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1
這節(jié)課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清楚的理解分數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安排的活動,我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情景,設計了精巧的練習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對分數進行“再”認識。
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景,促進學生對分數的理解。
1、“拿鉛筆”。
剛開始,我出示了三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這三幅一分別是平面圖形、直線、實物,讓學生在回憶中說一說分數的意義。然后讓三個學生從三個文具盒里拿出全部鉛筆的二分之一,結果他們拿出了不同的數量:四支、三支、四支。
為什么同樣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數量卻又多有少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他們交流自己的想法。經過大家的討論,他們明白了“因為整體的數量不同,所以,他們的二分之一的數量也不相同。
2、“說一說”。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書”“畫圖”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具體的活動中再一次感受“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的結論,從而加深了他們對分數的認識。這樣突出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維。
“為什么同樣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結果卻不一樣呢?”這個問題極具挑戰(zhàn)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必須調動自己的一切感官參與學習,他們只有在主動地觀察、分析、爭論的過程中才能達成共識,解決問題,這無形當中策進了他們的主動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成績。
三、精巧的練習,一題多用,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操作能力。
1、一個整體的三分之二是8個圓,那么它的整體可能會是什么圖形呢?
讓學生感受從部分到整體的一種求解過程,并且理解整體的形狀不唯一,但是數量都是12個圓。
2、改變這12個圓的顏色,其中4黃、3藍、3綠、2紅,問:黃色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激發(f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深入理解。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那么表示方法也不一樣。
3、在整體12個圓不變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做到使黃圓占整體的六分之五呢?這個題目打破了以往練習的傳統思維,學生只能通過自己改變黃圓的個數。來改變分數。但是遺憾的'是由于時間的原因,這道題并沒有展現出來。
四、教學中不足的地方:
1、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或者練習完匯報自己的答案后,我應該請其他的同學做小老師進行評價。
2、本節(jié)課,在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收獲后,我沒有及時利用學生的生成性的發(fā)現,導致中間的節(jié)奏過慢,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進度。
通過這節(jié)賽課活動,我認識到了自己與其他老師之間的差距,相信自己通過這節(jié)鍛煉,會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很大的、積極的改變。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2
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結合情景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在教學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貼進學生生活的情節(jié),促進學生對分數相對性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拿鉛筆”、“看書”、等多個情境,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也就是分數具有相對性,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討論解決。在拿鉛筆的活動中,我引導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問題。學生自己提出了“他們拿出的支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支,一個是4支,這是為什么呢?”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解決,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開拓思維,積極參與,充分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但是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在設計拿鉛筆的活動中,讓2名同學到前邊拿鉛筆,參與活動,其他同學觀察,去發(fā)現問題,并沒有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分鉛筆這一過程,如果這樣設計會更好,課前每個同學都準備不同數量的鉛筆,課上讓每個同學都拿出自己準備的鉛筆,每個同學都說一說你拿出的鉛筆是多少支,此時讓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每人都拿出自己的鉛筆,拿出的支數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然后組內討論,得出結論:總支數一樣,拿出的鉛筆的支數相同,總支數不一樣,拿出的鉛筆的支數就不一樣,只有這樣設計,才能讓每一個同學感受到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就不一樣。
這說明,我在備課時還沒有深挖教材,沒有靈活的使用教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并不斷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3
開始我對《分數的再認識》這節(jié)課的理解不夠深入,經過認真的學習教材的編寫意圖,經過課堂實施中對教材的重新感悟,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對于分數意義的教學,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在編排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的三年級只涉及到分數的初步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到五年級再正式認識分數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在認識上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飛躍。因此,人教版到五年級再正式認識分數,肯定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這樣編排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北師大版從教材整合的角度出發(fā),讓三年級學生學習過分數的初步認識后,馬上認識分數的完整意義,這樣讓學生看到了知識的全貌,避免了“小步子”教學,這也許更符合新課改的一些精神。另外,北師大版也考慮到了學生掌握的不是很扎實,所以在五年級就專門安排了“分數的再認識”這節(jié)課。
因此,“分數的再認識”不是初步認識整體“1”,而是對整體“1”的再認識。此時,學生已經懂得出了可以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只是學生對整體“1”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還感受不到整體“1”不同,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所以,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感受到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體驗到同樣拿出相同整體“1”的幾分之幾,但是由于整體“1”不同,拿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另外,還讓學生根據整體“1”的幾分之幾所對應的數量,描述出整體“1”的大小。這樣學生會深刻的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豐富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從而達到對分數再認識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更加關注整體“1”產生,但是沒有從不同的側面加強對分數意義上的理解,沒有豐富學生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學生只會記憶分數的概念,但并不真正深入的理解分數的實質內涵。這正是北師大版教材編排本節(jié)課的目的所在。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4
每一次課都是我與學生的一段共同經歷,更是我的一次難得的成長歷程,而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對教材的不熟悉則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這一節(jié)課中,讀教材的過程中,我有兩個困惑:
第一是三下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否需要課前再次復習。
第二我創(chuàng)設的情境能否幫助學生體會同一個分數對應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有沒有更好的情境幫助學生來理解。
最后一個情境還沒有來得及展示就已經下課是今天這節(jié)課的遺憾,其實就是書中的第四題,我是想讓學生體會,一個量的1/4比一個量的3/4是大還是小,若這個總量一樣,那么一個量的1/4比一個量的3/4小,若這個總量不一樣,那么一個量的1/4比一個量的3/4就不一定了。
今后的時間我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讀教材,讀教參,讀課標,不斷地來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數學語言更嚴謹,數學知識更豐富,數學理念更前瞻。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優(yōu)秀教學反思(精選11篇)12-23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3-24
《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3-25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3-15
《認識時分》教學反思04-02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3-15
《認識昆蟲》教學反思12-27
《認識時分》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