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賞析 推薦度:
-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賞析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娭,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nèi)而專靜統(tǒng)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组T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shù)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nóng)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shù)石之粟數(shù)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yè),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翻譯: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職已經(jīng)到了最高等級,可是學業(yè)一點也沒有成就,德行一點兒也沒有可贊許的地方,到歲數(shù)大了只有傷悲,不勝驚慌慚愧,F(xiàn)在將要與你們永別,特將以下四條教給你們兄弟。
第一、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yǎng)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yǎng)心,養(yǎng)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zhì)問。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wěn),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和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chǔ)。
第二、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內(nèi)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tài)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的氣氛。想要憑借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茍恭恭敬敬這樣老百姓才能信服,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因為他們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恭恭敬敬,所以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tài)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情還是大事情都態(tài)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絲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體和內(nèi)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第三、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國藩)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假如我(指曾國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么就是違背甚至拋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至于那些享有豐厚俸祿的大官,高高地位于眾人之上,就應(yīng)該承擔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時和拯救老百姓于饑餓之中的責任。讀古書學習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書中的意思,就應(yīng)該有大力推行古書中自己已經(jīng)領(lǐng)悟的古人正確思想的責任。孔子的儒家學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講究仁愛,而講究仁愛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能夠成就他人富貴他人的人,人們哪會有不心悅誠服的歸順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一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與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氣相匹配的,就會得到旁人的認可和鬼神的贊許,這是因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織布,一年到頭辛苦勞動,才有了幾擔谷和幾匹布的收入,而富貴人家的老爺少爺卻一年到頭安逸淫樂,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錦羅綢緞。喝醉了酒以后就像豬一樣呼呼大睡,醒來后他一叫喚就有下人們對他唯唯喏喏,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連鬼神看見了都不會允許他(富貴人家)這樣胡作非為,難道富貴人家就可以長期這樣安逸淫樂享福嗎?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賢良的大臣,沒有一個無時不刻不是把勤勞工作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如果從個人安身立命的角度來說,就應(yīng)該努力操練和學習技術(shù)本領(lǐng),積極煅練自己的體魄,感覺到自己知識太少時就加倍努力去學習知識,時時刻刻做到居安思危,這樣才能夠做到通過增長自己的學識來增長自己的才干。而從為天底下老百姓著想的角度來說,就應(yīng)該做到讓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飽飯、穿暖衣,不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讓他們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邊的蒿草一樣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些都是我們應(yīng)該背負的責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對于個人生活應(yīng)該非常節(jié)儉,而對于工作應(yīng)該非常努力,辛勤勞動以使自己豐衣足食。勤苦勞動的人長壽,安逸享受的人短壽,勤勞的人因為經(jīng)常參加社會勞動,學有才干而能夠派上用場,安逸享受的人因為從不參加社會勞動,毫無才干而會被社會所淘汰,一個人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神明都對他的行為感到欽佩敬仰,一個人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鬼神都他的行為感到厭惡。
這四條是我從數(shù)十年的人生中積累的,你們兄弟們記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傳給子子孫孫,這樣,我們曾家就可以長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賞析: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這是一個令曾國藩悲痛的日子。15年前的今天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了,當天,他拜過父親的牌位,讓兒子紀澤扶他去花園散步。他對紀澤說:“我這輩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帶兵打仗的人了!备缸觽z拉著家常,不知不覺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陣大風吹過,曾國藩連呼"腳麻",便倒在兒子身上。扶進屋時,曾國藩已經(jīng)不能說話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寫好的遺囑。.....誡子書其實是曾國藩的遺書,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訓。
注釋
。1)夫(fú):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 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干。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理性: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里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于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窮廬:破房子。
。23)將復(fù)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作者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瑯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zhàn)略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3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書信。
【賞析】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jīng)歷、人生體驗和學術(shù)思想等方面內(nèi)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后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
《左傳》有言曰:“大上(指最高的追求)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縱觀諸葛丞相一生,可以說“三立”兼?zhèn)。他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年青時受三顧之恩,竭誠輔劉相蜀,成為蜀漢的決策者。當政期間,勵精圖治,實施了一系列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政策。曾五次出兵北上,爭奪中原,為興復(fù)漢室,鞠躬盡瘁,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其名作《出師表》為世代所誦,有《諸葛亮集》傳世。以此觀之,他的《誡子書》與其說是言教,更不如說是身教,也可以這樣來說,后人講養(yǎng)性修身的道理,都沒能跳出諸葛亮的掌心。
作者于篇首開宗明義,告誡子孫首先要 “立德” “修身”!暗隆笔亲鋈酥,自然也就把“立德”放在首位,這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德”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那么,又如何“立德”呢?即“靜”與“儉”。為什么“靜”才能“修身”呢?曾子在所著《大學》中說:“靜而后能安,安而能后慮,慮而后能得!币馑际钦f,思想清靜,然后才能心情安寧;心情安寧,然后才能思考周密;思考周密,然后才能有收獲?梢姡胱罱K有所獲,首先是要心“靜”。心中有太多的雜念,受世俗功名利祿太多的誘惑,可能將一事無成。因此,“靜”是“修身”的前提條件,有了“靜”才可能“修身”,進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办o”是“修身”的一個前提條件,而要想“養(yǎng)德”還必須“儉”。那么“儉”何以能“養(yǎng)德”呢?史載:“宋高宗時,孫懋入覲,嘗論公生明。上曰:‘何以生公?’曰:‘廉生公!瘑枺骸我陨俊唬骸畠生廉!庇蛇@段對話可以看出,節(jié)儉生廉潔之心,有廉潔之心才會生公心,有了公心才會“生明”,即公則生明。諸葛丞相書“靜”與“儉”極淺顯二字于篇首,可謂用心良苦,立意玄遠。
接下來,又從反面進一步談“靜”在“明志”中的作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庇辛恕办o”心才會明確、堅定自己的志向,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然后,又闡發(fā)“靜”與“學”之間的關(guān)系,要想有才學必須通過學習,而求學的過程之中又必須有“靜”心,如果一個人“慆慢”與“險躁”,無靜心,無恒心,則是求學與修身之所忌。薛談學謳于秦青,自足而辭歸,知不足而求返;樂羊子感其妻之言,“捐金于野”,“復(fù)還終業(yè)”,而后學有所成;管寧先有割席之舉,后有固辭不就高官之行,而終成大儒。所有這些事例,無不說明“靜”在求學與修身之中的重要作用。在篇末,又叮嚀后生晚輩,年華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時光,必將碌碌無為,老大徒傷悲,于事無補矣。這篇家訓,可謂是辭約意豐,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有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我們讀之思之,并當躬行自勉。
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quán)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quán),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建興十二年即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nèi))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yè)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賞析03-18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8-24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誡子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1-16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4-23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3-09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4-23
誡子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