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詞語教學反思范文
詞語,貌似靜止的符號,卻有著深不可測的內(nèi)涵。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跟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語)。課堂上,常見的詞語教學模式是:老師帶領學生認讀之后,讓他們說說對詞語的理解,然后就進入對課文的分析。詞語的意義、意味、意蘊,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這樣的詞語教學缺乏生命的活力。以前的我,在教學中對于詞語教學也僅是“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是單調(diào)而枯燥的。在上《買木雕的少年》的一文時,我讓學生“借詞發(fā)揮”,多說了幾句,讓我有了意外的收獲。
師:誰能看圖,讀句子,說說“栩栩如生”的意思?
生:就是很像,像活的一樣。
師:誰能結(jié)合圖畫,具體說說?
生:大象耷拉著扇子似的耳朵,卷著長長的鼻子,四條粗粗的大腿穩(wěn)穩(wěn)地站著,好像正馱著背上的木墩子,連鼻子上的皺紋都刻出來了,這個樣子就是“栩栩如生”。
師:你還可以用什么詞語來代替這個詞?
生:惟妙惟肖。
生:活靈活現(xiàn)。
師:“栩栩如生”一般用于雕刻、繪畫作品。我們也可學著用一用,可以說在生活中看到的,也可以說說自己讀過的。
生:趙州橋的欄板上刻著各式各樣的龍:有的雙龍戲珠,有的互相纏繞各自回首遙望,這些龍都栩栩如生。
生:《清明上河圖》的`人物有五百多個,有道士、有讀書人、有攤販等,他們個個栩栩如生。
生:《畫家和牧童》中,畫家的畫讓大家贊不絕口,也是因為他畫得栩栩如生。
生:齊白石畫的蝦有的在打斗,有的躍出水面,栩栩如生。
生:徐悲鴻畫的馬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師:你從“栩栩如生”中讀懂了什么?
生:非洲人雕刻的小象墩有收藏價值,不買,讓人很遺憾。
生:這些畫家、雕刻家技術高超。
生: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該把事物描寫得栩栩如生。
在課上,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積累進行練說。在表達中,詞語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和鮮活的形態(tài)。學生在感性化、形象化的用與過程中發(fā)掘詞語的內(nèi)涵,實現(xiàn)理性提升。這一過程把詞語由靜止的語言符號變成一個靈動的世界,也把詞語的內(nèi)涵和外延與學生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了。
詞語教學應該是閱讀教學最活躍的元素,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我們應依托文本,進行品味推敲,感悟詞語潛在的、隱含的深層意思,領略作者的精妙用意,讓詞語教學飽滿起來,使詞語在學生的頭腦中、心靈中成為帶有深刻內(nèi)涵的東西。
【《賣木雕的少年》詞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7-16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9-07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6-15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5-16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6-22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6-14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及反思02-05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01-25
人教版《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