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城教學反思1
內容摘要: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就只做到了一半!比~老先生的話十分明確地闡明了什么是略讀和略讀的作用。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那么,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
【主題詞】審視略讀教學策略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略讀課文教學是一片被忽略的角落。由于眾多原因,便出現(xiàn)了兩種傾向,要么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么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下面結合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語文第八冊第12課《北京的長城》,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談幾點我的粗淺認識。
。ㄒ唬⿺[正其地位,重新審視“略讀”。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本單元的最后,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fā)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lián),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后,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后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fā)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略讀?《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有關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闭n文內容上做到:粗知大意,增長見識,有所感悟。方法上做到:要求自讀自悟為主,教師更加放手。目的上做到:訓練學生略讀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上,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學生在;蛩兆叱鲂V螅瑸榱诵枰c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其他的書籍文章,這種閱讀都是適用的。使學生在這方面打定根基,養(yǎng)成習慣,全在于語文課的略讀教學。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ǘ┮罁按址、應用、自主”三原則,制定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求“簡”。
過高、過全、過細的目標導致教學結果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蔽覀円舐宰x課文中將目標精簡,抓住重點,展現(xiàn)閱讀的增量,將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精讀課文,從精讀課文中提煉,從而準確制定教學目標。例如教學略讀課文《北京的長城》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從總結中學生知道:這一單元以寫景為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接著根據學生的信息,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把它的目標定位在:(1)課文講了北京的哪兩處有特色的長城?(2)它們各有什么特點,找到相應的語句畫下來。(3)作者用什么樣的寫作方法把這一特點寫清楚的?這樣一來,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幾個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課文。
2、教學流程求“粗”。
略讀課的設計應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為主,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閱讀的時間。根據不同的文體我們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質疑求解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例如在教學《北京的長城》時我便選擇重點閱讀式。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后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獲。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匯報收獲。(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播放課件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預習檢測,粗知大意。
四、圍繞“自學提示”,小組合作,深入學習。
五、匯報交流,學法實踐。
六、總結提升,拓展交流:搜集有關長城的影像及資料,召開交流會。
3、教學方法求“放”。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學要豐;教略,而學不略。傳統(tǒng)的略讀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別人給予的,他沒有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學習能力。順應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應放開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潛在的以及可見的學習能力。但這“放”也是有尺度的。
。1)舍得放手,自讀自悟時間要“足”。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該強調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把讀書時間交還給學生。
。2)亦扶亦放,語文實踐重“法”。
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只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將精讀教學中習得的閱讀方法應用于略讀中。例如在教學這一課時,問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引導學生學習了“司馬臺長城”的特點,而“八達嶺長城”的特點放手讓學生來大膽的交流,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既引導學生尋找準確文本的著力點,使教學重點難點突出、集中,又把學生請到了舞臺中間,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3)放中有引,精處需“雕琢”。
雖然說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有效性就降低了。葉圣陶先生說過:“略讀的略字,一半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只須提綱挈領,不必纖悉不遺,所以叫略;一半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于努力鉆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做略!敝皇鞘芙虒W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復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比如略讀課文中的重點、精彩之處,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當學生說到長城“險”的特點時,我緊接著問:“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學生肯定會找到這樣的句子!疤焯莞哌_100米,傾斜度為85度,幾乎垂直最窄處只能容腳!被蚴恰疤焯菁毴缇,薄如刃,陡如立!本o接著我又追問:“輕聲地讀讀,給你的感受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學生會很快的讀一讀,不難發(fā)現(xiàn)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
4、課外拓展注重“用”。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蹦軌蜃灾鳘毩㈤喿x,是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诖,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應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聯(lián),根據不同課文主題,進行有效的拓展閱讀。因此在這節(jié)課后,我為學學生提供了《慕田峪觀云!返奈谋举Y料,這次可真正是學生用課上的所學來自己閱讀了。
而閱讀教學還不可丟的是積累。積累是理解和表達的橋梁,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教學略讀課文,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量貯存語言信息,積累語言材料。如我在教后的每一課作業(yè)中都設置“句詞小天地”的項目。
。ㄈ└幼⒅卦u價
恰到好處的評價會對課堂和學生的理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不但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學生學習方法的評價,如果點撥的妙,不但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方法,而且還會使學生大大增強自學的興趣。同時,教師更要善于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所以說,略讀課文的教學,評價不但不能略,還應更加科學系統(tǒng)地引入和運用評價體系。
總而言之,“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略讀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因此在略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略”中有“精”。這樣,利用略讀課文就可以實現(xiàn)教材的編寫意圖;利用略讀課文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略讀課文才能有希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真正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展示略讀課文的風采。
長城教學反思2
《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lián),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廣泛收集了有關長城的資料,通過交流資料,更好的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另外我還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重視了有感情的朗讀,語氣由舒緩到激昂,對斷句、及頓挫進行了適當?shù)闹笇,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并學習了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仔細體會了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了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lián)想。最后要求背誦全文,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可以出幾道題目,讓學生選做。(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全做,其他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實力選做。)
1. 學生再說說對聯(lián)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贊美長城的?
