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那么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和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傳說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1
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zhàn)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后,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jié)吃月餅據(jù)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英語拼寫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tǒng)治的節(jié)日。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jié)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jīng)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fā)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jié)必食之品。在節(jié)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1
中秋節(jié)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jié)月餅的故事2
有一則歷史故事,可見月餅來源之早。
初唐時,北方突厥人多次犯境,雖派兵遣將征討,然多無功而返。李世民為帝,對此甚怒,又遣大將李靖討伐。李靖久經(jīng)沙場,勇謀兼?zhèn)洹L搶嵅⑴e,屢戰(zhàn)屢捷。突厥人敗逃,未逃者皆為朝廷順民。一時邊守安定,天下康寧,四海安樂,八方升平,一派安寧繁榮景象。
李靖擊漬厥凱旋而歸,至長安時,恰值中秋。中秋之夜,長安城內張燈結彩,人流如潮嘩聲喧沸,鑼鼓震天,通宵達旦而不息。
此宵,有一位吐蕃商客,向皇上獻大圓餅祝捷。李世民大悅,令士兵將裝飾華美之餅盒打開,見圓餅見面,雕飾精美,似為鬼斧神工,餅味甘馨令人垂延。此時唐太宗指大餅呼日:“應將胡餅邀贍蜍。"唐太宗所言之“胡餅”,乃指邊民所獻之餅。所謂“蟾蜍”,乃指月亮,可見唐時已用圓餅祭月。大餅祭月后,皇上賜賞群臣,分而食之。群臣歡呼雀躍,望月而食。此后,以大圓餅祭月更為興盛。唐初吐蕃已曉中秋節(jié)獻“圓餅”,李世民又脫口而呼“邀蟾蜍”,可見中秋以月餅祭月更早于唐。
宋時,中秋節(jié)食月餅甚為盛行。蘇東坡曾有詩句日:“小餅如嚼月,中有穌與飴”?芍螘r月餅式樣如月,制作原料亦考究,其形美味佳當是妙不可言。
“月餅”一語,至南宋時才在文中有載。南宋文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有“伸秋食月餅”之語。此為古籍中最早出現(xiàn)之“月餅”。
明朝,大文人田汝成在《西湖覽游志》中寫道:“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遣,取團圓之義也!翱芍鞒,食月餅之風與今同。
清代,月餅制作發(fā)展甚速,其原料,其式樣,其風味,其色澤。已漸繁多!堆嗑q時記》載: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類,有作祭品者,亦有食者,謂之“團圓餅”。
近代,月餅制作因產(chǎn)地不同而各有異。如蘇式月餅,廣式月餅,京式月餅,寧式月餅,滇式月餅等等。它們有松脆穌軟咸甜適口者;有形雅色艷皮薄印花者;有軟硬兼?zhèn)錆櫾锛娴谜?有選料獵奇滋味怪異者,此諸多月餅,為節(jié)日饋贈之品,在中秋節(jié)前頗為搶手。
月餅,作為節(jié)日食品,在中華食品文化上,確是值得著筆之美食。
月餅之源頭何在?
牛郎是東南有九星,名日:“靈星”,又名“天田星”。據(jù)《星經(jīng)》載,此星專管田禾的豐歉與年成的好歹。周時及其之前,秋禾豐收,“民以菽谷祭靈星”,其祭品常用“餅漿”。而祭天田星的時間為中秋,故至今仍有稱中秋節(jié)為豐收節(jié)者。后因祭8祭天田之浴漸淡,而祭月之俗盛行不衰,原祭天田的“大圓餅”與“小餅”,后漸衍為祭月之月餅,此乃“月餅”之源。
又:古時,民有中秋吃“團圓”之習俗。何謂“團圓”?團圓即是烙制的圓餅,餅內有餡,其餡或飴糖或芝麻,或桂圓或果蔬。餅上壓有桂樹玉蟾巧云花卉等圖案,中秋之夕用以祭月。祭月后,按家中人數(shù)切開,一人一塊,各人持餅拼在一-起而復為圓形,名日:“團圓”,“團圓”或是月餅的前身。此俗一些地方猶存,F(xiàn)在中秋節(jié)仍是,人們普遍歡度的重大節(jié)日,又是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
中秋節(jié)故事3
嫦娥奔月
傳說嫦娥是遠古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當時十日齊出,非常炎熱,莊稼都給曬焦了,給神州大地帶來了巨大的恐怖和災害。后羿為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個太陽,人們終于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為天下人所敬慕。
他聽說昆侖山西王母那里有種“不死藥”,這種藥,一人吃了可以升天成仙,兩個人分吃了,就可以長生不老。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討取,終于得到。
后羿與嫦娥夫妻恩愛,他舍不得心愛的妻子,也舍不得眾鄉(xiāng)親,不愿意一個人上天成仙,就把藥帶回家交給了嫦娥保存。后羿有個叫逢蒙的徒弟,是個奸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獵,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為使不死藥不落入壞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不料吞下藥后,她身輕如燕的.不由自己地飛上了月宮。后羿便在院子里設下供案,擺上瓜果食品,對月遙念嫦娥。
人們也紛紛仿效,以后年年如此,于是便形成了八月十五這個節(jié)日。
中秋節(jié)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的特別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等系列活動,有的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jié)還有另一個說法: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會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遺俗。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2
中國很早就有在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那天吃月餅的習俗,這種習俗的來源說法不一。普遍的說法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zhàn)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彪S后,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一說始于宋朝。
