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位置教案介紹
一、教材內(nèi)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兩個數(shù)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這些內(nèi)容以前是作為常識性的知識,沒有作為小學數(shù)學的正式的教學內(nèi)容,F(xiàn)在為了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改變過去少“空間”少“圖形”,多計算的做法,拓展幾何知識的范圍,把這些內(nèi)容納入到幾何教學的范疇。
“上、下”“前、后”“左、右”這三對方位,正好對應著三維空間的三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了解它們的相對性。
2.使學生學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根據(jù)行、列正確地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編排特點
1.依照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
兒童認識空間方位的順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研究表明:兒童在掌握空間方位的過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與自己身體的一定部位相對應,建立起以下的聯(lián)系:上邊是頭,下邊是腳,前面是臉,后面是背,左邊是左手,右邊是右手。兒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軸的上邊的方向,這是由兒童身體的垂直位置決定的;兒童對垂直軸下邊的方向和對水平面兩對方向(前和后,左和右)的區(qū)分則要晚些,其中對左和右的區(qū)分則比較困難一些。兒童一般在7歲左右,不僅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而且也能以別人為標準辨別左右。所以教材把有關方位的認識安排在本冊。
2.根據(jù)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特點,提供豐富的情境,幫助兒童體驗空間方位。
兒童對空間方位的確定至少有三種形式:
。1)以自身為中心的確定。即用主體自身與目標物之間的位置關系來標明目標物的具體位置。如兒童背靠著物體,說物體在他的后面。
。2)以自然標志物為中心的確定。即用環(huán)境中的其他物體與目標物之間的關系來標明目標物的具體位置,如茶幾在沙發(fā)的前面,電視在柜子的上面.
。3)以抽象的形式的確定。如用地圖來描述目標物的位置。一年級兒童的思維正處在前運算階段的末期,他們的判斷仍受直覺思維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活動來進行。如要確定一個站在對面的人的左右,開始兒童需要親自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才能確定,以后才能逐步想像自己處在那人的位置,以此確定其左右。因此,教材以前兩種形式為主,創(chuàng)設了適合學生操作的情境,使他們一方面親身體驗生活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體會到空間方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第一單元位置教案介紹】相關文章:
數(shù)學第一單元位置教學設計06-22
第六單元方向和位置教案07-23
第一單元教案11-11
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教案10-25
第一單元作文第一單元作文教案06-15
第一單元《春天》教案07-14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11-25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