2. 你對現(xiàn)在游長城的人,在上面隨便刻畫,游什么看法?
3. 課外收集有關古跡的對聯(lián),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期手抄報。
這樣及喂飽了優(yōu)等生,還照顧到了學困生,一舉兩得。所以這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長城教學反思3
《長城和運河》是本冊第一篇課文!耙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開學以來第一課非常重要。因此,我很認真的研究了這一課教材,熟讀了課文,一份比較成熟的教學流程了然于胸。
課前,我精心設計了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作了充分的預習。上課時,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先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長城和運河的資料,并教給學生如何整理資料。由于文章比較簡短,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看圖和一遍遍走進文本,具體形象地感受長城和運河的綿長及其雄偉壯觀,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感受古代勞動人們的勤勞與智慧。
在感受了長城和運河的雄偉壯觀之后,我又讓學生把一、二節(jié)詩對照起來,學習文章反復的寫法,并以文本為依托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交流“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并說說他們的奇異景象。”
總體感覺本課的教學比較滿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讀促悟,讀為主導。如果課上再多放手,再盡量多地體現(xiàn)“先學后教”理念就更好了,今后會多加注意。
長城教學反思4
《長城和運河》是首詩歌,這首詩是寫作者駕駛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所看到的景象。詩歌有兩個小節(jié),第一節(jié)寫的是看到萬里長城,像巨龍蜿蜒在群山之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第二節(jié)寫的是京杭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開通了運河,方便了水上航運。詩歌從整體上描繪了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特征,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學時,我主要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領悟文中角色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在新課的導入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城和運河雄偉奇麗的景象,在強烈的視覺,聽覺的沖擊下,學生似乎來到了長城邊,運河旁,他們的情感也隨之調動了起來。作者的情感體驗迅速轉化成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們內心真情的表白,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fā)自內心的情感中,是內心情感的自然外化。這里通過觀看短片頭腦中對長城和運河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讀課題,便會讀出長城和運河的氣勢,由衷地抒發(fā)出贊美之情。
教學主要以讀為主,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引導讓學生誦讀,讓長城、運河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于是在我的課堂上出現(xiàn)了反復讀四句重點句的場面。 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這首詩歌時,我要求學生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拖腔拖調,要引導學生按詩歌的節(jié)奏進行。第二,要注意聲音的輕響變化,給人以起伏感,這樣才能突顯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雄偉氣勢?上驳氖菍W生對此篇課文興趣濃厚,在指導朗讀時師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動、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學生在課堂中朗讀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生也能很快背誦課文了。
今天我上《長城和運河》,有不少學生課前都預習課文,收集了資料,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為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說明很多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完成資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
收集了資料,所以孩子們對長城和運河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上課之處就已經深深為長城和運河而感到驕傲了。因此在課堂上我并沒有著重介紹相關背景資料,而是簡單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檢驗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梳理資料,逐步學會尋找資料,理解資料的能力。
長城教學反思5
四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較差,認識事物能力差,但是他們多數(shù)都到過八達嶺長城。對于長城的特點和它的高大堅固,比較容易體會。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他們很難理解。教學本課時,結合相關資料滲透情感等多種策略,啟發(fā)學生想象,圖文并茂,讓學生畫出長城的結構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品位“奇跡”,感受“艱辛”。
本課的教學難點就是體會長城的“偉大和奇跡”。學生對長城并不陌生,在學生眼里,就是一座城墻,和曲阜的城墻沒什么兩樣,她的偉大之處卻沒有人理解。由于課前師生共同搜集閱讀了大量歷史文化知識、影視資料,有了直觀形象的手段,再加上確鑿的歷史依據,學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本課的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課前師生共同搜集長城歷史背景、修筑艱辛和歷史地位等相關資料(視頻、圖片、文字),課堂交流,實現(xiàn)共享分配的方式,拓展學生視野,為學生認識長城這個“偉大的奇跡”提供了基礎,同時也使得教師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共同體中的參與者與幫助者。
長城教學反思6
本周二上午第3節(jié)在八年級一班上了一節(jié)學案教學驗收課。課題為《血肉筑長城》。
