍的見心法,由愁一時間之愁一功業(yè)難成之愁一游宦成羈旅之愁,這樣就由遠而近,填充了越來越具體的生命痛苦:通過他的“剝筍”法抒情,越來越清晰地表現(xiàn)了他愁苦的來處。其總體藝術(shù)風(fēng)貌是,感情濃郁,措意生動,文理自然而兼變化之趣。此外,因為暗喻的巧妙運用,這首詞顯示了深厚的韻味。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3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原文: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憶當(dāng)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著華麗人多情;我舉杯痛飲拼一醉,醉意醺醺臉通紅?v情跳舞,直到樓頂月、挨著樹梢向下行;盡興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無力不扇風(fēng)。

          自從離別后,總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夢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燈久坐敘別情,還恐怕、又是虛幻的夢中境。

          注釋

         、羸p鴣天:詞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雙調(diào)55字,押平聲韻。 此詞黃升《花庵詞選》題作《佳會》。內(nèi)容寫相熟的歌子久別重逢。

         、诓市洌捍复┎室碌母枧。

         、塾耒姡赫滟F的酒杯。

         、苻眨╬àn)卻:甘愿,不顧惜。卻:語氣助詞。

         、菸璧蜅盍鴺切脑拢焊枧枳寺,直舞到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一輪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轉(zhuǎn),直唱到扇底兒風(fēng)消歇(累了停下來),極言歌舞時間之久。 桃花扇,歌舞時用作道具的扇子,繪有桃花。歌扇風(fēng)盡,形容不停地?fù)]舞歌扇。這兩句是《小山詞》中的名句,晁補之說它“不蹈襲人語而風(fēng)調(diào)閑雅,自是一家。”

         、尥壕墼谝黄。

         、摺敖裣倍洌簭亩鸥Α肚即濉吩姟耙龟@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化出。剩:讀“錦”,只管。剩把:盡把,盡把。

          ⑧銀釭:釭(gāng):燈。銀燈。

          賞析:

          上片回憶當(dāng)年佳會,用重筆渲染,見初會時情重;過片寫別后思念,憶相逢實則盼重逢,相逢難再,結(jié)想成夢,見離別后情深;結(jié)尾寫久別重逢,竟然將真疑夢,足見重逢時情厚。

          作品以時為序,上片回憶當(dāng)年酒宴時的觥籌交錯,兩人初次相逢,一見鐘情,盡歡盡興的情景!安市湟笄谂跤耒。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彼木涫腔貞洰(dāng)年的奢靡生活!安市洹钡母枧耙笄谂跤耒姟保饲榇司,此人不惜“拼卻”為求“醉顏紅”也成了理所當(dāng)然,足可見當(dāng)時詞人與歌女的濃情蜜意,與詞人為求美人歡顏的豪情。而后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以月亮的升落極寫時間之長,又是以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舞宴歌席的環(huán)境,霓裳歌女舞姿妙曼,直到月兒低沉,歌聲婉轉(zhuǎn),直到桃花扇下回蕩的歌聲都消失了,言極其歌舞盛況!啊捌渲小皸盍薄ⅰ疤一ā、“月”、“樓”都是那時春天夜晚的景色,但是“楊柳”和“月”是實景,“桃花”和“風(fēng)”則是虛寫。對仗精巧,似實卻虛,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美感。

          下闋說道重逢之喜前先講相思之苦。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從分別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時常浮現(xiàn)眼前,“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笔莿e后魂夢相思,其中“從別后,憶相逢”飽含了詞人與那位歌女何等的思念與無限的情愫,故而會產(chǎn)生“幾回魂夢與君同”這樣的夢中之憶,言極相思之深,常;隊繅衾@。詞人這是運用了幾乎白描的手法,與上闋的“彩袖”、“玉鐘”、“楊柳”、“桃花”之著色濃艷成對比,反映了“君龍疾廢臥家,廉叔下世”后詞人心境的變化!敖裣0雁y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笔潜鸂T相對傷心夜談,從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脫化而出,但表達更為輕靈婉折。有多少回自己在睡夢里與戀人歡聚相見。今天真得重逢了,卻又難以相信這是真的,所以點亮銀燈,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還是在睡夢里相見。情思委婉纏綿,辭句清空如話,而其妙處更在于能用聲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種迷離惝恍的夢境,有情文相生之妙。而久別重逢,是人類普遍的生活現(xiàn)象之一,也是文學(xué)作品習(xí)見的表現(xiàn)題材。

          這首詞的藝術(shù)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當(dāng)年歡聚情況,似實而卻虛,當(dāng)前一現(xiàn),倏歸烏有;下片抒寫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利用聲韻的配合,宛如一首樂曲,使聽者也仿佛進入夢境。細品全篇,詞情婉麗,曲折深婉,濃情厚韻。尤其是這首作品同傳統(tǒng)的戀情詞大不相同,格調(diào)歡快,意境清新,語言活潑,具有極大的創(chuàng)新性。故成為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4

