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圓錐的認識”一課是數(shù)學十二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們認識了圓柱體積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因此它與圓柱體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學生們有了學習圓柱體的知識與技能基礎,認識圓錐應不成問題,再加上學生們會在動手合作中進行學習,這是他們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的改革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教師能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學生想學什么,想怎樣學,這都應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在認識圓錐體的基本特征時自己的設計是先認識底面,再認識側面,我先用教具演示后再認識高。在學習中,有圓錐轉化到圓錐后,學生們先說出了高,我也就及時的讓學生指一指高。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錐的基本特征,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利用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因此我設計在本節(jié)課上利用大量的時間充分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把公式的應用這一教學任務放在了下一節(jié)課,這樣學生們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探究。
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提倡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理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數(shù)學課上體現(xiàn)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從難點出發(fā),設計學生自學提問。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一個圓柱中削出一個最大的圓錐,并觀察:1、圓柱、圓錐的什么相等?2、圓柱被削下去多少,還剩下多少?3、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4、削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幾倍?
通過自學提示的設計,讓學生在回顧削鉛筆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順利地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下來感到基本比較順,在課中有幾點驚喜:
一、學生們的想象力已經(jīng)初步形成,這對于學生們認識圖形很有幫助。這一點體現(xiàn)在:
1、學生對“圓柱轉化成圓錐”的認識很清楚:在沒有課件演示的情況下,通過老師的講解:圓柱的上底面收縮變小,在收縮變小,最后收縮成了一個點,這樣圓柱也就轉化成了圓錐。學生們通過頭腦中的想象,很快地理解了這一知識點。
2、對高的認識與測量:學生們通過觀察、測量,理解了圓錐側面積上的直線是扇形的半徑,但半徑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是看不見的,但是可以測量。
3、直角三角形沿一條高旋轉一周之后就是圓錐。
二、學生們的數(shù)學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
通過學生們課上精彩的發(fā)言,體會到學生們已初步具備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這一能力進行新知的學習。
三、教師的靈感更閃光。
在原教案中,自己設計的是老師先進行演示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之后再讓學生們進行自學。在進行教學中,學生們對圓錐體的基本特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就是,先讓學生們進行實踐后老師再進行演示,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學習的效果真的很好。這使我再一次體會到老師靈活駕馭課堂會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益。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導入就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跨上探索的道路。當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其內力的驅使下開展探索研究活動,充分發(fā)揮了民主,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研究。在這個充滿體驗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和用數(shù)學方法去解決問題,并且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最終學會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抓住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學生想怎樣學,想學什么,這都應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根據(jù)本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學生個人或小組的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圓錐體的特征、高的特點以及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2、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
我理解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是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我設計的問題主要有七個(不含課堂上生成的問題)。精心設計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3、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數(shù)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數(shù)學又為實際生活服務,這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學數(shù)學首先是為了應用,應用數(shù)學是學數(shù)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鑒以此,我在教學中出了這樣一道課后思考題“如果有一堆圓錐形的沙,你能測出這個沙堆的高度嗎?課后分小組完成作業(yè)”。讓學生綜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與同伴合作、交流中,輕松而愉快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并培養(yǎng)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本課我還滲透了“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一觀點。例如:“將一個圓錐沿頂點到底面的一條直徑垂直切開,切面是個等腰三角形”!拔矣靡粋直角三角板沿一條高旋轉一周之后就是一個圓錐,圓錐的高就是這個直角三角板的高,圓錐的底面半徑就是直角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等。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3
《圓錐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圓柱體積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因此它與圓柱體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學生有了學習圓柱體的知識與技能基礎,認識圓錐應不成問題,再加上學生會在動手合作中進行學習,這是他們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的改革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教師能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學生想學什么,想怎樣學,這都應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在認識圓錐體的基本特征時自己的設計是先認識底面,再認識側面,我先用教具演示后再認識高。在學習中,有圓錐轉化到圓錐后,學生們先說出了高,我也就及時的讓學生指一指高。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錐的基本特征,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利用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因此我設計在本節(jié)課上利用大量的時間充分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把公式的應用這一教學任務放在了下一節(jié)課,這樣學生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探究。
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提倡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理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數(shù)學課上體現(xiàn)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從難點出發(fā),設計學生自學提問。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一個圓柱中削出一個最大的圓錐,并觀察:
1、圓柱、圓錐的什么相等?
