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浮力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浮力的教學反思1
《浮力》的學習是以密度、力、二力平衡等知識為基礎的,有較強的綜合性。從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浮力的體驗,如木塊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氫氣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氣的浮力,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浮沉是不同的等,這些體驗都沒有經過科學的分析、抽象與概括,只憑學生粗淺的觀察分析,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觀念,這些錯誤觀念的形成又會成為學生學習浮力知識的思維障礙。
在浮力知識的應用解題中,由于有多種解題方法,而學生由于對各種方法的應用條件的不明確,所以會亂用公式;而有的學生則感到解題無從入手。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讓學生明確解題的方法(可讓學生分為:稱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條件法等),而對每一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或應用該方法所需要的已知條件進行歸納),例阿基米德原理法應用條件:
。1)已知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2)已知排開的液體的質量;
。3)已知排開液體的體積;
。4)已知物體的體積,同時物體處于浸沒時(即:V物=V排)
。5)已知物體的質量及密度,同時物體處于浸沒時等。
在學生明確各種方法的特點時,再精選題型讓學生去分析題中的已知條件,從而去選用合適的方法。當然只要條件允許,有時一題有多種解法。通過方法的講解與題型的練習,學生對解題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就會大為加強。當然解題的方法各人各有特色,對此要加以鼓勵及引導。通過這樣的教學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浮力的教學反思2
通過執(zhí)教《浮力》這一課的教學,學生課堂氣氛濃厚,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
1、因為從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上看,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并通過學習,已具備初步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在課堂上都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2、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采取開放式教學法,具體分為三個部分。①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畫面,設置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人人參與,積極動腦動手,給每個學生都提供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學有所得。②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學習活動中,得出“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這一科學的結論;③通過歸納總結和大量的應用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3、從學法上說,分為兩個部分。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一系列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動腦、動手,運用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研究問題,探索新知,得出實驗的結論。
4、建議教師可把學生帶到網絡教室上網查找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倡導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力求實驗課程教學最優(yōu)化。
浮力的教學反思3
一、教學設計反思
從新課程“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中走向社會”的理念出發(fā),設計本節(jié)課時主要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著手,例如:輪船、天鵝浮在水面、熱氣球和氫氣球向上飄向空中,引出浮力的概念,進而從“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疑問進一步探究浮力的規(guī)律。在設計時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貫穿整節(jié)課,從而對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活動總結和教師的引導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浮力的定義、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再通過實驗測出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力的關系,最后由分析加表達式推導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這樣層層推進,分散難點。設計存的不足也有很多,本節(jié)未增加一些在生活中重要的應用,以產生學習浮力可服務于社會主意識。對浮力的概念理解可進一步深入,舉例說明,增強對“浸入、向上”理解。對阿基米德原理的也可再挖掘,以突出浮力與被排開的液體的密度和排開體積的關系。在過程中應多點及時積極的過程評價。
二、教學過程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引導學生邊上課,邊做實驗,邊進行觀察。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眼、多動口。使學生自己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探究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實際設計和實施實驗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fā)了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造動因。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發(fā)揮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分工合作,有序進行。采用"新課—實驗—觀察"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實踐表明,選用小組教學方法,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充分發(fā)展問題解決和決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相互確認、相互補充和相互啟發(fā)的團體性思考和創(chuàng)造等要求。同時,教師能及時了解情況并給予指導。
3、親切交流,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建立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師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表情豐富、幽默,教學氣氛輕松自然,力圖使教學活動活潑,激起學生興趣,尊重學生,允許學生出錯,經常運用表揚鼓勵性評價,耐心啟發(fā)引導,使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充分發(fā)揮。
不足之處也很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時,教師應增強身的調動學生能力;學生聲音輕時,沒有很好消除膽怯;學生探究時間把握不夠好,有待改善。
浮力的教學反思4
浮力的概念是從日常生活、生產中建立起來的,浮力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是“常見的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標中物質世界內容標準中有關“運動與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浮力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的浮力現象提出問題,然后通過一系列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完成對知識的建構。我們根據《課程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結合本校孩子的特點安排了“浮力”這一內容的教學。