          插腳紅塵已是顛。更求平地上青天。新來有個生涯別,買斷煙波不用錢。

          沽酒市,采菱船。醉聽風(fēng)雨擁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見事遲來四十年。

          翻譯

          一個人生長在人世間已是夠癲癡了,再去孜孜追求功名富貴、企圖飛黃騰達,那就更加癲癡。最近生活道路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山陰家鄉(xiāng),自己有一條船,可以在湖面自由往來,不用花錢。

          市中買酒,江上采菱,畫船聽雨,醉后披蓑衣而睡。自己真是可笑,長期糊里糊涂地生活,覺悟時已經(jīng)遲了四十多年。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

          紅塵:人世、社會。

          顛:通“癲”。

          新來:近來。

          生涯:生活。

          別:區(qū)分,異樣。

          買斷:全部買下。

          沽酒:買酒、打酒。

          三山老子:作者陸游自稱。

          三山:山名,在山陰西南九里,鏡湖之濱。

          見事:明白事理。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于乾道二年(1166年),是年作者四十二歲。這一年春,陸游在隆興府任上被免官。他二月初離任,取陸路經(jīng)臨川、玉山入浙,于五月間抵里,開始了在三山西村的閑居時光。

          賞析

          開頭兩句,用自責(zé)的口吻,抒發(fā)憤激不平的感慨。陸游從三十四歲出任寧德主簿開始走上仕途,到四十二歲被免官,八年期間調(diào)動頻繁,卻一直未被重用,自然會有滿腹的牢騷。他自己抱怨說,“插腳紅傘”步入官場,這本身就是一個癡呆的人所作出的錯誤選擇,可還想高升,還想被重用,這就像“平地上青天”一樣的不切實際。接下來的兩句,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新來有個生涯別,買斷煙渡不用錢!比缃癖幻夤,這倒好了,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歸鄉(xiāng)閑居。三山、鏡湖自有山水之勝,閑居于此,正如李白所說“清風(fēng)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又如蘇軾所說“唯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前赤壁賦》)。昔賢之言深獲陸游之心,于是發(fā)出了類似的贊嘆:“買斷煙波不用錢”。由感慨到贊嘆,這表現(xiàn)了作者初識隱居之樂的一種新鮮的感受。

          詞的下片又用具體的生活內(nèi)容對隱居的樂趣作了一些必要的補充描寫。如果沒有“沽酒市,采菱船”幾句,那么,前面所說的“別個生涯”和“買斷煙波”就架空。最后兩句是自嘲的話,是照應(yīng)開頭的自責(zé)而說的,說自己不僅癡呆而且還“真堪笑”,見事太遲,一直遲了四十午,還不知道生活的道路究竟應(yīng)該怎么走,看來,過去的四十年算是白活了。雖然此詞開頭的自責(zé)給人一些沉重之感,但寫到最后的自嘲,作者的筆調(diào)和心情就輕松得多了。

          劉師培對放翁詞的總體風(fēng)格評價是:“屏除纖艷,清真絕俗,逋峭沉都,而出以平淡之詞,例以古詩,亦元亮、右丞之匹,此道家之詞也!保ā墩撐碾s記》)這首詞極其鮮明地體現(xiàn)了該特色。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5

          原文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飲更何成。

          三杯漸覺紛華遠,一斗都澆塊磊平。

          醒復(fù)醉,醉還醒,靈均憔悴可憐生。

          離騷讀殺渾無味,好個詩家阮步兵!

          翻譯/譯文

          只追求世間的功名利祿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漸漸地就覺得遠離了塵世;喝光了一斗,更覺得把心頭的不平都給澆沒了!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卻又醒。屈原說自己“眾人皆醉我獨醒”,可真讓人覺得憔悴可憐!他的《離騷》,讀來讀去也沒什么意思,還是像愛酒的詩人阮籍那樣痛飲美酒圖一醉,才算是最好!

