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范文
今年我“高升”了!從畢業(yè)開始,一直在一二年級的數學徘徊,今年“高升”到了四年級!得到消息后,先是興奮,再是忐忑。興奮的是終于能教大孩子了。忐忑的是能教了這些大孩子嗎?于是每天像是剛工作時一樣,每天手寫備課、拎著凳子去聽師傅的每一節(jié)課,不敢有絲毫怠慢。更忐忑的是接到通知,于老師要來聽課,其中有我!于是馬上請教我的師傅車老師,車老師認為《乘法分配律》是一節(jié)數學味很濃的課,而且是一節(jié)特別值得研究的課,于是決定講這節(jié)課。經過初步備課,我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運用屬于運算律中最有難度的部分,而且類型頗多,每一種都能讓學生琢磨半天,這讓我感覺這節(jié)課確實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戰(zhàn)。
因為從來沒有執(zhí)教過高年級,我決定先“拜訪”名師。于是我上網搜視頻,設計。當我看到葛麗霞老師的視頻,我被驚艷了!課堂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我感覺眼前一亮,幾個精彩瞬間如“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用字母表示法還有課的小結……”仍記憶猶新,于是我決定就模仿葛麗霞老師的這節(jié)課。視頻看了三遍,教案看了無數遍。于是就“拿來”了這節(jié)課。
可是經過于老師的指導,我發(fā)現,我模仿的是教案的話,每一句話后面深意,每一句話的目的,我真的明白了嗎?備課,備了教案,備了老師,卻把最重要的要素——學生,忘記了。沒有找到學生的認知起點,沒有探索到學生的易錯點,難點。后來,與我的師傅車老師一起研究,對教案進行了重建,重建教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改進:
1、形意結合。
初次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由于對教材的挖掘比較膚淺,在教學中,只是重視了對“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要用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這句話的理解,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印象完全停留在外形上,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用括號里的每個加數分別與括號外的數相乘,結果他們在應用時,只會按照總結出的規(guī)律生搬硬套,全班竟有一半的人出現了問題;當課堂進行到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時,很多學生更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課堂效果特差。于是,重建教案中,在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時,不僅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要用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而且重視了對規(guī)律的本質--乘法意義的理解。借此機會我再次打開教學參考,進行了細細地研讀!皩12×105簡算時,要將105想成100與5的和。先求100個12是多少,再求5個12是多少,合起來就是105個12是多少。”是呀,在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時,我只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卻缺乏對規(guī)律的本質--乘法意義的理解。
2、講解到位,注重知識點的前后聯系
初建教案時,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展示二年級兩位數乘一位數,以及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電子課本,其目的是將前后的知識點加以聯系。我的課堂設計也延續(xù)了這一亮點,可是我只是自顧自的講解了一番,孩子根本不知所云!
起初我的感覺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優(yōu)等生的提升,所以在講解時也只是匆匆了事!但是,課后我覺得應該讓孩子明白回顧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在出示乘法情境圖的時候可以采用課件展示的方式,出示23×(10+2)=23×10+23×2這一算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前運用過乘法分配律,還可出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a+b)×2=a×2+b×2,唯有此,才能夠將前后知識點聯系起來,水到渠成。
新航程的號角已經吹響,我想我應該以此次講課為契機,適應數學教學的變化,向名師課堂學習,從“拿來”到“思考”,關注學生,讓數學回歸本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法之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12-08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7-15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8-23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1-2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1-03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7-3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9-03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07-30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7-30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與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