在北宋時的京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每逢中秋之夜,人們均登高樓、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時開始進行祭月活動,所用供品有月餅、瓜果、雞冠花之類,但以月餅為主。宋代詩人蘇東坡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蹦菚r的月餅與現(xiàn)在的月餅已很相似了。今天,我們在中秋節(jié)吃月餅,不僅為了慶祝豐收,而且也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期盼。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3
馬上就中秋節(jié)了,大家都在吃著美味可口的月餅,可吃的同時大家知道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嗎?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節(jié)的必備食品,而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據(jù)說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反抗力量,但元兵搜查嚴密,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出一計策,命王昭光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藏人餅子里面。再使人分頭傳送都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東北地區(qū),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4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chǎn)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xiàn)糕餅鋪。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jīng)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此時的“胡餅”已與現(xiàn)在的月餅無大異。
據(jù)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彼未奈膶W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只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據(jù)悉,吃月餅之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還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當時正值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各類反抗活動紛紛涌現(xiàn)。朱元璋借此機會,便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很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中,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時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果然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大獲成功。
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自然更加重視吃“月餅”的習俗,每到中秋佳節(jié),必定分發(fā)月餅,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此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再后來,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不論怎么變,只是慶祝節(jié)日的形式與活動的方法有了豐富和深化,吃月餅的習俗卻一直沒有變。這其中的奧妙,是否包涵了對推翻元朝統(tǒng)治、打敗異族的喜慶與祝賀,我們不得而知,但依據(jù)傳說的內容,顯然是與朱元璋的“月餅起義”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由來5
中秋節(jié)吃月餅起源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聯(lián)合抗元,為了避免搜查嚴密,劉伯溫獻計策,將“八月十五夜起義”幾個字寫進餅子里,這樣通過中秋節(jié)這樣一個餅子傳遞信息,賞賜給群臣子。之后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流傳下來。
而中秋吃月餅的由來還有1種: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jīng)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吃月餅的三大誤區(qū):
1、月餅做早餐
有些家庭自己買的、親朋好友送的、單位發(fā)的月餅,僅憑中秋節(jié)一個夜晚是無法“消滅”掉的,因此有的人也就把月餅當成了早餐和零食,早起吃上兩塊,餓的時候再吃一塊。專家指出,月餅可不適宜當早餐。雖然月餅的能量比較大,但營養(yǎng)成分單一,且含糖量和油脂較高,吃多了還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這樣的食品是不能滿足我們早餐對營養(yǎng)的需求的,正餐的時候更不適宜吃月餅。
2、吃不完放冰箱
專家提醒,月餅高糖、高油脂的特點也決定了月餅的保質期有限,因此月餅最好吃新鮮的,盡量不要存放尤其是長時間存放,否則高糖、高油脂的月餅里很容易滋生細菌,會增加食用者腹瀉的危險。如果月餅確實一時吃不完,可放入食品袋內或糕點盒內保存。軟式月餅放進干凈的籃子里掛在通風處。也可將軟硬兩類月餅分層堆放在食品柜內。
3、月餅餡再利用
月餅吃不完,扔了又可惜,有些人會把月餅里的紅棗、豆沙、蛋黃等餡料取出來再利用。這種方法看起來很“經(jīng)濟”,但從營養(yǎng)學上也是不可取的。專家指出,月餅富含油脂、糖分,本身營養(yǎng)含量就低,放了一段時間后其中的營養(yǎng)尤其是礦物質等微量營養(yǎng)素會進一步損失。如果把月餅的餡料再拿來“二次開發(fā)”,月餅餡料里除了熱量外,其他的營養(yǎng)價值就非常低了。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剪紙的由來和傳說故事介紹04-11
剪紙的由來及傳說故事01-07
春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故事02-10
龍的由來和傳說03-10
朱元璋起義與月餅的傳說故事05-08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09-16
冬至的由來和傳說作文08-02
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由來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