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7-29 02:13:52 古籍 我要投稿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減字木蘭花·競渡

          朝代:宋代

          作者:黃裳

          原文: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沖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yuǎn)處奪標(biāo)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zhàn)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biāo)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稄堊右霸~》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2]? ②競渡(dù):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表達(dá)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俗。

         、奂t旗高舉:高高舉起紅旗。

         、茕荆▃hǔ):水中間的小洲。

         、荽豪祝盒稳莨穆曄翊豪滓粯禹憘不停。

         、捱h(yuǎn)遠(yuǎn)回:形容龍舟的速度之快。

         、唧@退萬人爭戰(zhàn)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嘟鸨虡俏鳎侯I(lǐng)獎處裝飾得金碧輝煌。

         、徙暎▁ián)得:奪得。

          ⑩錦標(biāo):古時的錦標(biāo),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賞析:

          作者:佚名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龍舟競渡,即賽龍船。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jì)念他,每逢端午節(jié),常舉行競渡,象征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dá)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這一活動,后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當(dāng)?shù)鼐用駵?zhǔn)備輕便快船,選拔優(yōu)秀船員,到節(jié)日,在附近江河舉行競賽活動。男女老幼,官員百姓,紛紛集聚賽區(qū)觀賞助興。南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guān)于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jì)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biāo),輕捷可觀!饼堉鄹偠蓵r,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劃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這種萬眾歡騰的場面吸引了歷代的詩詞作者。黃裳很喜歡寫自然景色,賽龍舟的場面也吸引了他,他的這首《競渡》,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biāo)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凹t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競賽開始了。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競發(fā)的實況,賽船上迎風(fēng)招展的紅旗,耀眼奪目,首先映入眼簾。由于沙洲上濃密的柳蔭遮蔽視線,賽船就象從柳蔭中飛駛而出。“渚”,水中間的小洲。點出楊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襯托,也為了表明節(jié)候。作者這里用“飛出”來形容那急劃而來的賽船,真實地反映了參觀者的感受。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競渡時,每艘船上不僅有人高舉紅旗,還有鼓手擊鼓以統(tǒng)一劃船的節(jié)奏。一艘賽船里有好多名劃槳手。他們之間,全靠鼓點來協(xié)同動作。所以作者說,賽船上的擊鼓聲,像春雷一樣震響,它們沖破籠罩著江面的水氣,遠(yuǎn)遠(yuǎn)地傳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蕩!爸逼啤倍謱懗隽舜牧鑵柷斑M(jìn)的氣勢。這樣,就渲染了競賽的緊張氣氛。

          下片寫奪標(biāo)。競賽,以先到達(dá)目的地的獲得錦標(biāo)。競渡的高潮出現(xiàn)在賽船駛近錦標(biāo),勝負(fù)將見分曉的時刻:“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優(yōu)勝者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喝彩聲。在這種震耳欲聾的助興聲中,一馬當(dāng)先的龍舟上的競渡者,正在拼命地劃動船槳,向終點猛沖,表現(xiàn)出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決勝精神。健兒們爭戰(zhàn)奪標(biāo)的英雄氣概(爭戰(zhàn)氣),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看來,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個字,就把競渡中最壯觀的場面連同它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和驚心動魄的聲勢和盤托出來了。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古時的錦標(biāo),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是給予競渡優(yōu)勝者的賞物,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繪的這場競渡中,“金碧樓西”的岸邊,就是掛錦標(biāo)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這座樓閣的富麗。優(yōu)勝者終于搶先到達(dá)終點,從那里“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勝利返航。為什么用一個“銜”字呢?“銜”,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時的龍舟,船頭上雕有象征性的龍頭裝飾?磥,優(yōu)勝者奪得錦標(biāo)以后,就將它懸掛在船頭的“龍頭”上,活像一條真龍將錦標(biāo)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般暋笔驱堉鄣凝埿紊l(fā)出來的字眼。用這個“銜”字,饒有情趣,是傳神之筆。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biāo)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biāo)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日龍舟競渡、觀者如云的情景。詞寫得這樣生動,如果作者沒有親臨現(xiàn)場的實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作者雖有實感,但在藝術(shù)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氣氛的筆力,那么也是難以寫得這樣有聲色、有層次、有氣勢,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的。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2

          減字木蘭花·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zhǔn)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tuán)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古詩簡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簡稱《減蘭》。減字木蘭花·新月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等待男主人公時忐忑不安的心境。

          賞析/鑒賞

          本想停下手中胭脂,停止這無人欣賞的晚妝,卻又對著鏡子描畫纖纖的細(xì)眉。默默凝視著天空,等到相約的時刻,卻經(jīng)不住煙雨的敲打。 我等的人,希望你不要讓我等到星辰替代了現(xiàn)在的主角,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約定的夜里相聚,F(xiàn)在這個孤獨的高樓上,無論看著哪里的景物,天上人間,似乎都充滿無法壓抑的愁緒。

          之前的化妝作為鋪陳,點出女主人公對這次約會的重視。等的`過程中又通過對煙雨的描畫,透露她對天氣的不滿,生怕影響了,他來的腳步。最后默默寫出她的心事,對希望能夠相見的急切,和對漫長等待的不安。

          參考《一生最愛納蘭詞》,這是一首詠物詩,描寫新月,比喻擬人,巧妙別致,頗有風(fēng)格。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3

          江南游女,問我何年歸得去。雨細(xì)風(fēng)微,兩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語,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遷客今朝始是歸。

          翻譯

          流落黃州他鄉(xiāng)的歌女,你問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細(xì)雨微風(fēng),你仍挽起麻衣褲,將如霜白的兩腳插在水里。

          臨皋亭里,我倆悄悄夜語,仿佛喜悅地看到了當(dāng)年京城宮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輕飄如飛的蓮花舞步。貶居他鄉(xiāng)的文人,今天算是啟程返回京城。

