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
前天的語文課上,我教學了《七月的天山》這篇略讀課文。我先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的方式整體感知了課文,接著,我又讓他們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看看那部分寫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學生經過十幾分鐘的思考、討論,看來都有了結果。于是,我就組織全班交流。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回答問題的準確度也差。課下,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哪出了差錯導致課上的這么不順利?我思考可能是因為我首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備教材備得很細致,備學生卻不夠!镀咴碌奶焐健肥且黄獙懢暗恼n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而學生年齡小,接觸到的自然景觀不多,很難把文字符號轉變成美麗的風景畫面,讀書也就不能深入,缺少個人體會和感悟。
如果,我選擇調動學生想象的教學方法,效果應該好一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經歷一個自讀自悟的過程,由一個畫面與文字不斷轉化,就是學生一個感情體驗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關鍵詞句默讀課文,勾畫圈點,然后通過放聲朗讀,讀出對天山的獨特感受。同時,將讀書與說話自然融合,說一說對讀的部分的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就課文內容中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發(fā)表自己的理解,繪出最美的想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因此,備學生和備教材是同等重要的。
人教版《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2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性,展開精致的描寫,精心地運用了比喻、映襯、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教學中,遵循略讀課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讀為主。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方位轉換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游覽的順序,了解作者筆下的天山是怎樣一番景象,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匯的豐富,風景的優(yōu)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最后,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币髮W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上似乎順理成章,從整體到部分,從讀到寫;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閱讀,有品讀賞析,有課后練筆,做到了讀寫結合。
但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跳出教材這個圈子,對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練筆也只是比葫蘆畫瓢,沒有拓展,沒有創(chuàng)新,總之,覺得語文課上讀寫結合的效果不怎么明顯。經趙老師指點,我覺得受益匪淺:
一、用教材,不能教教材。
語文課要上得簡單,課文中訓練點很多,老師不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面面俱到。每節(jié)語文課上,學生能學到一點就算有收獲了。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聯系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憋@然這里的“舉一”就是憑“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讓學生仿照“例子”練習,形成靈活運用的技能。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讓學生仿照“例子”練習的好材料,關鍵是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仿寫之“點”,給學生提供借鑒的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除了仿寫句式表達、段落構成以外,還可以仿寫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值得注意的是讓學生寫的片段,必須精心選擇具有明顯特征且具有價值的精彩片段。因此,要超越教材,首先要跳出語文圈子來看語文,用一種大語文觀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避免眼中“只有樹木,沒有森林”,“只有課文,沒有學生!
二、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因此,教師平時應鼓勵學生大膽啟用生活素材,讓他們用眼睛去發(fā)現、用心靈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并將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諸如課外活動、周末晚會、體育活動、詩歌朗誦乃至上一節(jié)生動的班會課或閱讀一本有意義的課外書等等,都是活生生的寫作素材。開始時,不要硬性規(guī)定是什么內容,只要學生寫出來,哪怕是一個字,都應該給與肯定。只要學生一開始時由不會寫,不愿意寫,到了能寫,有東西可寫時,再適當地給學生提一些他們能辦到的要求,循序漸進,就會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fā)現,去探究。因此,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有效地防止學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
因此,在教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時,要充分利用課文內容進行訓練,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借助語言情境和語言實踐,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拓寬學生想象的空間,使理解與表達緊密結合,達到“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學目的。最終,讓“讀寫結合”更有效服務地于語文教育教學。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0-28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0-04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01-13
《七月的天山》的教學反思07-13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1-27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08-08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1-10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01-03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07-30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09-18