我是這樣設計的:針對本節(jié)課內容含量大的特點,我重點劃分為三部分處理。第一,三次戰(zhàn)役即平型關戰(zhàn)役、臺兒莊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我想通過學生預習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合作,加強記憶其各自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部隊、意義。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感覺容易,老師需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理清三次戰(zhàn)役的特點,分清正面戰(zhàn)場、敵后戰(zhàn)場戰(zhàn)例,初步了解抗戰(zhàn)勝利的原因:中國軍民共同抗戰(zhàn)的道理。第二部分為中共七大的召開,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處理方法為讓學生以小記者的采訪形式介紹七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等,老師只是輔助介紹中共在抗戰(zhàn)勝利前夕,高瞻遠矚,為抗戰(zhàn)勝利及勝利后中國走何道路的問題做了準備。第三部分是處理抗戰(zhàn)勝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謎語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讓學生分五個組理解“屈原”“蘇武”“蔣干”“毛遂”“共工”,然后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組抗戰(zhàn)。之后點撥理解抗戰(zhàn)勝利的意義。
教法上,盡量讓學生多動口、動腦、動手,積極準備,多參與活動,小組活動等等。
本節(jié)課學生給我的驚喜是比平常上課學習更進入狀態(tài),調皮的學生不在惹事,省了強調紀律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趙雅潔大方,得體的課前檢查有模有樣,令人刮目相看。趙美玲同學的收獲談得很有道理。學生的這些亮點平常課被我忽視,以后要學會賞析學生。
長城教學反思7
《長城》這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薄⒄n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病倪h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和姿態(tài)兩個部分入手,運用了地圖和圖片,同時也理解了“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场⒌搅私撮L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些不理想,自己的講解太多,學生比較被動。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多讀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長城教學反思8
本課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復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會寫“曲、向、很、巨”四個字。能力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在讀文中了解字義,寫好帶有“三框”的生字。情感目標:產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了解字義、寫好“巨”這個生字。教學難點:使學生不但感受到長城樣子的雄偉,更進一步體會到它的偉大,從而產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想體現(xiàn)的是:在讀文中,理解字詞義。在寫字時,歸納同類型生字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一、識字教學
1、本課安排的四個生字都必須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字義。
2、借助圖片、肢體語言體會“起伏彎曲、伸向遠方”的含義,從而理解“曲、向”的含義。利用換詞語的方法,理解“很、巨”的含義。
3、給足學生充分的獨立記字時間,優(yōu)化學生的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記字能力。
4、重點抓住帶有“三框”這一類的字進行書寫指導,利用“公式化”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和識字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閱讀教學
1、借助圖片、動作、資料渲染課堂氣氛,通過指名讀、師生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讀好文中描寫長城樣子的句子,從直觀上感悟到長城的雄偉。
2、利用對于長城建造過程的資料介紹,如:建造的時間、經歷了多少年、死傷了多少人和烽火臺的作用介紹,使學生在情感上得以共鳴,感悟到長城的偉大。
3、課文最后一句話“長城真?zhèn)ゴ?”,采用了分三個層次的師生接讀的朗讀形式,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師生情感得以升華。
長城教學反思9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我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讀詩、背詩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學生年齡較小,愛玩好動。我在朗讀訓練中,多次采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媒體,展現(xiàn)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壯麗景象、雄偉氣勢,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孩子們讀詩熱情高漲。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京杭大運河。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所以,學完了課文,學生就完全能做到帶著自豪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
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長城教學反思10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對于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于是我采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托,在這個依托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jiān)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長城教學反思11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遙想當年,談古論今四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計了從具體句子理解這個詞語。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這一句來理解。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投影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jiān)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