          注釋

         、偾椋喝饲,指好飲乃人之常情。

         、诩娙A:紛擾的塵世浮華。

         、蹓K磊:即城壘,胸中的抑郁不平。

         、莒`均:屈原的字。

          ⑤讀殺:讀完。

         、奕畈奖何簳x之間的著名詩人。

          賞析/鑒賞

          此詞主旨是以酒遣愁。上闋的前二句融化古語,說酒不能不飲。次二句補敘飲酒妙處:可以遠于浮華,可以撫平創(chuàng)傷!凹娙A”指紛濁的人世社會,其中甚至上演著山河陵替、故國丘墟這樣讓人深悲大慟的慘劇,“魂磊”即是由此產(chǎn)生的失國之悲。詞人要以酒澆愁,自我麻醉,摒除煩惱,忘卻悲哀!叭薄ⅰ耙欢贰敝^數(shù)量之多,也見出詞人痛切心髓,無法排解,唯有乞靈杜康的無奈心情。

          下闋舉出兩位古人,一貶一褒。屈原放逐沅湘,行吟澤畔,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憂心楚國,系心懷王,執(zhí)著而不能超脫。詞人認(rèn)為,孰醒孰醉,并無恒定的標(biāo)準(zhǔn),或醒者乃是真醉,而醉者方是清醒。意謂屈原過于拘執(zhí),苦痛絕望,自沉汨羅,只是太可憐了。自超世達觀者觀之,可以不必如此。阮籍但聞有酒,便求為步兵校尉,以求一醉,方為達者!昂脗”兩字極力稱美。但這種褒貶,只是憤激之詞,正話反說,將哀痛家國、感念世亂的心情,用拗折之筆寫出。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6

          原文:

          鷓鴣天·桂花

          朝代:宋朝

          作者: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淡黃色的桂花,并不鮮艷,但體態(tài)輕盈。于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yīng)屬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dāng)羞慚。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經(jīng)地義?珊肚瓕鸹ú惶私,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贊美那么多花,為什么沒有提到桂花呢?

          注釋

         、批p鴣天:詞牌名。

         、啤爱嬯@”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為中秋時節(jié)首屈一指的花木。

         、恰膀}人”二句:取意于陳與義《清平樂·木犀》的“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之句意。“騷人”、“楚人”均指屈原?缮罚阂蓡栐~,猶可是。情思:情意。何事:為何。此二句意謂《離騷》多載花木名稱而未及桂花。

          賞析:

          這首《鷓鴣天》是一首詠桂詞,風(fēng)格獨特,頗得宋詩之風(fēng),即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边@十四字形神兼?zhèn),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fēng)韻。前句重賦“色”,兼及體性;后句重詠懷,突出“香”字。桂有三種,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 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鞍档、“輕黃”二詞,說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禾農(nóng)艷嬌媚的顏色取悅于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自有情懷疏淡,遠跡深山,唯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

          以下轉(zhuǎn)入議論!昂雾殰\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狈从沉饲逭盏膶徝烙^,她認(rèn)為品格的美、內(nèi)的美尤為重要!昂雾殹倍,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一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一流”為第一層議論。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為第二層議論。連清照一生酷愛的梅花“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頗為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嘆弗如。接著又從節(jié)令上著眼,稱桂花為中秋時節(jié)的花中之冠!膀}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為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dāng)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其列。清照很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一大遺恨。

          這首詞以群花作襯,以梅花作比,展開三層議論,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贊美。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7

          原文:

          當(dāng)日佳期鵲誤傳。

          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

          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jīng)年。

          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

          咫尺涼蟾亦未圓。

          譯文

          由于當(dāng)初鵲鳥誤傳了相會的日子,牛郎和織岸至今仍是愁苦情已的神仙。鵲橋在天上的銀河岸邊形成,人則在輕歌曼舞之中。

          七夕時歡娛一夜,之后卻分別一年。離別多而歡娛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樣?或是心知此次相會情長久,眼前的月亮也沒有圓滿。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佳期:原謂與佳人相約會,后通稱歡聚之日。

          鵲誤傳:神話傳說,織岸自歸牛郎,兩情纏綣,到岸廢織,男荒耕。天帝怒,責(zé)令織岸歸河?xùn)|,使情得與牛部相會。后悔,令鵲傳信,許二人七日得會一次。惟鵲誤傳為一年之七夕,使二人嘗盡相思之苦?棸逗笾o誤傳,恨極,而髡鵲。鵲知己失言,故于七夕,群集河漢架梁以知織岸。

          斷腸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織岸。

          漢渚(zhǔ):天上的銀河岸邊。漢,河漢,星河,銀河,天空中由無數(shù)星星組成的光帶。渚,洲渚,水中小塊土地,此處指岸邊。

          鶯歌鳳舞:比喻輕歌曼舞。

          經(jīng)年:經(jīng)過一年。

          奈何:怎么,怎么辦。

          情知:心知。

          無長計:情長久。

          咫(zhǐ),八寸。咫尺,形容距離之近。

          涼蟾(chán):月亮,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賞析:

          在廣東陸安(海豐)一帶的民間傳說中,牛郎和織女本為天上的神仙,婚后兩人過于相愛以致荒廢了工作,天帝憤怒,命烏鴉前去傳話,但烏鴉笨嘴拙舌,誤傳作兩人須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大概于某年七夕時,詞人以此傳說為切入點來吟詠七夕,借以抒發(fā)對不合情理之悲劇的無可奈何之情,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8

