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對顏色感興趣,在玩色中,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樂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3.在認識三原色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對顏色有初步的感知。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變魔術(shù)的游戲。
2.物質(zhì)準備:小礦泉水瓶若干、瓶蓋提前涂上顏料、紅黃藍顏色標記、帶標記的瓶蓋若干。
活動重點:
通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活動難點:
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游戲"變魔術(shù)"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導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shù)?
2.出示魔瓶,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是什么?水是什么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shù),依次變出紅黃藍三種顏色,并引導幼兒觀察:魔術(shù)瓶里的水寶寶變成什么顏色了?你見過什么東西是這個顏色?
二、幼兒變魔術(shù),感知三原色。
1.幼兒自由取瓶子變魔術(shù),初步感知不同的顏色,小朋友我們來當小小魔術(shù)師,看看誰能變出好看的顏色。你的水寶寶變成什么顏色了?還有誰變出這個顏色?
2.給顏色做標記我們來給你的魔術(shù)瓶做個標記吧,你的水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可以做個什么顏色的標記?請小朋友選與水寶寶相同顏色的標記貼在魔術(shù)瓶上。
3.引導發(fā)現(xiàn)魔術(shù)的秘密水寶寶為什么會變顏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結(jié):顏料溶解在水里,水變了顏色。
三、換瓶蓋,變顏色。發(fā)現(xiàn)色彩的變化
1.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這里有許多的瓶蓋,看看這些瓶蓋里藏著什么顏色?怎樣讓你的水寶寶再變顏色?
2.請幼兒選一個和自己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瓶蓋玩變色游戲。
你的水寶寶變色了嗎?又變成什么顏色了?怎么變得?
小結(jié):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了。
四、結(jié)束部分
除了這些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顏色,顏色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麗老師今天把這個魔術(shù)瓶送給你們,回去后再用它變出更多美麗的顏色。
活動延伸:
1.引導用變出的顏色進行涂鴉畫。
2.引導玩配色游戲感知更多的顏色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觀察種子的生長,嘗試用圖畫記錄種子生長前后的變化。
活動準備
事先在小盆里種植綠豆或蠶豆,種子長葉后,把植物移放在展覽區(qū)。
種植所需的材料,例如棉花、透明塑料杯、綠豆和水等。
“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見材料制作)。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到展覽區(qū),幫教師拿取種著綠豆的小盆。
2、將幼苗帶土取出,與幼兒一起觀察幼苗的葉子、莖和根。
3、建議幼兒種植綠豆,向幼兒展示所需材料,并示范種植的.步驟:
把棉花放在透明塑料杯的底部,然后倒入少量的水。
把綠豆放在濕的棉花上。幼兒在自己的塑料杯內(nèi)種植綠豆。
4、請幼兒把綠豆帶回家中種植,并觀察和記錄它的生長情況。
教師也可讓幼兒在幼兒園進行種植活動。
5、一星期后,請幼兒把綠豆和“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帶回幼兒園,報告綠豆的生長情況,并分享種植的樂趣。
活動評價
能種植綠豆。
能完成“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玩具名稱
有趣的動物車
適用區(qū)角
體育區(qū)、語言區(qū)、表演區(qū)、科學區(qū)
創(chuàng)作情況
獨立設計
制作方法及玩法
(一)、制作方法
1、預先備好數(shù)個安全帽、鐵線、小木板、各種顏色的油漆、硬紙皮、有色貼紙、膠水、鐵釘
2、用鐵釘把每個安全帽鉆四個孔(每邊兩個要對稱)
3、用鐵釘把對邊的兩個孔連在一起并裝上小木輪。
4、根據(jù)動物的不同特色分別在安全帽小木輪上漆上不同的底色(如:蝌蚪黑色、青蛙綠色等)
5、用硬紙皮制作出各種動物的不同眼睛,尾巴,觸須,腳等,并用膠水固定。
(二)、玩法:
1、推、拉:幼兒可推或自由拉著動物車行走,訓練幼兒的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
2、跳躍:把動物車排成各種不同形狀,幼兒連續(xù)跳過運物車。
3、表演:幼兒可載上小動物帽,進行故事表演。
4、功能:還可當教具使用,認識各種小動物的不同特征。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圖書中恐龍的局部與整體的關(guān)系。
2.知道圖畫書種不同的類型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3.認識化石并理解化石存在的意義
重點難點:
認識化石并理解化石存在的意義
活動準備:
圖片《真的有恐龍嗎?》,幼兒用書《真的有恐龍嗎?》,有關(guān)挖掘恐龍化石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很久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見它們了,既然看不見,我們怎么知道曾經(jīng)有恐龍呢?
二、展示圖片,先把圖片的半邊遮住,讓幼兒觀察局部的幾張圖,討論圖片中展現(xiàn)的某些動物的局部外形特點。
1.考古學家先會在地下發(fā)現(xiàn)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畫上的這幾張圖。你們看看這些分別是什么?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2.這只腳看起來像是什么動物的腳呢?
3.牙齒和嘴巴又像什么呢?
4.為什么畫面中有鴕鳥和犀牛呢?
三、再將掛圖種恐龍骨骼模型的部分呈現(xiàn)出來,請幼兒觀察恐龍的骨架,發(fā)現(xiàn)剛才死的局部圖在在整體圖的什么部位。討論模型的外形特點。
1.專家們把挖出來的話時都拼湊起來,形成了這樣的模型,發(fā)現(xiàn)不是現(xiàn)在還存在的動物。你說說這個骨架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2.紅色虛線圈是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它和現(xiàn)在的動物不一樣?
四、播放恐龍化石的視頻,讓幼兒對化石及挖掘工作有初步了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測量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科學內(nèi)容,以往的測量活動大多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測量工具如:筷子、繩子、粉筆、吸管等,讓幼兒進行測量的,他們的思維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師所提供的工具內(nèi),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們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兒卻能夠去發(fā)現(xiàn)。
設計理念:
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將幼兒身邊的事物“桌子”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自主的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進而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測量的正確方法與經(jīng)驗,從中體驗經(jīng)過他們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而獲得的成功,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目標:
。.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
。.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蠟筆、紙人手一份
。.桌子八張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們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桌子有多長嗎?
那就讓我們自己動腦去量一量吧!
。邸毒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痹谟變荷钪,可以用來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以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來導入,直接進入正題,通過問題“桌子有多長”一下子調(diào)動起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尋找身邊的測量工具并積極地去動手操作,解決疑問。]
。ǘ┯變哼M行測量,自己動腦尋找量具進行測量。
量完后提問:
1.你剛剛是用什么量的?(幼兒介紹自己使用的量具)
。.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請你來給大家示范一下。(請多個幼兒回答并示范)
。.你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每請一個幼兒示范后,讓其他幼兒評價一下)
。.教師與幼兒一同總結(jié),從而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開始測量,如果長度不夠,做好標記,再從標記處接著往下量。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有關(guān)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