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幕訪古旅行情景劇《拜謁昭君墓》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模擬訪古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或掌握昭君出塞的有關知識,理解昭君出塞的重大意義。認識到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主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民族觀和濃厚的民族感情。
2.通過本次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掌握探究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
二、活動準備
組建以教師為團長以全班學生為成員的旅游團。旅游團下分6個小組,選舉一名組長。
給學生發(fā)放有關昭君出塞的資料,如翦伯贊的《內蒙訪古》。要求每一組寫一篇悼祭昭君的祭文。
制作昭君墓的多媒體資料片
三、活動過程
第一幕:啟程
啟程前團長講話:咱們在歷史課上學了王昭君,知道她是一位大美人,美的千古傳名。但她更是一位大英雄一位奇女子,她的功績永載青史。咱們都知道衛(wèi)青、霍去病那是何等的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他們的功勞也不過王昭君,正象剪伯贊所說的: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峰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不響五十年。今天咱們就去內蒙古拜謁昭君墓。
。ù笃聊簧巷@示飛馳的列車及進站的場面,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第二幕:車站紛爭
。ù笃聊伙@示熙熙攘攘的車站場面)
劇情介紹:旅游團下車遇見兩名導游,他們都介紹同學們到昭君墓一游。不過他們所說的昭君墓各居一方。一個位于呼和浩特近郊,一個在包頭附近。到底哪一個是真的,又應該去哪一處呢?團長讓大家商量再作決定。
同學們各抒己見:1、課本上說了,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郊10公里處,叫作“青冢”,那肯定是真的應該去青冢。包頭那兒的肯定是商業(yè)炒作,是騙人的。2、探究,看看哪個是真的。
最后團長綜合大家意見作出決定:青冢有權威性,先游青冢。但咱們是探幽訪古,不是游山玩水,所以包頭那兒的也應該去探究一下,為什么出現(xiàn)兩個昭君墓?但防止受騙上當也必須考慮。團長要大家商討一下辦法。大家群策群力,作出如下預防措施:1、大家提高戒備意識,緊密團結,人多,不怕騙。2、先走訪調查附近村民,落實情況后再游覽包頭昭君墓。
第三幕:拜謁昭君幕
。ù笃聊伙@示滿載游客的汽車緩緩駛來,昭君墓的遠景圖慢慢進入人們的眼簾,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逐漸全屏顯示青冢圖像)
全體同學肅立于昭君墓前,各小組派代表朗誦各組撰寫的悼念昭君的祭文。
第四幕:在董老詩碑之前
。ù笃聊磺腥氲秸丫骨埃系摹吨]昭君墓》詩碑緩緩放大到全屏,同學們紛紛駐足圍觀,有的念出聲音)
團長組織學生依據(jù)掌握材料和所學討論論證董老對昭君的評價。
。ㄔ谟懻摻咏猜晻r,嗽叭里放出哀怨的琶曲《昭君出塞》,有的同學提出這個曲子怎么這么凄涼哀怨?引出下一幕)
第五幕:昭君哀怨
團長介紹琵琶曲《昭君出塞》,特別指出哀怨的曲調是反映昭君出塞時的心情,她深入不毛時的那種滿腔的悲哀和怨恨。(這與昭君主動出塞的史實相沖突,從而引發(fā)學生討論)
學生由史實出發(fā),想象、推理昭君出塞時的心情,哀怨?還是喜悅?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團長介紹對昭君出塞的幾種態(tài)度。
第六幕:墓頂攬勝
。ㄧR頭切換到昭君墓頂涼亭,并墓四周的塞外草原風光。畫外音切入:昭君墓高33米,人工夯筑的巨型封土堆。這么大一座墓堆是如何修建成的呢?傳說在昭君逝世時,塞內外的農(nóng)民、牧民以衣包土堆壘而成。每到“涼秋九月,塞外草衰”時,唯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歷史上稱這為表冢。)
同學們聽到后都倍感新奇,團長利用此機會組織學生討論:這個傳說可信不可信?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最后團長總結發(fā)言,要強調:這個傳說不管是歷史事實,還是人們的杜撰,它都反映出歷史上人們對昭君的無比熱愛及對昭君的功勞無限緬懷的歷史事實。
第七幕:走訪包頭昭君墓
(大屏幕顯示:奔馳的.汽車,車內乘務員介紹:昭君墓快到了,眼前的村鎮(zhèn)叫昭君鎮(zhèn)。同學們決定走訪昭君鎮(zhèn),對包頭的昭君墓進行調查。于是演出下面一段小話劇。)
一同學扮演昭君鎮(zhèn)一老漢,同學們紛紛上前尋問:呼和浩特那兒有青冢,你們這里怎么也有一個昭君墓?是不是真的?你們村為什么叫昭君鎮(zhèn)?老漢聽后,臉有急色,歷聲斥責。同學們趕緊道歉,并尋問該村為何叫昭君鎮(zhèn)。老漢舒緩臉色,說:據(jù)代代相傳的說法,說是昭君死后葬在此地,一些村民自愿地聚集在此為昭君守陵,便形成了歸君鎮(zhèn)。至于哪個是真的昭君墓不知道,反正內蒙古一帶有十來處昭君墓,誰知道哪一個是真的?老漢說完退出。同學們唧唧喳喳的討論,最后決定:包頭的昭君墓古已有之,不是商業(yè)炒作,先看一看再說。
第八幕:昭君墓前的辯論
。ù笃聊伙@示包頭昭君墓的資料片)
面對包頭的昭君墓,有同學提出:這不是一座墓,而是一座古城堡,看來還是青冢是真正的昭君墓。
有些同學馬上提出異議。在團長的疏導下,形成三派,并各展論據(jù),進行辯論。一派認為青冢是真正的昭君墓,理由是:世代公認,最有名,而且親眼看到它確實是一座墳墓。另一派認為:包頭的昭君墓是真的,有古已有之的昭君鎮(zhèn)為證。還有一些同學認為這些都不足信,史書記載:昭君在大青山下居住八年后隨呼韓邪單于遠歸漠北,不可能不遠千里葬到這里。
在眾中難辯,各執(zhí)一詞的情況下,團長發(fā)言:看來依咱們現(xiàn)在掌握的證據(jù)、材料很難得出的確切的結論。但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咱們深思,剛才那位老大爺說:昭君墓也不僅僅就這兩個,在內蒙有十來處之多。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昭君墓?由此展開討論。
最后在團長的引導下,得出共識:人們都喜歡、熱愛昭君,都緬懷昭君為當時漢匈兩族友好相處、為和平安寧所作出的卓著貢獻。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jīng)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八幕訪古旅行情景劇《拜謁昭君墓》】相關文章:
劉長卿 王昭君10-08
黃庭堅墓09-05
情景劇評分細則05-11
劉長卿《王昭君歌》09-02
劉長卿 王昭君歌10-31
王昭君歌 劉長卿10-08
白居易《昭君怨》賞析12-07
《蘇小小墓》12-01
楊貴妃墓08-29
昭君的責任_600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