          注釋

          纻衣:麻衣。

          江亭:長江畔上臨皋亭。

          京華:京城開封。

          遷客:指流浪的文人,常與騷人連在一起。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遵照圣旨離黃赴汝,仍任團(tuán)練副使。該詞是臨行之前蘇軾寫給妻子王朝云的,表達(dá)了二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

          賞析

          上片,寫王朝云與蘇軾一樣過著艱苦的生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頭兩句,以發(fā)問的.句式,突出王朝云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問蘇軾“何年歸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筆。接著第三、四句,采用特寫細(xì)節(jié)的筆法,通過“兩足如霜”這些細(xì)節(jié),以小見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飽嘗風(fēng)雨,與蘇軾患難與共的堅強(qiáng)性格。

          下片,以夢幻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手法,再現(xiàn)了王朝云與蘇軾美好的夜話!敖ひ拐Z,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先推出“夜語”的背景“江亭”。這是極為美麗的長江線上的景觀。再推出夢幻般的昔日風(fēng)流鏡頭:“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靶聵游琛绷钏麄冄刍ǹ潄y,“蓮步輕飛”,令他們神魂顛倒。一個“喜”字,生動地傳達(dá)了他們當(dāng)年的榮耀,一個“見”字,準(zhǔn)確地重現(xiàn)出昔日的風(fēng)光。正因如此,“遷客今朝始是歸”就暗含了蘇軾的人生命運將被改變,令人感到萬幸!斑w客今朝始是歸”恰好與詞的開頭“何年歸得去”問語相呼應(yīng),王朝云的欲歸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滿足。事實上,蘇軾離黃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復(fù)朝奉郎赴登州,接著任尚書禮部郎中、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等職。

          全詞,以蘇軾與王朝云之間的對答為中心線,疏解了蘇軾積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 “江亭夜語”,更使蘇軾風(fēng)流蘊(yùn)藉,心曠神怡。從與王朝云的“夜語”到他們“始是歸”的現(xiàn)實,既是蘇軾宣布貶居生涯的終結(jié),更是蘇軾寫作離別詩詞藝術(shù)境界的升華。以點代面,淋漓盡致。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4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

          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

          翻譯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現(xiàn)在在哪里。咳赵氯缢,我們頭發(fā)都白了,打算怎么辦!

          友人再一次相見,我已不能適應(yīng)變化不測的世事。出仕的.熱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時也能守住本色。

          注釋

          梭:織布機(jī)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來迅速,如日月如梭。

          擬奈何:打算怎么辦。

          官況闌珊:意謂出仕為官的熱情淡漠了。

          況:況味,境況和情味。

          闌珊:衰落,即將殘盡。

          青松守歲寒:指青松耐寒冷,終歲不凋。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東坡自杭返朝過高郵之時。是時,詞人與高郵令趙晦之再一次相見,感慨頗多,于是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說詞人早年與趙晦之相識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憶起當(dāng)年交友,情深誼厚。從此詞的下文“歲月如梭。白 首相看擬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當(dāng)指第一次密州相見之時,那時詞人剛四十歲,尚屬壯年,至此時的第三次贈詞,詞人已是五十六歲,故得稱“白首”,且時隔十六年,也與“歲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詞人在“故人”面前,傾訴著自己別后的仕宦坎坷經(jīng)歷,有如趙晦之早年的失官東武令和“三仕已之無喜慍”等遭遇,但自己則更為悲慘,“官況”可謂大起大落,幾度挫折,正是“世事年來千萬變”的反映。結(jié)句“慚愧青松守歲寒”,是說自己難能如青松耐守歲寒一般,而倍感慚愧。

          詞中的“白首相看擬奈何”、“慚愧青松守歲寒”諸句,雖慨嘆時光流逝,無奈“歲月如梭”;但是詞意卻隱含著“壯志難酬”和堅守職責(zé)、不懼磨難的積極內(nèi)涵。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全詞曲盡心態(tài),含蓄哿慨,筆力縱橫,鑄語自然。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

          五月二十四日,會無咎之隨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漬白芙蓉,坐客翛然,無復(fù)有病暑意。

          回風(fēng)落景。散亂東墻疏竹影。滿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濕衣。

          夢回酒醒。百尺飛瀾鳴碧井。雪灑冰麾。攻落佳人白玉肌。

          古詩簡介

          《減字木蘭花·回風(fēng)落景》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

          詞上片寫風(fēng)吹日落,疏竹掩映,坐間寒泉一派清涼;下片寫酒后清醒,飛瀾發(fā)聲,水灑荷花,宛如散落在美人肌膚。這里環(huán)境氣氛宜人,毫無暑天的燥熱之感。

          此詞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善譬巧喻,體物入微的藝術(shù)才能。

          翻譯/譯文

          五月二十四日,在晁補(bǔ)之揚(yáng)州的寓所與他會面。主人從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浸泡白荷花,在座的客人無拘無束,沒有苦于酷暑的感覺。

          送走了回旋的熱風(fēng),落日的美景,迎來了東墻上散亂的疏竹月影。滿座賓客漸漸感受到些許的.清冷。寒泉并未濺濕薄衣,寒意卻襲入了袖筒。

          夢斷酒醒,百尺噴泉從綠井里發(fā)出鳴聲。揮灑的冰雪散落在白芙蓉一白玉美人般的肌膚之中。

          注釋

         、艤p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簡稱“減蘭”。雙調(diào)四十四字,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平仄互換。

          ⑵無咎:即晁補(bǔ)之,北宋文學(xué)家,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時任揚(yáng)州通判,東坡屬吏。隨齋:晁補(bǔ)之在揚(yáng)州的寓所。

         、羌常喝∷。

         、葷n:浸泡。芙蓉:荷花。

         、闪洠▁iāo)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灑脫自如。

          ⑹病暑:苦于酷暑。

         、嘶兀盒D(zhuǎn)。景:同“影”,日影。

         、糖逦ⅲ呵鍥鑫⒓(xì),猶清和,毛傳《詩.大雅·杰民》“穆如清風(fēng)”云:“清微之風(fēng),化養(yǎng)萬物者也。”