2、圓柱被削下去多少,還剩下多少?
3、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
4、削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幾倍?
通過自學提示的設計,讓學生在回顧削鉛筆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順利地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4
本課中,我將學具和現(xiàn)代化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圓錐體,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圓錐。如:圓錐形煤堆、圓錐形糧堆、削過的鉛筆頭等,幫助學生建立起圓錐的表象。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去發(fā)現(xiàn)圓錐的特征,在實踐中去理解概念。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學生們積極參與,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得出了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測量手中圓錐模型的高,小組同學配合默契,很快地測量出了圓錐模型的高。為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我又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測量圓錐的高,再次強化了知識。
設疑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圓錐體立體圖形展開后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學生說:“是一個圓形和一個扇形!彼麄兊牟聹y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快動手進行驗證吧!學生馬上動手驗證,最后得出結論,他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接下來我在學生面前進行了直觀演示,又通過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圓錐展開的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同時,我還注意了知識間的對比,在學習完圓錐的認識以后,我讓學生把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以及展開圖進行了有效地對比,讓學生回答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從而加深了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
通過這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們能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教具和學具準備的不充分,我在示范畫圓錐立體圖形時,沒有用三角板去畫,而是用手去畫,畫完的圓錐立體圖形不夠規(guī)范和美觀。還有學生的學具(圓錐模型)沒有達到人手一個,這樣給動手操作帶來不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一定重視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工作,確保教學效果更完美。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5
該學習“圓錐的認識和體積”這部分知識了,想到在學生的生活中,純圓錐的物體并不多見,所以這樣安排本部分內容的教學。
第一節(jié)課帶領學生做圓錐,畫圓——剪圓——再剪出圓心角不同的扇形——把兩條半徑無縫隙的粘住,放在桌上,一個圓錐成型了,如果你想粘上底面也可以,可是得知道底面的半徑。。ㄍ卣乖鯓又郎刃蔚陌霃胶蛨A心角的度數(shù),求出圓錐底面半徑的大。
學生自己做出來的圓錐,對它的認識肯定是比較深刻的——圓錐由一個底面和一個曲面圍城,底面是圓,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還有強調對圓錐的高的理解。直角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所在的直線旋轉可以得到一個圓錐,讓學生試一試,想象一下。
第一節(jié)課圓錐的認識,因為加上了讓學生動手制作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出奇的好,也為下一節(jié)課做好的鋪墊。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6
一、對圓柱的認識進行重點引導
認識圓柱時,由于學生對圓柱已有了一些直觀的認識,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圓柱,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在此基礎上,結合圓柱的直觀圖,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并對圓柱的側面教學作了重點說明。
二、注意學習方法的遷移: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認識圓柱后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回顧。通過交流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地遷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激發(fā)。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觀察、研究之中。對于圓錐,不同的同學有了不同的認識。然后,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閱讀課本,學生對于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三、注意對比:圓柱和圓錐認識以后,我讓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進行了有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認識,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注意有層次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雖然課前鉆研教材,準備學具、教具花的時間多些,但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臉蛋,我心里和孩子一樣樂滋滋的。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7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北菊n的延伸,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求,有益于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學生通過自由的結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索,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進行再設計,設計出的圓柱、圓錐合情合理……,這樣的體驗,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會因為數(shù)學而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內在魅力。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導入就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跨上探索的道路。當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其內力的驅使下開展探索研究活動,充分發(fā)揮了民主,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研究。在這個充滿體驗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和用數(shù)學方法去解決問題,并且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最終學會學習。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8
圓錐的認識一課,我用實物來給學生演示,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圓錐的特點,一個底面是圓形,還有一個側面是曲面;有的學生說就象圓柱的一個底面縮成一點,學生們發(fā)言非常積極、涌躍,在教學高有幾條時,學生們通過分析、討論,判斷出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學習效果較好。
圓錐的體積: 本節(jié)課我先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極高,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知識的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整節(jié)課我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底等高的圓錐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9
“圓錐的認識”一課是數(shù)學十二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們認識了圓柱體積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因此它與圓柱體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學生們有了學習圓柱體的知識與技能基礎,人是圓錐應不成問題,再加上學生們會在動手合作中進行學習,這是他們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的改革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教師能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學生想學什么,想怎樣學,這都應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在認識圓錐體的基本特征時自己的設計是先認識底面,在認識側面,教師演示教具后再認識高。在學習中,有圓錐轉化到圓錐后,學生們先說出了高,我也就及時著學生先講高。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錐的基本特征,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利用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因此我設計在本節(jié)課上利用大量的時間充分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把公式的應用這一教學任務放在了下一節(jié)課,這樣學生們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探究。
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提倡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理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數(shù)學課上體現(xiàn)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從難點出發(fā),設計學生自學提示。
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一個圓柱中削出一個最大的圓錐,并觀察:
1、圓柱、圓錐的什么相等?