          原文:

          秋后亭皋木葉稀。

          霜前關(guān)塞雁南歸。

          曉云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機。

          沙鷗相對不驚飛。

          柳溪父老應(yīng)憐我,荒卻溪南舊釣

          譯文

          秋天到后水邊平地木葉稀落,關(guān)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遷徙。早上云霧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來時水面徒然加寬變肥。

          我已經(jīng)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卻了機巧功利之心,即使與沙鷗面對面也不會驚飛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來顛沛流離、以至很久都沒有享受到垂釣溪南的怡然自得之樂的生活。

          注釋

          亭皋(gāo):水邊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合∈。

          關(guān)塞:邊疆防守之地。

          雁:大雁,一種候鳥。

          曉:天亮。

          宿雨:昨夜下的雨。

          機:機靈。

          沙鷗:棲息于沙灘、沙洲上的鷗鳥。

          賞析:

          王寂生于金,長于金。然而,金代局勢始終動蕩不安,這在每一位文人心中抹上濃重的陰影,隱逸就成了許多文人重復(fù)歌唱的主題,即使挫折較少的主寂也是如此。他晚年“自為壽”時曾云:“好賦歸歟,收拾個、經(jīng)卷藥爐活計!保ā抖聪筛琛罚┻@首詞更是集中地抒寫了他歸隱山水、忘卻塵世的心愿。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9

          原文:

          辛棄疾〔宋代〕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譯文:

          雞鴨成群到了晚上也不關(guān)起來,桑麻生長超過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羨慕農(nóng)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飽就行。新生的柳樹,舊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邊流。人們說此地的兒女們,不是嫁給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注釋:

          鷓(zhè)鴣(gū)天:詞牌名。雙調(diào),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diào)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jié)尾處。屋山:即屋脊。要底都無:別無所求。打:即從。聘:即以禮物訂婚。

          賞析:

          該詞所描寫飽就是帶湖附近一個偏遠山村飽風(fēng)土人變。這里雞鴨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飽便罷,別無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樂,宛若世外桃源。此詞題為“戲”作,故筆觸輕靈,變?nèi)ぐ蝗,流露出詞人對田園生活飽欣喜之變。詞中描述雞鴨成群,桑麻生長飽生活,這樸實、安靜、平穩(wěn)飽農(nóng)村生活使詞人羨慕。他希望做個農(nóng)民,過過這種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飽,安安靜靜飽生活就算了!靶铝鴺,舊沙洲”,農(nóng)村生活沒有什么大飽沖擊和變化,只有這條小河水,去年從那邊流,今年從這邊流。就是這個地方飽兒女,不嫁余家就聘周。這就以典型飽細節(jié)描寫,反映出農(nóng)村極為樸實飽生活變景。

          詞人寫農(nóng)村飽樸實,是為襯托官場飽復(fù)雜;寫農(nóng)村飽簡樸安靜,是為了反襯官場飽惡濁與傾軋,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厭惡官場,熱愛農(nóng)村生活飽思想。

          語言清新,內(nèi)容樸實是這首詞飽特點。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20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古詩簡介

          《鷓鴣天·西都作》是北宋詞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陽)的詞。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權(quán)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翻譯/譯文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天性是懶散和疏狂。天帝曾批給我管理風(fēng)露的詔帛,我也多次上呈留住彩云,借走月亮的奏章。

          詩一寫就是一萬首,葉捅一飲就是一千杯,不曾正眼看過侯王。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愿插著梅花醉臥在洛陽中。

          注釋

          ①鷓鴣(zhè gū)天:此調(diào)取名于唐人鄭喁詩句“春游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平韻。

         、谖鞫迹褐嘎尻,宋朝時稱洛陽為西京。

         、矍宥迹合鄠魈斓鄣母。山水郎: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苁杩瘢嚎穹挪涣b。

         、堇郏╨ěi):數(shù)次。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抻x(shāng):古代蠱酒的容器。

         、哂駱墙痍I(què):指汴京的宮殿。

          賞析/鑒賞

          上片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xiàn)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fēng)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fā)自內(nèi)心的鄙棄。

          下片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都表現(xiàn)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xiàn)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tài)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xiàn)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fēng)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表現(xiàn)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yīng),章法謹(jǐn)嚴(yán),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蔑視權(quán)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鷓鴣天》原文及翻譯賞析08-16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7-06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5-01

        鷓鴣天·桂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3-23

        《鷓鴣天·桂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1-08

        鷓鴣天·送人原文翻譯及賞析11-23

        鷓鴣天·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1-02

        鷓鴣天·桂花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鷓鴣天·桂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