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詠月詩三首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并背誦這三首詩,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生活經(jīng)歷、思想風貌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2、通過學習,體會月與人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每首詩的內(nèi)容以及所蘊含的情感。
難點:月與人的文化聯(lián)系。
【媒體準備】
朗讀錄音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反復誦讀三首詩,體會各首詩的情感。
2、誦讀課文,了解兩位詩人生平及寫作的時代背景,借助課文注解理解詩詞大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比耸罍嫔#磺Ф嗄昵暗拿髟乱廊挥痴罩覀。在詩人的筆下,月亮是孤高的,似無情卻有情;月亮是詩意的,溫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傷的,月圓人不圓。讓我們走進李白、杜甫的世界,叩問月亮,傾聽千古絕唱。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李白的兩首詠月詩:《把酒問月》《月下獨酌》。
(主板書:把酒問月月下獨酌李白)
二、一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1、正音
〔散行板書〕闕樽酌徘徊邈
2、讀準節(jié)奏:七言古詩多為二二三,五言古詩多為二三。
。ㄗ寣W生聽錄音朗讀,并跟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三、二讀:讀懂內(nèi)容。
1、學生討論兩首李白詠月詩表達的不同內(nèi)容及其中蘊含的情感。
〔學情預測〕學生通過預習及課堂的誦讀,能初步感受到詩人筆觸的縱橫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體的說清楚,還有待于討論引導。他們的認識可能會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獨等層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前提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注意關鍵的詩句,并介紹相關的內(nèi)容。
2、教師具體分析兩首詩的內(nèi)容及蘊含的情感:
《把酒問月》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詩人以縱橫捭闔的筆觸,從多側(cè)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于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扒嗵煊性聛韼讜r”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里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tài)。這情態(tài)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二句語序倒裝,以一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大抵兩句換境換意,盡情詠月抒懷。
明月高高掛在天上,會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當你無意于追攀時,她許會萬里相隨,依依不舍。兩句一冷一熱,亦遠亦近,若離若即,道是無情卻有情。寫出明月于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維妙維肖。回文式句法頗具唱嘆之致。緊接二句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升,下照宮闕,云翳(“綠煙”)散盡,清光煥發(fā)。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試想,一輪圓月初為云遮,然后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面,該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不意下文又以一問將月的形象推遠:“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月出東海而消逝于西天,蹤跡實難測知,偏能月月循環(huán)不已!暗姟薄皩幹钡暮魬銈髟娙说捏@奇,他從而浮想聯(lián)翩,究及那難以稽考的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月中白兔年復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藥,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獨處的嫦娥,該是多么寂寞?語中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其間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這面對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從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實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語備極重復、錯綜、回環(huán)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數(shù),只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前二句分說,后二句總括,詩情哲理并茂,讀來意味深長,回腸蕩氣。最后二句則結穴到及時行樂的主意上來。末句“月光長照金樽里”,形象鮮明獨特。從無常求“!保馕峨h永。至此,詩情海闊天空地馳騁一番后,又回到詩人手持的酒杯上來,完成了一個美的巡禮,使讀者從這一形象回旋中獲得極深的詩意感受。
《月下獨酌》中,詩人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qū)遣,于是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同時還異想天開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隨,好象并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币驗槭郎傧嘀,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悶。結聯(lián)進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的碧空中相見遨游。這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污濁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恒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這是一個精心剪裁出來的場面,寫來卻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
〔板書〕把酒問月:詠月抒懷:酒——月——酒思考宇宙人生;月下獨酌:對月抒懷:月人影孤獨中的向往。
四、三讀:讀出情感。
引導學生再次誦讀這兩首詩,整體感知詩的文字之美,體會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huán)錯綜之美。
〔學情預測〕通過討論及教師的介紹講解,學生一般比較能夠體會出詩人的情感,從整體感知入手,再次吟詠誦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
五、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朗讀兩首詠月詩,直至背誦。
2、預習杜甫的《月夜》,體會其中的情感。
3、思考月與人的聯(lián)系?
第二課時
一、讀《月夜》,初步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ㄖ靼鍟涸乱苟鸥Γ
1、正音
〔散行板書〕鄜鬟幌
2、學生討論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
3、教師明確:望月思親。(板書)
二、背景介紹及具體內(nèi)容分析
1、學生朗讀《月夜》一詩,初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感受其與其他懷人詩的不同。
2、教師介紹并分析。
望月懷遠。這在古典詩歌中是一個爛熟的題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時期,古典詩歌固然正處于大開拓、大發(fā)展的階段,但如像對景傷懷、思親懷友這類的題材,卻已早經(jīng)無數(shù)作者吟詠,要出新意頗不容易。這一首五律,卻在內(nèi)容表達與章法技巧上脫落故常,出奇制勝,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千古獨步的名篇。
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發(fā)的是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觸發(fā)的郁勃真切的離情別緒;厮菰娙说纳轿覀兛梢灾,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賊營的杜甫八月在長安所作。沒有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禍,便沒有詩人的這番家人離散,身陷絕境的悲慘經(jīng)歷。而如果沒有這番特殊的經(jīng)歷,要產(chǎn)生詩中的哀惋凄切、深摯纏綿的離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詩的重要價值,確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情感這一點上。
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對象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癡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首聯(lián)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nèi)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里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zhuǎn)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墒穷h聯(lián)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nèi)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lián),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yōu)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濕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癡。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zhí)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詩的末聯(lián),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情。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zhàn)亂帶來的傷痛痕跡。
三、重讀三首詠月詩,感受其中月與人的密切聯(lián)系。
1、學生討論月色之美與人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情預測〕通過兩節(jié)課的學習和討論,學生們能初步體會作者在不同的時間和背景下看月,體會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學生能從詩中的具體句中讀出月與人,人與月的聯(lián)系。
2、教師明確: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于言表。詩中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fā)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tài)。接著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又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其實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想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guī)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diào)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xiàn)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月下獨酌》這首五言古詩,構思新穎,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從邏輯上講,物與人的內(nèi)心世界并無多少關系。但從詩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李白此詩賦明月與影子以情感。它是一種詩意的與自然合調(diào)的信仰,這使生命隨著人類情感的波動而波動。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xiàn)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詩篇中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相親相近。
詩中詩人倍感孤獨,邀月與影,相伴相行。但在詩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種獨而不獨,不獨又獨的復雜情思,他知道了月與影本是無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對這個無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結無情游,意思是月下獨酌時,還是要將這月與影邀來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漢”,也在所不辭。可見太白之孤獨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月夜》中詩人想像其妻獨自久久望月思念親人的場景,感情真摯纏綿,令人為之斷腸。詩中對前文的承接照應十分細密周到,表現(xiàn)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干”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圓的迫切心情。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三首詩。
2、完成課后“閱讀練習探究”三、四題。
3、完成《伴你學語文》第七課練習。
【7詠月詩三首】相關文章:
2.詠月古詩詞集錦
6.唐詩三首
7.《觀潮》詩三首
8.西施詠唐詩
9.詠杜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