2、圓柱被削下去多少,還剩下多少?
3、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
4、消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幾倍? 通過自學提示的設計,讓學生在回顧削鉛筆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順利地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三、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中及學校教學工作中的要求,我在教學設計中滲透德育教育。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切身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并不空洞,它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著。本課我滲透的德育思想是“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睂W生們在動手探究的實踐中體會到了,而且在課后的小結中自己總結了出來。 教學下來感到基本比較順,在課中有幾點驚喜:
一、學生們的想象力已經(jīng)初步形成,這對于學生們認識圖形很有幫助。這一點體現(xiàn)在:
1、學生對“圓柱轉化成圓錐”的認識很清楚:在沒有課件演示的情況下,通過老師的講解:圓柱的上底面收縮變小,在收縮變小,最后收縮成了一個點,這樣圓柱也就轉化成了圓錐。學生們通過頭腦中的想象,很快地理解了這一知識點。
2、對高的認識與測量:學生們通過觀察、測量,理解了圓錐側面積上的直線是扇形的半徑,但半徑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是看不見的,但是可以測量。
3、直角三角形沿一條高旋轉一周之后就是圓錐。
二、學生們的數(shù)學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
通過學生們課上精彩的發(fā)言,體會到學生們已初步具備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這一能力進行新知的學習。
三、教師的靈感更閃光。
在原教案中,自己設計的是老師先進行演示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 1/3,之后再讓學生們進行自學。在進行教學中,學生們對圓錐體的基本特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就是,先讓學生們進行實踐后老師再進行演示,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學習的效果真的很好。這使我再一次體會到老師靈活駕馭課堂會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益。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0
圓錐體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少見的立體圖形,學生疏于了解,對圓錐體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因此,我認為如果直接按照教材的設計,開始就認識圓錐體的特征,學生會由于生活經(jīng)驗積累不夠,而不能夠全面地、準確地了解圓錐體的特征。為了使學生對圓錐體有更多的感性認識。積累豐富的第一手的資料,我設計了首先讓學生制作圓錐體,再來認識圓錐體的特征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制作圓錐體的過程中,不僅發(fā)現(xiàn)了圓錐體是由一個扇形和一個圓圍成的立體圖形,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扇形的弧長等于底面圓的周長這一關系,以及扇形所在圓的半徑要大于底的圓的半徑等等教材中并未講到的有關圓錐體的特征。
試想,如果沒有學生動手制作的體驗,如果沒有在制作過程中積累的充分的感性認知,僅憑觀察實物,是肯定不會對圓錐體有這樣深刻、全面的認識的,學生的語言也不會這樣豐富,對圓錐體特征的描述也不會這樣準確。
這一次的教學嘗試,也讓我認識到:盡管數(shù)學概念,數(shù)學定律,數(shù)學公式等是抽象的,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就能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與快樂。這一次教學嘗試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對于學生感到很陌生的圓錐體,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抽象出圓錐體的特征。即讓學生在實踐中生成智慧。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教學重點、 難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 什么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嵨锍尸F(xiàn))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二、探究體驗。
1、觀察圓錐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a我們發(fā)現(xiàn)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圓錐的高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里??
