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標識》的教學反思范文
【1】
教學《城市的標識》這篇課文時,我在導入設計上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為學生理解課題作了鋪墊,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此環(huán)節(jié)我重視了課前開放,做到了課內外結合,充分體現了新理念倡導的大語文觀,體現了開放性。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币虼,我們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景,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思維。課堂上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并且能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教師起到了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不斷在關鍵處、重點處給與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做到樂讀趣學。
本文的教學設計滲透了閱讀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利用勾畫重點、做好批注、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本的內涵,獲得思想啟迪。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自讀生疑、再讀釋疑、品讀感悟、升華感情”這一流程,進行自主、合作、體驗、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統一。
【2】
《城市的標識》是當代女作家張抗抗的作品,詳盡地描述了現代社會城市與城市之間已越來越雷同的現象,贊美了樹――城市特有的標志。
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達到體會作者真摯感情的目的。此外,教學中我重點設計了兩年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第一個問題是“假如你被擄掠到一個城市,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多種答案:公交車站的站牌;公司門口的牌子;學校門口的牌子;汽車車牌;商店的廣告牌;標志性的建筑,如“東方明珠”“天安門”“兵馬俑”等。這一問題的設計使學生明白了這些標志都不是大自然所饋贈的,只有樹才是“大自然留給我們最后的饋贈”,從而體會到作者真實的內心感受,喚起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珍惜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禮物的意識。
第二個問題是“作者把樹稱為‘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城市的靈魂’,是不是太絕對了?”學生的意見形成鮮明的對比。有的認為像標志性的建筑,如天安門、東方明珠等都是不可被替代的,還有泰山、嶗山、長江大橋等,所以作者的說法太絕對了。還有的認為歷史遺留下來的、后來建筑的標志雖然不可替代,但這些都無法與“樹”相比,因為只有樹才是大自然的贈與,所以作者的說法很有道理。
課堂上對這兩個問題的討論是成功的,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作者達成共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大部分學生都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課后,我感觸很深,課堂上問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多必雜,雜必淺,淺必陋”,像“對不對、好不好”以及一些絲毫沒有思考價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因此,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問題的設計。
【《城市的標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06-11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02-14
課文《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10-24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范文07-08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3-18
《城市的標識》教學設計07-10
《城市的標識》教案04-06
《安全標識》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