         、筒粷褚拢褐^寒意沁肌。

          ⑽“百尺”句:謂從布滿青苔的百尺井中汲水。瀾,波浪。

         、削猓和皳]”,揮灑。

         、邪子窦。褐赴缀苫ā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當(dāng)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五月,當(dāng)年二月蘇軾以龍圖閣大學(xué)士知揚(yáng)州。晁補(bǔ)之時任揚(yáng)州通判,為蘇軾屬吏。二人會于揚(yáng)州晁氏隨齋。晁補(bǔ)之,“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五月底,天氣已熱,蘇軾去訪晁補(bǔ)之。晁補(bǔ)之在書齋里放了一盆白荷花,盆中清泉四溢,頓覺暑意全消。蘇軾作《減字木蘭花》詞。

          賞析/鑒賞

          此詞抒寫宋人晁無咎于夏日汲寒泉浸白荷花以納涼的妙想,和坐客皆爽快自在、稱心如意的情景。生活小事,卻描繪得繪形繪色,生動如畫,表現(xiàn)出一一種清幽疏朗,意象流動,別造新境,快事灑落的美感境界。

          上片先從夏景寫起:“回風(fēng)落景。散亂東墻疏竹影”,空中飄蕩著回旋的夏風(fēng),落日的光輝,照著散亂在東墻的竹影,令人似乎感到一種舒展輕松的涼意。這種涼意,也許是人們在特殊境遇中的一種錯覺,因為“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漬白芙蓉”,在清涼中微帶一些荷花的香氣,而使暑夏的煩悶燥熱頓然冰釋了!皾M座清微,入袖寒泉不濕衣”,此句是詞序中說的“坐客絳然,無復(fù)有病暑者”的藝術(shù)注腳。偷然,表示爽涼自在,一身輕快。這都是因為寒泉的冷氣鉆人衣袖卻不打濕衣服的原因。描述細(xì)微而具有體驗感,引人入勝。

          下片“夢回酒醒。百尺飛瀾鳴碧井”,由于泉水透涼,不意酒醉后睡了一小覺,忽然夢中驚醒,好像聽到深井中汲水飛濺發(fā)出轟鳴的聲響!把⒈ァI⒙浼讶税子窦!痹~人夢醒后所看見的,是侍酒女郎正在勸酒,那清涼的泉水水花,像雪珠冰花般嘖灑在她潔白如玉的手臂上。詞人此時此地的百般愉悅,表現(xiàn)了他對晁無咎創(chuàng)造性納涼方法的贊美。東坡對晁無咎的睿智才華時有贊嘆,如他曾贊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yuǎn)甚”(見《宋史·晁補(bǔ)之傳》),而文如其人,晁無咎的智慧同樣也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東坡平素最崇尚“智者創(chuàng)物”(見蘇軾《書吳道子畫后》)。

          此詞實際上表達(dá)了東坡“創(chuàng)物”思想的張揚(yáng),是不能將此詞的主旨停在一般日常生活樂趣的低層面上來理解的。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6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

          ——宋代·黃裳《減字木蘭花·競渡》

          譯文

          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沖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yuǎn)處奪標(biāo)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zhàn)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biāo)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競渡: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表達(dá)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俗。

          紅旗高舉:高高舉起紅旗。

          渚:水中間的小洲。

          春雷:形容鼓聲像春雷一樣響個不停。

          遠(yuǎn)遠(yuǎn)回:形容龍舟的速度之快。

          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金碧樓西:領(lǐng)獎處裝飾得金碧輝煌。

          銜得:奪得。

          錦標(biāo):古時的錦標(biāo),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賞析

          上闋首句“紅旗高的,飛出深深楊柳渚”,以“高的”、“飛出”兩個動態(tài)的詞語,寫出龍舟賽開場的景象,開篇就將緊張激烈的比賽氣氛渲染出來!肮膿舸豪祝逼茻煵ㄟh(yuǎn)遠(yuǎn)回”這一句,寫各條龍舟上的人擂鼓歡呼,聲抵從霄,如同轟響的“春雷”,震人心魄。這些鼓聲使劃船人士氣高漲,他們將小舟劃得飛快,使它“直破煙波”,像離弦的箭一般前進(jìn)。“遠(yuǎn)遠(yuǎn)回”是指龍舟到達(dá)遠(yuǎn)處再折回來。上闋兩句,猶如一個緊追龍舟的特寫鏡頭,將龍舟從出發(fā)到加速,再到折回的過程詳細(xì)地記錄下來,其問數(shù)艘船爭渡的激烈氣氛,以及船上人高漲的氣勢,無不清晰呈現(xiàn)。

          下闋轉(zhuǎn)而寫周圍的人群:“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薄罢稹弊譁(zhǔn)確重現(xiàn)了萬人雷動的場景,可見此字已有龍舟勝利抵達(dá)終點,因此圍觀的人群爆發(fā)出了震天動地的歡呼!绑@退”的'主語并非圍觀者,而是參加比賽的人,他們爭相競渡的豪氣,能“驚退”萬人,以豪語寫豪情,相得益彰!敖鸨虡俏,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銜”字的運用,將龍舟奪勝的姿態(tài)寫活了。“金碧樓”與前面的“紅旗”、“楊柳”、“煙波”一起,在視覺上豐富了整個場面。“第一歸”呼應(yīng)了“競渡”的主題,對首句的“飛出深深楊柳渚”進(jìn)行了完美的收結(jié)。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竟渡奪標(biāo)的熱烈緊張氣氛。同字,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biāo)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一來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日龍舟競渡、觀者如從的情景。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7

          減字木蘭花·花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里。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fēng)。

          溫香熟美。醉慢云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xì)的手里。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fēng)來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fēng)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fā)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玉樓春、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該詞牌為雙調(diào),上下闋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稱。