在學習了長城后,我過渡到現(xiàn)在已經把長城作為國防的象征,如今那古老的泥土城墻已被現(xiàn)代化裝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座鋼鐵長城取代,走進升華主題的部分,朗讀詩歌《鋼鐵長城》。
最后展示解放軍圖片,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長城是祖國永遠的驕傲。
長城教學反思12
在執(zhí)教這節(jié)綜合性學習活動課中,我只是一個嘗試的過程。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 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為落實這一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把“綜合性學習”作為一條獨立的線索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但匯報課中卻很少有人匯報這樣的課型。
這是長春版教材第七冊第六板塊后設有一個節(jié)綜合性學習活動,內容為親近長城。主要是考查學生搜集材料,并做以分類、整理匯報的過程。
初選這節(jié)課時,我有很多困惑,這樣的課到底怎么上?它與班隊活動、主題班會有什么區(qū)別?如果真的上成隊會的形式是不是給人感覺太做秀了,又或者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講講、演演、唱唱,效果未必太好教師又不容易把握。但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快樂始終都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在實踐過程中,孩子們搜集到的關于長城的材料很多,這也是我很欣慰的地方,但由于初升四年級,分類、整理的能力不強,因此在匯報成果的時候,盡管我強調要有選擇性的介紹,但孩子們也還是大篇幅展示。因此我不得不打斷他們就進行總結。這樣前面匯報的小組用的時間長,就至使有的小組失去了展示的機會,使之本堂課的活動面不大。
最后一小組的關于長城近期新聞中保護長城環(huán)境是本課的一個亮點,綠色環(huán)保工作當然可以及時湊效的隨堂滲透。
結尾的總結及音樂鼓舞了孩子們身為一個中國人的勢氣,使整節(jié)課的感情線索得以升華……
長城教學反思13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去解讀文本,去品味語言、感悟語言,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提升,師生共同享受語文、享受學習,情感達到共鳴。備課時,我重點思考四個問題:
1、如何讓學生由長城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2、如何有層次地設計教學,體現(xiàn)教學“不著痕跡、跌宕起伏”的和諧之美。
3如何引導學生從文本準確平實的語言中體會作者情感,品味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妙。
4、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精妙,點撥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我在思考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它給我?guī)淼氖斋@之大是毋庸質疑的,因為自始至終我都思在其中。如何鉆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設計大環(huán)節(jié)、如何處理小細節(jié);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讓我體會了語文的魅力;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經歷了思維的真實流動和情感的激越勃發(fā)的生成過程,讓我體會到了教語文的快樂。
特級教師王淞舟老師在《閱讀教學:指向文本秘妙》一文中指出:“一篇課文在存在許多教學價值點的情況下,教學設計不僅應該關注文本的核心價值,更要抓住‘語文核心價值’。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而適當弱化文本中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比如科學普及價值、社會生活認知價值、思想品德養(yǎng)成價值、生活能力指導價值等,一句話,盡量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备鶕@一教學思想,我以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即認識長城,讓長城的形象在腦海中、在心中不斷充盈、深厚,使課堂、教師、學生、作者、文本渾然一體。
我在課前談話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哪些同學去過長城,把你看到的和學生聊一聊,也可以說說你的感受。接著我悄然無痕地將學生引入《長城》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對長城一定會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此設計讓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上課伊始,學生就懷著一種期待、一種探究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整體感知時需要問題作為引導,因此我對學生提出了初讀的要求: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用心感受,文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從學生的發(fā)言來看,學生此時對長城的印象比較粗略,直觀,因此深入探究文本時,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自己情不自禁想贊美、想大聲讀的句子讀出來,或邊讀邊仔細地琢磨體會,把深受觸動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把體會寫在旁邊。以“感受長城形象”這樣一根主線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去深入思考,給了學生“我即作者”的閱讀體驗狀態(tài),親身經歷感受文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文字背后蘊藏的內容。學生通過感悟語言,想象情境、聯(lián)系歷史背景資料感受長城,由長城去感受中華文化,此時,長城在我們心里,不再是有條石和方磚筑起來的城,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們知道,文本是作者思想意識、藝術品位和文化視野的濃縮,如果我們的教學僅限于文本是不夠的,尤其是讀它時,令我們的心為之一震的文章,我們必須具備與文本背后更廣闊的作者思想對話的意識。只有將文本架構與作者思想的坐標中,接軌與作者的文化視野中去審視、去解讀、去對話,文本才會變得豐厚起來,才會真正形成內心深處最永恒的內容,我們對文本的解讀、品味也才能更準確、更具有魅力。所以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查閱關于長城的資料并認真閱讀這項作業(yè),在課堂上,結合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長城的了解,我適時補充或糾正,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氣魄、古代勞動人民修筑如此浩大工程的艱辛和不易,還有他們的無窮智慧,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生命價值得到了提升。當然,文化的熏陶、思維的拔節(jié)、生命的躍進,如果只停留與課堂,只停留于感受,顯然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只有當這種思考根植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呼吸之間、在意念之中,教學才產生了意義和價值。所以我一方面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時,一方面又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悟與朗讀相結合,學生的思維、情感、語言、精神都得到了發(fā)展,我們看到了學生從抽象的意識情感走向真真切切的生命的歷程。例如:
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都被長城的長和雄偉的氣勢所打動,不由自主地想大聲讀,想贊美長城。我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在評價中再去品味句中重點詞,學生的感悟是多元而獨特的,我一方面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和情感基調。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感悟文本之后,我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此時學生的朗讀比此前有進步,但我認為學生讀得感情還不夠充沛,我范讀,再讓學生讀,學生此時的朗讀又有了提高。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生了解長城的“城”各部分的構造及其作用時,了解“這是什么時候修建的長城”這一知識點后,我用詩化的語言、真實的感情講述: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用兩千年的時間來修一道軍事防御工程,此時在你心中,長城的長還是指他的長度長嗎?長城的長不僅是長度長,還有修筑的年代長。有了這樣的感受,當你看到長城時,會怎樣贊嘆?再讀第一自然段。在教師語言渲染的推動下,學生此時的朗讀是發(fā)自肺腑的讀,聽不出帶有朗讀的技巧和方法的生硬朗讀了。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也是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如何讓課件不成為課堂教學的“虛設”;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發(fā)展,在此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探索和實踐,追求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終至無痕的課堂。
長城教學反思14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作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在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時,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我利用板畫把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畫里出來,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等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xiàn)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長城教學反思15
《長城》是人教學版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氣魄雄偉,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了解長城氣魄雄偉的特點,激發(fā)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那么現(xiàn)在,我就結合著自己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如下反思:
1、整個教學的設計思路清晰,起到了較好的提綱挈領作用。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評價長城的那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不斷重復出現(xiàn)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下午的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tài)兩個部分入手,運用了地圖和圖片,同時也理解了“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路的寬,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些不理想,自己的講解太多,學生比較被動。我想,如果能讓學生上課前自己查閱有關于長城的資料,情況可能不一樣了。
4、第三段的教學我主要想讓學生通過體會修建長城浩大、艱巨的過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以及作為中國人為有這樣的長城而驕傲。教學的時候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一句最受感動的話,找出來后談談為什么被感動,我原先設計從石頭的重(每塊有兩三千斤),從工具的落后(只能靠肩膀和手),從山勢的陡峭中體會修建長城的艱難,但是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并沒有很好抓住學生語言中的機會,加以強調。好在后來出現(xiàn)一段擴展的資料倒是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語言中感受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結晶。
5、課文的開頭以國家元首對長城的題詞切入,結尾以學生的題詞收尾,前后呼應。我從可以贊嘆長城氣魄雄偉,贊嘆創(chuàng)造長城的偉大人民,抒發(fā)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這三方面引導學生。學生的題詞都不錯,如果時間再長一些,學生交流后的效果就會更好。
【長城教學反思合集15篇】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反思11-12
《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04-23
《長城》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24
《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23
有關課文長城課后的反思12-18
《長城》的教學課件09-12
《長城和運河》教學設計03-15
長城教學設計15篇02-15
《草原》教學反思合集15篇04-08
《趕海》教學反思(合集15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