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教學反思
《勇氣》是美國作者狄斯尼的一篇小說。它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時發(fā)生的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傘兵被誤投到了敵占區(qū),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國農婦求救。德軍發(fā)現(xiàn)法國農婦救助了那位美國傘兵就槍殺了她的丈夫。美國傘兵被俘后設法逃了出來,奔向樹林。德軍立即圍追他。走投無路時,美國傘兵“振作”起來,“押了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國農婦求救。法國農婦毫不猶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諾曼底地區(qū)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至此,作者稱贊道,是兩種勇氣打敗了敵人,即“青年傘兵智勝的勇氣和法國農婦毫不猶豫為美國傘兵提供了第二次機會的勇氣”,并借一位空軍將軍之口,對這兩種勇氣作了畫龍點睛的詮釋。按傳統(tǒng)教法(導入課文——介紹背景——分析情節(jié)人物——歸納中心——概述藝術特色),條理雖然清晰,教學步驟雖然完整,教學內容也很全面,沒有什么遺漏,但這種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值得回味的東西恐怕不會太多。若換種思路,打破常規(guī),大膽嘗試,把傳統(tǒng)教法與開放式教學結合起來,抓住文章情節(jié),圍繞文章重點、難點展開探究,或許能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一張面孔,一種腔調,一個模式帶來的單調沉悶,使探究的內容豐富多彩,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用四個“兩”來概括,即兩次求救——兩次救助——兩次評價——兩種勇氣;文章的重點是對兩種“勇氣”的.理解,難點是怎樣認識“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據(jù)此,教師可以在情節(jié)高潮處設置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重點,即對兩種勇氣的理解,或在情節(jié)發(fā)展結合部——兩次評價處由教師直接提出下列問題展開探究:
1、美國傘兵兩次向法國農婦求救,是偷生還是求生?這種行為稱得上勇氣嗎?你如何理解美國傘兵的勇氣?
2、法國農婦為救美國傘兵,丈夫被敵人槍殺了,文中那位空軍將軍卻說她是一個幸福的人,你認為她的幸福在哪里?你有過類似(助人為樂)的幸福嗎?
這兩個題目都具有開放性,挑戰(zhàn)性。以問題1為例展開探究,勢必會出現(xiàn)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碰撞難免產生沖擊,但迸射出的火花卻能彼此映照。由于民族不同,其生活習慣、道德傳統(tǒng)、文化觀念、社會背景不一樣,東西方民族的價值觀念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崇尚的是舍己為人,在困難面前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他人。在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史中,這種舍己為人、舍己為公、舍生忘我、舍生取義的事例舉不勝舉,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精神沃土上盛開的英雄之花。而西方推崇的是平等的價值觀,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生命個體具有等同的生存權力。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美國傘兵為何不顧自己給法國農婦造成的悲痛而再次向她求助的舉動。況且在戰(zhàn)爭時期,保存一位優(yōu)秀的戰(zhàn)士(他胸前閃耀著的勛章綬帶,比我記憶中任何將級官銜以下的人都要多 ---引自課文),就是增加十倍甚至百倍的打擊敵人的力量;對于渴望和平的人們來說,美國傘兵絕境求生,智勝敵人的勇氣又何嘗不值得稱道呢?
【《勇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勇氣教學反思07-04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7-04
《花的勇氣》的教學反思06-18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1-15
《花的勇氣》的教學反思02-03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8-05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0-26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范文07-05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及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