          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

          詩:黃金蕊綻紅玉房。

          玉人:容貌美麗的少婦!对娊(jīng)》:有女如玉。

          纖手:女子柔細(xì)的手。

          微微弄袖風(fēng):輕輕地拂袖的風(fēng)。

          溫香熟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風(fēng)中,睡得很熟很美。

          醉慢:醉后松弛。

          云鬟(huán):形容婦女高聳的環(huán)形發(fā)髻。

          春工:春季造化萬物之工。

          玉紅:形容美女白里透紅的膚色。

          賞析:

          這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運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間反復(fù)掂掇,造成情意綿綿的意境,構(gòu)思新穎纖巧,獨具藝術(shù)風(fēng)采,形象的寫出了玉人之美。

          詞的一開頭就來贊美花:開頭兩句寫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從正面以文彩艷麗的筆法描繪了花妖艷迷人的姿色,“黃金蕊綻紅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稱號,可見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結(jié)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細(xì)的手里!敖稹被ㄅc“玉”人相映成趣,柔花與纖手,“宜”字貫串,構(gòu)成了睡女側(cè)睡拈花圖,美麗極了。

          “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fēng)!碧貙懨琅碾鼥V美!暗隆北臼恰半鼥V”的,它好像柔紗,罩在美女的肌體上,更是玲瓏剔透的。加仁輕輕的微風(fēng),拂弄著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個“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霸隆迸c“風(fēng)”給予美女的情愛多么深。靜動結(jié)合,美上加美。通過對環(huán)境的襯托,帶給人一種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襯映,月亮將人和花照得潔白無瑕,花偎依著人的手,享受著微風(fēng),烘云托月的寫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場景。

          下片,寫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寫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氣中,美女不知不覺地如同醉漢進(jìn)人夢鄉(xiāng),很熟很香。那高聳的發(fā)髻慢慢地垂到兩耳之下了!皽叵恪迸c“熟美”兩個偏正詞組的結(jié)合,恰好生動描繪了睡美人的嫵媚神態(tài)。那個“醉”也選用精當(dāng)。除“醉”睡外,再也不會有別的熟睡的情態(tài)呈現(xiàn)。

          最后一句,“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弊詈髢删潼c明本詞的題旨“不是花紅是玉紅”。這位朦朧的白中透紅肌體的美女,不是花紅勝過花紅,還是得“多謝春工’。沒有造化萬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風(fēng)、造美境,哪會有“溫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個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婉約柔美,春風(fēng)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調(diào)詞》所做,但是刻畫之高法卻不比李白差,首詠人,次詠花,借的美麗襯托出人的美麗。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fēng)卷紅旗過大關(guān)。

          此行何去?贛江風(fēng)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譯文: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fēng)卷紅旗過大關(guān)。

          滿天白茫茫的一片,大軍在雪中前進(jìn),心情更加迫切。頭上是險峻高山,狂風(fēng)漫卷紅旗越過那險要關(guān)隘。

          此行何去?贛江風(fēng)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此行將要去往何處?贛江江畔風(fēng)雪正迷亂。命令昨日已下達(dá),十萬工農(nóng)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注釋: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fēng)卷紅旗過大關(guān)。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廣昌:江西南豐縣南,撫水上游西北岸。漫天:滿天。情更迫:發(fā)表時原作“無翠柏”,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改為“情更迫”。大關(guān):指險要關(guān)隘。

          此行何去?贛(gàn)江風(fēng)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贛江:江名,位于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南部的大庾嶺。吉安:現(xiàn)為市,在江西中部,贛江西岸。

          賞析:

          上闋描寫行軍的場面。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卻是抑揚(yáng)起伏,開篇就以漫天雪花為材,為整首詞設(shè)置了異常廣闊的背景,同時也為全篇定下了基調(diào)。在勾勒出這廣闊的背景后,再轉(zhuǎn)而寫人,描繪出一幅雪中行軍的圖畫。紅軍戰(zhàn)士不畏嚴(yán)寒,頂風(fēng)冒雪前進(jìn),“雪里行軍情更迫”,軍情緊急,風(fēng)雪嚴(yán)寒,無疑增加了行軍的困難,而紅軍戰(zhàn)士完成任務(wù)的決心卻更為強(qiáng)烈、迫切。起首這一句既寫出了雪中行軍時的自然環(huán)境,也顯示了當(dāng)時的軍事形勢和社會環(huán)境,紅軍戰(zhàn)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宛然可見。雪天行軍,雖不乏雄心壯志,然結(jié)果如何呢?詞人接下來并不順接直寫,反以形象之語轉(zhuǎn)寫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橫在人頭上,似是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風(fēng)卷紅旗過大關(guān)”,在此未直接寫人,而寫的是紅旗,但是不難想見,真正過關(guān)者,人也,漫天飛雪中,伴隨著狂風(fēng)翻卷著紅旗,紅軍戰(zhàn)士就輕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關(guān),困難雖大,然可一舉邁過,絲毫不以為難,這是何等豪邁的氣概!風(fēng)雪嚴(yán)寒,凸顯出環(huán)境形勢之惡劣,也襯托出人的壯志豪情。這里雖未直接寫人,實則借旗寫人,以紅旗來映照、表現(xiàn)廣大工農(nóng)紅軍勇往直前、頑強(qiáng)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虛與實,直筆與側(cè)寫,寫實與浪漫在此自然地融為一體。

          下片則指明了此次行軍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繪了漫天飛雪與風(fēng)中紅旗后,又用設(shè)問引起下文:“此行何處?”繼而自答:“贛江風(fēng)雪迷漫處。”答語并未明指此次行軍的具體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贛江上的風(fēng)雪迷漫之處。風(fēng)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難重重,崎嶇難行,詞之思致至此顯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緊接著最后一句:“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泵鞔_點出此次部隊出征的最終目標(biāo),又立時將情緒提起,語極平易,然力有千鈞,讓人仿佛看到千百萬已被革命喚醒并組織起來的工農(nóng)武裝,正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地奔赴戰(zhàn)場,在他們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沒有不可戰(zhàn)勝的地方。詞至此又完成了一個更大的起伏,先抑后揚(yáng),重點在后,使整篇的情感、氣氛完全改觀。