師再說明什么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3、測量圓錐的高。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征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
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匯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
三、課堂總結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
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 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征,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后讓學生創(chuàng)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
本節(jié)始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xiàn)了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要實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shù)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shù)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shù)學創(chuàng)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fā)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 、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 “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 ”。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xiàn)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shù)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shù)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shù)學或理解數(shù)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 “看一看 ”, “摸一摸 ”, “想一想 ”,“玩一玩”, “猜一猜 ”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shù)學,在 “找 ”中學,在 “測 ”中學,在 “思 ”中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shù)學課堂教學 “動 ”起來、 “活 ”起來,讓學生在 “做 ”中學,使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4、 合理運用傳統(tǒng)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tǒng)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tài)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2
圓錐的認識一課,我用實物來給學生演示,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圓錐的特點,一個底面是圓形,還有一個側面是曲面;有的學生說就象圓柱的一個底面縮成一點,學生們發(fā)言非常積極、涌躍,在教學高有幾條時,學生們通過分析、討論,判斷出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學習效果較好。
圓錐的體積:
本節(jié)課我先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極高,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知識的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整節(jié)課我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底等高的圓錐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3
“圓錐的認識”一課是數(shù)學十二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們認識了圓柱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因此它與圓柱體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學生們有了學習圓柱體的知識與技能基礎,再加上會在動手合作中進行學習,認識圓錐應不成問題。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在導入時引導學生進行回顧:“我們是從哪些方面對圓柱的特征進行研究的?”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對于圓柱是從面(面的個數(shù)、面的特征)、直觀圖、高(什么是高、高的條數(shù))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的。我引入課題:“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圓錐?”我請孩子們拿出自己帶來的圓錐,通過讓學生看、摸、剪、說、辯等小組活動來了解、掌握圓錐的特征?矗嚎磮A錐的形狀;摸:摸一摸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頂點;剪:剪開看看側面和底是什么形狀;說:說一說圓錐的特征;辯:辯一辯圓柱和圓錐的相同與不同。通過交流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地遷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激發(fā)。對于圓錐,不同的同學有了不同的認識。經(jīng)過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挖掘,并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再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閱讀課本,學生對于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在這一堂課中,讓學生結合舊知自主參與圓錐特點的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營造了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重視學生的操作觀察、動手實踐,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認識提出問題。把學生對圓錐的認識主要建立在親自對圓錐“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具體的感知動作上,通過學生的操作觀察與“說一說”“辯一辯”幫助學生建立起圓錐的表象。在圓柱和圓錐認識以后,我讓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進行了有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認識,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
這一次教學嘗試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對于學生感到很陌生的圓錐體,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抽象出圓錐體的特征。讓學生在實踐中生成智慧。也讓我認識到: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注意教材編排的特點,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就能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與快樂。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4
《圓錐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們認識了圓柱體積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因此它與圓柱體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學生們有了學習圓柱體的知識與技能基礎,人是圓錐應不成問題,再加上學生們會在動手合作中進行學習,這是他們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
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抓住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錐的基本特征,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利用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因此我設計在本節(jié)課上利用大量的時間充分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把公式的應用放在了下一節(jié)課,這樣學生們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探究。
2、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提倡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理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數(shù)學課上體現(xiàn)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從難點出發(fā),設計學生自學提示。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一個圓柱中削出一個最大的圓錐,并觀察:
(1)圓柱、圓錐的什么相等?
。2)圓柱被削下去多多少,還剩下多少?
