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在了解新聞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明白現(xiàn)實場景與歷史回顧是如何做到有機融合及其作用。1課時完成本課教學,從學習效果看,總體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作如下反思:
一、反思教學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于結果的“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這節(jié)課,由音樂《東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對香港有一個大體印象。接著對課文結構、四個典型場景進行了分析,在第三個場景時插入了交接儀式的視頻,對當時剛出生的學生來說,這段視頻增強了他們對歷史的了解,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去打動學生,激發(fā)了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的多。之后,重點對課后第一題及“這篇課文為什么能獲獎”展開了討論。最后,用了近6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就不懂的問題自由提問,其他學生討論共同解答。從結果來看,上課之前我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知識,不敢大膽放開“手腳”的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學生的潛力很大。為此,我們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小組自由討論解答。
二、反思新課改教學方式。
新課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公開課,我必須在這方面體現(xiàn)的.更充分。課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香港的資料,加深對香港歷史的了解,學生搜集的過程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然而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并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授課過程中,我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討論,尤其是最后6分鐘讓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討論共同解答,由于受公開課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學生有許多老師在場不敢大膽發(fā)言的情況下,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自由、大膽的討論。雖然其過程貫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學生的表現(xiàn)及效果并沒有平常課理想。為此,以后每堂課都應加強這方面訓練。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提出問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偨Y、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別了,不列顛尼亞》課文理解分析08-31
別了童年,別了小學作文11-24
別了!母校06-18
別了,母校05-29
朋友,告別了!12-22
別了,母校_作文09-06
別了!母校作文06-07
別了童年的作文12-16
久別了童年作文11-27
【薦】別了母校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