          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簡潔平實,明白曉暢,同時又波瀾起伏,抑揚(yáng)有致,意象擇取和遣詞造句都匠心獨運,精彩畢現(xiàn)。全篇于質(zhì)實凝煉之中,寓深遠(yuǎn)宏大之意,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澎湃著昂揚(yáng)的激情。詞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難,讓人在為廣大工農(nóng)武裝不畏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時,又分明體會到征途上的艱難險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陸游《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二首之二),好的詩文,取材于火熱的生活,來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將身之所歷,心之所感真實寫出,毋須雕琢,自是佳作。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將豪情與現(xiàn)實、寫實與浪漫緊密綰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藝術(shù)魅力。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9

          減字木蘭花·畫堂雅宴

          宋代 歐陽修

          畫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輕籠。玉指纖纖嫩剝蔥。

          撥頭憁利。怨月愁花無限意。紅粉輕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譯文

          華美的大廳里正舉行高雅的宴集,乍彈朱弦剛剛進(jìn)入彈奏第一章。輕輕地攏,慢慢地捻,纖長的細(xì)指猶如嫩蔥。

          撥頭抑郁低落,帶著愁怨的花月自有無限意。舞女身姿輕靈美好,倚著檀槽彈不成一首曲子。

          注釋

          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diào)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畫堂雅宴:在彩繪廳堂舉行歌舞宴集。

          朱弦:華美琵琶之弦。抹:琵琶彈奏手法,一抹即乍彈。入遍:初始彈奏第一章。遍,曲調(diào)中的一解,即一章。

          捻:搓。攏:撫。均為彈奏琵琶的手法。

          “玉指”句:謂琵琶女的手指細(xì)嫩如蔥白。

          撥頭:舞蹈名。憁利,失意的樣子。

          紅粉輕盈:指舞女輕靈美好。紅粉,婦女化妝用的胭脂與白粉。代指美女:

          香檀:即檀槽,弦樂器架弦之架。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于宋仁宗天圣(1023-1032年)末年,是作者年輕時期的作品。作者時任西京留守推官,這首詞寫的是一次宴會上女子演奏琵琶的場景。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位在歌舞筵席上侑灑佐歡的歌女形象。她琴藝高超,琴曲哀怨動人。作品字里行間隱藏著作者對歌女的同情。

          上片點明宴會在寬敞的畫閣里進(jìn)行,其后進(jìn)入正題,寫到女子彈奏琵琶的技巧。大概作者明知描寫琵琶演奏不可能超越白居易的《琵琶行》,所以干脆把《琵琶行》里“輕攏慢捻抹復(fù)挑”的成句搬移到詞中,反倒顯得樸素真切。欣賞琵琶的人,不可能不同時欣賞彈奏者高超的技巧,于是作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子的'手上,干脆又把自居易的“十指剝春蔥”挪移過來,于是翻新成了另一個完美的琵琶女。這種移花接木的效果,往往比自出機(jī)杼更有神趣。

          下片刻意點明女子彈奏的曲子是《撥頭》,其中妙處,今人可能無法知曉,因為這支曲子已經(jīng)失傳了。然而作者之所以要明言曲名,定有他的深意,這種深意隨后的描寫中顯露無遺,先是出現(xiàn)了“怨月愁花無限意”的幽怨哀愁,而且是面對皎月和鮮花產(chǎn)生的愁怨,表明女子的彈奏一定觸動獷她內(nèi)心的隱痛,她是把自己想象成了皎月和鮮花,其晶瑩嬌美本該得到尊重和欣賞,如今卻淪落到為人佐酒的卑賤地步,其中的“無限意”怕是無人理解。作者似乎隱隱感到了女子情緒的變化,所以對這位“紅粉輕盈”的美女為什么突然停止彈奏產(chǎn)生了極大的疑問,這種疑問他沒有道破,留給讀者去細(xì)細(xì)體會,這個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才是這首詞成功的設(shè)計。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朝云橫度。

          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

          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

          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

          漸近燕山。

          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譯文

          早上,滿天烏云突然滾滾而來。囚車前行的轆轆聲就像那流水,一去不返。莽莽黃沙,枯草遍地,慘淡的月光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只覺一片死寂。

          大雁南飛,心中萬千愁思郁結(jié)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dá)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漸漸靠近燕山,回頭遙望故國鄉(xiāng)土,明白想要回去比登天還難了。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diào)”。《張子野詞》將其歸入“林鐘商”《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zhǔn)。該詞牌為雙調(diào),上下闋各四句,共四十四字。雄州:今河北雄縣。驛(yì):驛站。公文官物傳送,供往來官員休息的'機(jī)構(gòu)。唐制三十里一驛。

          朝云橫度:寒風(fēng)翻卷著朝云滾滾而過。

          轆轆(lù):車輪滾動聲

          白草黃沙:象征北方凄涼的景色。白草:枯草。

          無晝夜:不分晝夜。

          燕山:山名,在河北省北部,宋時邊境。

          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歸路:返回故鄉(xiāng)的路。

          賞析

          這是北宋滅亡之際一位被金人虜去作弱女子寫作詞,描述被虜北行之經(jīng)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陽武(河南原陽)縣令,在金兵南侵圍城時,奮勇抵抗,壯烈殉國,妻、子一同遇難。痛其女為賊虜去,題字于雄州氣中,敘其本末”(韋居安《梅磵詩話》)。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寫作此詞時揪心泣血作情景。雄州,河北省雄縣。