(3)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通過自學提示的設計,讓學生在回顧削鉛筆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順利地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下來感到基本比較順,在課中有幾點驚喜:
1、學生們的想象力已經(jīng)初步形成,這對于學生們認識圖形很有幫助。這一點體現(xiàn)在:
。1)學生對“圓柱轉化成圓錐”的認識很清楚:在沒有課件演示的情況下,通過老師的講解:圓柱的上底面收縮變小,在收縮變小,最后收縮成了一個點,這樣圓柱也就轉化成了圓錐。學生們通過頭腦中的想象,很快理解了這一知識點。
(2)對高的認識與測量:學生們通過觀察、測量,理解了圓錐側面積上的直線是扇形的半徑,但半徑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是看不見的,但是可以測量。
。3)旋轉一周之后就是圓錐。
2、學生們的數(shù)學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通過學生們課上精彩的發(fā)言,體會到學生們已初步具備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這一能力進行新知的學習。
3、教師的靈感更閃光。
在原教案中,自己設計的是老師先進行演示圓錐的體積和圓柱體積的關系,之后再讓學生們進行自學。在進行教學中,學生們對圓錐體的基本特征真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就是,先讓學生們進行實踐后老師再進行演示,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學習的效果真的很好。這使我再一次體會到老師靈活駕馭課堂會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益。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15
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
我們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和方式。我們教師教學觀念有很多不同,并直接導致所采用的教學策略的不同。筆者的備課曾有這樣三種想法:
。1)直接把公式教給學生死背公式,通過大量做練習來記公式。
。2)教師直接給學生演示實驗,得出圓錐體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的1/3。
(3)為學生準備好學具,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實驗,得出圓錐體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的1/3。
本人考慮:第一種教法是灌輸式教學,教師不做任何理解層面的講解,學生不可能真正理解。第二種教法雖然好一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旁觀者,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第三種,由于班級授課制時間方面的限制,而難于為廣大教師所采用。
本人在教學時實際上將第二種和第三種進行了整合。課堂檢驗效果很好,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作用。從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從始至終都應是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教師則應該成為一個高明的宏觀引導者。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
二、不要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
熟悉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人都知道,數(shù)學教師(尤其是高年級)最重要的教學技巧在于:精練!
比如對某一個數(shù)學概念也好,解題方法也罷。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始終做到言簡意賅、清晰明了的話,那這位教師的學生將是幸福的,同時也是優(yōu)秀的。而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師為了把自己心中認為的重難點或易錯點在一節(jié)課中講清楚,會反復的、近似于無休止的強調。
任何知識點都想面面俱到,這只會導致一系列糟糕的后果:概念不清,判斷出錯,形成不了應有的知識結構。最終還會把責任歸咎于學生,沒少聽到老師這樣的抱怨:“唉!都說了n遍了,還錯,真笨!”
想讓我們的學生能一口吃個胖子,這可能嗎?
這節(jié)課中,教學目標很明確,只要知道圓錐的體積公式是如何推導來的,在什么情況下是圓柱體積的1/3。而目前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花費了相當?shù)臅r間來進行繞口令式的練習“鞏固”,但效果是學生越搞越糊涂,不知所以。
其實,數(shù)學教學中很多更深刻的判別、推理能力,還是需要時間的,讓學生自己來逐步體會吧!
三、缺不了的真實
每每談起公開課,很多老師(不管是上課的,還是聽課的)都會或多或少的去感受這節(jié)課的真實性。然而在這個紛繁復雜、標新立異的時代,體驗“真實”已不在容易。
或許,在很多專家看來,有的課會博得陣陣喝彩!但從一線教師的角度去看,就會是一節(jié)“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位教師開課。
教師在實驗操作前簡單的講解了一下,做實驗要注意的方法。之后就去讓學生去做實驗。當然,大部分材料都是一樣的,都是一些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只有一組的材料不等底等高。
之后,同學們匯報合作情況。大家分析為什么那組實驗驗證的結論和其他小組不一樣呢?先是扯到什么水沒有裝滿,后來又扯到水在倒的時候潑掉了……這個時候,一位同學發(fā)言了:“是因為他們用的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
這節(jié)課,從表面上看來,好象很有層次性,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發(fā)現(xiàn)、探究。但細細評味,總覺得怪怪的:憑什么學生能快速的得出這樣一個特性: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因為每組同學只是在做自己的實驗,他們沒有經(jīng)歷各組間比較、交流、發(fā)現(xiàn)的過程。他憑什么來說某個小組發(fā)現(xiàn)的3倍關系是正確的,而另一小組發(fā)現(xiàn)的5倍關系是錯誤的呢!實驗操作的“一對一單挑”怎么好說明“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這個各小組材料間隱含的共性呢!
我們不竟要問:這樣的回答是真實的嗎?學生在回答出“等底等高”時,他真的明白了這個含義的發(fā)現(xiàn)之旅和真正內涵了嗎?
當然,或許老師只是在課前是向學生透露了點,也或許學生在課前做了若干預習。但當老師的這種課前滲透成為一種經(jīng)常,學生這種朦朧的預習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的教學真離“真實”二字真的就越來越遠了……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錐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5-30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9-17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9-17
圓錐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1-27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9-17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3-09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的教學反思07-04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與反思06-16
《認識圓錐體》教學設計及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