對四年級的學生來浮力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編排上有以下幾點考慮。
、懦浞掷脤W生已有的知識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掌握一節(jié)課內容。以往的經驗表明孩子只有在牢固掌握了力的知識和測力計的使用之后,才能夠掌握得到、掌握浮力概念。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和浮力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到力尤其是浮力知識,感受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結合實際生活具體情況,讓學生介紹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浮力和浮力現象。
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新知識的學習。從“樹洞取球”活動和“輪船航行”對話這些學生十分熟悉的場景引出新知識的學習。然后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開始探究,讓后一步步深入,一點點引導幫助孩子認識浮力的方向,完成浮力概念的得出。最后根據自己知道的,讓學生說出說出生活中應用浮力的現象。
、埔罁䦟W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了許多既符合這一階段兒童認知特點又便于操作的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例如,教科書中設計了貨輪航行情導入境,安排了“判斷沉和浮”、感受浮力的多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在觀察、描述和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浮力的知識。
浮力概念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抽象。而且由于前面知識掌握的不牢固,有些學生在生活中也沒有相應的經驗支撐。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現代科技中應用了浮力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方面擴展學生的科學知識,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各級帶給人們的便利,知道科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學生回到家里,自己動手搜集有關浮力的資料,在交流會上,不少學生展示了如自己收集的材料,有的展示自己知道的浮力應用,有的介紹利用浮力作為工作原理的器材。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了解數學的價值。學會學科學、用科學。
浮力的教學反思5
今年我面對的學生物理基礎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沒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維模式,對物理學習存在為難情緒,而物理教材又特別講究知識體系、科學嚴謹,是一門很嚴肅的科學。但是這種道貌岸然的面孔卻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現狀也就迫使我們改進教學方法,靈活使用教材。它古板,你想辦法讓它生動,它嚴肅,你想辦法讓它活潑。以下兩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一件事是幾年前看到中央10套播放的科普節(jié)目,是美國錄制的,節(jié)目中的兩個主持人打扮成小丑,通過大量的實驗、實物場景拍攝、通俗的講解讓孩子們了解物理知識,一點也不讓人覺得艱澀難懂,看完后你會覺得科學真是有趣。我也一下子覺悟:原來課還可以這么上,如果我們的課堂也這樣,哪還有那么多孩子討厭物理呢?
另一件事是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啟發(fā)。有一次到北方圖書城給還在小學的女兒買了一本《孩子喜歡的一百個實驗》,她回家自己照著書忙乎了幾天后開始對我問著問那,我敷衍她說:“太難了,等你長大就學到了!笨墒撬齾s不一不饒的糾纏。被磨不過,給她講了點,居然聽得頭頭是道。原來科學離孩子并不遠,只是缺了一個指路人。小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初中三年級的大學生呢?關鍵是學習時的心態(tài)不同、興趣不同、目的不同,我們的教學即灌壞了學生,又可惜了知識。
因此,在傳授基礎知識的課堂上,盡量采用最直白、最生活的語言,盡量采用實驗引出知識點,盡量讓學生自主發(fā)現,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實驗。充分挖掘學生的形象思維,通過實驗建立直觀印象,先入為主。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知識,然后再進行理論驗證。絕對不能先用理論推導得到結論后再去驗證,更不能連驗證性的實驗都不做。本節(jié)課的設計很多處都是圍繞這一原則展開的。
本節(jié)課圍繞著五個實驗展開,前三個實驗是重復生活中的場景,通過已經學過的知識發(fā)現新問題、引出浮力這個新知識點。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施力物體、測量浮力的實驗方法等,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簡單的浮沉現象,‘物體的浮沉條件’這一個知識點要到下一節(jié)才能解釋清楚,但是本節(jié)雖然不能從理論上分析透徹,但是沒有必要回避,可以先通過受力分析,使學生了解表象,同時并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設置懸念。
實驗四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有得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才能通過分析,得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它排開液體之間存在某種定量關系。真正從理念上認識到浮力的大小取決于液體,而非物體自身的形狀、大小、輕重等因素,糾正生活中形成的錯誤意識。并學會利用已有器材,發(fā)現盡可能多的結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五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作了這么多鋪墊,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并理解物體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重。結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進式學生實驗,激發(fā)學生勇于探求科學真理的熱情,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后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的四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四是阿基米德原理,指出這是求浮力的普遍適用式。
總之,采用“自主探究法”組織教學。即由教師提供或由學生任選材料和器材,圍繞“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這個主題,讓學生自主猜想,提出假說,自行設計進行探究,讓學生去參與自己設計的實踐性活動,在實踐探究中去總結、發(fā)現阿基米德原理。抓住F浮=G排液這個關鍵點設計課堂教學,針對學生易出現的思維障礙“對癥下藥”,有意識地運用科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過程中發(fā)現新知,嘗試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踐能力。
【浮力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反思03-15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反思三篇03-15
浮力說課稿11-08
水的浮力說課稿11-12
《村居》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02-24
《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3
《松鼠》教學反思通用15篇12-21
《觀潮》教學反思(通用6篇)03-16
風箏教學反思(通用8篇)03-11
教學反思模板(通用26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