          開頭兩句,寫被金人用車載向北方出發(fā)時作情景。痛朝”,點明出發(fā)作時間是在早上;痛云”,點明出發(fā)時作環(huán)境氣氛是那么慘淡,陰云密布;痛橫度”,形容陰云突如其來地漫過來。首句看似寫景,渲染自然氣候之惡劣;實是暗喻當(dāng)時政治風(fēng)云作突然變化,形勢險惡。一個痛橫”字,把作者那種禍從天降作特殊感受強(qiáng)調(diào)了出來。因此,次句痛轆轆車聲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痛轆轆”,象聲詞,形容車輪聲。杜牧《阿房宮賦》有痛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寫六國宮妃被虜秦宮之后作可悲生活,這里是寫作者被虜北上、乘敵囚車、不知所往作慘痛情景。痛如水去”,既寫出被虜婦女之眾多,又表達(dá)了將一去不返作痛苦心境,比喻生動,含意深長,道盡了國勢危亡、一蹶不振,身為俘虜、前片茫茫作深哀大痛。

          緊承痛去”字,作者用痛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再描寫沿片之所見。痛白草”,我國西北地區(qū)所產(chǎn)之草,干枯時成白色,故名。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痛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痛平沙莽莽黃入天”之句,那是描寫天山一帶苦寒荒涼作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作氣氛。在這慘淡蕭索作背景之下,只見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作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作者描述敵占區(qū)是這樣地衰敗不堪,凄涼已極,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虜掠造成作慘象,更襯托出作者被虜離北、身臨異地那種無比悲苦作心境。上句側(cè)重寫白天之所見,下句側(cè)重寫夜晚之所見,而又互文見義,彼此映襯,合成一幅北國荒寒圖,作者作滿眼血淚、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寫開始被押北行片中作情景;下片寫繼續(xù)北行直至雄州作情景。上片側(cè)重寫所見,以寫景為主;下片側(cè)重寫所思,以抒情為主。

          飛鴻過也,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這是繼續(xù)被押北行片中作一個特寫鏡頭。作者眼看敵占區(qū)荒涼凄冷作景象,心頭充滿了國破家亡作悲哀,忽然看到鴻雁從北往南地飛去,不禁更撩起了對故北作懷念、對親人作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敵手,即使鴻雁能夠傳書,自己又不知道投書給誰,何況自己身為俘虜,失去自由,不僅不能象鴻雁那樣飛向南方故土,恐怕連投書作自由也沒有。就在這種度日如年作愁境中,痛漸近燕山”,來到雄州,離金邦作京城——那在燕山腳下作燕京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

          這句既照應(yīng)詞題,又開啟下句痛回首北關(guān)歸路難”?找婏w鴻南去,自己身陷異域,只能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作故國北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作者強(qiáng)烈作懷國思北之情,深沉作亡國喪家之恨,無可奈何作身為敵俘之悲,已經(jīng)絕望作永別家園之痛,在此一齊傾訴出來,字字飽含著血淚。結(jié)筆處,收斂了上文流露出作愁苦心緒,文字變得平實樸素,但感情卻更顯真切。燕山,早在靖康之變以前,同知燕山府郭藥師就已投降金國,使燕山成為金人作后方重鎮(zhèn)。這一句話中,蘊(yùn)涵著深沉作家國之痛。正因為家國淪亡,她才會落入此種境地;也正因為國破家亡,她才無法再得自由。因此,末句對痛北關(guān)”作痛回首”,飽含著她對故土作留戀,以及對家國命運作憂心。

          這首詞上片寓情于景,下片對景抒情。上下片都達(dá)到了情與景作和諧統(tǒng)一。同時也將強(qiáng)烈作思北之情和深深作亡國之恨洶涌傾泄出來,令人悲憤無比。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xì)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cè),楓葉荻花秋索索。細(xì)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翻譯

          離人的懷抱甚是傷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會因離別而衰老;它有時如輕絲般纖細(xì)卻纏綿悠遠(yuǎn),有時又如波濤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涌上心頭。

          湖邊一葉扁舟?吭诎哆,楓葉、蘆花在秋風(fēng)里瑟瑟發(fā)抖,將前歡與現(xiàn)實形成對照,相聚時的歡樂是一去不復(fù)返了,除非相逢于夢中。

          注釋

          傷懷:傷心。

          渺:茫茫然,看不清楚。

          扁舟:小船。

          楓葉: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地下莖蔓延,葉子長形,紫色花穗,生長在水邊。莖可以編席箔。

          須著人問比夢間:全句是說過去的事縱然真實,由于時過境遷。也形同夢寐,須用夢間的事來比況過去人間發(fā)生的事。

          賞析

          是詞寫離愁。前闋議論抒情。首句“傷懷離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傷感是離別的情緒。詩人李賀曾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抒發(fā)對國家興亡的悲涼痛苦情感,兩者比對。這種離愁“細(xì)似輕絲渺似波”,細(xì)軟得像輕絲那樣纏繞不清,縹渺得像微波那樣延續(xù)不斷。后闋回憶離別。一葉輕舟靠在岸邊,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蘆花,金風(fēng)蕭蕭,行人告別遠(yuǎn)去!凹(xì)想前歡”,慢慢地回憶起以前相聚的歡樂,卻不能失而復(fù)得!绊氈碎g比夢間”,必須要讓人世間改變成夢間。

          全詞纏綿悱惻,婉轉(zhuǎn)細(xì)膩且真情灼然,可以想見,作者與文中女子的感情一定非同一般。上闋用了李賀詩的名句,表達(dá)出內(nèi)心無限的深情,又以設(shè)問的形式問道:你能知道這番深意是怎樣的嗎?告訴你,就如同細(xì)絲一般扯也扯不斷,像水波一樣前波剛?cè)ズ蟛ㄓ謥恚肋h(yuǎn)不可能斷絕。下闋寫到具體的場景,把人送走后,作者還獨自站立在岸邊,目送著白帆遠(yuǎn)去后,才發(fā)現(xiàn)這里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詩中“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蕭疏。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歡”,那是多么令人魂飛魄散的極致享受,與眼前的孤獨索寞形成的對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間和美夢中的情景一樣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強(qiáng)烈的對比,更加大了作者心理上的落差,正是這種落差,令人感到了他的情意是何等真摯。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編年未詳,當(dāng)是天圣末少年時期所作。這首詞可能是作者青年時期的作品,寫的是與女子別離的凄切之情。這位女子究竟是什么樣的身份,與作者究竟是什么關(guān)系,現(xiàn)已很難厘定。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翻譯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細(xì)雨蒙蒙,珍貴如油,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yuǎn)看一片嫩綠,近看卻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jié),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著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著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著綠色的苔蘚。

          注釋

          初:剛剛。

          解:能、知道。

          語:這里指鶯鳴,嬌啼婉轉(zhuǎn),猶如說話。

          酥:酥油。

          近卻無:近看什么色彩見不到。

          休辭:不要推托。

          顛倒:紛亂。

          紅英:落花。

          簡析

          整首詞可以這樣理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dāng)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yuǎn)望去,才發(fā)現(xiàn)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jié);ㄊ遣唤(jīng)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從詞中“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等語句可以看出,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jié)是早春(或初春)。這與韓愈原詩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么在花開花落的特征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jù)韓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采用了這一說,并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jié),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么,讀者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后悔顛倒,無所作為,就是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思想感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減字木蘭花》約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東坡時年28歲。此時,東坡以覃恩遷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過寶雞,重游終南山。其弟子由聞之,寄《聞子瞻重游終南山》詩,東坡次韻,并作此詞以寄。

          鑒賞

          上片,寫初春美好時光。第一、二句點明初春的時令:“鶯初解語”;點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處”。接著三、四句就寫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蓖ㄟ^初春細(xì)雨滋潤草根而轉(zhuǎn)青色而轉(zhuǎn)明麗這一細(xì)微變化,把如畫的春光美景生動地描繪出來。尤其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觀察得極為細(xì)致,描寫得極為逼真。因為遠(yuǎn)看剛剛返青的草芽,呈現(xiàn)青色;而近看草芽,則仍是黃色的了。這自然不是東坡的發(fā)現(xiàn),早在唐代,韓愈就注意到了,并寫進(jìn)他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去了。詩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睎|坡點化運用韓詩的傳神之詞句,用進(jìn)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貴,而又不露痕跡。

          下片,勸人盡賞春光。“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是說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絕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著失去了花會給人的青春活力,意味著時光易逝,人走向衰老。這是最大的人生誤區(qū)!叭松桌咸祀y老”。東坡的言辭中同樣也充滿了人生哲理。東坡曾說“人生何以易此樂,天下誰肯從我歸!焙尾桓臑椤叭松我砸状藰罚皶r看花春常歸。”“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帶有醒世之意的恒言。不要等到春離開人間吧。否則,將是“紅英”紛亂地夾雜著“綠苔”而失去春的魅力。子由《聞子瞻重游終南山》詩一開頭就說得好:“終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緣崖綠似苔!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厥奏l(xiāng)關(guān)歸路難。

          翻譯

          長空中,寒風(fēng)翻卷朝云滾滾而去。朝行暮宿,千里途程,大地上,金兵驅(qū)載婦女迢迢而去。莽莽黃沙,一片白草,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

          大雁南飛,卻不能為詞人寄書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國家之創(chuàng)痛。這種種愁思,郁結(jié)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dá)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 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

          注釋

          轆轆:車行聲。

          白草黃沙:象征北方凄涼的景色。

          無晝夜:不分晝夜。

          燕山:府名。

          賞析

          這是北宋滅亡之際一位被金人虜去的弱女子寫的詞,描述被虜北行之經(jīng)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陽武(河南原陽)縣令,在金兵南侵圍城時,奮勇抵抗,壯烈殉國,妻、子一同遇難。“其女為賊虜去,題字于雄州驛中,敘其本末”(韋居安《梅磵詩話》)。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寫作此詞時揪心泣血的情景。雄州,河北省雄縣。

          開頭兩句,寫被金人用車載向北方出發(fā)時的情景!俺,點明出發(fā)的時間是在早上;“云”,點明出發(fā)時的環(huán)境氣氛是那么慘淡,陰云密布;“橫度”,形容陰云突如其來地漫過來。首句看似寫景,渲染自然氣候之惡劣;實是暗喻當(dāng)時政治風(fēng)云的`突然變化,形勢險惡。一個“橫”字,把作者那種禍從天降的特殊感受強(qiáng)調(diào)了出來。因此,次句“轆轆車聲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稗A轆”,象聲詞,形容車輪聲。杜牧《阿房宮賦》有“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寫六國宮妃被虜秦宮之后的可悲生活,這里是寫作者被虜北上、乘敵囚車、不知所往的慘痛情景。“如水去”,既寫出被虜婦女之眾多,又表達(dá)了將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動,含意深長,道盡了國勢危亡、一蹶不振,身為俘虜、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緊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再描寫沿途之所見!鞍撞荨,我國西北地區(qū)所產(chǎn)之草,干枯時成白色,故名。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黃入天”之句,那是描寫天山一帶苦寒荒涼的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氣氛。在這慘淡蕭索的背景之下,只見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作者描述敵占區(qū)是這樣地衰敗不堪,凄涼已極,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虜掠造成的慘象,更襯托出作者被虜離鄉(xiāng)、身臨異地那種無比悲苦的心境。上句側(cè)重寫白天之所見,下句側(cè)重寫夜晚之所見,而又互文見義,彼此映襯,合成一幅北國荒寒圖,作者的滿眼血淚、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寫開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寫繼續(xù)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側(cè)重寫所見,以寫景為主;下片側(cè)重寫所思,以抒情為主。

          “飛鴻過也,百結(jié)愁腸無晝夜!边@是繼續(xù)被押北行途中的一個特寫鏡頭。作者眼看敵占區(qū)荒涼凄冷的景象,心頭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鴻雁從北往南地飛去,不禁更撩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親人的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敵手,即使鴻雁能夠傳書,自己又不知道投書給誰,何況自己身為俘虜,失去自由,不僅不能象鴻雁那樣飛向南方故土,恐怕連投書的自由也沒有。這種種愁思,郁結(jié)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dá)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這種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漸近燕山”,來到雄州,離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這句既照應(yīng)詞題,又開啟下句“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找婏w鴻南去,自己身陷異域,只能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作者強(qiáng)烈的懷國思鄉(xiāng)之情,深沉的亡國喪家之恨,無可奈何的身為敵俘之悲,已經(jīng)絕望的永別家園之痛,在此一齊傾訴出來,字字飽含著血淚。全詞“寥寥數(shù)十字,寫出步步留戀,步步凄惻”(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的家國之恨,被虜之痛,懷鄉(xiāng)之情,仔細(xì)體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雖然全詞寫的為個人的不幸,卻反映出當(dāng)時廣大人民的普遍遭遇。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減字木蘭花·冬至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

          翻譯

          早晨云霧散去,在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從此以后,白天漸長。也望這日給長輩“拜冬”,進(jìn)獻(xiàn)履襪的習(xí)俗代代相傳。

          冬至以后,天氣轉(zhuǎn)暖,寒意漸少。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慢慢變短。從今天開始,夜間秉燭賞游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

          注釋

          寒影初回:從冬至日起,太陽從南回歸線北移,日影漸短,故稱“初回”。

          長日至:指白天開始漸長。

          羅襪新成:冬至日晚輩要給長輩“拜冬”,進(jìn)獻(xiàn)履襪。稱“履長之賀”。

          添一線:添加量日影的.線長。

          秉燭:拿著點著的蠟燭(用來照明)。

          賞析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兩句,描寫早晨云霧散去,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這一天是一年當(dāng)中影子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我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jié)”,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后開始逐漸變?yōu)闀冮L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征。“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兩句主要描寫冬至的習(xí)俗!傲_襪新成”,三國魏曹植有《冬至獻(xiàn)襪履表》開頭便是“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xiàn)履貢襪。” 南朝宋沈約《宋書》亦記:“冬至朝賀,皆如元旦之儀,又進(jìn)履襪。”后魏崔浩《女儀》載:“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jìn)履于舅姑!倍寥眨瑥娜照战嵌瓤,自是從此以后,白天漸長,光照漸多。然從實際感受言,則冬至之后進(jìn)入數(shù)九寒天,這是因為大地萬物皆已冷透,雖日照漸長,此時依然最冷,正如夜間涼在半夜后,午間熱在正午后的道理一樣。冬至對長輩進(jìn)履襪,保暖祈福,是節(jié)日祝福又有實際用處。

          下片進(jìn)一步寫冬至日前后的天氣變化!熬_意寒淺”,冬至以后,天氣漸漸轉(zhuǎn)暖,寒意漸漸減少!氨M道朝來添一線”,據(jù)《歲時記》載:“魏晉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長一線”,按氣候變化規(guī)律,冬至后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應(yīng)該慢慢變短才恰當(dāng)!氨鼱T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從今天開始,黑夜變短,夜間秉燭賞游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表現(xiàn)出作者對白日漸長的欣喜,對冬日寒意漸去的雀躍。

          這首詞雖然是變現(xiàn)節(jié)氣時令規(guī)律變化的作品,語言平實而不平淡!皶浴薄ⅰ叭稹、“綺”等形容詞以及“回”、“淺”、“添”、“減”等字眼有效消減了寒日的凜冽之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此外,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xiàn)手法嫻熟老道,善于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

          宋代歐陽修

          歌檀斂袂?澙@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滿坐迷魂酒半醺。

          譯文

          歌女歌唱時動作舉止從容,落落大方。她的歌聲有時高亢嘹亮,經(jīng)久不息;有時又輕柔圓潤,如百琲明珠纏綿不絕。

          歌女唇如櫻桃,齒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發(fā)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來了,宴會中滿座的與宴者都已如癡如醉。

          注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歌檀斂袂:此句寫女子歌唱時的動作。歌檀(tán):邊拍檀板邊唱歌。斂袂(mèi):卷起衣服袖子。

          ‘‘繚繞”句:渲染女子歌聲清越和悠長,余音繞梁不絕的特點。語出以下二典。

          百琲(bèi)明珠:十貫或五百枚珠子為一琲。

          櫻唇玉齒:唇如櫻桃,齒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齒之美。

          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聲之美。

          迷魂:被歌聲陶醉。醺(xūn):醉。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歐陽修的早期作品,應(yīng)當(dāng)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賞析

          此詞主要表現(xiàn)歌女高超的歌藝和動聽的'歌聲。

          上片“歌檀斂袂”,寫的是歌女開始演唱前的動作,她稍稍斂折好衣袖,輕輕拍打下檀板!翱澙@雕梁塵暗起”,這里分別用了傳說中兩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韓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動梁上灰塵。詞人借此突出寫這位歌女歌唱時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接下來,詞人又用一比喻寫歌聲的婉轉(zhuǎn)圓潤!鞍佻i明珠一線穿”,她的歌聲就像數(shù)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長又圓潤。

          下片進(jìn)一步寫歌女的演唱藝術(shù)之高。她不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為如天上仙樂般的歌聲中傳達(dá)出無限心事,這說明她能巧妙地將美妙的歌聲與內(nèi)心情感結(jié)合起來,她是在用心靈歌唱。因此,“滿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帶幾分醉意的客人們也被她動聽的歌聲感染陶醉了。

          詞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從聽覺和視覺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現(xiàn)了歌聲清越而悠長、繞梁不絕、響遏行云的藝術(shù)效果,體現(xiàn)了詞人不凡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技巧。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4-02

        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2-03

        減字木蘭花 新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5-02

        《減字木蘭花 立春》原文及翻譯賞析06-07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4-23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4-23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5-04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5-06

        減字木蘭花春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